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包括支撐桿支撐桿,支撐桿支撐桿的上端橫向安裝圓柱狀的固定桿,固定桿上均勻套裝數個套管組,每個套管組由兩個相鄰的套管組成,套管可以相對固定桿旋轉,每個套管上安裝弧形的機械臂,機械臂的弧面向外,機械臂的下端連接擺動裝置,擺動裝置安裝在支撐桿支撐桿上,機械臂的上端安裝彎鉤,彎鉤上安裝刀片。遠程控制芯片與擺動裝置連接,使操作人員可以在地面上通過遠程控制芯片控制機械臂的反復擺動,即使下雨天也可對導線進行清理。本發明還具有結構緊湊、運行穩定的優點。
【專利說明】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電力檢修行業的維護工具,具體地說是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
【背景技術】
[0002]架空輸電線路尤其是超高壓線路長期處于野外環境之中,風箏、塑料大棚篷布、塑料地膜等危及輸電線路運行安全的異物經常懸掛在超高壓線路上,如不及時清理,則極易影響電力正常輸送。現有清理導線異物的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手動清理和無人機清理。人工手動清理的方法為,使用絕緣繩索直接纏繞拉拽或者磨斷導線上異物,該方法在使用中存在著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對繩索的磨損很大,每年消耗大量繩索,加大了設備材料的開支。二是部分復雜情況,如下雨天,為防止導線通過雨水漏電,避免操作人員觸電,采用此種操作方法無法進行帶電處理,需要進行停電作業,對用戶用電造成影響。這種手動清理方法還存在勞動強度大和效率較低的缺陷,很難達到理想的結果。因此,人工清理有逐漸被無人機清理取代的趨勢。但是,無人機清障面臨沒有合適的機械手配套使用的問題。現有與無人機配套的機械手的工作效率低,清理質量不高,所以無人機與機械手配合清理異物的方式推廣應用的速度較為緩慢。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
[0004]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包括支撐桿支撐桿,支撐桿支撐桿的上端橫向安裝圓柱狀的固定桿,固定桿上均勻套裝數個套管組,每個套管組由兩個相鄰的套管組成,套管可以相對固定桿旋轉,每個套管上安裝弧形的機械臂,機械臂的弧面向外,機械臂的下端連接擺動裝置,擺動裝置安裝在支撐桿支撐桿上,機械臂的上端安裝彎鉤,彎鉤上安裝刀片。
[0005]為進一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的機械臂上開設數個透槽。所述的同方向相鄰的兩個機械臂之間均勻安裝數個連接桿。所述的擺動裝置有固定套,固定套滑動安裝在支撐桿支撐桿上,支撐桿支撐桿上安裝伺服電機,伺服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螺桿連接,螺桿上配合安裝螺母,螺母與固定套固定連接,固定套兩側分別鉸接一個第一連接板第一連接板的一端,第一連接板第一連接板的另一端鉸接第二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兩個第二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分別與對應一側的機械臂的下端鉸接。所述的支撐桿支撐桿橫截面為矩形,所述的固定套為矩形環,支撐桿支撐桿與固定套相配合。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外側設有定位板,定位板位于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鉸接處,定位板對第二連接板起限位作用。所述支撐桿內設有內腔,支撐桿的右側開設頂塊滑槽,支撐桿的左側開設撥塊滑槽,內腔內固定安裝基座,基座中部開設中間腔,中間腔內安裝導柱座和推拉管,導柱座與基座固定連接,導柱座上安裝導柱,導柱與推拉管內的管腔插接配合,導柱的外周安裝推拉管彈簧,推拉管彈簧位于導柱座與推拉管之間;基座的左側開設滑動腔,基座的右側開設導向管滑動腔,導向管滑動腔與頂塊滑槽相通,導柱上水平開設通孔,推拉管的右側水平設置導向管,導向管位于導向管滑動腔內,推拉管的左側開設推拉管滑槽,導向管內安裝定位管,定位管的定位桿腔內安裝推桿,定位管的右端伸出導向管外安裝頂塊,頂塊能沿定位管水平移動,頂塊位于頂塊滑槽內,頂塊的右端為球形,頂塊的右端位于支撐桿外,頂塊內開設頂塊腔,頂塊腔內設有環形凸沿,頂塊腔內安裝限位塊套,限位塊套與定位管固定連接,限位塊套右側安裝拉桿罩,限位塊套內以推桿為中線對稱安裝兩個限位塊,每個限位塊的外端穿出限位塊套外與環形凸沿配合,限位塊的外端設有斜面,斜面朝向定位管;限位塊套與拉桿罩之間設有拉桿滑槽,推桿的右端位于拉桿罩內并通過推桿復位簧與拉桿罩連接,推桿的右端兩側各安裝一根拉桿,兩根拉桿與兩個限位塊一一對應,拉桿的一端與推桿右端鉸接,拉桿的另一端與限位塊鉸接,拉桿罩的右端安裝導向塊,頂塊腔內安裝導向塊壓簧,頂塊腔與導向塊壓簧配合,導向塊壓簧通過導向塊對拉桿罩施加向左的預緊力,滑動腔內豎向安裝滑桿,滑桿上安裝滑套,滑套能沿滑桿滑動,滑套的上端安裝滑套彈簧,滑套的右側安裝凸塊,滑套的左側安裝撥塊,撥塊位于撥塊滑槽內,撥塊的左端伸出支撐桿外,滑動腔內水平開設水平孔,水平孔內安裝按鈕,按鈕的左端為球形,按鈕的右端安裝頂桿,頂桿外周安裝定位管彈簧,頂桿和定位管彈簧均位于推拉管滑槽內并與通孔對應,支撐桿的兩側各開設一個定位塊槽,兩個定位塊槽分別位于撥塊滑槽和頂塊滑槽的下方,每個定位塊槽處各安裝一個定位塊,定位塊上各設有一個定位塊軸,定位塊通過定位塊軸與支撐桿鉸接,每個定位塊上各設有一個撥桿,每個撥桿上各設有一個銷,推拉管的下端設有推拉座,推拉座上左右各開設一個水平滑槽,左側撥桿上的銷與右側的水平滑槽配合,右側撥桿上的銷與左側的水平滑槽配合,撥桿的長度至少是定位塊軸固定套的兩側各開設一個定位滑槽。
[0006]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它在固定桿上安裝相互對應的機械臂,機械臂通過套管便可相對固定桿擺動,從而,實現夾取或切割異物。機械臂上端設置彎鉤和刀片,機械臂擺動過程中既方便抓住異物,還可以將異物切割清理。遠程控制芯片與擺動裝置連接,使操作人員可以在地面上通過遠程控制芯片控制機械臂的反復擺動,即使下雨天也可對導線進行清理。本發明還具有結構緊湊、運行穩定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所述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向結構示意圖,圖中省略了擺動裝置;圖3是圖1的B-B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的C向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省略了第一連接板;圖5是圖4中的固定套下移后,定位塊復位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I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08]附圖標記:1支撐桿2固定桿3套管4機械臂5彎鉤6連接桿8伺服電機9聯軸器10螺桿11螺母12第一連接板13第二連接板15固定套16透槽17刀片18內腔19基座20中間腔21推拉管22管腔23導柱24導柱座25推拉管彈簧26推拉管滑槽27通孔28導向管29定位管30推桿31頂塊彈簧32頂塊33頂塊滑槽34頂桿35定位管彈簧36按鈕37定位板38滑桿39撥塊滑槽40撥塊41滑套彈簧42滑套43凸塊44定位滑槽45定位塊槽46定位塊47定位塊軸48撥桿49銷50水平滑槽51推拉座52滑動腔53定位桿腔54限位塊55斜面 56環形凸沿57拉桿罩58導向塊59頂塊腔60導向塊壓簧61拉桿滑槽62限位塊套63拉桿64推桿復位簧65導向管滑動腔66水平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的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包括支撐桿1,支撐桿I的上端橫向安裝圓柱狀的固定桿2。如圖2所示,固定桿2上均勻套裝數個套管組,每個套管組由兩個相鄰的套管3組成,套管3可以相對固定桿2旋轉,每個套管3上各安裝一根弧形的機械臂4。如圖1所示,機械臂4的弧面向外。機械臂4的下端連接擺動裝置,擺動裝置安裝在支撐桿I上。每根機械臂4的上端均設置彎鉤5,彎鉤5上安裝刀片17。由于套管3可以相對固定桿2旋轉,而且,套管3上安裝相互對應的機械臂4,因此,機械臂4通過擺動裝置可以反復擺動,可以實現抓取、放開的動作。通過彎鉤5可以抓住異物,再使用刀片17可以將異物切割清理。
[0010]由于本發明懸掛在導線上,自身重量較大,對導線負擔也大,為減輕重量,減小對導線的負擔,所述的機械臂4上開設數個透槽16,這種結構既避免破壞機械臂4的主體性,保證機械臂4的原有強度,又可減輕自身重量,減小對導線的負擔。
[0011]為了避免機械臂4動作時,因同側的機械臂4產生相對移動,而使機械臂4抓取及切割異物時產生晃動,從而造成相鄰機械臂4動作不同步,不易抓取異物的情況,如圖2所示,所述的同方向相鄰的兩個機械臂4之間均勻安裝數個連接桿6。這種結構增加了同方向相鄰的兩個機械臂4之間的牢固性,也使同側機械臂4動作同步,方便抓取及切割異物,尤其是方便抓取和切割較大的異物。
[0012]所述的擺動裝置可以為氣缸,汽缸鉸接在支撐桿1,氣缸的活塞與機械臂4的下端鉸接,機械臂4的擺動由氣缸的活塞運動實現。擺動裝置也可由伺服電機8及鉸鏈連桿組成,如圖1所示,優選的所述的擺動裝置有固定套15,固定套15滑動安裝在支撐桿I上。支撐桿I上固定安裝伺服電機8,伺服電機8可與無人機上的控制裝置連接,工作人員通過遠程控制無人機對擺動裝置進行操控。伺服電機8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9與螺桿10連接,螺桿10上配合安裝螺母11,螺母11與固定套15固定連接。固定套15兩側分別鉸接一個第一連接板12的一端,第一連接板12的另一端鉸接第二連接板13,兩個第二連接板13的上端分別與同一套管組的兩根機械臂4的下端鉸接。伺服電機8通過輸出軸的正反旋轉帶動螺桿10轉動,使螺母11在螺桿10上豎向往復移動,從而,使固定套15沿支撐桿I上下滑動。固定套15通過第一連接板12與第二連接板13帶動機械臂4擺動,從而,實現同一套管組的兩根機械臂的張開或閉合。這種結構體積小,重量輕,還可以通過伺服電機8、螺桿10和螺母11精確控制固定套15的位移位置,從而精確控制機械臂4的旋轉角度,方便抓取切割異物,避免傷及導線。氣缸式的擺動裝置無法精確控制機械臂4的旋轉角度,也不方便維護。
[0013]為避免由于固定套15相對支撐桿轉動,而降低擺動裝置的效率,以及帶來不必要的部件磨損。如圖3所示,所述的支撐桿I橫截面為矩形,所述的固定套15為矩形環,支撐桿I與固定套15相配合。這種結構避免了固定套15沿支撐桿I轉動導致的擺動裝置失效,還增大了固定套15與螺母11和第一連接板12的接觸面積,使螺母11和第一連接板12與固定套15固定牢固,避免脫落。
[0014]為確保第一連接板12和第二連接板13能有效的傳遞向上的推力,保證機械臂有效閉合,實現抓取。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連接板12的外側設有定位板37,定位板37位于第一連接板12和第二連接板13鉸接處,定位板37對第二連接板13起限位作用。
[0015]按照設計要求,擺動裝置僅為夾取和切割異物提供動力,該動力遠小于機械臂手向下拉動異物所需的下拉力,因此,為降低制造成本,應降低對螺母11和螺桿10的強度要求。但是,若固定套15僅通過螺母11和螺桿10與支撐桿I連接,則螺母11和螺桿10必然會承受全部的下拉力,易造成損壞。為防止向下牽拉異物的力通過固定套15直接加載到螺桿10和螺母11上,從而對擺動裝置造成損壞,設計以下方案:如圖4所示,所述支撐桿I內設有內腔18,支撐桿I的右側開設頂塊滑槽33,支撐桿I的左側開設撥塊滑槽39。內腔18內固定安裝基座19。基座19中部開設中間腔20,中間腔20內安裝導柱座24和推拉管21。導柱座24與基座19固定連接,導柱座24上安裝導柱23,導柱23與推拉管21內的管腔22插接配合。導柱23與中間腔20配合,同時為推拉管21在中間腔20內的豎向移動起定位導向作用。導柱23的外周安裝推拉管彈簧25,推拉管彈簧25位于導柱座24與推拉管21之間,為推拉管21提供向下的預緊力。基座19的左側開設滑動腔52,基座19的右側開設導向管滑動腔65,導向管滑動腔65與頂塊滑槽33相通。撥塊滑槽39與滑動腔52相通。導柱23上水平開設通孔27。推拉管21的右側水平設置導向管28,導向管28位于導向管滑動腔65內,并可沿導向管滑動腔65滑動。推拉管21的左側開設推拉管滑槽26,推拉管滑槽26始終與通孔27相通。導向管28內安裝定位管29,定位管29可沿導向管28水平滑動。定位管29的定位桿腔53內安裝推桿30。定位管29的右端伸出導向管28外安裝頂塊32。頂塊32內開設頂塊腔59,頂塊32能沿定位管29水平移動。頂塊32位于頂塊滑槽33內,頂塊32的右端為球形,頂塊32的右端位于支撐桿I外。如圖6所示,頂塊腔59內設有環形凸沿56,頂塊腔59內安裝限位塊套62,限位塊套62與定位管29固定連接,限位塊套62可防止定位管29與頂塊32分離。限位塊套62右側安裝拉桿罩57。限位塊套62內以推桿30為中線對稱安裝兩個限位塊54。機械臂張開狀態下,每個限位塊54的外端穿出限位塊套62外與環形凸沿56配合,以實現對定位管29的限位,防止定位管29相對頂塊32相右移動。限位塊54的外端設有斜面55,斜面55朝向定位管29。限位塊套62與拉桿罩57之間設有拉桿滑槽61。推桿30的右端位于拉桿罩57內并通過推桿復位簧64與拉桿罩57連接,推桿復位簧64為推桿30提供向左的預緊力。推桿30的右端兩側各安裝一根拉桿63。兩根拉桿63與兩個限位塊54 對應。拉桿63的一端與推桿30右端鉸接,拉桿63的另一端與限位塊54鉸接。拉桿罩57的右端安裝導向塊58,導向塊58與頂塊32內壁配合為拉桿罩57導向。頂塊腔59內安裝導向塊壓簧60,頂塊腔59與導向塊壓簧60配合,導向塊壓簧60通過導向塊58對拉桿罩57施加向左的預緊力。滑動腔52內豎向安裝滑桿38。滑桿38上安裝滑套42,滑套42能沿滑桿38滑動。滑套42的上端安裝滑套彈簧41,滑套彈簧41為滑套42提供向下的預緊力。滑套42的右側安裝凸塊43,滑套42的左側安裝撥塊40,撥塊40位于撥塊滑槽39內,撥塊40的左端伸出支撐桿I外。滑動腔52內水平開設水平孔66,水平孔66內安裝按鈕36,按鈕36的左端為球形,按鈕36的右端安裝頂桿34,頂桿34外周安裝定位管彈簧35。頂桿34和定位管彈簧35均位于推拉管滑槽26內并與通孔27對應。支撐桿I的兩側各開設一個定位塊槽45,兩個定位塊槽45分別位于撥塊滑槽39和頂塊滑槽33的下方。每個定位塊槽45處各安裝一個定位塊46,定位塊46上各設有一個定位塊軸47,定位塊46通過定位塊軸47與支撐桿I鉸接。每個定位塊46上各設有一個撥桿48,每個撥桿48上各設有一個銷49。推拉管21的下端設有推拉座51,推拉座51上左右各開設一個水平滑槽50,左側撥桿48上的銷49與右側的水平滑槽50配合,右側撥桿48上的銷49與左側的水平滑槽50配合,固定套15的兩側各開設一個定位滑槽44,頂塊32與導向管28之間安裝頂塊彈簧31,頂塊彈簧31為頂塊32提供向右的預緊力。
[0016]非抓取狀態下,如圖5所示,定位塊46收入定位塊槽45內,撥塊40位于撥塊滑槽39下方,頂塊32位于頂塊滑槽33下方,凸塊43與按鈕36配合,使頂桿34和定位管彈簧35位于通孔27內。固定套15可在伺服電機的驅動下上移,使機械臂夾緊異物。當固定套15觸動頂塊32時,定位滑槽44的上部與定位塊槽45相通。之后,固定套15 —方面通過頂塊32、定位管29和導向管28帶動推拉管21上移;另一方面,通過撥塊40推動滑套42上移,使凸塊43與按鈕36分離。推拉管21上移的同時,會通過撥桿48帶動定位塊46向外轉動。當固定套15帶動導向管28上移至上極限位置時,導向管28無法繼續上移,定位管29與通孔27對應。此時,固定套15繼續上移,由于頂塊32的右端為球形,因此,固定套15繼續上移時,可將頂塊32向左移動,頂塊32帶動定位管29插入通孔27內,并將頂桿34和定位管彈簧35推出通孔27。當固定套15的上邊沿高于頂塊32時,一方面,固定套15將定位管29的左端鎖定于通孔27內,此時定位管29也將推拉管21與導柱23鎖定于一體?’另一方面,定位塊46轉至水平狀態,定位塊46的外端穿出定位塊槽45外,位于定位滑槽44內,此時,如圖4所示,固定套15被鎖定,無法相對支撐桿I上移。所述機械臂手向下拉動異物時,支撐桿I可通過定位塊槽45對固定套15實施拉力,使機械臂4將異物拉下,而螺桿10和螺母11幾乎不會受到的拉力的影響。
[0017]當異物取下后,需張開機械臂4時,只需使伺服電機8反轉,帶動固定套15下移即可。固定套15下移時,滑套42會在滑套彈簧41的彈力下復位下移。在滑套42的下移過程中,凸塊43推動按鈕36帶動頂桿34和定位管彈簧35進入通孔27。頂桿34推動推桿30向右移動,推桿30通過拉桿63拉動限位塊54向限位塊套62內移動。當限位塊54完全收入限位塊套62內時,定位管彈簧35可將定位管29推出通孔27外,推拉管21失去定位管29的約束迅速下移,從而,帶動兩個定位塊46迅速翻轉收入支撐桿I內,以防固定套15下移時,受定位塊46的阻擋,確保所述機械臂手開合流暢迅速。
[0018]為確保定位管彈簧35既能將定位管29推出通孔27,又防止定位管彈簧35進入導向管28內,定位管彈簧35的直徑應大于導向管28的內徑。
[001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制于本發明所述的實施例的范圍內。本發明未詳盡描述的技術內容均為公知技術。
【權利要求】
1.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桿支撐桿(1),支撐桿支撐桿(1)的上端橫向安裝圓柱狀的固定桿(2),固定桿(2)上均勻套裝數個套管組,每個套管組由兩個相鄰的套管(3)組成,套管(3)可以相對固定桿(2)旋轉,每個套管(3)上安裝弧形的機械臂(4),機械臂(4)的弧面向外,機械臂(4)的下端連接擺動裝置,擺動裝置安裝在支撐桿支撐桿(1)上,機械臂(4)的上端安裝彎鉤(5),彎鉤(5)上安裝刀片(1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械臂(4)上開設數個透槽(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方向相鄰的兩個機械臂(4 )之間均勻安裝數個連接桿(6 )。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擺動裝置有固定套(15),固定套(15)滑動安裝在支撐桿支撐桿(1)上,支撐桿支撐桿(1)上安裝伺服電機(8),伺服電機(8)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9)與螺桿(10)連接,螺桿(10)上配合安裝螺母(11),螺母(11)與固定套(15)固定連接,固定套(15)兩側分別鉸接一個第一連接板第一連接板(12)的一端,第一連接板第一連接板(12)的另一端鉸接第二連接板第二連接板(13),兩個第二連接板第二連接板(13)分別與對應一側的機械臂(4)的下端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桿支撐桿(1)橫截面為矩形,所述的固定套(15)為矩形環,支撐桿支撐桿(1)與固定套(15)相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板(12)的外側設有定位板(37),定位板(37)位于第一連接板(12)和第二連接板(13)鉸接處,定位板(37)對第二連接板(13)起限位作用。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電清除異物機械臂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1)內設有內腔(18),支撐桿(1)的右側開設頂塊滑槽(33),支撐桿(1)的左側開設撥塊滑槽(39),內腔(18)內固定安裝基座(19),基座(19)中部開設中間腔(20),中間腔(20)內安裝導柱座(24)和推拉管(21),導柱座(24)與基座(19)固定連接,導柱座(24)上安裝導柱(23),導柱(23)與推拉管(21)內的管腔(22)插接配合,導柱(23)的外周安裝推拉管彈簧(25),推拉管彈簧(25)位于導柱座(24)與推拉管(21)之間的左側開設滑動腔(52),基座(19)的右側開設導向管滑動腔(65),導向管滑動腔(65)與頂塊滑槽(33)相通,導柱(23)上水平開設通孔(27),推拉管(21)的右側水平設置導向管(28),導向管(28)位于導向管滑動腔(65)內,推拉管(21)的左側開設推拉管滑槽(26),導向管(28)內安裝定位管(29),定位管(29)的定位桿腔(53)內安裝推桿(30),定位管(29)的右端伸出導向管(28)外安裝頂塊(32),頂塊(32)能沿定位管(29)水平移動,頂塊(32)位于頂塊滑槽(33)內,頂塊(32)的右端為球形,頂塊(32)的右端位于支撐桿(1)外,頂塊(32)內開設頂塊腔(59),頂塊腔(59)內設有環形凸沿(56),頂塊腔(59)內安裝限位塊套(62),限位塊套(62)與定位管(29)固定連接,限位塊套(62 )右側安裝拉桿罩(57),限位塊套(62 )內以推桿(30 )為中線對稱安裝兩個限位塊(54),每個限位塊(54)的外端穿出限位塊套(62)外與環形凸沿(56)配合,限位塊(54 )的外端設有斜面(55 ),斜面(55 )朝向定位管(29 );限位塊套(62 )與拉桿罩(57 )之間設有拉桿滑槽(61),推桿(30)的右端位于拉桿罩(57)內并通過推桿復位簧(64)與拉桿罩(57)連接,推桿(30)的右端兩側各安裝一根拉桿(63),兩根拉桿(63)與兩個限位塊(54) 對應,拉桿(63)的一端與推桿(30)右端鉸接,拉桿(63)的另一端與限位塊(54)鉸接,拉桿罩(57)的右端安裝導向塊(58),頂塊腔(59)內安裝導向塊壓簧(60),頂塊腔(59)與導向塊壓簧(60)配合,導向塊壓簧(60)通過導向塊(58)對拉桿罩(57)施加向左的預緊力,滑動腔(52)內豎向安裝滑桿(38),滑桿(38)上安裝滑套(42),滑套(42)能沿滑桿(38)滑動,滑套(42)的上端安裝滑套彈簧(41),滑套(42)的右側安裝凸塊(43),滑套(42)的左側安裝撥塊(40 ),撥塊(40 )位于撥塊滑槽(39 )內,撥塊(40 )的左端伸出支撐桿(1)外,滑動腔(52)內水平開設水平孔(66),水平孔(66)內安裝按鈕(36),按鈕(36)的左端為球形,按鈕(36)的右端安裝頂桿(34),頂桿(34)外周安裝定位管彈簧(35),頂桿(34)和定位管彈簧(35)均位于推拉管滑槽(26)內并與通孔(27)對應,支撐桿(1)的兩側各開設一個定位塊槽(45),兩個定位塊槽(45)分別位于撥塊滑槽(39)和頂塊滑槽(33)的下方,每個定位塊槽(45 )處各安裝一個定位塊(46 ),定位塊(46 )上各設有一個定位塊軸(47),定位塊(46 )通過定位塊軸(47 )與支撐桿(1)鉸接,每個定位塊(46 )上各設有一個撥桿(48 ),每個撥桿(48 )上各設有一個銷(49),推拉管(21)的下端設有推拉座(51),推拉座(51)上左右各開設一個水平滑槽(50),左側撥桿(48)上的銷(49)與右側的水平滑槽(50)配合,右側撥桿(48)上的銷(49)與左側的水平滑槽(50)配合,撥桿(48)的長度至少是定位塊軸(47)固定套(15)的兩側各開設一個定位滑槽(44 )。
【文檔編號】B08B1/00GK104384118SQ201410470525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6日
【發明者】劉全寶, 婁磊, 張新成, 孫士年, 劉加峰, 王浩, 馮迎春, 尹國慧, 劉玉海, 王琳華, 陳育淦, 鈕文彬, 于宏志, 亓海波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