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及其運行方法

文檔序號:1456049閱讀:246來源:國知局
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及其運行方法
【專利摘要】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和相關的運行方法,使用再循環噴洗溶液對待清洗件執行噴洗操作,并產生污染依賴型或時間依賴型控制信號來引起對再循環噴洗溶液進行過濾操作和對再循環噴洗溶液執行再生操作。
【專利說明】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及其運行方法
[0001]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05年5月31日、國際申請號為PCT/US2005/018895、國家申請號為200580020464.8、發明名稱為“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及其運行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一種餐具清洗機的運行方法,并且涉及一種具有至少一個洗滌區域和最終漂洗區域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

【背景技術】
[0003]用作商業餐具清洗機的機器為前載式機器,托架推過式機器和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而柜藏式餐具清洗機通常用于家庭部分。前載式機器裝上容納餐具的餐具傳送機以及將餐具傳送機從前載式機器上移開都從前部進行。對于架推穿過式機器,裝滿臟餐具的餐具傳送機從輸入側手工推進機器,清洗程序完成后,從輸出側手工移開。與前述類型的餐具清洗機相比,以每單位時間的待清洗件的高清洗能力為特征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具有至少一個噴洗區域,但通常不只一個噴洗區域,待清洗件被自動傳送通過噴洗區域。
[0004]在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每個噴洗區域,至少可以實施一次噴洗操作。對于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通常的慣例是在第一噴洗區域(預洗區域)用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噴洗待清洗餐具的主要污垢,而餐具的徹底清洗在隨后的噴洗區域(洗滌區域)進行,用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重新噴洗。其后接著至少一個,通常兩個噴洗區域(漂洗區域),在該區域,為了最終漂洗餐具,完全清除塵埃微粒并清除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用漂洗輔助溶液噴洗餐具。在然后餐具被傳送進干燥區域進行干燥之前,最終漂洗操作通常在80°C至85°C的溫度實施。
[0005]U.S.專利3,598,131中描述了有四個噴洗區域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噴洗區域設計為預洗區域,洗滌區域,漂洗區域和最終漂洗區域,待清洗件在適當的餐具傳送機內一個接一個地連續傳送通過這些噴洗區域。單獨區域通過懸掛的軟“簾”相互分開。在預洗區域,約49°C的溶液通過噴嘴噴灑到待清洗件上,以從待清洗件上去除食物顆粒。隨后,在洗滌區域,約66°C的水和餐具清洗洗滌劑的混合物以及依次隨后在漂洗區域,溫度約77°C的熱水通過噴嘴噴灑到待清洗件上。為了實現待清洗件的消毒,在最終漂洗區域,在最終漂洗操作中,約82°C的熱水通過噴嘴噴灑到待清洗件上。
[0006]相似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同樣具有四個噴洗區域,可以從U.S.專利3,789,860得知,U.S.專利3,789,860描述了預洗區域,在該區域去除較大的食物顆粒;隨后的主洗滌區域,以完成待清洗件的有效清洗;主漂洗區域和最后的最終漂洗區域。餐具清洗機中的溫度,在第一區域中約為46°C,并一區接一區地升高到最終漂洗區域的約82°C的溫度。
[0007]U.S.專利4,231,806的裝置適用于多個噴洗區域的餐具清洗機,并描述了以液體簾的形式形成屏障的裝置,液體簾優選分別形成于洗滌區域的入口和出口以及最終漂洗區域的入口和出口。在洗滌區域的入口和出口的液體簾大大減少了洗滌區域的蒸汽溢出。
[0008]在醫療方面,U.S.專利6,632,291揭示了醫療器械、醫療設備、醫療運輸車和醫用動物籠的洗滌、漂洗和/或抗菌處理方法。洗滌在30°C到80°C的溫度進行,優選在35°C到40 V之間,而普通漂洗在40 V到80 V的溫度實施,最終漂洗在大約80 V到95°C之間的升高的溫度實施。抗菌處理利用抗菌劑實施。所述的方法可以在有多個區域的洗滌設備上自動實施。
[0009]U.S.專利4,788,992描述了超聲波清洗方法和實施細長條狀材料的超聲波清洗的設備。超聲波清洗后,在最終步驟中將其加熱并干燥之前,條狀材料被送經脫水風機并接著經過多個漂洗室的噴嘴。
[0010]U.S.專利6,354,481涉及電子元件的處理,特別涉及重熔并隨后清洗電子元件的小型設備,特別是BGA元件。清洗區域包括洗滌區域和漂洗區域,并且熱風機也可設置在其后,因此洗滌區域的溫度為49°C到71°C,漂洗區域的溫度為49°C到99°C。
[0011]U.S.專利2,235,885涉及洗滌(清洗)和消毒玻璃器皿的設備,該設備具有用于噴洗操作的可密閉的腔室。在腔室內部,設有定位架以支撐待清洗的玻璃器皿。而且,具有指向上的噴洗裝置的管設置在腔室內定位架的下面,在腔室的上部有具有指向下的開口的管,通過相應供應管將熱水、冷水或蒸汽供給這些管。向管道系統的熱水和蒸汽的送入利用熱水閥手工調整,而向管道系統的冷水的送入利用冷水閥手工調整。
[0012]關于U.S.專利2,235,885描述的洗滌操作,首先將待清洗的玻璃器皿在腔室內漂洗并用熱水和蒸汽消毒。隨后,逐漸打開冷水閥,并且在打開冷水閥之后,關閉熱水閥,以便之后只有冷水引入腔室,然后在最終漂洗操作中,利用冷水冷卻待清洗的玻璃器皿。
[0013]U.S.專利4,070, 204中描述了一種洗滌方法,其可在餐具清洗機中實施,該餐具清洗機包括清洗室,可以選擇地將冷水、熱水或兩者的混合物引入清洗室。洗滌方法由至少一次冷預洗開始,緊跟著冷預洗的是熱洗。隨后,實施冷水漂洗和至少一次熱水最終漂洗。
[0014]現今,能源和水源保護主導著餐具清洗機和餐具洗滌方法的發展,特別是在商業部分,由于環境原因,能源和水源保護變得日益重要。不過,特別是對于商業餐具清洗機,清洗能力,即每單位時間洗完件的數量,和洗滌質量不應降低。在餐具清洗機附近,餐具清洗機操作者的工作條件也由于蒸汽而受到相當地損害,因此該區域的改善也是所希望的。
[0015]而且,除了徹底清洗,也應實現待清洗件的消毒。在餐具清洗機【技術領域】,消毒意味著殺死微生物達到這樣的水平:即不損害健康,也不損害食物的質量。對于某些洗滌方法,利用化學消毒成分實現消毒,但在有關環境和工作中的安全方面,其具有不利之處。通過待清洗件的足夠高溫加熱消毒也已知的。
[0016]希望提供一種改進的運行方法和改善的如所述類型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其在保持高清洗質量的同時,特別具有低的能量和水消耗,和足夠的清洗能力,并在沒有關于環境和工作時安全方面的限制情況下使用。


【發明內容】

[0017]一種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及相關方法,可具有一個或多個特征,來輔助降低能量和/或水消耗,包括一個或多個步驟:(i)以3.51/min或更少的最終漂洗液體消耗量來執行物件的最終漂洗;(?)在餐具傳送機水平容納面移動的情況下,以31/m2或更少的最終漂洗液體消耗量為來執行物件的最終漂洗;(iii)以一個或多個側部最終漂洗液體噴射流結合頂部最終漂洗液體噴射流和底部最終漂洗液體噴射流來執行物件的最終漂洗;(iv)在最終漂洗步驟之前,使用過濾的和/或再生的洗滌或漂洗溶液來執行清洗操作或后序的熱后洗和/或漂洗步驟,所述過濾的和/或再生的洗滌或漂洗溶液由用過的洗滌或漂洗溶液根據污染依賴型或時間依賴型的控制信號生產;(V)在最終漂洗操作之后,將物件傳送通過冷水幕;(Vi)在洗滌操作和最終漂洗操作之間,使物件經受蒸汽作用;和(Vii)在洗滌操作之后,設置使用高于最終漂洗液體溫度的熱后洗液體的熱后洗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19]圖2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20]圖3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21]圖4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22]圖5是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23]圖6是根據圖1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最終漂洗區的示意性前視圖,
[0024]圖7是與圖6相比較的改進的最終漂洗噴嘴的布置,其中,中心部分a)顯示了前視圖,左面部分b)顯示了側視圖,上面部分c)顯示了最終漂洗噴嘴布置的俯視圖,
[0025]圖8是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縱向示意剖視圖,
[0026]圖9是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用于使待清洗件經受蒸汽作用的區域的縱向示意剖視圖,
[0027]圖10是功能塊圖形式的示意圖,來說明對用過的漂洗溶液的過濾和再生的控制,和
[0028]圖11是溫度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一種提出的方法包括至少一次洗滌操作、所謂的熱后洗和至少一次最終漂洗(德語:KlarSpUlen),洗滌操作即使用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來將殘余食物從待清洗件徹底清洗的噴洗,最終漂洗優選使用漂洗輔助溶液來將所有污物微粒和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從待清洗件漂洗掉。盤、餐具、叉、勺、刀和托盤為待清洗件。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為添加餐具清洗洗滌劑的水溶液,通過餐具清洗洗滌劑的添加促進將食物殘余物從待清洗件徹底去除,并且中和由餐具清洗洗滌劑帶來的再次污染。最終漂洗輔助溶液通常為混合漂洗輔助劑的清水,由此通過漂洗輔助劑將漂洗輔助劑溶液的界面張力降低,以獲得清洗后的物件的最佳潤濕。
[0030]該方面的重要構思是,在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情況下,高溫餐具清洗操作,即洗滌或漂洗操作,應在機器的中心區域進行,而低溫洗滌或漂洗操作應在機器的入口或出口區域進行。這樣形成了從中心區域的最大值向外部區域下降的溫度分布。相反,在之前公知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情況下,溫度分布在出口區域中增加到最大值,因為待清洗件的消毒只在最終漂洗(德語AlarspUlen)操作中在80°C到85°C的溫度下進行。在現有技術中,前面的洗滌操作在約70°C或低于70°C的溫度下進行。
[0031]由于從中心區域外泄的熱量和蒸汽被兩個相鄰區域抑制,而且在較冷的外圍區域促進了蒸汽的冷凝,所以新的溫度分布具有保持能源損耗低的效果。冷凝的熱量可以仍然在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內部使用。
[0032]因此,熱后洗可在高水溫下進行,并且之后,最終漂洗(德語AlarspUlen)可在更低的水溫下進行。在熱后洗操作過程中的高水溫優選高于70°C,以獲得對待清洗件的消毒,并且在最終漂洗過程中的更低的水溫優選低于65°C,更優選低于60°C,以通過溫度降低促進冷凝。熱后洗操作可以根據選擇作為使用餐具清潔劑溶液的洗滌操作,或者作為使用漂洗輔助溶液的最后漂洗操作來執行。
[0033]而且,待清洗件在熱后洗操作中可以使用比隨后的最后漂洗操作中更大量的洗滌溶液,其結果是在熱后洗步驟中,利用它們使用的溶液的全部熱容量也可以實現向餐具施加高能量的熱量。具體地,在熱后洗操作過程中,提供的熱后洗溶液的通過量在5到301/min之間的范圍內,優選在10到201/min,而最終漂洗輔助溶液的消耗量設計為明顯小于其的一半(優選為2到31/min)。
[0034]而且,在只具有一個清洗室的餐具清洗機的情況下,冷凝熱,特別是使用更低水溫的最終漂洗操作過程中釋放的冷凝熱可被再利用。而且,通過前述的冷凝可以減少打開餐具清洗機時蒸汽的外泄,因此該方法對于這樣的餐具清洗機也是有利的。
[0035]可有利地在漂洗輔助溶液溫度為25°C到65°C之間的范圍內執行最終漂洗操作,優選在25°C到60°C之間。在該溫度范圍內,與前述的熱后洗操作相比,溫度可降到足夠低來促進冷凝,但是也可防止待清洗件過度的冷卻。如果最終漂洗操作至少部分在噴霧中進行,則也可避免餐具的過度冷卻和清水的浪費。而且,微細分布的噴霧液滴可促進水蒸氣的冷凝。來自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水蒸汽的外泄可通過將待清洗件在最終漂洗操作后經過冷水幕,特別是以冷水噴霧的形式的冷水幕來降低。
[0036]如果熱后洗操作在最終漂洗操作之前在80°C到90°C之間范圍內的水溫下,特別是在85°C直接進行,則由于高的溫度水平,只需短的接觸時間就可獲得足夠的待清洗件的消毒。優選地,為了以相對短的接觸時間獲得餐具的有效清洗,在熱后洗操作之前執行在65 °C水溫下的洗滌操作。
[0037]也可在蒸汽下進行至少一次漂洗操作。如果待清洗件在熱后洗操作和最終漂洗操作之間受到蒸汽作用,傳遞到待清洗件中的熱度增加,并且因此有助于物件的消毒。蒸汽的引入還具有有利的效果,即保持低水平蒸發損耗,特別是在洗滌操作和熱后洗操作過程中。
[0038]過濾的和/或再生的最終漂洗輔助溶液可用于執行熱后洗和/或洗滌操作。已經使用過的最終漂洗輔助溶液也可用于熱后洗和/或洗滌操作,來成功地降低所需要的清水量。過濾已經使用過的最終漂洗輔助溶液和/或使用清水使其再生,尤其是根據溶液的濁度隨時執行過濾和/或再生,具有降低清水消耗量,同時保持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或最終漂洗輔助溶液的清潔的作用。這可降低或防止待清洗件的再次污染。
[0039]與現有技術比較,另一個特征是通過不同的噴嘴布置,降低用于最終漂洗操作的水消耗量。然而,在以前使用在最終漂洗操作中的噴嘴布置的情況下,只具有上噴嘴和下噴嘴,要求單個噴嘴具有相對強的噴射流,因為只有偏轉噴射流才可到達待清洗件的陷蔽表面區域,一種具有截然不同的噴射方向的有利的噴嘴裝置可使待清洗件大部分的表面區域可直接到達。因此可以在降低的水通過量的情況下執行最終漂洗操作。特別是結合上面描述的熱后洗操作,在低溫下的最終漂洗過程中,低的水通過量具有有利的作用,即在最終漂洗操作過程中,待清洗件的冷卻被盡可能減小。這甚至可使得以更低溫度(<50°C)的吹風,在最終漂洗之后執行干燥,因為物件仍然高的溫度有助于其干燥。
[0040]特別地,最終漂洗操作可通過使待清洗件從最終漂洗區的至少三側,更準確地說,從底面、頂面和至少一個側壁,經受最終漂洗輔助溶液的作用來執行。于是待清洗件的大部分表面區域可直接到達。有利地,噴嘴可以這種方式布置在一個側壁/多個側壁上,即在最終漂洗區側壁中心高度區域中的四個位置處的每一個位置進行最終漂洗輔助溶液的供給,特別地,分別將其中兩兩彼此靠近布置。底面上和頂面上的噴嘴以這種方式布置,即來自底面和頂面的最終漂洗輔助溶液的供給來自最終漂洗區底面的五個點和頂面的四個位置,其分別彼此之間以及與側壁之間基本等距布置。為了在漂洗過程中獲得降低的用水量,最終漂洗操作可以3.51/min或更小的最終漂洗輔助溶液消耗量,特別是21/min-31/min的最終漂洗輔助溶液消耗量,以噴霧執行,實現每小時通常為2500-5000個碟子或相當通過量的其它待清洗件的漂洗容量。
[0041]關于設備,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特別是多箱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包括幾個噴洗區;傳送裝置,用于將待清洗件傳送通過噴洗區;配置給噴洗區的供水裝置,用于分別供給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和最終漂洗輔助溶液,并且使之作用于待清洗件;及配置給至少一部分供水裝置的用于設置洗滌或漂洗溶液的各自溫度的裝置。
[0042]用于傳送待清洗件的傳送裝置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其可設計成餐具傳送帶、鏈條或托輥。用于溫度設定的裝置可設計成既可以是噴洗溶液蓄水池中的可控加熱器,又可由通到漂洗溶液蓄水池中的管道系統簡單形成。術語“噴洗溶液”指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和最終漂洗輔助溶液。
[0043]根據一個方面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特征在于,設置一種裝置,用于將熱漂洗操作(熱后洗操作)中的水溫設定到第一溫度值,特別是高于70°C,并且用于將隨后的最終漂洗操作的水溫設定到更低的溫度值,特別是低于65°C或優選低于60°C。
[0044]根據與設備相關的另一方面,一種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特征在于,設置有最終漂洗區,其具有底面上和頂面上的最終漂洗水噴嘴,以及在至少一個側壁上附加的最終漂洗水噴嘴。
[0045]現在參考圖1,圖中以縱向剖視示意圖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其設計用于執行所說明的操作方法。所示出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具有四個噴洗區域4,6,8和10,其沿可由支承體13支承的待清洗件的傳送方向12布置成一個在另一個的下游。待洗滌件傳送通過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 (圖1中從右向左),然后穿過被設置為空間上一個在另一個的下游的四個噴洗區域4、6、8、10,而且在各個噴洗區域4、6、8、10中接受噴洗操作。
[0046]在待清洗件的傳送方向12上,四個噴洗區域4,6,8和10設計成預洗區域4 (預清潔噴洗區)、主洗區域6 (主清潔噴洗區)、熱后洗區域8 (或熱清潔噴洗區域,其在本【技術領域】中也稱為初漂區域)和熱后洗區域10 (德語KlarspUlen)。在干燥區域14中,吹風16由吹風機18送到干燥區域14中,由此可獲得待清洗件的干燥。
[0047]在預洗區域域4中,通過使用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將大量的殘余食物從待清洗件去除。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由預洗蓄水池20通過未示出的泵,經由相應的管路,供到上預洗噴嘴22和下預洗噴嘴24 (其也可以在管路中以簡單的開口形成)。上預洗噴嘴22以向下指的方式布置在預洗區4上部,下預洗噴嘴24以向上指的方式布置在預洗區下部,以使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由預洗噴嘴22,24從上面和下面噴到位于預洗區4中的待清洗件上。
[0048]預洗噴嘴22、24和更多的下游噴洗區域6、8、10的噴嘴30、32、38、40、46、48可以整齊地橫向分布在各自的噴洗區域4、6、8、10的傳送方向12上或在其整個寬度上移動,以在該整個寬度上,在該寬度上待清洗件傳送通過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待清洗件可被來自噴嘴22、24、30、32、38、40、46和48的相對應的液體噴洗。噴嘴可在各自的噴洗區域4、6、8和10中固定在適當位置,或者噴嘴中的一些或全部也可連接到旋轉的或可以其它方式移動的洗滌管上。而且可在預洗蓄水池20設置溢出裝置26,使多余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從預洗蓄水池20傳送到廢水管中。
[0049]在主洗區域6中,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通過未示出的泵從帶有(可選的)加熱裝置29的主洗蓄水池28經由相應的管路供到上主洗噴嘴30和下主洗噴嘴32。上主洗噴嘴30以向下指的方式布置在主洗區6域的上部,下主洗噴嘴32以向上指的方式布置在主洗區域6的下部,以使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從上面和下面由主洗噴嘴30和32噴射到主洗區域6中的待清洗件上。
[0050]為了在熱后洗區域8中漂洗待清洗件,在示出的實施例中,最終漂洗液體或溶液通過泵36從可加熱的熱洗蓄水池34輸到上熱后洗噴嘴38和下熱后洗噴嘴40,通過這種方式,在熱后洗區域8中,從上面和下面進行待清洗件的噴洗。在可通過加熱裝置41加熱的熱后洗蓄水池34中,可設置熱溶液的高的溫度,以使待清洗件通過在熱噴洗操作中使用熱溶液對待清洗件進行噴洗獲得充分消毒。
[0051]最終噴洗區域10中的最終漂洗使用最終漂洗液體執行,最終漂洗液體可包括漂洗劑/輔助劑,其可通過泵44 (或通過主水管壓力)直接從來自容器42 (加熱或未加熱)的供水管輸到上、下最終漂洗噴嘴,具體地供到上最終漂洗噴嘴46和下最終漂洗噴嘴48,其可由簡單的開口形成。同樣,在最終漂洗區域的側壁上布置側向最終漂洗噴嘴50,通過該側向最終漂洗噴嘴50,可使用最終漂洗溶液執行待清洗件的側向噴洗。如所示出,側向最終漂洗噴嘴50可設置在上和下最終漂洗噴嘴的上游。在那里,側向噴嘴的噴射流與傳送方向12或其相反方向傾斜,這樣的偏置可有助于限制或防止最終漂洗液體的噴射流噴出最終漂洗區(例如,噴射到干燥區內)和/或噴射出整個機器。圖6中示出的示例提供了最終漂洗噴嘴的布置方式。
[0052]另外,噴洗簾51可設置在一系列的噴洗區的入口和出口區域中以及單獨的噴洗區域4、6、8和10之間,以獲得不同噴洗區域4、6、8和10的細分并單獨的噴洗區之間水蒸氣傳遞的降低。噴洗簾51可設計成例如懸掛式的10-15cm寬的薄片,其將單獨的噴洗區之間的通道用隔簾隔開。
[0053]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上部的吹風機54在出口 52的方向向上吸取蒸汽,所述蒸汽在其到達排出器52之前通過熱交換器56。冷自來水經由相應的供應管57引入熱交換器56中,在其中,冷自來水以已知方式經過冷卻盤管58,使來自冷卻盤管周圍流動的水蒸汽冷凝成霧氣。蒸汽的交換熱和冷凝熱用于自來水的預加熱。用于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這樣的熱交換描述在例如美國專利N0.3,598,131中。
[0054]在熱交換器56中預加熱的自來水經由管路系統60、62和緩沖儲存容器64流入最終漂洗容器42中。而且,漂洗輔助劑/劑添加到清水中來形成最終漂洗輔助溶液。因此,由清水和漂洗輔助劑形成的清潔的最終漂洗液體或溶液用于最終漂洗區域10中。其一旦在最終漂洗區域10中使用過后,則將最終漂洗溶液導入到可加熱的熱后洗區域8中。熱后洗區域8中使用的熱溶液的一部分或全部通過導流板66導入到可加熱的主洗蓄水池28中。餐具清洗洗滌劑添加到主洗蓄水池28中的溶液中,形成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用于主洗區域6中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第一部分,可在導流板68的輔助下,返回到主洗蓄水池28中,并且第二部分經由溢流管70流入預洗蓄水池20中。
[0055]預洗蓄水池20、主洗蓄水池28、熱后洗蓄水池34和最終漂洗容器42既可設計成向上開口的蓄水池,也可設計成帶有開口或供應管的箱體,通過其已經在噴洗區域4、6、8和10中的一個中使用過的溶液或清水可供入蓄水池、容器或箱內。蓄水池20、28和34中的各自的液體將通常被再循環。而且,四個蓄水池、容器或箱20、28、34和42分別具有排放管,通過該排放管溶液可被供給到例如相關的噴嘴。
[0056]另外,設置有從熱后洗容器34通入預洗蓄水池20中的旁路供應管路72,可使熱溶液在可設計成例如電磁閥的閥74打開時,通過泵36從熱后洗蓄水池34直接供入預洗蓄水池20中。在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初次開啟時,或者如果檢測到預洗蓄水池20中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污染特別嚴重,并且因此需要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再生時,這是特別需要的。
[0057]主洗蓄水池28也可通過打開閥78經由主清洗供應管76直接充入清水,優選使用溫清水,閥78優選設計成電磁閥。在當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初次開啟時,或者如果檢測到主洗蓄水池28中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污染特別嚴重,因此需要主洗蓄水池28中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再生時,則同樣需要這樣的經由主洗供應管76的填充。
[0058]與熱后洗區域8中的熱溶液溫度相比,最終漂洗區域10中的最終漂洗液體溫度可顯著降低。因此,通常在最終漂洗容器42中不需要加熱,但是可設置加熱設備,例如圖2中
(43)通過示例所示。
[0059]待清洗件以仍然熱的狀態離開最終漂洗區域10,這樣在干燥區域14中,使用未加熱的循環空氣就可充分干燥。因此,最終漂洗區域10或干燥區域14不需要加熱;但是在可選的結構中,干燥區域和最終漂洗區域也可加熱。
[0060]熱后洗蓄水池34中的溫度可通過加熱設備設置在70°C和90°C之間,優選設置在85°C。最終漂洗容器42中的最終輔助溶液的溫度落在相對大的范圍內,因為其取決于即將使用的清水是溫的還是冷的,清水在引入最終漂洗容器42中之前是否通過熱交換器56,以及加熱設備是否設置在最終漂洗容器42中。最終漂洗容器42中的最終漂洗輔助溶液的溫度范圍的下限是未加熱的自來水,上限可以是65°C或優選60°C。
[0061]在可加熱主洗蓄水池28中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溫度可以是約65°C或更高。相對高的溫度使得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噴射到待清洗件上的流動速率和壓力保持相對低,而不會造成餐具清洗結果的任何惡化。
[0062]由于在所示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的情況下相對少的清水供入洗滌環路,因此也降低了經由溢流管70從主洗區域6供給到預洗蓄水池20中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量。預洗蓄水池20是不可加熱的,并且由于來自主洗區域6的更高溫度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供給的降低,在預洗蓄水池20中出現的溫度顯著低于主洗蓄水池28中的溫度。該溫度處在35°C到55°C之間,優選在40°C到50°C之間。
[0063]在預洗區域4中獲得了與在最終漂洗區域10中相似的效果,即與主洗區域相比較,降低的溫度具有使從主洗區域6進入預洗區域4中的水蒸汽冷凝的作用,并且因此將冷凝熱保留在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中,并且抑制水蒸汽外泄到外部區域中。
[0064]在圖2到5中,通過舉例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其分別具有除了圖1的基礎實施例,可選擇地實現的特征。在本發明中,圖2到圖5的每一個實施例不僅可單獨與圖1的基礎實施例組合,而且其中幾個也可一起與圖1的基礎實施例組合。根據圖2到5的描述中,只討論了區別或附加特征;對于相似的特征,參考圖1的詳細描述。
[0065]根據圖2中示出的實施例,過濾器84布置在供應管86中,經由該過濾器84,可將熱溶液供到熱后洗噴嘴38,40。因此熱溶液從熱后洗蓄水池34經過泵36,經過過濾器84,隨后供到熱后洗噴嘴38,40。
[0066]過濾器84使熱后洗操作使用相對清潔的熱溶液執行,并且因而將相對清潔的水送到前述的洗滌區域6,4,并且在那里中和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污染。特別地,比較合適的過濾器是設計為將大于300 μ m的、最好是大于150 μ m的物質過濾出來;具有更小孔徑的結構是可取的。
[0067]圖3示出了過濾裝置88,通過該裝置,過濾來自主洗蓄水池28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和來自預洗蓄水池20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經由第一旁路管路90,通過泵92使來自主洗蓄水池28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流經過濾器裝置88,并且返回主洗蓄水池28中。經由第二旁路管路94,通過泵96使來自預洗蓄水池20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流經過濾裝置88,并且返回預洗蓄水池20中。在過濾裝置88中,既可以具有分開的用于來自主洗蓄水池28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和用于來自預洗蓄水池20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過濾器,也可以只具有一個共用過濾器。
[0068]在此處示出結構的替代結構中,過濾器既可只設置在預洗蓄水池中,也可只設置在主洗存儲器中,或者只設置在熱后洗區域中。所提到的過濾器溶液用于在待清洗件穿過清水最終漂洗區域之前,減少極細小的顆粒(所謂“微粒”)。這樣的極細小的顆粒可由被污染的(盡管只是輕微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或漂洗溶液附著在待清洗件的表面上。如上面描述的,熱后洗操作中使用經過濾的漂洗溶液使得其效率顯著增加,所述效率取決于洗滌箱的污染情況和污物從一個/多個洗滌箱轉移到預洗箱內的情況。
[0069]在優選結構中,一個/多個過濾器設計成具有基本公知的設計結構類型的漩流式、隔膜式或帆布型過濾器,。
[0070]而且,濁度傳感器98設置在主洗存儲器28中,濁度傳感器99設置在熱后洗蓄水池34中,濁度傳感器100設置在預洗蓄水池20中,以檢查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清潔度。流經旁路管路90、94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量根據濁度傳感器98、100的信號來控制。(只具有一個濁度傳感器的結構也是可能的)。
[0071 ] 同樣在圖4中,濁度傳感器98設置在主洗蓄水池28中,濁度傳感器100設置在預洗蓄水池20中,使得以與圖3中示出的濁度傳感器98、100的情況中相同的方式來檢查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清潔度。如果濁度傳感器98檢測到主洗蓄水池28中的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過度污染,則執行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的再生,因為打開閥78經由主清洗供應管76供入清水。以類似的方式,預清洗供應管102也設置用于預洗蓄水池20,使得通過打開閥104將清水供入預洗蓄水池20。如果濁度傳感器100檢測到預洗蓄水池20中的餐具清洗洗滌溶液的過度污染,則開始將清水供入預洗蓄水池20中。詳細的信號處理將在下面進一步介紹。
[0072]根據圖5中示出的實施例,設置有噴嘴或開口 106,使得將蒸汽導入熱后洗區域8和最終漂洗區域10之間的區域。經由蒸汽供應管108,將水供到鍋爐110中,在其中將水加熱到約100°C,因而在蒸汽供給管108的下游部分中存在蒸汽,即在約100°C的水蒸汽,其被傳送到噴嘴106。機器還可設置有合適的輸入點/連接器,用于連接到可在機器安裝/使用位置獲得的外部清潔蒸汽源。
[0073]圖6示出了最終漂洗區域10中的最終漂洗噴嘴的布置。四個上(或頂部設置的)最終漂洗噴嘴146布置在最終漂洗區域10的上部,其噴射方向基本指向下面。而且,五個下(或底部設置的)最終漂洗噴嘴148設置在最終漂洗區域10的下部,其噴洗方向基本指向上面。側向(側部設置的)最終漂洗噴嘴150,152布置在高度部分或該高度鄰接的區域中,待清洗件傳送通過最終漂洗區域10,以使側向噴嘴150、152的側向發生的噴射流從側向引導到待清洗件上。側向噴嘴150、152中的噴嘴兩兩分別彼此靠近。待清洗件在圖6中由兩個碟子154、156示意性示出,其支撐在相應的托架中。可既設置左手側最終漂洗噴嘴150又設置右手側最終漂洗噴嘴152。
[0074]上最終漂洗噴嘴146成排布置在上供應管158上,下最終漂洗噴嘴148成排布置在下供應管160上,經由所述供應管給噴嘴供給最終漂洗溶液,上供應管和下供應管與傳送方向12基本上水平橫向地延伸。側向最終漂洗噴嘴150、152也成排分別相應地布置在左手側供應管162或右手側供應管164上,經由所述供應管給噴嘴供給最終漂洗溶液,左手側供應管162和右手側供應管164與傳送方向12基本上垂直并且橫向地延伸。
[0075]當在圖6中,示出的單獨的最終漂洗噴嘴146、148、150和152垂直地或水平地并橫向于傳送方向12時,根據優化的實施例,至少一些最終漂洗噴嘴優選與傳送方向12或其相反方向稍微傾斜,和/或稍微向外偏離垂直或水平定線。
[0076]最終漂洗噴嘴布置的相應改進結構在圖7中示出。圖中所使用的參考標記基于圖6中的參考標記。主要區別在于,顯示在左側的供應管162’,其經由中間件163’連接到下供應管160’,具有噴射方向不同的側向最終漂洗噴嘴150a’和150b’。該不同的排列示出在圖的左手部分中的側向供應管162’的側視圖中,另外,在圖的上部的平面視圖中表示了角度8°,該角度是噴嘴150a’和150b’各自的噴射方向分別相對于下供應管的縱向延伸方向(和機器的橫向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形成的角度。這可提高最終漂洗輔助溶液在待清洗件表面上的分布,其有助于降低最終漂洗輔助溶液的通過量。在圖7的a)視圖中,餐具托架的移動方向進入或指向紙面外,而在圖7的c)視圖中,移動方向相對于該視圖向上或向下。
[0077]另外或作為選擇,可將側向最終漂洗噴嘴150、152設置成上下交替偏離水平定線,并且上和下最終漂洗噴嘴146、148左右交替偏離垂直定線。例如,上側向噴嘴150b’可將方向確定為將其噴射流從水平指向上面,如線300所示,并且下部的側向噴嘴150a’可將方向確定為將其噴射流從水平指向下面,如線302所示。
[0078]從噴嘴發散的噴射流方向通常由從噴嘴輸出的噴射流的中心軸確定,而不考慮噴射流是否為扇形、錐形、射流形或其它形式。
[0079]具有相對低通過量的噴嘴,例如各自的通過量在0.5巴時為0.161/min,可用作最終漂洗噴嘴146、148、150和152。測試表明,在圖6和7中示出的布置的情況下,當使用在0.5巴時具有0.151/min通過量的噴嘴時,總清水的消耗量為2.51/min。因此,總清水消耗量顯著低于現有技術中通常的消耗量值3.71/min。
[0080]最終漂洗區域的最終漂洗噴嘴優選地以這樣的方式設計,即其將溶液霧化成微細分布的液滴,由此可以低的溶液輸出速率獲得待清洗件的整個范圍的漂洗。特別在最終漂洗區域,漂洗輔助溶液的細微的霧化也是有利的,因為細微分布的液滴促進水蒸汽的冷凝。除了通常的上和下噴嘴,通過設置側向噴嘴,可獲得待清洗件上更有效的最終漂洗液體的分布,有利于降低最終漂洗液體的總消耗量。
[0081]本發明不受圖1-6中以示例方式示出的實施例及與其相關的方法步驟描述的限制。而且,本發明將通過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實施例的【技術領域】中的技術人員通過綜合考慮而理解,所述實施例通過示例方式及下面所述的變異來提供,這旨在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給出進一步可替代實施例的建議。
[0082]圖1到5中示出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可以不同的方式設計,特別是不同的傳送機構,通過該傳送機構,可實現將待清洗件傳送通過機器。
[0083]容納待清洗件特別是餐具的支承體可設計成例如環形帶形式的餐具傳送帶,其具有合適的結構,以使其能夠裝載單獨的待清洗件,并且單獨的待清洗件可由此容納在最佳的可漂洗位置,其中餐具清洗洗滌劑溶液和最終漂洗輔助溶液可到達單獨物件的最大可漂洗表面。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可因此設計成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其中待清洗件在餐具傳送帶上自動傳送通過各個漂洗區域并通過下游的干燥區域。
[0084]而且,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也可設計成架式傳送餐具清洗機。在這樣的實施例中,設置有餐具傳送機,其可裝載單獨的待清洗件,并且其中待清洗件可容納在最佳可漂洗位置。而且,架式傳送餐具清洗機具有用于傳送餐具傳送機通過各個噴洗區域4、6、8、10和干燥區域14的傳送裝置。公知形式的傳送裝置有鏈條、托輥或傳送帶。
[0085]示出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也可設計成具有多個平行運轉的傳送路徑的多路餐具清洗機。在整體尺寸小及餐具清洗容量低的餐具清洗機中,也可手動將餐具推入,將所述餐具例如放置到合適的餐具傳送機中。
[0086]而且,噴洗區域的數量和設計不受所示出的四個噴洗區域4、6、8和10的限制,而是可適合相應的情況。漂洗區域10之后的干燥區域14不是絕對必要的。
[0087]如前述部分中的詳細描述,由于與主洗區域6和熱后洗區域8中的溫度相比最后漂洗區域10和預洗區域4中的溶液溫度較低,可以減少蒸汽從機器中的外泄,并提高機器內的冷凝。該作用可在通過建立在預洗區域4的入口區域80和/或最終漂洗區域10的出口區域82的冷水幕而進一步增加。
[0088]冷水幕可通過例如適合的噴嘴或開口形成,所述噴嘴或開口可供給冷水,并且布置在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2的入口區域80和/或出口區域82的整個寬度上,也可通過在該寬度上延伸的邊緣形成,冷水可從其溢出。
[0089]圖8中所示的為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其中噴嘴164布置在入口區域80內,噴嘴165布置在出口區域82內,用于形成冷水幕166、167。噴嘴164、165分別分布在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整個寬度上,以這種方式,入口區域80的冷水幕166和出口區域82的冷水幕167分別在整個入口開口或出口開口上延伸,并且因此有效防止水蒸汽的外泄。
[0090]為了在入口區域80中建立冷水幕166,可通過打開冷水連接器170的閥168經由相應的供給管172給噴嘴164供冷水。也可給形成出口區域82的冷水幕167的噴嘴165設置冷水連接器174和供應管176,以便于通過打開閥178將冷水供入噴嘴165。
[0091]如圖2中所示的過濾器可布置在從熱后洗蓄水池34到熱后洗噴嘴38的供應路徑的不同位置處。以相似的方式,過濾器也可設置在通到主洗噴嘴30、32的供應管路中和/或通到預洗噴嘴22、24的供應管路中。大的污物顆粒通常由過濾網從各自的溶液中去除,而過濾器用于從溶液中去除更小的顆粒。當在熱后洗區域8中過濾器優選設計用于過濾出150 μ m甚至更小的顆粒時,在預洗區域和主洗區域使用更粗的過濾器是有利的。
[0092]如圖3中示出的過濾器裝置也可設置在熱后洗蓄水池34處。以相應的方式,旁路管路將連接到熱后洗蓄水池34,使溶液通過泵從蓄水池34輸出流經過濾器,并且返回蓄水池34。而且,根據濁度傳感器的信號可控地選擇地執行在熱后洗蓄水池中的過濾是有利的。
[0093]對于熱后洗蓄水池34,再生裝置可以類似于圖4中示出的用于預洗蓄水池20和主洗蓄水池28的裝置,使得根據該蓄水池中的濁度來給熱后洗蓄水池34供水。
[0094]圖5中,通過示例示出了在熱后洗區域8和最終漂洗區域10之間蒸汽供應。因為導入的蒸汽有助于傳遞到待清洗件中的熱度和因此對待清洗件的消毒,所以這個位置或熱后洗區域8中的噴嘴106的配置是有利的。類似地,待清洗件的干燥行為通過傳遞的熱度的增加得到提高。
[0095]最終漂洗噴嘴的布置不受圖6中示出的實施例的限制,通過所述布置,待清洗件從至少三側經受溶液;特別地,關于各個的最終漂洗噴嘴146、148、150和152的數量和位置,具有多種有利的實施例。
[0096]也可設置各最終漂洗噴嘴146、148、150和152相對于彼此在傳送方向或橫向于傳送方向輕微偏斜。這可通過通到各最終漂洗噴嘴146、148、150和152的相應形成的供應管158、160、162、164和/或其它的供應管實現。
[0097]圖9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改進實施例的局部。在該實施例中,設置有經受蒸汽區域180,在該區域待清洗件經受蒸汽作用。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殼體以斷開開放的表示法示出經受蒸汽區域180的區域,以能夠看到其內部空間。蒸汽被引入到蒸汽經受區域180。
[0098]蒸汽經受區域180在由箭頭表示的待清洗件的傳送方向布置在熱后洗區域的下游及最終漂洗區域的上游。噴嘴支撐物182設置在蒸汽經受區域180中。噴嘴支撐物182具有帶有通孔186的框架184,通過該通孔可發送待清洗件。在框架184的內側,多樣式的向里指的蒸汽噴嘴188布置在整個周圍側部上。管路系統(未示出)布置在框架中,其與供應管連接,經由該供應管路,將蒸汽供到蒸汽噴嘴188。因此,蒸汽被從四周側部引導到待清洗件上,以使待清洗件的整個表面的絕大部分有效地經受蒸汽。
[0099]為了抑制蒸汽外泄到相鄰的漂洗區域,分別在這些區域和蒸汽經受區域之間安裝隔簾190,其設計成懸掛的薄片形式。蒸汽經受區域180的殼體壁192可具有附加的熱絕緣,以使外泄到外部的熱損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蒸汽經受區域180可布置成整個區域由高于大氣壓的壓力來填充蒸汽。隔簾190降低了傳遞到相鄰噴洗區域的熱量。
[0100]圖10示意性示出了根據關于圖1到3的上述描述,用于執行可控的過濾和/或再生(清水供應或漂洗溶液轉換)的部件。
[0101]這分別與主洗蓄水池28和預洗蓄水池20中的濁度傳感器98和100有關,其可基于公知的光學測量原理,提供代表所提到的蓄水池中的各自洗滌溶液的污染程度的信號。濁度傳感器98和100分別連接到兩通道濁度測定單元192的輸入端。濁度測定單元192在兩通道192A和192B中的結構基本相似,并且每一個通道分別包括閾值存儲器194A和194B,其兩個輸入端連接到各自相關的濁度傳感器98或100及各自的閾值存儲器194A和194B。
[0102]在當前示例中,假設閾值辨別器196A和196B為多級結構,并且假設多個閾值分別存儲在相關的閾值存儲器194A和194B中。以相對應的方式,這里每一個閾值辨別器不僅發出數字信號(yes/no),而且發出準模擬信號,所述信號代表超過一個或多個閾值。
[0103]在輸出側,測定裝置192連接到控制裝置198,其具有四個控制部分198A1到198B2。控制部分198A1設計成用于控制將清水供入主洗蓄水池28中的閥78的閥控制器。控制部分198A2設計成用于控制旁路90中將洗滌溶液從主洗蓄水池28傳送通過過濾器裝置88的泵92的泵控制器。控制部分198B1設計成用于控制旁路94中將洗滌溶液從預洗蓄水池20傳送通過過濾器裝置88的泵96的泵控制器,并且控制部分198B2設計成用于控制旁路72中將洗滌溶液直接從熱后洗蓄水池34傳送到預洗蓄水池20中的閥98的閥控制器。由于提到的閾值辨別器196A和196B的輸出信號的信號特性,在每一種情況下,各控制部分198A1U98A2和198B1U98B2的選擇和聯合操作都是可行的,以根據各洗滌溶液的污染程度以有利的方式控制過濾和/或再生。關于該方面的詳細情況,可參考上面的進一步描述。
[0104]作為濁度傳感器或其它污染測量裝置的使用的可替代方式,圖10的控制系統可包括定時功能塊,產生時間依賴控制信號來實現過濾(例如,通過操作泵)或再生(例如,通過打開閥)特定的再循環液體。
[0105]無需多說,所描述的測定和控制裝置192、198可由可購買到的硬件和軟件部件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易想到的方式及根據商業使用的需要構建,并且本文所給出的圖表及描述僅旨在顯示基本功能性,而不在于顯示詳細的計算及數字信號處理。
[0106]在本發明的任何實施中,最終漂洗區域10中使用的最終漂洗液體可以是清水或水及漂洗輔助劑的混合溶液。圖11的圖表顯示了與現有技術的通常溫度曲線204對比的有代表性的優選溫度曲線202,其中每一個都是以預洗操作、主洗操作、熱后洗操作和最終漂洗操作為順序。
【權利要求】
1.一種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運行方法,所述餐具清洗機具有多個區域和將餐具傳送通過所述區域的傳送設備,包含至少一個噴洗區域,所述噴洗區域具有與其相連的再循環供水系統,利用該再循環供水系統將噴洗溶液從水箱供出、通過噴嘴噴向待清洗件并返回水箱,所述餐具清洗機還具有控制裝置,配置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泵以將噴洗溶液從水箱傳送通過與水箱分離的過濾裝置,從而啟動噴洗溶液的過濾操作,或者啟動再循環的噴洗溶液的再生操作(水箱將被稀釋并用清水進行再生),配置所述控制裝置以當水箱中噴洗溶液污染度超過預設污染度時產生污染依賴型控制信號。
2.一種傳送帶式餐具清洗機的運行方法,所述餐具清洗機具有多個區域和將餐具傳送通過所述區域的傳送設備,包含至少一個噴洗區域,所述噴洗區域具有與其相連的再循環供水系統,利用該再循環供水系統將噴洗溶液從水箱供出、通過噴嘴噴向待清洗件并返回水箱,所述餐具清洗機還具有控制裝置,配置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泵以將噴洗溶液從水箱傳送通過與水箱分離的過濾裝置,從而啟動噴洗溶液的過濾操作,配置所述控制裝置產生時間依賴型信號,當預設時間到時,該時間依賴型控制信號引起泵操作,以使得噴洗溶液從水箱中流出,在通過所述與水箱分離的過濾裝置之后流回所述水箱,以降低所述水箱中噴洗溶液的污染程度;所述過濾操作是自動進行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所述噴洗區域為預洗區域之一并且噴洗溶液為預洗液體,或(ii)噴洗區域為洗滌區域并且噴洗溶液為洗滌液體,或(iii)噴洗區域為熱后洗區域,并且噴洗溶液為后洗液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依賴型控制信號基于再循環噴洗溶液的污染測量而產生。
5.根據權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染測量為濁度測量。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信號控制閥來向噴洗溶液增加清水以執行再生操作。
7.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間依賴型控制信號基于定時器的定時基準而產生。
【文檔編號】A47L15/24GK104352209SQ201410582022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22日
【發明者】阿蘭·瓦拉辛斯, 查爾斯·E.·沃納, 迪特里希·伯納, 哈拉爾德·迪施, 克勞斯·帕德特伯格 申請人:浦瑞瑪柯Feg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湄潭县| 马山县| 雷州市| 宣城市| 墨江| 肇庆市| 建平县| 青冈县| 临沂市| 承德市| 英德市| 民乐县| 集安市| 香格里拉县| 和政县| 瑞金市| 鹿邑县| 三门峡市| 绩溪县| 临汾市| 灵武市| 武平县| 丁青县| 桦川县| 开原市| 潮州市| 清河县| 宁乡县| 隆德县| 桑植县| 仪陇县| 泌阳县| 玉林市| 遵义市| 云和县| 驻马店市| 台北市| 绥化市| 开江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