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儀器自動清洗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包括電機、支架、從動齒輪、導向桿、拉簧、外刷、內刷、玻璃儀器、鉸接點、夾持器、固定塊、主動齒輪和過渡齒輪;該裝置支架為圓柱形殼體結構,支架頂面的周邊有型號從小到大的多個構造相同的清洗機,清洗機按圓形分布,每個清洗機配有兩個外刷和一個內刷,分別安裝在支架中部平板上,外刷軸向下延伸固定有從動齒輪,內刷通過鉸接點連在支架上。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相嚙合轉動連接,主動齒輪與電機軸固定連接,電機固定在支架下部的底板上,電機上部連接有固定塊。固定塊通過導向桿和拉簧與夾持器連接,夾持器緊緊夾住玻璃儀器外殼。該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使用時,清洗效果好,對儀器沒有傷害,而且價格低廉。
【專利說明】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洗機,尤其是一種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
【背景技術】
[0002]化學實驗室中燒杯等玻璃儀器的清洗比較繁瑣費時,目前市場上較多的超聲波清洗機,發生空化作用時會產生上千個大氣壓力,破壞不溶性污物,但同時也會對物件產生破壞,會對物件有劃痕,而且價格較貴。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超聲波清洗機存在的現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該裝置不僅清洗效果好,對儀器沒有傷害,而且價格低廉。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包括電機、支架、從動齒輪、導向桿、拉簧、夕卜刷、內刷、玻璃儀器、鉸接點、夾持器、固定塊、主動齒輪和過渡齒輪;該裝置支架為圓柱形殼體結構,支架頂面的周邊有型號從小到大的多個構造相同的清洗機,清洗機按圓形分布,每個清洗機配有兩個外刷和一個內刷,分別安裝在支架中部平板上,外刷軸向下延伸固定有從動齒輪,內刷通過鉸接點連在支架上。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相嚙合轉動連接,主動齒輪與電機軸固定連接,電機固定在支架下部的底板上,電機上部連接有固定塊。固定塊通過導向桿和拉簧與夾持器連接,夾持器緊緊夾住玻璃儀器外殼。使用時,將玻璃儀器用夾持器固定,內刷插入玻璃儀器中,打開電源開關,電機帶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帶動過渡齒輪和從動齒輪轉動,使玻璃儀器和外刷反向轉動,達到清洗玻璃儀器的效果。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使用時,清洗效果好,對儀器沒有傷害,而且價格低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布圖。
[0008]圖中1.電機,2.支架,3.從動齒輪,4.導向桿,5.拉簧,6.外刷,7.內刷,8.玻璃儀器,9.鉸接點,10.夾持器,11.固定塊,12.主動齒輪,13.過渡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在圖1中,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包括電機1、支架2、從動齒輪3、導向桿4、拉簧5、外刷6、內刷7、玻璃儀器8、鉸接點9、夾持器10、固定塊11、主動齒輪12和過渡齒輪13 ;該裝置支架2為圓柱形殼體結構,支架2頂面的周邊有型號從小到大的多個構造相同的清洗機,清洗機按圓形分布,每個清洗機配有兩個外刷6和一個內刷7,分別安裝在支架2中部平板上,外刷6軸向下延伸固定有從動齒輪3,內刷7通過鉸接點9連在支架2上。從動齒輪3與主動齒輪12相嚙合轉動連接,主動齒輪12與電機軸固定連接,電機I固定在支架2下部的底板上,電機I上部連接有固定塊11。固定塊11通過導向桿4和拉簧5與夾持器10連接,夾持器10緊緊夾住玻璃儀器8外殼。使用時,將玻璃儀器8用夾持器10固定,內刷7插入玻璃儀器8中,打開電源開關,電機I帶動主動齒輪12轉動,主動齒輪12帶動過渡齒輪13和從動齒輪3轉動,使玻璃儀器8和外刷6反向轉動,達到清洗玻璃儀器8的效果ο
【權利要求】
1.玻璃儀器自動清洗機,包括電機(I)、支架(2 )、從動齒輪(3 )、導向桿(4)、拉簧(5 )、外刷(6)、內刷(7)、玻璃儀器(8)、鉸接點(9)、夾持器(10)、固定塊(11)、主動齒輪(12)和過渡齒輪(13);其特征在于,支架(2)為圓柱形殼體結構,支架(2)頂面的周邊有型號從小到大的多個構造相同的清洗機,清洗機按圓形分布,每個清洗機配有兩個外刷(6)和一個內刷(7),分別安裝在支架(2)中部平板上;外刷(6)軸向下延伸固定在從動齒輪(3)上,內刷(7)通過鉸接點(9)連在支架(2)上;從動齒輪(3)與主動齒輪(12)相嚙合轉動連接,主動齒輪(12 )與電機軸固定連接,電機(I)固定在支架(2 )下部的底板上,電機(I)上部連接有固定塊(11);固定塊(11)通過導向桿(4)和拉簧(5)與夾持器(10)連接,夾持器(10)緊緊夾住玻璃儀器(8)外殼。
【文檔編號】B08B9/087GK203695550SQ201420020210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4日
【發明者】李春生, 榮麗漫, 陳航, 李祥, 李苗苗, 趙翠翠, 付欣 申請人: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