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包括機械部分和電控部分,機械部分包括依次相連的噴水器、第一噴水管、第二噴水管、噴水頭桿和清洗頭;電控部分包括微處理器、光強傳感器、太陽能電池板、電源模塊和信號調(diào)理模塊,光強傳感器通過信號調(diào)理模塊與微處理器連接,太陽能電池板通過電源模塊與微處理器連接,微處理器輸出端與顯示模塊、驅(qū)動模塊連接,驅(qū)動模塊輸出端與直流電機連接,直流電機與清潔頭連接;機械部分與電控部分通過直流電機相連。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擦洗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智能清洗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
【背景技術(shù)】
[0002]門窗是房子的眼睛,現(xiàn)在人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選個漂亮的窗戶。獨特的架構(gòu)、各種各樣的花式玻璃裝扮著房子,可是這些門窗的清潔卻給人們帶來些不大不小的困擾。現(xiàn)行的門窗玻璃清洗方法大多是手工干擦或水洗。流于高處的清洗面,或使用長桿雞毛掃拂,或使用水管噴射,往往是灰塵飛揚、或濺水濕身,費時費力仍難以洗凈;至于沾了油污的玻璃,則更難洗凈。而且碰到那些高層的住宅,那些暴露在外的門窗的清洗還伴隨著一些人身安全問題。
[0003]目前市售的擦窗器,大多采用在伸縮桿的前端設(shè)置塑料泡沫擦頭而構(gòu)成。其存在的問題是清潔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特別是用于高層建筑玻璃窗的室外清潔時,不方便操作的問題尤為突出。為解決其擦窗器清潔效率低、不適合高層建筑玻璃窗的室外清潔問題,亟待提供一種“電動擦窗器”,構(gòu)成一種便于在室內(nèi)操作對玻璃窗外面進行擦拭的電動擦窗器,并且使玻璃清潔的效率大大提高。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其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擦洗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
[0006]一種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包括機械部分和電控部分。所述機械部分包括依次相連的噴水器、第一噴水管、第二噴水管、噴水頭桿和清洗頭;所述電控部分包括微處理器、光強傳感器、太陽能電池板、電源模塊和信號調(diào)理模塊,所述光強傳感器通過信號調(diào)理模塊與微處理器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電源模塊與微處理器連接,所述微處理器輸出端與顯示模塊、驅(qū)動模塊連接,所述驅(qū)動模塊輸出端與直流電機連接,所述直流電機與清潔頭連接;所述機械部分與電控部分通過直流電機相連。
[0007]進一步,所述噴水器中的吸管底部設(shè)有細濾網(wǎng),所述噴水器的出口處設(shè)置有噴水頭,所述噴水頭和第一噴水管連接,所述噴水器的出口處的側(cè)旁連接回水管,所述回水管和第一噴水管連接,所述噴水器與回水管連接處還依次連接有過濾筒、粗濾網(wǎng),所述第一噴水管通過電源開關(guān)、手柄與噴水頭桿相連,所述噴水頭桿與清洗頭相連,所述清洗頭通過球形連接器與第二噴水管連接,所述第二噴水管與水囊連接。
[0008]進一步,所述清洗頭由直流電機、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和外殼組成,直流電機裝在固定殼中,所述直流電機與固定殼之間還設(shè)置有橡膠墊圈,所述固定殼外部設(shè)置有球形連接座,主動齒輪設(shè)置在直流電機輸出軸上,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連接,外殼設(shè)有噴水管接口、回水管接口,從動齒輪上各均勻分布三個葉片,葉片與從動齒輪平面夾角小于45度。[0009]進一步,所述噴水管接口(20)的外殼上設(shè)置有三個從動齒輪軸孔(25)。
[0010]進一步,所述微處理器(26)為宏晶科技STC89C52RC單片機;所述光強傳感器
(27)為型號的TSL2561的光強傳感器;所述驅(qū)動模塊(32)采用L298N電機驅(qū)動芯片;所述信號調(diào)理模塊(30)為濾波放大電路。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實用新型既能干擦,又能水洗。在水洗油污玻璃時,隨時可向清洗面控制注射去污清潔劑以及噴射沖洗水流,使之一次洗凈。手持其斜向握手柄,只要將手臂伸出窗外,就可安全清洗窗戶外層玻璃。握手柄經(jīng)多節(jié)自由接長后,無須登高就可有效清洗高處玻璃。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擦洗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0013]本實用新型采用太陽能電池板對顯示屏供電,節(jié)能環(huán)保,并在顯示屏表面覆蓋透明防腐蝕材料,減少了外界惡劣天氣對顯示屏的破壞,適用于家庭、車輛、商場及公共場所不同面積不同高度的門窗玻璃清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控部分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械部分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清洗器清洗頭正視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清洗器清洗頭俯視刨面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清洗器清洗頭后視圖。
[0019]附圖中標記說明如下:1-噴水器;2-回水管;3_第一噴水管;4_噴水頭;5-噴水頭桿;6_清洗頭;7_球形連接器;8_第二噴水管;9_水囊;10_電源開關(guān);11_手柄;12_過濾筒;13-粗濾網(wǎng);14_細濾網(wǎng);15_外殼;16-回水管接口 ; 17-從動齒輪;18-葉片;19_主動齒輪;20_噴水管接口 ;21_直流電機;22_固定殼;23_橡膠墊圈;24_球形連接座;25_從動齒輪軸孔;26-微處理器;27-光強傳感器;28-太陽能電池板;29_電源模塊;30-信號調(diào)理模塊;31_顯示模塊;32_驅(qū)動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21]如圖1所示,一種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包括機械部分和電控部分,所述機械部分包括依次相連的噴水器1、第一噴水管3、第二噴水管8、噴水頭桿5和清洗頭6 ;所述電控部分包括微處理器26、光強傳感器27、太陽能電池板28、電源模塊29和信號調(diào)理模塊30,所述光強傳感器27通過信號調(diào)理模塊30與微處理器26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8通過電源模塊29與微處理器26連接,所述微處理器26輸出端與顯示模塊31、驅(qū)動模塊32連接,所述驅(qū)動模塊32輸出端與直流電機21連接,所述直流電機21與清潔頭6連接;所述機械部分與電控部分通過直流電機21相連。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噴水器I中的吸管底部設(shè)有細濾網(wǎng)14,所述噴水器I的出口處設(shè)置有噴水頭4,所述噴水頭4和第一噴水管3連接,所述噴水器I的出口處的側(cè)旁連接回水管2,所述回水管2和第一噴水管3連接,所述噴水器I與回水管2連接處還依次連接有過濾筒12、粗濾網(wǎng)13,所述第一噴水管3通過電源開關(guān)10、手柄11與噴水頭桿5相連,所述噴水頭桿5與清洗頭6相連,所述清洗頭6通過球形連接器7與第二噴水管8連接,所述第二噴水管8與水囊9連接。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清洗頭6由直流電機21、主動齒輪19、從動齒輪17和外殼15組成,直流電機21裝在固定殼22中,所述直流電機21與固定殼22之間還設(shè)置有橡膠墊圈23,所述固定殼22外部設(shè)置有球形連接座24,主動齒輪19設(shè)置在直流電機21輸出軸上,主動齒輪19和從動齒輪17連接,外殼15設(shè)有噴水管接口 20、回水管接口 16,從動齒輪17上各均勻分布三個葉片18,葉片18與從動齒輪17平面夾角小于45度。
[0024]本實施例中,所述噴水管接口 20的外殼上設(shè)置有三個從動齒輪軸孔25。
[0025]本實施例中,所述微處理器(26)為宏晶科技STC89C52RC單片機;所述光強傳感器
(27)為型號的TSL2561的光強傳感器;所述驅(qū)動模塊(32)采用L298N電機驅(qū)動芯片;所述信號調(diào)理模塊(30)為濾波放大電路。
[0026]實際使用時,噴水器I的瓶體上設(shè)有回水管接口,在接口內(nèi)有一過濾筒12,過濾筒12底部設(shè)有粗濾網(wǎng)13,瓶中吸管底部設(shè)有細濾網(wǎng)14,瓶口上的噴水頭4的噴嘴上接有第一噴水管3,噴水頭桿5上設(shè)有手柄11,與清洗頭6通過球形連接器7連接,此處只要保證清洗頭6有三個自由度的連接都可以;手柄11設(shè)有電源開關(guān)10,內(nèi)部裝有電池,電池采用太陽能充電,第二噴水管8與噴水管接口 20相接,帶有水囊9的回水管與回水管接口 16相接。擦玻璃時,噴水器I的瓶中裝入干凈水,右手握住手柄11,左手拿著噴水器1,打開電源開關(guān)10,直流電機21轉(zhuǎn)動,主動齒輪19與從動齒輪17驅(qū)動葉片18旋轉(zhuǎn),球形連接器7可使從動齒輪17與玻璃保持平行,因為葉片18高速旋轉(zhuǎn),葉片18下空氣為負壓,吸引從動齒輪17向玻璃靠近,葉片18緊貼玻璃,并能自動調(diào)節(jié)葉片18與玻璃的摩擦力,使葉片18始終保持高速旋轉(zhuǎn),刮走玻璃上的浮塵和污物,在葉片18旋轉(zhuǎn)的同時,左手捏噴水頭4,干凈水經(jīng)過第一噴水管3、第二噴水管8,噴水管接口 20從外殼上的三個從動齒輪軸孔25以霧狀噴向玻璃,以軟化和溶解不易刮走的污物,污水隨葉片18轉(zhuǎn)動,在離心力作用下,甩向外殼15,沿外殼15流下,匯集在水囊9中,由于噴水器I的水瓶中空氣為負壓,吸引污水經(jīng)過回水管2、過濾筒12中回到瓶體中,經(jīng)過過濾筒12底部的粗濾網(wǎng)13以及吸管底部的細濾網(wǎng)14過濾后的水又可從噴水頭4噴出循環(huán)使用,清洗頭6走過的地方無水跡印,且污水回收徹底,玻璃明亮清潔。
[0027]同時,上述的操作也可由電控部分自動控制,用戶將清洗器的噴水器1、手柄11置于門窗旁合適位置,通過光強傳感器27對玻璃干凈程度的檢測,并將信息數(shù)據(jù)微處理器26,當玻璃的污物超過預(yù)定的指標時,由其分析處理來控制直流電機21的工作來使清洗頭6工作,實現(xiàn)了智能化自動控制,其機械工作方式同上。
[002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jié)構(gòu)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包括機械部分和電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部分包括依次相連的噴水器(I)、第一噴水管(3)、第二噴水管(8)、噴水頭桿(5)和清洗頭出);所述電控部分包括微處理器(26)、光強傳感器(27)、太陽能電池板(28)、電源模塊(29)和信號調(diào)理模塊(30),所述光強傳感器(27)通過信號調(diào)理模塊(30)與微處理器(26)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8)通過電源模塊(29)與微處理器(26)連接,所述微處理器(26)輸出端與顯示模塊(31)、驅(qū)動模塊(32)連接,所述驅(qū)動模塊(32)輸出端與直流電機(21)連接,所述直流電機(21)與清潔頭(6)連接;所述機械部分與電控部分通過直流電機(21)相連。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水器(I)中的吸管底部設(shè)有細濾網(wǎng)(14),所述噴水器(I)的出口處設(shè)置有噴水頭(4),所述噴水頭(4)和第一噴水管(3)連接,所述噴水器(I)的出口處的側(cè)旁連接回水管(2),所述回水管(2)和第一噴水管(3)連接,所述噴水器(I)與回水管(2)連接處還依次連接有過濾筒(12)、粗濾網(wǎng)(13),所述第一噴水管(3)通過電源開關(guān)(10)、手柄(11)與噴水頭桿(5)相連,所述噴水頭桿(5)與清洗頭(6)相連,所述清洗頭(6)通過球形連接器(7)與第二噴水管(8)連接,所述第二噴水管(8)與水囊(9)連接。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頭(6)由直流電機(21)、主動齒輪(19)、從動齒輪(17)和外殼(15)組成,直流電機(21)裝在固定殼(22)中,所述直流電機(21)與固定殼(22)之間還設(shè)置有橡膠墊圈(23),所述固定殼(22)外部設(shè)置有球形連接座(24),主動齒輪(19)設(shè)置在直流電機(21)輸出軸上,主動齒輪(19)和從動齒輪(17)連接,外殼(15)設(shè)有噴水管接口(20)、回水管接口(16),從動齒輪(17)上各均勻分布三個葉片(18),葉片(18)與從動齒輪(17)平面夾角小于45度。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水管接口(20)的外殼上設(shè)置有三個從動齒輪軸孔(25)。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玻璃門窗智能清洗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處理器(26)為宏晶科技STC89C52RC單片機;所述光強傳感器(27)為型號的TSL2561的光強傳感器;所述驅(qū)動模塊(32)采用L298N電機驅(qū)動芯片;所述信號調(diào)理模塊(30)為濾波放大電路。
【文檔編號】A47L1/05GK203736106SQ201420120296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鄭爭兵 申請人:陜西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