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其特征是,包括一可盛裝液體的有蓋盒體,盒體內壁和盒蓋內側為柔軟結構,盒體內壁上設有清洗毛刷,盒蓋內側也設置有清洗毛刷。本清洗裝置解決了小倒管清洗難的問題,清洗器的材質都是塑料材質,清洗器的內壁布滿了塑料毛刷。這樣不僅可以把小倒管清洗干凈,還能防止其破碎。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試驗儀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來說涉及一種試驗用小倒管清洗 盒。 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
【背景技術】
[0002] 在總大腸菌群的乳糖發酵試驗中,要用到小倒管來觀察產酸產氣現象,從而判斷 是否有總大腸菌群的存在。參看圖1,小倒管又叫杜氏小管,發酵管,小導管,德漢氏小管。 是一種個體很小的玻璃小管,通常其規格型號為6mm*30mm,厚度約1_。這種型號的小倒管 較難清洗。
[0003] 試管的規格是多種多樣的,較大規格的試管可以用試管刷清洗。然而,這種微小的 玻璃管子的清洗就比較困難,僅僅泡在水里則無法將試管上的污垢清洗干凈。因此,需要一 個專用的清洗器來清洗。
[0004] 傳統的方法是將小倒管放在塑料杯子中搖晃,小倒管中的廢液被晃出從而達到清 洗的效果,但清洗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小倒管清洗難題, 提供一種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
[0006]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0007] 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包括一可盛裝液體的有蓋盒體,盒體內壁和盒蓋內側為柔 軟結構,盒體內壁上設有清洗毛刷,盒蓋內側也設置有清洗毛刷。
[0008] 所述柔軟結構即為清洗毛刷,清洗毛刷滿布在盒體內壁和盒蓋內側。
[0009] 清洗毛刷的刷毛長度為27mm-33mm,刷毛間距為2mm-5mm。
[0010] 所述盒體為立方體。
[0011] 有益效果,本清洗裝置解決了小倒管清洗難的問題,清洗器的材質都是塑料材質, 清洗器的內壁布滿了塑料毛刷。這樣不僅可以把小倒管清洗干凈,還能防止其破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3]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小倒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4]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清洗盒結構示意圖。
[0015]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清洗毛刷單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7] 參看圖2和圖3,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包括一可盛裝液體的有蓋盒體,盒體2內壁 和盒蓋1內側為柔軟結構,盒體內壁上設有清洗毛刷3,盒蓋內側也設置有清洗毛刷3。
[0018] 所述柔軟結構即為清洗毛刷,清洗毛刷滿布在盒體內壁和盒蓋內側。清洗毛刷3 為塑料毛刷。
[0019] 清洗毛刷的刷毛長度為27mm-33mm,刷毛間距為2mm-5mm。該刷毛尺寸和間距的設 置便于清洗小倒管,清洗效果好。
[0020] 所述盒體為立方體。
[0021] 盒蓋1、盒體2的材質也是塑料材質。盒子的六面可以是組裝而成,這樣可以定期 清洗盒體內壁,但由于清洗盒里要裝水,組裝后的清洗盒要有好的封閉性。
[0022] 清洗時,打開盒蓋1,加入適量的水,將待洗的小倒管放入盒中,蓋上蓋子,搖晃盒 子,使小倒管充分接觸盒子內壁的毛刷,從而達到清洗的效果。
[0023] 本清洗裝置解決了小倒管清洗難的問題,清洗器的材質都是塑料材質,清洗器的 內壁布滿了塑料毛刷。這樣不僅可以把小倒管清洗干凈,還能防止其破碎,同時節省時間, 提高勞動效率。
[0024]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 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 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專 利要求保護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
1. 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其特征是,包括一可盛裝液體的有蓋盒體,盒體內壁和盒蓋內 側為柔軟結構,盒體內壁上設有清洗毛刷,盒蓋內側也設置有清洗毛刷。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其特征是,所述柔軟結構即為清洗毛 刷,清洗毛刷滿布在盒體內壁和盒蓋內側。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其特征是,清洗毛刷的刷毛長度為 27mm-33mm,刷毛間距為 2mm-5mm。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用小倒管清洗盒,其特征是,所述盒體為立方體。
【文檔編號】B08B9/087GK203900047SQ201420226079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4日
【發明者】吳惠仙, 李曉琳, 肖南燕, 薛俊增, 王瓊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