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包括中間固型體,中間固型體采用軟質材料制作,中間固型體上部包裹有環繞層,環繞層對中間固型體進行環繞并密閉式的包裹,環繞層包括中間連接條,中間連接條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柔軟層,中間連接條的位置至一側端的距離為五至十厘米,中間固型體的下部設有固型層,固型層采用柔性塑料制作,固型層上設有至少一對的排氣孔,固型層上設有至少一對竹炭條,中間固型體、環繞層與固型層的端部固定連接并設有環繞條,環繞條的一段采用彎折條,彎折條的輪廓呈圓弧狀,柔軟層的內部設有軟質球,壽命持久,具有較好的緩沖效果,減緩睡眠中頸部壓力,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舒適度較高,具有頸部按摩效果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保健枕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保健枕,是指有一定保健作用,可以起到舒緩神經,鎮靜安神,保護頸椎等作用的健康型枕頭。保健枕必須在結構和功能上下功夫,結構合理更具人性化,真正能起到保健作用。
[0003]竹炭是以三年生以上高山毛竹為原料,經近千度高溫燒制而成的一種炭。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其分子細密多孔,質地堅硬。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能凈化空氣、消除異味、吸濕防霉、抑菌驅蟲。與人體接觸能去濕吸汗,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緩解疲勞。經科學提煉加工后,已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0004]相對于現有技術中,需要設計出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壽命持久,具有較好的緩沖效果,減緩睡眠中頸部壓力,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舒適度較高,具有頸部按摩效果。
[0005]本【背景技術】部分提供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背景技術】信息,其未必是現有技術。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內容部分提供總體概述,并不是其全部范圍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公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壽命持久,具有較好的緩沖效果,減緩睡眠中頸部壓力,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舒適度較高,具有頸部按摩效果。
[0008]為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包括中間固型體,所述中間固型體采用軟質材料制作,所述中間固型體上部包裹有環繞層,所述環繞層對中間固型體進行環繞并密閉式的包裹,所述環繞層包括中間連接條,所述中間連接條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柔軟層,所述中間連接條的位置至一側端的距離為五至十厘米,所述中間固型體的下部設有固型層,所述固型層采用柔性塑料制作,所述固型層上設有至少一對的排氣孔,所述固型層上設有至少一對竹炭條,所述中間固型體、環繞層與固型層的端部固定連接并設有環繞條,所述環繞條的一段采用彎折條,所述彎折條的輪廓呈圓弧狀,所述柔軟層的內部設有軟質球。
[0009]進一步的適用范圍將通過下文提供的描述而變得顯而易見。該實用新型內容中的描述和具體示例僅用于說明目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0]在進一步特征中,所述竹炭條包括設于固型層上,所述竹炭條包括規則排列在固型層與中間固型體之間的左竹炭條、左中竹炭條、右中竹炭條、右竹炭條,所述左竹炭條與右竹炭條、左中竹炭條與右中竹炭條分別對稱安裝在固型層上,所述固型層上排氣孔可對竹炭條進行安裝或者緊固。
[0011]在進一步特征中,所述中間固型體的左下部與左竹炭條、左中竹炭條之間設有左氣墊塊,所述中間固型體的右下部與右中竹炭條、右竹炭條之間設有右氣墊塊的表面輪廓對應,所述左氣墊塊與右氣墊塊分別對中間固型體的左部與右部進行支撐。
[0012]在進一步特征中,所述中間固型體包括左弧口、右弧口與中間凸起,所述中間固型體為山字型結構,所述左弧口與左氣墊塊的表面輪廓對應、右弧口與右氣墊塊,所述中間凸起連接在左弧口與右弧口的中間部位。
[0013]在進一步特征中,所述中間凸起的兩側分別設有左緊固線與右緊固線,所述左緊固線與右緊固線將中間凸起兩側的位置緊固成型并形成中間凸起中心高起的結構,所述左緊固線連接在左弧口與中間凸起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所述右緊固線連接在右弧口與中間凸起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
[0014]在進一步特征中,所述固型層的中間位置上設有撐起塊,所述撐起塊采用柔性塑料制作,所述撐起塊上設有竹炭包,所述撐起塊的下側與固型層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上側與竹炭包的下側面固定連接。
[0015]有益效果: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壽命持久,具有較好的緩沖效果,減緩睡眠中頸部壓力,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舒適度較高,具有頸部按摩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本文描述的附圖僅用于說明目的,并不意圖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開的范圍。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輪廓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中間固型體1、左弧口 11、右弧口 12、中間凸起13、左緊固線14、右緊固線15、環繞層2、中間連接條21、柔軟層22、固型層3、排氣孔31、環繞條4、彎折條4a、左竹炭條
41、左中竹炭條42、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撐起塊5、竹炭包6、左氣墊塊71、右氣墊塊72、軟質球8。
[0021]貫穿附圖的若干個示圖,相應的標號指示相應的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的描述在本質上僅僅是示例性的,決不是想要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應用或者用途。為了清楚,在附圖中會使用相應的附圖標記來標注類似的元件。此處所應用的,短語“A、B和C中的至少一個”應該解釋為應用非排他邏輯“或”表示邏輯上的A或B或C。應該理解,在不改變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可以以不同的順序執行方法中的各個步驟。
[0023]具體的形狀由設計人員根據具體的需求所作的變更仍不應視為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
[0024]現在將參照附圖更充分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下面的描述本質上僅是示例性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公開、應用或用途。
[0025]如圖1、2所示,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包括中間固型體1,中間固型體I采用軟質材料制作,中間固型體I上部包裹有環繞層2,環繞層2對中間固型體I進行環繞并密閉式的包裹,環繞層2包括中間連接條21,中間連接條21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柔軟層22,中間連接條21的位置至一側端的距離為五至十厘米,中間固型體I的下部設有固型層3,固型層3采用柔性塑料制作,固型層3上設有至少一對的排氣孔31,固型層3上設有至少一對竹炭條,中間固型體1、環繞層2與固型層3的端部固定連接并設有環繞條4,環繞條4的一段采用彎折條4a,彎折條4a的輪廓呈圓弧狀,柔軟層22的內部設有軟質球8。
[0026]竹炭條包括設于固型層3上,竹炭條包括規則排列在固型層3與中間固型體I之間的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左竹炭條41與右竹炭條44、左中竹炭條42與右中竹炭條43分別對稱安裝在固型層3上,固型層3上排氣孔31可對竹炭條進行安裝或者緊固。中間固型體I的左下部與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之間設有左氣墊塊71,中間固型體I的右下部與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之間設有右氣墊塊72的表面輪廓對應,左氣墊塊71與右氣墊塊72分別對中間固型體I的左部與右部進行支撐。中間固型體I包括左弧口 11、右弧口 12與中間凸起13,中間固型體I為山字型結構,左弧口 11與左氣墊塊71的表面輪廓對應、右弧口 12與右氣墊塊72,中間凸起13連接在左弧口 11與右弧口 12的中間部位。中間凸起13的兩側分別設有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將中間凸起13兩側的位置緊固成型并形成中間凸起13中心高起的結構,左緊固線14連接在左弧口 11與中間凸起13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右緊固線15連接在右弧口 12與中間凸起13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固型層3的中間位置上設有撐起塊5,撐起塊5采用柔性塑料制作,撐起塊5上設有竹炭包6,撐起塊5的下側與固型層3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上側與竹炭包6的下側面固定連接。
[0027]竹炭條包括設于固型層3上,竹炭條包括規則排列在固型層3與中間固型體I之間的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左竹炭條41與右竹炭條44、左中竹炭條42與右中竹炭條43分別對稱安裝在固型層3上,固型層3上排氣孔31可對竹炭條進行安裝或者緊固。中間固型體I的左下部與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之間設有左氣墊塊71,中間固型體I的右下部與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之間設有右氣墊塊72,左氣墊塊71與右氣墊塊72分別對中間固型體I的左部與右部進行支撐。中間固型體I包括左弧口 11、右弧口 12與中間凸起13,中間固型體I為山字型結構,左弧口 11與左氣墊塊71的表面輪廓對應、右弧口 12與右氣墊塊72的表面輪廓對應,中間凸起13連接在左弧口11與右弧口 12的中間部位。中間凸起13的兩側分別設有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將中間凸起13兩側的位置緊固成型并形成中間凸起13中心高起的結構,左緊固線14連接在左弧口 11與中間凸起13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右緊固線15連接在右弧口 12與中間凸起13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固型層3的中間位置上設有撐起塊5,撐起塊5采用柔性塑料制作,撐起塊5上設有竹炭包6,撐起塊5的下側與固型層3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上側與竹炭包6的下側面固定連接。
[0028]實際工作時,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包括中間固型體1,中間固型體I是具有慢回彈特性的聚氨酯海綿,聚氨酯海綿,它起初是由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為減輕宇航員在航天器的宇宙加速度過程中所承擔的巨大壓力而設計成的。艾姆斯研究中心授權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歐洲一家公司兩次開發引入民用范疇,首先是在醫學上,后來進入家庭用品,在國外廣泛被認可后,近十年來在國內陸續出現。記憶海綿的綜合性能:一,在吸收沖擊力、減少震動、低反彈力釋放等力學方面,性能領先;是太空艙著落時保護宇航員身體的緩沖材料,是貴重儀器包裝的極品材料。二,提供均勻表面壓力分布;通過應力松弛適應外來壓迫的表面形狀,讓最高點的壓強降到最低,從而能避免有微循環壓迫的部位,是長期臥床有效避免褥瘡的墊護材料,也能溫和維護外來物的形體,是姿勢墊的好材料。三,分子穩定、和人體接觸無毒副作用無過敏、無揮發刺激性物質、阻燃效果好等化學性能可靠;沒有一個國家公布其不符合生活用品衛生和安全檢測要求。四,通透泡孔結構,不用打孔也保證人體皮膚需要的透氣性、吸濕性,有適當的保溫性能;冬天感覺比較暖和,夏天則明顯比普通海綿涼快。五,有抗菌防螨防腐蝕性,吸附能力強,保持外界清潔度;一般接觸人體,可以長期不清洗使用、不用曝曬消毒。六,比較耐用,性能保持良久;可以按需要任意塑造形狀;可以按需要的軟硬度、回彈速度、密度制作,滿足不同用途產品需求;人體接觸感受很舒適等。
[0029]中間固型體I采用軟質材料制作,中間固型體I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軟質材料制作,保證在人員使用時,能夠受擠壓保證形變,就可以實現該部分充分緩沖的效果。實現減緩沖擊,提供舒適的接入頭部,充分受擠壓提高舒適度的效果。
[0030]中間固型體I上部包裹有環繞層2,環繞層2采用絲綢或者錦緞、全棉布料等柔軟易于貼合人體的布料進行制作,避免人員使用時產生不舒適的效果,采用天然的無化合物的絲綢或者棉質品布料進行制作,通過環繞層2將中間固型體I的外部環繞包裹起來,形成較穩定的包裹結構,避免中間固型體I與人體直接接觸,通過環繞層2與人體皮膚進行接觸,不易產生過敏與排斥反應,提高舒適效果。
[0031 ] 環繞層2對中間固型體I進行環繞并密閉式的包裹,保證環繞層2對中間固型體I進行包圍,進行防護,將環繞層2的天然與人體貼合無過敏與排斥反應,將中間固型體I柔軟抗沖擊與之相互結合,充分的展現各個的優越性能,提供更加舒適的使用效果。
[0032]環繞層2也可以采用多層結構進行加工得到,因為天然的絲綢與棉質布料透氣效果好,充分的對人體便面的油脂與汗液進行吸收,提高人體表面的舒適效果。
[0033]環繞層2包括中間連接條21,中間連接條21將環繞層2的中間部位分隔開,中間連接條21為環繞層2的中間結構,在使用時,通過中間連接條21,可以選擇性的決定位于中間連接條21兩側的寬度,對環繞層2總體的長度進行調節。兩側的環繞層2分別與中間連接條21連接,然后就可以實現不同寬度的效果。可以通過中間連接條21連接不同長度的環繞層2。在對內部的結構進行整理時,也可以打開中間連接條21位置,然后再用棉線進行縫紉即可實現環繞層2長度的調節,與內部結構的整體。
[0034]中間連接條21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柔軟層22,中間連接條21將環繞層2分隔開成為左右兩部分的柔軟層22,兩側的柔軟層22可以選擇性的進行縫紉,柔軟層22可以全部采用絲綢進行制作,也可以選擇用左側的柔軟層22使用棉質,或右側的柔軟層22使用棉質,各種材料交替使用,唯一標準是要保證人員與柔軟層22進行貼合時舒適度要較好。
[0035]中間連接條21的位置至一側端的距離為五至十厘米,為保證使用人員在進行貼合時,中間連接條21設于使用者的脖子與下顎側面的夾角處,沿著脖子與后腦勺以及脖子與下顎的側面進行環繞,脖子至肩膀的高度大于五至十厘米的距離。為了保證中間連接條21不對人員進行直接的擠壓,在夾角的位置進行消除。最大限度的提高舒適效果,設計更加合理。
[0036]中間固型體I的下部設有固型層3,固型層3為整個結構的底部支撐,固型層3可以適當的采用能夠成型的材料進行制作,成型后的材料具有支撐效果,將底部結構固定支撐起來,使枕頭長久使用不會變形,使用壽命持久,安裝其他結構的時候方便,考慮到與人員接觸后不會損傷皮膚,可以采用軟質的成型材料,軟質泡沫。
[0037]固型層3采用柔性塑料制作,柔性塑料制作如軟質泡沫,成型較好,有具有柔軟性,采用一些對人體沒有侵害的塑料,軟質即可。固型層3的成型效果,一方面是為了安裝其他的結構,另一方面是為了能夠對枕頭的底部進行支撐,保證較好的支撐提高使用壽命與結構的穩固性。
[0038]固型層3上設有至少一對的排氣孔31,排氣孔31上可以設線條對竹炭條進行固定,或者通過排氣孔31將竹炭條固定起來,
[0039]固型層3上設有至少一對竹炭條,排氣孔31與竹炭條相對進行固定,竹炭條將具有較高的吸附效果,將中間固型體I與環繞層2中吸收的汗液、油脂或者外界的氣體進行及時的吸附,竹炭條通過排氣孔31可以及時的進行吸附,保證了較高的通氣與吸附效果。
[0040]中間固型體1、環繞層2與固型層3的端部固定連接并設有環繞條4。環繞條4將中間固型體1、環繞層2與固型層3的端部進行固定,通過環繞條4對側邊位置進行統一的固定,實現四周邊緣位置固定在一起的效果。
[0041]多層結構通過環繞條4進行統一的固定,效果較好,便于一步進行封閉,減少多步工藝進行封裝的效果。
[0042]環繞條4的一段采用彎折條4a,彎折條4a可以與環繞條4的材料相同,具有連接固定的效果。
[0043]彎折條4a的輪廓呈圓弧狀,與使用者肩膀的輪廓對應進行嚙合,不會抬高使用者肩膀的位置。在使用者躺下時,將使用者的頸部與頭部抬起,進行受力分解。
[0044]柔軟層22的內部設有軟質球8,軟質球8可以采用磁粉粒,或者其他橡膠或者塑料的球體安裝在其中,在使用者躺下時,對頭部具有按摩作用,與使用者頭部的穴位進行接觸具有按摩效果,增強使用中的保健性能。采用軟質的球體,材料可以根據使用情況而定,也可以采用木球,放置其中,對使用者的頸部進行相互對壓性的按摩,在使用的過著中相互的擠壓對穴位進行擠壓,確定其穴位始終處于被按摩的狀態。
[0045]竹炭條包括設于固型層3上,竹炭條通過固型層3進行統一的固定,便于安裝。
[0046]竹炭條包括規則排列在固型層3與中間固型體I之間的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
42、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竹炭條分為多部分的結構進行緊固,在進行吸附時,比較均勻,使用效果中對各個方位的吸附效果也會比較均勻,不會存在工作位置的死角。
[0047]左竹炭條41與右竹炭條44、左中竹炭條42與右中竹炭條43分別對稱安裝在固型層3上,前后位置對稱,不會形成凸起的位置,使用者在進行使用時,不會有凸起產生受力不均勻的情況,提高使用效果,竹炭條分布均勻是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0048]固型層3上排氣孔31可對竹炭條進行安裝或者緊固,通過排氣孔31對竹炭條進行固定,實現穩定的安裝效果,而且能夠進行及時的吸附與排氣。枕頭不會有鼓起的情況發生。
[0049]中間固型體I的左下部與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之間設有左氣墊塊71,左氣墊塊71在枕頭進行擠壓時,中間固型體I無法彌補內部的沖擊,此時左氣墊塊71可以及時的彌補沖擊,提高更好的耐沖擊緩沖效果,對人員的保護更大,然后中間固型體I對使用者的輪廓進行定型,形成貼合的舒適結構。
[0050]中間固型體I的右下部與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之間設有右氣墊塊72,右氣墊塊72大于左氣墊塊71的大小,頸部壓在左氣墊塊71上時,右氣墊塊72與中間固型體I的右部配合即與人員的頭頂部的配合進行貼合,實現穩定支撐。中間固型體I被枕下時,左部與頸部配合,右部與頭部及頭頂的輪廓配合,右氣墊塊72略大于左氣墊塊71。
[0051]左氣墊塊71與右氣墊塊72分別對中間固型體I的左部與右部進行支撐,總體支撐,使內部較好的成型,形成穩定的間隙結構,左氣墊塊71、右氣墊塊72與上部的中間固型體I配合及下部的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相互配合,形成較好的間隙,在進行擠壓易抗緩沖,在進行吸附時,流通性較好,具有較好的吸附效果。
[0052]中間固型體I包括左弧口 11、右弧口 12與中間凸起13,
[0053]中間固型體I為山字型結構,中間凸起13在使用者進行擠壓時,因為人體面部的輪廓,假設頭部躺下時表面呈類似平面或者圓弧狀,采用多點進行接觸,可以分解兩端的受力,多點受力具有較好的受力分解效果,分解后的力較好的被枕頭吸收,產生較好的受力平衡效果,提高人員的舒適性。
[0054]左弧口 11與左氣墊塊71的表面輪廓對應、右弧口 12與右氣墊塊72的表面輪廓對應,在使用中雖然兩者之間為分離的結構,但是因為兩者之間嚙合后輪廓對應,不會產生移動,易于產生較穩定的結構。在人員進行擠壓時,也會盡快的接觸,在立體上進行緩沖時,空間上的緩沖不會有空缺。
[0055]中間凸起13連接在左弧口 11與右弧口 12的中間部位,對中間部位進行頂起,保證枕頭的整個平面受力平衡。
[0056]中間凸起13的兩側分別設有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可以將中間凸起13的兩側邊的位置束縛住,增強中間凸起13的兩側的固定結構,在進行向下擠壓時,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會帶動中間凸起13的兩側線都處于穩定的受壓情況下,具有一點受力、拉動緊固線、帶動緊固線牽連的面受力的效果,使整個來分解開來。
[0057]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將中間凸起13兩側的位置緊固成型并形成中間凸起13中心高起的結構,中間凸起13中心高起的結構與枕頭的枕頭配合,對中間部位進行頂起,保證多點受力平衡,提高舒適效果。
[0058]左緊固線14連接在左弧口 11與中間凸起13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在枕頭的左部被擠壓使,左緊固線14帶動左部面一同受力,分解壓迫力,促進受力平衡,從而提高舒適效果O
[0059]右緊固線15連接在右弧口 12與中間凸起13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在枕頭的右部被擠壓使,右緊固線15帶動右部面一同受力,分解壓迫力,促進受力平衡,從而提高舒適效果O
[0060]固型層3的中間位置上設有撐起塊5,撐起塊5定型后與固型層3進行連接,并對竹炭包6進行支撐,竹炭包6可以提高對中間部位的吸附效果,具有特別增強吸附的作用,特別是側面枕著時,此時呼吸的氣體與其他氣體會被竹炭包6進行良好的吸附,提高面部的舒適效果。
[0061]撐起塊5采用柔性塑料制作,撐起塊5最好采用柔性塑料泡沫制作,受力擠壓效果較好。
[0062]撐起塊5上設有竹炭包6,竹炭包6用于提高中間部位的吸附效果,增強舒適性。
[0063]撐起塊5的下側與固型層3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上側與竹炭包6的下側面固定連接,撐起塊5與固型層3進行固定后,一方面確定竹炭包6的位置不會輕易改變,另一方面竹炭包6對中間部位提高吸附效果,提高舒適性。
[006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65]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中間固型體1、左弧口 11、右弧口 12、中間凸起13、左緊固線14、右緊固線15、環繞層2、中間連接條21、柔軟層22、固型層3、排氣孔31、環繞條4、彎折條4a、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撐起塊5、竹炭包6、左氣墊塊71、右氣墊塊72、軟質球8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間固型體(1),所述中間固型體(I)采用軟質材料制作,所述中間固型體(I)上部包裹有環繞層(2),所述環繞層(2)對中間固型體(I)進行環繞并密閉式的包裹,所述環繞層(2)包括中間連接條(21),所述中間連接條(21)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柔軟層(22),所述中間連接條(21)的位置至一側端的距離為五至十厘米,所述中間固型體(I)的下部設有固型層(3),所述固型層(3)采用柔性塑料制作,所述固型層(3)上設有至少一對的排氣孔(31),所述固型層(3)上設有至少一對竹炭條,所述中間固型體(I)、環繞層(2)與固型層(3)的端部固定連接并設有環繞條(4),所述環繞條(4)的一段采用彎折條(4a),所述彎折條(4a)的輪廓呈圓弧狀,所述柔軟層(22)的內部設有軟質球(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條包括設于固型層(3)上,所述竹炭條包括規則排列在固型層(3)與中間固型體(I)之間的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所述左竹炭條(41)與右竹炭條(44)、左中竹炭條(42)與右中竹炭條(43)分別對稱安裝在固型層(3)上,所述固型層(3)上排氣孔(31)可對竹炭條進行安裝或者緊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固型體(I)的左下部與左竹炭條(41)、左中竹炭條(42)之間設有左氣墊塊(71),所述中間固型體(I)的右下部與右中竹炭條(43)、右竹炭條(44)之間設有右氣墊塊(72),所述左氣墊塊(71)與右氣墊塊(72)分別對中間固型體(I)的左部與右部進行支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固型體(I)包括左弧口( 11 )、右弧口( 12)與中間凸起(13),所述中間固型體(I)為山字型結構,所述左弧口( 11)與左氣墊塊(71)的表面輪廓對應、右弧口( 12 )與右氣墊塊(72 )的表面輪廓對應,所述中間凸起(13 )連接在左弧口( 11)與右弧口( 12 )的中間部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凸起(13)的兩側分別設有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所述左緊固線(14)與右緊固線(15)將中間凸起(13)兩側的位置緊固成型并形成中間凸起(13)中心高起的結構,所述左緊固線(14 )連接在左弧口( 11)與中間凸起(13 )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所述右緊固線(15 )連接在右弧口(12)與中間凸起(13)的中間位置進行緊固。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有按摩球的保健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型層(3)的中間位置上設有撐起塊(5),所述撐起塊(5)采用柔性塑料制作,所述撐起塊(5)上設有竹炭包(6),所述撐起塊(5)的下側與固型層(3)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上側與竹炭包(6)的下側面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A47G9/10GK203953132SQ201420346576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包立根, 程輝武, 汪海燕 申請人:浙江民心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