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壺蓋及水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壺蓋和水壺,水壺蓋包括蓋體和與水壺的出水口對應設置的防塵罩,防塵罩包括:罩體,可樞轉地連接在蓋體上;配重體連接板,配重體連接板與罩體連接;配重體,與配重體連接板連接并位于罩體與蓋體的樞轉軸的下方。由于現有技術中的防塵罩依靠自身的重力難以實現隨水壺蓋的傾斜而自行開啟,所以本實用新型的水壺蓋的防塵罩設置有配重體與罩體連接,當水壺蓋傾斜時,罩體在自身的重力以及配重體的重力的作用下旋轉打開,不需要水流沖擊,從而實現僅依靠自身重力而自行開啟,避免了水流接觸到防塵罩,防止防塵罩被開水燙壞,使得用戶的飲水更加健康。
【專利說明】水壺蓋及水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水壺蓋及水壺。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水壺在水壺蓋上對應水壺的出水口位置會設置防塵罩,以在平時起到遮擋出水口,防止灰塵或其他污物進入出水口的作用。而現有的防塵罩包括兩種打開方式,一種是手動打開防塵罩,用戶每次倒水時均需要按壓水壺蓋上的開關,以打開防塵罩并進行倒水;另一種是憑借防塵罩自身的重力配合水流的推力實現防塵罩自行打開,但是這種方式水流會接觸到防塵罩,若防塵罩的耐熱性能不好,則會發生在用戶傾倒熱水的過程中燙壞防塵罩,產生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水壺蓋及水壺,以解決現有技術的防塵罩需要水流推動以開啟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水壺蓋,包括蓋體和與水壺的出水口對應設置的防塵罩,防塵罩包括:罩體,可樞轉地連接在蓋體上;配重體連接板,配重體連接板與罩體連接;配重體,與配重體連接板連接并位于罩體與蓋體的樞轉軸的下方。
[0005]進一步地,配重體連接板的靠近蓋體的一側向內翻卷形成配重體容納腔,配重體設置在配重體容納腔內。
[0006]進一步地,罩體包括本體、樞接部和連接本體與樞接部的連接橋,連接橋上開設有第一連接部;配重體上設置有與第一連接部配合的第二連接部。
[0007]進一步地,第一連接部為開設在連接橋上的開口 ;第二連接部為設置在配重體的兩側的兩個連接凸緣;連接凸緣插接在開口內。
[0008]進一步地,樞接部是突出于連接橋的凸桿,凸桿可樞轉地設置在蓋體上的樞接孔內。
[0009]進一步地,防塵罩的至少一部分沿蓋體的周向突出蓋體。
[0010]可替換地,蓋體上形成凹口,防塵罩設置在凹口內,防塵罩的外邊緣輪廓與蓋體的外邊緣輪廓共同形成圓形。
[0011]進一步地,防塵罩的下沿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水口中的液流的高度。
[0012]進一步地,蓋體包括相互連接的上蓋體和下蓋體,上蓋體的外邊緣突出下蓋體,罩體可樞轉地連接在上蓋體與下蓋體之間。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水壺,包括壺體和設置在壺體上的水壺蓋,壺體上設置有出水口,水壺蓋是上述的水壺蓋,水壺蓋的防塵罩對應出水口設置。
[0014]由于現有技術中的防塵罩依靠自身的重力難以實現隨水壺蓋的傾斜而自行開啟,所以本實用新型的水壺蓋的防塵罩設置有配重體與罩體連接,當水壺蓋傾斜時,罩體在自身的重力以及配重體的重力的作用下旋轉打開,不需要水流沖擊,從而實現僅依靠自身重力而自行開啟,避免了水流接觸到防塵罩,防止防塵罩被開水燙壞,使得用戶的飲水更加健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6]圖1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水壺蓋的剖視圖;
[0017]圖2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圖1中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3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水壺蓋的外觀示意圖;以及
[0019]圖4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水壺蓋的防塵罩的配重體和配重體連接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2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水壺蓋,如圖1至4所示,該水壺蓋包括蓋體100和與水壺的出水口對應設置的防塵罩200,防塵罩200包括:罩體210,可樞轉地連接在蓋體100上;配重體連接板230,配重體連接板230與罩體210連接;配重體220,與配重體連接板230連接并位于罩體210與蓋體100的樞轉軸的下方。
[0022]由于現有技術中的防塵罩依靠自身的重力難以實現隨水壺蓋的傾斜而自行開啟,所以本實用新型的水壺蓋的防塵罩200設置有配重體220與罩體210連接,當水壺蓋傾斜時,罩體210在自身的重力以及配重體220的重力的作用下旋轉打開,不需要水流沖擊,從而實現僅依靠自身重力而自行開啟,避免了水流接觸到防塵罩200,防止防塵罩200被開水燙壞,同時也能夠使得用戶的飲水更加健康。此外,由于長期使用,防塵罩200上會積累一定的灰塵等污物,所以若防塵罩被倒水時的水流沖刷,則這些污物可能會被水流帶走,使得水被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0023]優選地,如圖1和2所示,防塵罩200的重心位于樞轉軸的正下方或位于樞轉軸的遠離蓋體100的中心的一側。這樣設置可以使得防塵罩200在水壺蓋平放時能夠扣蓋在出水口上,并且當水壺蓋傾斜時,防塵罩200能夠迅速敏銳的打開。
[0024]更優選地,當蓋體100處于水平狀態時,配重體220設置在樞轉軸的下方,并且配重體220的三分之一位于樞轉軸的靠近蓋體100的一側,另外三分之二位于樞轉軸的靠近罩體210的一側。
[0025]優選地,如圖2和4所示,配重體連接板230的靠近蓋體100的一側向內翻卷形成配重體容納腔231,配重體220設置在配重體容納腔231內。配重體連接板230 —方面用于固定配重體220,另一方面還起到隔離配重體220與流水的作用,防止流水沖刷到配重體220污染。
[0026]更優選地,如圖1和2所示,配重體連接板230延伸至罩體210的遠離蓋體100的一端,并遮蓋罩體210的下表面。這樣配重體連接板230同樣可以起到隔離水流與罩體210的作用,例如罩體210為塑料制作,而配重體連接板230為不銹鋼材料,這樣不銹鋼材料的配重體連接板230可以防止熱水等接觸到塑料制的罩體210,起到保護罩體210的作用。
[0027]優選地,如圖2和4所示,罩體210包括本體211、樞接部212和連接本體211與樞接部212的連接橋213,連接橋213上開設有第一連接部;配重體220上設置有與第一連接部配合的第二連接部。配重體220通過第二連接部更穩固地固定在罩體210上,避免配重體220在防塵罩旋轉過程中脫落。
[0028]更優選地,第一連接部為開設在連接橋213上的開口 ;第二連接部為設置在配重體220的兩側的兩個連接凸緣221 ;連接凸緣221插接在開口內。圖2中示出了罩體210的本體211、樞接部212和連接橋213的結構,其中樞接部212位于本體211的外側,連接橋213呈U型連接本體211和樞接部212。圖4示出了配重體220的連接凸緣221的結構,連接凸緣221插接在連接橋213的開口內,配合有配重體連接板230翻卷形成的配重體容納腔231,使得配重體220更加穩固的固定在罩體210上。
[0029]優選地,如圖3所示,防塵罩200的至少一部分沿蓋體100的周向突出蓋體100。
[0030]可替換地,蓋體100上形成凹口,防塵罩200設置在凹口內,防塵罩200的外邊緣輪廓與蓋體100的外邊緣輪廓共同形成圓形。
[0031]根據水壺型號的不同,防塵罩200也可以制作成蓋體100的外凸的一部分,也可以制作成蓋體100的內凹的一部分,防塵罩200是根據開設在水壺上的出水口的形狀設置的。
[0032]優選地,配重體220的下沿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水口中的液流的高度。為了實現防塵罩200不與水流接觸,配重體220的高度不能太高,配重體220的下表面與出水口的底面之間要為水流留出充足的過流的空間。
[0033]優選地,樞接部212是向連接橋213的外側突出的凸桿,凸桿可樞轉地設置在蓋體100上的樞接孔內。
[0034]優選地,如圖1所示,蓋體100包括相互連接的上蓋體110和下蓋體120,上蓋體110的外邊緣突出下蓋體120,罩體210可樞轉地連接在上蓋體110與下蓋體120之間。樞接孔是由上蓋體I1和下蓋體120配合形成的,而凸桿則設置在樞接孔內。
[003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水壺,包括壺體和設置在壺體上的水壺蓋,壺體上設置有出水口,水壺蓋是上述的水壺蓋,水壺蓋的防塵罩200對應出水口設置。
[0036]此種水壺的水壺蓋上的防塵罩200不需要人手工開啟,防塵罩200能夠隨著水壺的傾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行打開,并且還能夠避免水流與防塵罩200接觸,在實現了便捷性的同時也保持了倒水的衛生,相比現有技術中的水壺更加方便和安全。
[003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水壺蓋,包括蓋體(100)和與水壺的出水口對應設置的防塵罩(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罩(200)包括: 罩體(210),可樞轉地連接在所述蓋體(100)上; 配重體連接板(230),所述配重體連接板(230)與所述罩體(210)連接; 配重體(220),與所述配重體連接板(230)連接并位于所述罩體(210)與所述蓋體(100)的樞轉軸的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體連接板(230)的靠近所述蓋體(100)的一側向內翻卷形成配重體容納腔(231),所述配重體(220)設置在所述配重體容納腔(231)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壺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體(210)包括本體(211)、樞接部(212)和連接所述本體(211)與所述樞接部(212)的連接橋(213),所述連接橋(213)上開設有第一連接部; 所述配重體(220)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配合的第二連接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為開設在所述連接橋(213)上的開口 ;所述第二連接部為設置在所述配重體(220)的兩側的兩個連接凸緣(221);所述連接凸緣(221)插接在所述開口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樞接部(212)是突出于所述連接橋(213)的凸桿,所述凸桿可樞轉地設置在所述蓋體(100)上的樞接孔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罩(200)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蓋體(100)的周向突出所述蓋體(10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100)上形成凹口,所述防塵罩(200)設置在所述凹口內,所述防塵罩(200)的外邊緣輪廓與所述蓋體(100)的外邊緣輪廓共同形成圓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罩(200)的下沿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口中的液流的高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100)包括相互連接的上蓋體(110)和下蓋體(120),所述上蓋體(110)的外邊緣突出所述下蓋體(120),所述罩體(210)可樞轉地連接在所述上蓋體(110)與所述下蓋體(120)之間。
10.一種水壺,包括壺體和設置在所述壺體上的水壺蓋,所述壺體上設置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壺蓋是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水壺蓋,所述水壺蓋的防塵罩(200)對應所述出水口設置。
【文檔編號】A47J36/06GK204033132SQ201420482855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5日
【發明者】郭炳輝, 涂賢云, 鄧志龍, 王紅兵, 廖泓斌, 張毅, 張林峰, 王超, 呂越飛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