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球發球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球發球器,特別是涉及一種不需借助電力即可將球置放于擊球位置的發球器。
如
圖1,是臺灣新型申請第74204779號的“高爾夫球自動發球器”(公告號第78263號),在一座體10上組裝有一球道裝置11,在球道裝置11的中央設有一外盤有螺旋球道111的圓筒112,在螺旋球道111下端出口處設有一球臂12,利用螺絲將整個球道裝置11螺固于座體10上,在座體10的底部并設有一底板13,在座體10內及底板13上設有傳動機械將球臂12設于傳動機構上。為提供傳動機構所需電源,在底板13上設有可放置多數個電池的電池槽,以供給電源,在傳動機構上并設有馬達與一外接的按壓開關14作電性連接。該按壓開關14是供球桿按壓控制發球用。借由上述的組裝構造并啟動電源,當使用者用球桿指壓按壓開關14時,其傳動機構即帶動球臂12將高爾夫球送至打擊定位點。此種發球器的缺點在于1.該高爾夫球自動發球器,其構造復雜及組裝繁復使其制造成本提高。
2.因高爾夫屬于戶外性運動,該高爾夫球自動發球器是利用電力來作動,在戶外由于電的來源不方便,即使裝置電池也無法長時間使用。
3.該高爾夫球自動發球器,由于有馬達之類的電氣裝置較易出問題,一但故障后必須送修較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須借助電力即可使用的高爾夫球發球器。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在一座體內具有一容置空間,在該容置空間內樞設有一喂球裝置,利用喂球裝置可讓高爾夫球自動地、連續地由供球處移位至擊球處,而可供使用者練習發球。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包括一座體、一喂球裝置及一回復裝置。此座體內具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與一通道相連通,使各該高爾夫球可經由該通道進入該容置空間內的第一位置處。而喂球裝置是呈一杓狀的桁架結構而可旋轉地樞設于該容置空間內,該喂球裝置具有一長杓柄,該杓柄的一端呈半球形,形成一承接端,該杓柄的另一端具有一中空的放大端部,形成一置放端,該杓柄與一橫互于該容置空間的樞桿相固接,使該喂球裝置可以樞桿為軸樞轉,而該承接端并可活動地位于該第一位置處以承接該高爾夫球,當該喂球裝置旋轉時,該承接端的球會移位至該置放端并被置放于一第二位置處。此回復裝置與該喂球裝置連接,可使該喂球裝置在未受外力情況下,該承接端位于該第一位置處。借此,使用時,高爾夫球經由該通道進入該容置空間且位于該第一位置處的該承接端上,當施力于該喂球裝置時,可使該喂球裝置繞軸旋轉,使該承接端離開該第一位置,而使位于該承接端的高爾夫球經該球道移位至該置放端,而置放于該第二位置處。
所述高爾夫發球器采用上述結構,不需借助電子,即可達到讓高爾夫球自動、連續地移位至擊球處的目的。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高爾夫球發球器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
圖1是以往的發球器立體組合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其中座體部份打開,顯示喂球裝置構造;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以高爾夫球桿扳動喂球裝置的動作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集球袋的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集球袋組裝于發球器上且喂球裝置將球送至擊球位置的示意圖。
圖2及圖3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大體上包含一座體20、一喂球裝置30及一回復裝置40。
座體20具有一前端21、一后端22及一開放式容置空間23位于前、后端21、22之間,該容置空間23沿著座體20的前、后端21、22長軸方向設置,為一上方開口的長槽。一通道50設于座體20一側,其底部出口52與容置空間23相連通,通道50的頂端51凸出于座體20外,使高爾夫球70(如圖4)可由通道50的頂端51進入,并順著通道50下滑而位于容置空間23內的第一位置24(即通道50的底部出口52)處。在容置空間23內樞設一喂球裝置30,喂球裝置30為以硬質材料彎折而成的一桁架結構,呈杓狀,該杓子具有一長長的杓柄31,杓柄31與橫互容置空間23的一樞桿60相固接,使喂球裝置30可以樞桿60為軸樞轉。杓柄31的一端呈半球形形成承接端32。進入通道50內的高爾夫球70在無阻礙的情況下會落在承接端32上。杓柄31本身為一球道,杓柄31在與承接端32相對的一端具有一中空的放大端部為置放端33。該置放端33的中空部分,恰可使高爾夫球70由球框的中空部分向下掉落。當喂球裝置30旋轉,使得承接端32向上抬起,高爾夫球70會沿著杓柄31向置放端33方向前進。杓柄31在該半球形承接端32的相對側,設有一弧形檔止部34,使承接端32與擋止部34分居杓柄31的兩側。
如圖3,喂球裝置30可繞樞桿60旋轉。該樞桿60的兩端可穿套于U型框架61的兩翼板611、612的貫穿孔613中,而該U型框架61則可固定地位于容置空間23中。U型框架61尚可固設一與樞桿60平行的檔止桿614。喂球裝置30受外力繞樞桿60旋轉時,會受到檔止桿614的阻擋,而只能回轉至一定角度。對熟悉該項技藝人士而言,其也可省略U型框架61而直接將樞桿60樞設于座體20的內壁及將檔止桿614固定于座體20的內壁上。為使喂球裝置30受外力繞樞桿60旋轉后會回到定位,在喂球裝置30上連接有一回復裝置40,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回復裝置40為一組彈簧401、402所構成。第一彈簧401一端勾設于喂球裝置30上,另一端勾設于座體20的容置空間23內且靠近座體20的前端21處。第二彈簧402其一端勾設于喂球裝置30上,另一端勾設于座體20的容置空間23內且靠近座體20的后端22處。兩個彈簧401、402呈“人”字形相對應,在未受外力情況下可使喂球裝置30的杓柄31呈近乎直立的狀態,承接端32的容置空間23內,位于第一位置24處,而置放端33高高在上,在容置空間23外。
此外,喂球裝置30在不妨礙高爾夫球70由承接端32經球道至置放端33且不妨礙喂球裝置30的旋轉情況下,設有卡鉤331,于本實施例中,卡鉤331位于杓柄31的一側靠近置放端33處,是由兩根間隔開的短桿所構成,可使高爾夫球桿的桿頭置于兩短桿的間距中,而以高爾夫球桿帶動喂球裝置30的旋轉。
喂球裝置30受高爾夫球桿的帶動而旋轉時,其會受到檔止桿614的阻擋,而只能回轉至一定角度,此時承接端32的位置略高于置放端33,使高爾夫球70可以自動地由承接端32經杓柄31(球道)滾向置放端33,一旦高爾夫球70到達置放端33時,會向下掉落,于是吾人可以在對應高爾夫球70掉落處設一球座26(即一第二位置處)。該球座26可與座體20采分離式,也可以結合在一起,于本例中,球座26借一板條25與座體20相連接。此外為使球座26穩固,及在練習時眼睛有所調適,在球座26上可置設一人工草皮90,在人工草皮90上裁設有一孔洞91,將球座26對應組裝于人工草皮90的孔洞91上(如圖4),因人工草皮90本身具有重量壓在球座26與部分板條25上,且板條25又與座體20相連接,因此,整組高爾夫球發球器受人工草皮90的壓制能更為平衡的置放在地面上。
如圖4所示,喂球裝置30在未受外力情況下,直立在容置空間23內,其承接端32位于容置空間23的第一位置24處,將多數個高爾夫球70依序置入通道50內,所置入的第一顆高爾夫球70經由通道50進入容置空間23內,且直接進入承接端32中,位于通道50內的其他高爾夫球70受承接端32的高爾夫球70阻擋,而無法進入容置容間23內。
當使用者站于擊球位置(面對座體20),利用高爾夫球桿扳動卡鉤331,連接于喂球裝置30的第一彈簧401及第二彈簧402被拉伸,而杓柄31隨著橫互于容置空間23的樞桿60旋轉,使承接端32離開第一位置24,當杓柄旋轉至平等于樞桿60的檔止桿614時,即被擋住,使位于承接端32的高爾夫球70經由杓柄所形成的球道移位至置放端33,高爾夫球70經由置放端33的中空部分向下掉落,而落于球座26上。在喂球裝置30旋轉過程中,其連設于半球形承接端32相反方向呈弧形的檔止部34也隨之移位至第一位置24處,擋住通道50底部出口52處,則其后的高爾夫球70無法由通道50滑落入容置空間23內。待第一顆高爾失球70落于球座26上后,將高爾夫球桿離開卡鉤331,第一彈簧401及第二彈簧402會將喂球裝置30回歸至直立狀,并使喂球裝置30的半球形承接端32回復至第一位置24處,于是第二顆高爾夫球70可進入容置空間23內的半球形承接端31上。待位于球座26的第一顆高爾夫球70被擊出后,可依上述方式將位于承接端32的高爾夫球70移位至球座26上,而可達到連續讓使用者練習發球。
如圖5及圖6,為方便使用者在練習發球時不需要經常作裝球的動作,也可以在通道50的頂端51處組裝有一集球裝置80,該集球裝置80包含一集球袋81及與集球袋81相加通的一輸送管82,集球袋81為方便計,于袋體上裝設拉鏈83,可輕易地在高爾夫球70置入后將袋體封閉。使用時,將輸送管82套裝于通道50的頂端51上,再將多數個高爾夫球70裝入集球袋81內,因高爾夫球70具有一定的重量,會不斷滾落至輸送管82內,排在最前的高爾夫球70會沿著通道50進入容置空間23,且位于第一位置24處的承接端32上,則使用者只須站于打擊點上,再依上述的操作步驟即可連續地練習發球的動作,而不須經常反覆撿球及裝球。
根據上述的結構與組裝關系,本實用新型確實具有以下的優點1.其構造簡單、制造成本低。
2.于戶外使用時不須外接電力即可操作。
3.體積輕巧、攜帶方便且收放不占空間。
權利要求1.一種高爾夫球發球器,包括一座體、一呈杓狀的桁架結構的喂球裝置及一回復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座體具有一開放的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與一通道相連通,使該高爾夫球可經由該通道進入該容置空間內的一第一位置處;該喂球裝置可旋轉地樞設于該容置空間內,該喂球裝置具有一長杓柄,該杓柄的一端呈半球形,以形成一承接端,該杓柄的另一端具有一中空的放大端部,以形成一置放端,該杓柄與一橫互于該容置空間的一樞桿相固接,該喂球裝置可以該樞桿為軸樞轉,而該承接端活動地位于該第一位置處承接該高爾夫球,該喂球裝置旋轉,該承接端的球移位至該置放端并被置放于一第二位置處;該回復裝置與該喂球裝置連接,該喂球裝置在未受外力,該承接端位于該第一位置處;高爾夫球經由該通道進入該容置空間且位于該第一位置處的該承接端上,施力于該喂球裝置,該喂球裝置繞軸旋轉,該承接端離開該第一位置,位于該承接端的高爾夫球移位至該置放端,而置放于該第二位置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位置處設有一球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該球座與該座體相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該喂球裝置設有一檔止部,該承接端離開該第一位置,該檔止部檔住該通道進入該容置空間的入口,防止高爾夫球進入該容置空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該回復裝置是由彈簧所組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在該杓柄設有承接端的另一側設有檔止部,當該承接端離開該第一位置時,該檔止部檔住該通道進入該容置空間的入口,防止高爾夫球進入該容置空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該容置空間內并橫互有一平行于該樞桿并可限制該喂球裝置的旋轉的檔止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該喂球裝置的一側連設有一可活動地卡住高爾夫球桿的桿頭的卡鉤,高爾夫球桿扳動該喂球裝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該通道的頂端可插設一集球裝置。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爾夫球發球器,其特征在于該集球裝置包含一集球袋及與該集球袋相連通并可插設于該通道頂端的一輸送管。
專利摘要一種高爾夫球發球器,其包含:一座體,具有一與一通道相連通的容置空間,使高爾夫球可經由通道進入容置空間內的一第一位置、一可旋轉地樞設于容置空間內的喂球裝置,其一端為可活動地位于第一位置以承接高爾夫球的承接端及另一端為可活動地位于第二位置的置放端,并當喂球裝置旋轉時,位于承接端的球會移位至位于第二位置的置放端、以及一與喂球裝置相連接回復裝置,可保持喂球裝置在未受外力情況下,使承接端于第一位置。
文檔編號A63B69/36GK2449765SQ0025488
公開日2001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0年9月30日
發明者林偉杰 申請人:林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