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
背景技術:
慣用的手及腰、腹健身器〔請參閱日本實用新案登錄第3090218號〕,其支桿設有改變轉盤樞轉方向的可彎折關節,此彎折關節致使轉盤樞轉時的穩固性降低,且令健身器的實際使用壽命縮減,慣用的手及腰、腹健身器已面臨有必要改進的瓶頸;本實用新型設計人為使健身器的功效增進,且令轉盤樞轉時確實穩固安全,特以其參與相關產品制造生產多年的實務經驗及其一貫秉持具有的優良設計理念,針對支桿與主體的連結及連結桿與轉體的樞合,進行提升結構強度的改進,使手、腰、腹健身器充分符合產業實用性。
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增進轉盤樞轉時的穩固性及使用安全性,以達到運動手臂、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的手、腰、腹健身器的改進結構,其主體與支桿連結穩固,且主體可以支桿為軌道朝著腹靠板的方向移動,并主體與腹靠板通過支桿二端嵌固定位不致產生軸向轉動;轉體與連結桿的豎段樞合,且連結桿的橫段與主體嵌合穩固,可增進轉盤樞轉時的穩固性及使用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一種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由主體、手握桿、支桿、腹靠板、連結桿及轉體組成;其主體由上環、下環、彈性組件及滑塊構成,于上環的前、后端及左、右側皆設有向下容桿槽,且下環的前、后端及左、右側皆設有向上的容桿槽,彈性組件嵌設于上環、下環的滑槽內部;其手握桿內端嵌設于上環、下環的左、右側容桿槽內部,由嵌固段及操作段銜接構成;腹靠板,具有曲弧彎度的板體,其前壁的凸環可供支桿后端嵌固定位;轉體,由上盤、樞轉環、配重塊及下盤組成,其上盤上端面偏側設一向上突設的中空凸球部,且下盤對應上盤的凸球部亦設有向下的凸球部;其特征在于主體的上環中心處預設有向下的半圓形滑槽,并上環的滑槽上方嵌設一電子計數器;其下環中心處預設有向上的半圓形滑槽,且下環的后端容桿槽下方穿設一限轉桿,并下環的前端容桿槽下方嵌固一感應計數器;滑塊,其套設銜接于彈性組件后端,且活動于上環、下環的滑槽內部;支桿,為前端與滑塊結合一體的橫向桿體,于支桿下方凹設一限位槽,且支桿前端嵌入上環、下環的滑槽內部;連結桿,為一形桿體,其上橫段嵌入上環、下環前端容桿槽內部;轉體的凸球部頂端設一穿孔,且穿孔的旁側組設一感應磁塊,凸球部的底緣與滑塊槽銜接;樞轉環為一凸形環體,其上端穿貫于凸球部的穿孔,再與連結桿的下豎段套固一體,此樞轉環的下端具有與凸球部的內端面相吻合的形狀,且樞轉環的底緣設一樞轉凸環;配重塊,為中心處設有螺紋孔可供螺桿由下向上螺入的可移動構件;其下盤對應上盤的滑塊槽亦設有滑塊槽,且滑塊槽底部設一可供螺桿由下往上螺入配重塊中心的跑道形長孔;其主體與支桿相連結,且主體可以支桿為軌朝著腹靠板的方向移動,并主體與腹靠板通過支桿二端嵌固不致產生軸向轉動;當主體產生水平向畫圓的動作,可帶動具有配重塊的轉體平行主體樞轉,以達到運動手臂、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功效,現結合實施例及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俯視立體外觀圖;圖2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仰視立體外觀圖;圖3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構件分解圖;圖4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構件組設剖視圖;圖5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轉體剖視詳圖;圖5-1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轉體A-A視圖;圖6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轉體立體詳圖;圖7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主體剖視詳圖;圖8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連結桿另一實施例;圖9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連結桿另一實施將轉體垂直地面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手、腰、腹健身器〔請參閱圖1及圖2〕,由主體1、手握桿2、支桿3、腹靠板4、連結桿5及轉體6組成;主體1〔請參閱圖3〕,由上環11、下環12、彈性組件13及滑塊14構成的中字形環體;其上環11中心處預設有向下的半圓形滑槽111〔請一并參閱圖7〕,且上環11的前、后端及左、右側皆設有向下的半圓形容桿槽112〔請參閱圖3及圖7〕,并上環11的滑槽111上方嵌設一電子計數器113;其下環12中心處預設有向上的半圓形滑槽121,且下環12的前、后端及左、右側皆設有向上的半圓形容桿槽122〔請參閱圖3及圖7〕,并下環12的后端容桿槽122下方穿設一限轉桿123,另下環12的前端容桿槽122下方,嵌固一感應計數器124〔請參閱圖5〕;彈性組件13,其嵌設于上環11、下環12的滑槽111、121內部;滑塊14,其銜接于彈性組件13后端,且活動于上環11、下環12的滑槽111、121內部;手握桿2,其嵌設于上環11、下環12的左、右側容桿槽112、122內部,由嵌固段21及操作段22銜接構成;支桿3,為前端與滑塊14結合一體的橫向桿體,于支桿3下方凹設一缺口向下的限位槽31,且支桿3前端嵌入上環11、下環12的滑槽111、121內部;腹靠板4,具有曲弧彎度的板體,其前壁的凸環41可供支桿3后端嵌固定位;連結桿5,為一上橫段嵌入上環11、下環12前端容桿槽112、122內部的形桿體;轉體6,由上盤61、樞轉環62、配重塊63及下盤64組成,且以連結桿5下豎段為支軸的樞轉構造〔請一并參閱圖5及圖6〕;其上盤61上端面偏側設一向上突起的中空凸球部611,于凸球部611頂端設一穿孔612,并穿孔612的旁側組裝一感應磁塊613,另凸球部611的底緣與滑塊槽614銜接;其樞轉環62,上端穿貫凸球部611的穿孔612,再與連結桿5的下豎段套固一體的凸形環體,此樞轉環62的下端形體與凸球部611的內端面吻合,且樞轉環62的底緣設一樞轉凸環621;配重塊63,中心處設有螺紋孔631可供螺桿632由下向上螺入的可移動構件;下盤64,其對應上盤61的向上凸球部611及滑塊槽614設有向下凸球部641及滑塊槽642,且滑塊槽642底部設一跑道形長孔643,此長孔643可供螺桿632由下往上穿貫。
其中,具有二端部的形連結桿5,亦可設為具有三端部的形〔請參閱圖8及圖9〕,其形連結桿5a的外端及下端皆可與轉體6的樞轉環62上端套固,則轉體6以連結桿5a為支軸,可產生平行主體1及垂直主體1樞轉的功效。
另外,主體1的滑塊14二側設有平行切面,此滑塊14可移動于上環11、下環12對應組成的滑槽111、121內部,且滑塊14的內部亦向后設以二側具有平行切面的嵌桿槽141〔請參閱圖3〕,其嵌桿槽141可供支桿3前端二側設有平行切面的嵌合段插入;另支桿3后端二側亦設具有平行切面的嵌合段,其可插入腹靠板4前壁凸環41具有平行切面的嵌桿槽411中,則支桿3與腹靠板4可穩固連結,以杜絕主體1及腹靠板4軸向旋轉。
位于凸球部611旁側的感應磁塊613,在使用者施力操作手握桿2致使轉體6以形連結桿5為軸旋轉時,其感應磁塊613與主體1前端底面的感應計數器124之間,可產生間歇性的磁力吸、放感應,此磁力吸、放感應訊號可傳輸至位于主體1上環11上方的電子計數器113,進而顯示經過計數的轉體6轉動數值。
其樞轉環62的內部中心處套固一連結環620,且凸形連結環620下段凹槽內壁設有齒輪環6201,并連結環620下方套固一中心具有齒輪6221的發電器622〔請參閱圖3及圖5〕,此發電器622的中心齒輪6221與齒輪環6201對應齒合〔請參閱圖5及圖5-1〕;而轉體6的下盤64凸球部641中處設一容器槽649,此容器槽649可供發聲器648置入,于發聲器648周圍連結有來自發電器622的電源線647,且電源線647還連接有LED燈646,其發電器622的齒輪6221與齒輪環6211齒合轉動所產生的微量電流,可驅使發聲器648出聲及LED燈646亮起;另容器槽649底部環設數穿孔645,則發聲器648通電后所產生的聲音,可經由穿孔645向外導出。
其手握桿2的嵌固段21及操作段22的銜接,由嵌設于操作段22內部的雙凸粒彈扣23達成〔請參閱圖3〕,且嵌固段21的外端設有二組相距大約50度的凸粒穿孔,則操作段22與主體1的平行面,可有上揚25度及下揚25度的夾角,其上、下揚起的角度恰符合操作者施力的人體功學。
其穿貫下環12的限轉桿123頂端,可穿入支桿3的限位槽31中,進而達到防止支桿3轉動的功效;另限轉桿123頂端亦可防止支桿3與滑塊14的結合處脫離;而當支桿3欲與主體1卸離可將限轉桿123退出限位槽31,則支桿3與主體1可簡易、迅速分離,以利包裝運輸與收納。
操作使用本實用新型手、腰、腹健身器時,先將腹靠板4的弧凹面與腹部貼合,且雙手緊握手握桿2的操作段22,接著以雙手實施扣拉力將主體1壓向腹靠板4〔請參閱圖7〕,再放掉扣拉力使主體1通過彈性組件13的伸張力移離腹靠板4,如此反復操作可達到運動雙臂及腹部的功效。
當使用者通過雙手作用手握桿2帶動主體1前、后畫圈,可間接驅使轉體6平行主體1樞轉,其轉體6內部的配重塊63可使轉體6的樞轉產生阻力,如此反復操作可達到運動腰部及腹部的功效;其中,將配重塊63中心的螺桿632松退,即可調整改變配重塊63組設的位置〔請參閱圖5〕,當轉體6的配重塊63越靠近樞轉環62的位置,其樞轉阻力越大,反之,當轉體6的配重塊63間隔樞轉環62的位置加大,其樞轉阻力越小。
當轉體6的形連結桿5與主體1平行組設〔請參閱圖4〕,施力操作主體1產生水平向畫圓的動作,可帶動具有配重塊63的轉體6平行主體1樞轉,則施力的操作者可通過手、腰、腹水平畫圓的動作,達到運動手部、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另當轉體6樞設于形連結桿5a外端與主體1垂直組設〔轉體6亦與地面垂直〕,施力操作主體1產生垂直方向畫圓的動作,可帶動具有配重塊63的轉體6垂直主體1樞轉,則施力的操作者可通過手、腰、腹上下畫圓的動作,達到運動手部、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
當轉體6以樞轉環62為支軸旋轉〔請參閱圖5及圖5-1〕,其同步轉動的連結環620可經由齒輪環6201驅使發電器622的中心齒輪6221旋轉,則發電器622中心旋轉所產生的電流,可作用發聲器648出聲及LED燈645亮起;另當轉體6停止轉動,發聲器648及LED燈645的作用隨即停止。
本實用新型健身器的主體1與支桿3連結穩固,且主體1可以支桿3為水平滑軌朝著腹靠板4的方向移動,并主體1與腹靠板4藉由支桿3二端的嵌固,不致產生軸向的轉動;另轉體6與連結桿5的豎段樞合,且連結桿5的橫段與主體1嵌合穩固,可增進轉盤6樞轉時的穩固性及使用安全性,其可改進慣用健身器使用壽命縮短的弊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新穎性,且本實用新型未見的于任何刊物,當符合專利法的規定。
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其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由主體、手握桿、支桿、腹靠板、連結桿及轉體組成;其主體由上環、下環、彈性組件及滑塊構成,于上環的前、后端及左、右側皆設有向下容桿槽,且下環的前、后端及左、右側皆設有向上的容桿槽,彈性組件嵌設于上環、下環的滑槽內部;其手握桿內端嵌設于上環、下環的左、右側容桿槽內部,由嵌固段及操作段銜接構成;腹靠板,具有曲弧彎度的板體,其前壁的凸環可供支桿后端嵌固定位;轉體,由上盤、樞轉環、配重塊及下盤組成,其上盤上端面偏側設一向上突設的中空凸球部,且下盤對應上盤的凸球部亦設有向下的凸球部;其特征在于主體的上環中心處預設有向下的半圓形滑槽,并上環的滑槽上方嵌設一電子計數器;其下環中心處預設有向上的半圓形滑槽,且下環的后端容桿槽下方穿設一限轉桿,并下環的前端容桿槽下方嵌固一感應計數器;滑塊,其套設銜接于彈性組件后端,且活動于上環、下環的滑槽內部;支桿,為前端與滑塊結合一體的橫向桿體,于支桿下方凹設一限位槽,且支桿前端嵌入上環、下環的滑槽內部;連結桿,為一形桿體,其上橫段嵌入上環、下環前端容桿槽內部;轉體的凸球部頂端設一穿孔,且穿孔的旁側組設一感應磁塊,凸球部的底緣與滑塊槽銜接;樞轉環為一凸形環體,其上端穿貫于凸球部的穿孔,再與連結桿的下豎段套固一體,此樞轉環的下端具有與凸球部的內端面相吻合的形狀,且樞轉環的底緣設一樞轉凸環;配重塊,為中心處設有螺紋孔可供螺桿由下向上螺入的可移動構件;其下盤對應上盤的滑塊槽亦設有滑塊槽,且滑塊槽底部設一可供螺桿由下往上螺入配重塊中心的跑道形長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主體的滑塊二側設有平行切面,滑塊可移動地安裝在上環、下環對應組成的滑槽內部,且滑塊的內部亦設有二側具有平行切面的供支桿前端二側設有平行切面的嵌合段插入的嵌桿槽;支桿后端二側亦設置具有平行切面的嵌合段,并插入腹靠板前壁凸環具有平行切面的嵌桿槽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凸球部旁側的感應磁塊連接有通過該磁塊感應顯示轉體轉動數值的電子計數器,該電子計數器位于上環的上方。
4.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樞轉環的內部中心處套固一連結環,此連結環下段凹槽的內壁設有齒輪環,且連結環下方套固一中心具有齒輪的發電器,其發電器的中心齒輪與齒輪環對應嚙合;而轉體的下盤的凸球部設一供發聲器置入的容器槽,而發聲器周圍連結有來自發電器的電源線,且電源線上還連結有由發電器的齒輪與齒輪對應嚙合所產生的微量電流驅動的LED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二端部的形連結桿,亦可設為具有三端部的 形,其 形連結桿的外端及內端與轉體的樞轉環上端套固。
6.如權利要求5所述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轉體樞設于 形連結桿外端與主體垂直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改進的手、腰、腹健身器,由主體、手握桿、支桿、腹靠板、連結桿及轉體組成;其主體由上環、下環、彈性組件及滑塊構成;其手握桿嵌設于上環、下環的左、右側容桿槽內部,由嵌固段及操作段銜接構成;其支桿為前端與滑塊結合一體的橫向桿體,于支桿下方凹設一限位槽,且支桿的前端嵌入上環、下環的滑槽內部;其腹靠板具有曲弧彎度的板體,位于前壁的凸環可供支桿后端嵌固定位;其連結桿的上橫段嵌入上環、下環前端容桿槽內部的┌形桿體;其轉體由上盤、樞轉環、配重塊及下盤組成,且以連結桿下豎段為支軸樞轉;通過主體產生水平向畫圓的動作,可帶動具有配重塊的轉體平行主體樞轉,達到運動手臂、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
文檔編號A63B21/00GK2744373SQ20042008808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12日
發明者洪明雪 申請人:洪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