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
背景技術:
承重物車架在行走時,通常都存在著轉向間接控制的問題。已有技術中有采用萬向前輪等裝置來幫助車架實現行走過程中的轉向,但這些裝置都必須直接控制車架偏轉才能使其改變方向,實施起來頗為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該裝置只需改變其承接重物與其機架前側的接觸位置,即可間接的使機架的前輪帶動車架朝相應方向偏轉。
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它包括具有后輪的機架,其特征在于機架前側設有前輪裝置,所述的前輪裝置包括橫梁及經豎向轉軸鉸接于橫梁兩側的前輪,所述的前輪裝置的橫梁中部與機架前側橫梁中部相鉸接,所述的機架兩旁側分別設有用以驅動前輪轉向的傳動機構,當機架在向一旁側偏移的重力的作用下而使機架相應旁側向下偏擺時,可經傳動機構帶動前輪轉向。
使用時,當機架上承接的貨物向機架一旁側偏移時,由于重力的偏移使得機架相應旁側繞與橫梁中部的鉸接軸向下偏擺,此時便可經傳動機構驅動前輪轉向。
較之已有技術而言,本發明只需改變其承接重物與其機架前側的接觸位置,即可使其前側前輪帶動車架朝相應方向偏轉,不僅構造簡單,構思新穎,而且使用方便。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構造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仰視圖。
圖3是圖1的A-A放大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構造示意圖。
圖5是圖4的B-B放大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構造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一包括具有后輪4的機架5,其特征在于機架前側設有前輪裝置,所述的前輪裝置包括橫梁6及經豎向轉軸11鉸接于橫梁兩側的前輪7,所述的前輪裝置的橫梁中部與機架前側橫梁8中部相鉸接(鉸接軸9),所述的機架兩旁側分別設有用以驅動前輪轉向的傳動機構,當機架在其上向一旁側偏移的重力的作用下而使機架相應該側向下偏擺時,可經傳動機構帶動前輪轉向。
上述的前輪經其支座10與其前輪橫梁的側部相鉸接,該支座的鉸接軸11的中心線垂直于地面,且前輪的轉軸軸線與鉸接軸的中心線正交;所述的傳動機構由對稱的分別鉸接于前輪橫梁兩側部的一對拐形擺桿12構成,該拐形擺桿的短臂13可由機架前側橫梁旁側14控制撥動,長臂15經聯動傳動件16與前輪支座的推拉桿17相聯接。所述的聯動傳動件經設于其兩端部的萬向節分別與拐形擺桿的長臂和前輪支座的推拉桿相聯接。
上述的聯動傳動件為雙球頭傳動桿,傳動桿的一端球頭與設于長臂上的球頭軸承18相聯接,傳動桿的另一端球頭與設于前輪支座推拉桿上的另一球頭軸承19相聯接。
使用時,當使承接重物向機架前部一側偏移時,由于重力的偏移使得機架相應旁側繞與橫梁中部的鉸接軸向下偏擺,同時經其側部壓動拐形擺桿的短臂向下偏擺,此時長臂在短臂的帶動下繞其鉸接點向內轉動,并通過雙球頭傳動桿將前輪支座的推拉桿向內拉,從而使該側前輪向內偏擺;而另一方面,由于承接重物的重量向機架前部一側偏移,使機架前部另一側相對橫梁向上擺動,同時經其側部拉動拐形擺桿的短臂向上偏擺,此時長臂在短臂的帶動下繞其鉸接點向外轉動,并通過雙球頭傳動桿將前輪支座的推拉桿向外推,從而使該側前輪向外偏擺,這樣整個裝置便隨承接重物與其機架前側的接觸位置的改變,而使機架前輪帶動機架朝相應方向偏轉,即接觸位置偏右,前輪右轉;接觸位置偏左,前輪左轉;接觸位置居中,則前輪轉為直行狀態。
在具體實施時,為了使該裝置在與自行車配合使用時,能使用戶獲得在地面上騎腳踏車的感覺,從而既利于健身,又增添娛樂性,上述的機架前側鉸接有用以支撐自行車前輪的橫向滾筒1,機架后側鉸接有用以支撐自行車后輪且分別位于自行車后輪下部前、后側的橫向滾筒2、橫向滾筒3,所述的橫向滾筒1與橫向滾筒2之間設有聯動傳動機構20。
使用時,使自行車前輪置于橫向滾筒1上,使自行車后輪置于橫向滾筒2和橫向滾筒3上,當用戶踩踏腳踏板驅動自行車后輪轉動時,自行車后輪與后輪橫向滾筒裝置相對摩擦,帶動后輪橫向滾筒裝置相對自行車后輪反向旋轉,同時通過聯動傳動機構帶動前輪橫向滾筒裝置與后輪橫向滾筒裝置同方向轉動,此時自行車前輪受到前輪橫向滾筒裝置的摩擦力作用,被迫與前輪橫向滾筒裝置反向旋轉,這樣自行車前輪與后輪便同方向旋轉。而由于自行車后輪置于橫向滾筒2和橫向滾筒3之間,使得自行車后輪的前后移動受到兩個橫向滾筒的限制,因而該自行車只能在機架上原地跑動,而不會前后移動,此時再通過擺動車把控制車輛的左右平衡,即可使自行車相對前、后輪橫向滾筒裝置不斷行走,獲得在平地上行走的感覺。
為了便于該裝置在原地上以不同于自行車速的速度緩慢行走,上述的設于機架后側的滾筒與機架后輪之間設有用以帶動機架后輪轉動的減速傳動機構21。這樣當設于機架后側的滾筒轉動時,可通過減速傳動機構的傳動改變機架后輪的轉速,使該裝置在原地上以不同于自行車速的速度緩慢行走。
為了提高機架的強度防止其變形,上述的機架由框體和設于框體之內的加強桿22構成。
此外,為了防止自行車前輪偏離滾筒兩端而落到機架外部,上述的橫向滾筒1兩旁側的機架上鉸接有小擋輪23。或者也可在所述的橫向滾筒(1)的兩端設有用以防止自行車前輪向外偏移的環狀凸起部。
本發明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特征在于上述的聯動傳動件由連接于長臂與前輪支座后側推拉桿之間的鋼絲繩24和連接于兩前輪支座前側推拉桿之間的傳動桿或鋼絲繩25構成,使用時可通過鋼絲繩來拉動前輪支座推拉桿向內偏轉,而通過傳動桿或鋼絲繩來推動前輪支座推拉桿向外偏轉。在具體實施時,也可采用實施例三中(如圖6所示)的萬向接頭使聯動傳動件分別與拐形擺桿的長臂和前輪支座的推拉桿相聯接。
本發明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操控方便,其顯著優點在于不僅有利于用戶在室內原地騎行,而且還可通過自行車駕駛該裝置行走和轉向,集健身、娛樂和平衡控制于一體。該裝置的推廣應用必將深受用戶的青睞。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包括具有后輪的機架,其特征在于機架前側設有前輪裝置,所述的前輪裝置包括橫梁及經豎向轉軸鉸接于橫梁兩側的前輪,所述的前輪裝置的橫梁中部與機架前側橫梁中部相鉸接,所述的機架兩旁側分別設有用以驅動前輪轉向的傳動機構,當機架在向一旁側偏移的重力的作用下而使機架相應旁側向下偏擺時,可經傳動機構帶動前輪轉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輪經其支座與前輪橫梁的側部相鉸接,該支座的鉸接軸的中心線垂直于地面,且前輪的轉軸軸線與鉸接軸的中心線正交;所述的傳動機構由對稱的分別鉸接于前輪橫梁兩側部的一對拐形擺桿構成,該拐形擺桿的短臂可由機架前側橫梁旁側控制撥動,長臂經聯動傳動件與前輪支座的推拉桿相聯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聯動傳動件經設于其兩端部的萬向節分別與拐形擺桿的長臂和前輪支座的推拉桿相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聯動傳動件為雙球頭傳動桿,傳動桿的一端球頭與設于長臂上的球頭軸承相聯接,傳動桿的另一端球頭與設于前輪支座推拉桿上的另一球頭軸承相聯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聯動傳動件由連接于長臂與前輪支座后側推拉桿之間的鋼絲繩和連接于兩前輪支座前側推拉桿之間的傳動桿或鋼絲繩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前側鉸接有用以支撐自行車前輪的橫向滾筒(1),機架后側鉸接有用以支撐自行車后輪且分別位于自行車后輪下部前、后側的橫向滾筒(2)、橫向滾筒(3),所述的橫向滾筒(1)與橫向滾筒(2)之間設有聯動傳動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設于機架后側的滾筒與機架后輪之間設有用以帶動機架后輪轉動的減速傳動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由框體和設于框體之內的加強桿構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向滾筒(1)兩旁側的機架上鉸接有小擋輪。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向滾筒(1)的兩端設有環狀凸起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轉向的承重物車架,包括具有后輪的機架,其特征在于機架前側設有前輪裝置,所述的前輪裝置包括橫梁及經豎向轉軸鉸接于橫梁兩側的前輪,所述的前輪裝置的橫梁中部與機架前側橫梁中部相鉸接,所述的機架兩旁側分別設有用以驅動前輪轉向的傳動機構,當機架在向一旁側偏移的重力的作用下而使機架相應旁側向下偏擺時,可經傳動機構帶動前輪轉向。該裝置只需改變其承接重物與其機架前側的接觸位置,即可間接的使機架的前輪帶動車架朝相應方向偏轉。
文檔編號A63B69/16GK1814334SQ20051020007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3日
發明者徐峰 申請人: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