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爾夫桿頭,特別是關于利用一打擊面板的一嵌合部嵌合于一高爾夫桿頭的一鳩尾槽,且該嵌合部與鳩尾槽的結合面間設置一硬焊層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
背景技術:
現有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196958號「高爾夫球桿頭部的結構改良」新型專利所述,其包含一高爾夫桿頭及一打擊面板。該高爾夫桿頭的擊球側設有一承接座,該承接座具有一朝下的開口。該承接座的二側分別設有一鳩尾導槽,以供結合該打擊面板。該打擊面板的二側分別設有一下傾的導緣,以對應結合該高爾夫桿頭的鳩尾導槽。當進行組裝時,該打擊面板向上推移進入該高爾夫桿頭的承接座的底端開口,再以一般的螺絲將該打擊面板與高爾夫桿頭螺設固定。
雖然上述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同時利用該鳩尾槽及螺設結合的方式結合該高爾夫桿頭與打擊面板,進而相對提升組裝可靠度,但是在實際擊球時,該打擊面板與高爾夫桿頭之間仍未能完全緊密結合,以致該打擊面板與高爾夫桿頭之間具有一間隙。因而在擊球時,容易造成該打擊面板相對該高爾夫桿頭產生松動。在長期使用下,則容易導致該螺絲自該打擊面板松脫,進而降低結合可靠性。此外,該打擊面板在擊球時所產生的震動,可能造成該打擊面板與高爾夫桿頭彼此碰撞而產生異音,以致降低擊球的聲音品質。因此,其確實有必要進一步改良上述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
另一現有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221926號「高爾夫球桿頭部構造」新型專利所述,其包含一頭部本體及一面板。該頭部本體設有一穴部,該穴部的底面設有數個凸出塊及數個肋條,或為一平面。該穴部的二側分別設有一深入斜槽,以供結合該面板。該面板設有至少二凸出的唇部,以供嵌入該頭部本體的深入斜槽內。藉由將該面板的唇部強迫壓入該頭部本體的穴部,可結合該頭部本體與面板。
然而,在實際組裝時,由于上述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僅利用塑性變形的方式進行結合,該面板與頭部本體之間仍未能完全緊密結合,以致該面板與頭部本體之間仍具有一間隙。因此在反復擊球及長期使用下,仍容易造成該面板相對該頭部本體發生松動或脫離的情形,因而相對降低組裝可靠度。此外,亦會影響上述高爾夫桿頭的擊球聲音品質。因此,其確實有必要進一步改良上述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改良上述缺點,利用一打擊面板的至少一嵌合部嵌入一桿頭本體的一鳩尾槽內,且該嵌合部與鳩尾槽之間夾設一硬焊層,藉此可相對提升該桿頭本體與打擊面板的組裝可靠度及組裝品質。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在一桿頭本體的正面設置一組裝部,該組裝部凹設一鳩尾槽,及一打擊面板設置至少一嵌合部,該嵌合部嵌合于該鳩尾槽內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一打擊面板的一嵌合部嵌合于一桿頭本體的一鳩尾槽,且該嵌合部與鳩尾槽之間夾設一硬焊層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包含一桿頭本體,其正面具有一組裝部;至少一鳩尾槽,設置于該桿頭本體的組裝部;一打擊面板,對應于該桿頭本體的組裝部;至少一嵌合部,設置于該打擊面板的至少一側,以對應嵌合該鳩尾槽;及一結合該鳩尾槽與嵌合部的硬焊層,設置于該鳩尾槽與嵌合部之間。其中該鳩尾槽及嵌合部呈上窄下寬的扇形。該組裝部至少在靠近該桿頭本體的底部處呈開放狀,以供嵌入該嵌合部。該鳩尾槽及嵌合部呈上寬下窄的扇形。該組裝部至少在靠近該桿頭本體的頂部處呈開放狀,以供嵌入該嵌合部。該桿頭本體的組裝部呈開放狀或封閉狀。
該桿頭本體及打擊面板分別開設數個結合孔。該結合孔開設于該桿頭本體及打擊面板靠近該桿頭本體的頂部及底部的二側。
該桿頭本體為木桿型桿頭本體、鐵桿型桿頭本體、多用途桿型桿頭本體或推桿型桿頭本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桿頭本體正面具有一組裝部,該組裝部凹設至少一鳩尾槽,該打擊面板對應于該鳩尾槽設置至少一嵌合部,以供嵌入該鳩尾槽。該桿頭本體的鳩尾槽與打擊面板的嵌合部之間設置一硬焊層。在硬焊制程后,該硬焊層將該鳩尾槽與嵌合部加以結合,進而相對提升該高爾夫桿頭的組裝可靠度及組裝便利性的功效。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狀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3-3的局部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組合狀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5-5的局部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圖1所示,其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包含一桿頭本體1及一打擊面板2。該桿頭本體1為木桿型桿頭,且該桿頭本體1選用適當的金屬、合金材料或非金屬材料,例如碳鋼、低碳鋼、不銹鋼、合金鋼、低合金鋼、麻鋼、鐵錳鋁合金、鑄鐵、鎳基合金、結構用鋼、鈦合金或碳纖維等。該桿頭本體1設有一開口10、一套頸11及一組裝部12。該開口10開設于該桿頭本體1的正面。該套頸11延伸自該桿頭本體1的一側,以供結合一桿體(圖中未示)。該組裝部12設置于該桿頭本體1的正面,且該組裝部12凹設至少一鳩尾槽121,以供卡掣結合該打擊面板2。
請再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該鳩尾槽121較佳是呈上窄下寬的扇形,亦即該鳩尾槽121靠近該桿頭本體1的趾部(toe)及跟部(heel)的二側呈由下而上漸縮的傾斜狀。該鳩尾槽121至少在靠近該桿頭本體1的底部(sole)處呈開放狀,以供嵌入該打擊面板2;同時,在靠近該桿頭本體1的頂部(crown)處亦可呈開放狀。
請再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該打擊面板2選用強度相對較高的金屬或合金,例如碳鋼、不銹鋼、麻鋼、合金鋼、鎂合金、鈦合金、銅合金或鋁合金等金屬或合金。該打擊面板2設有至少一嵌合部21,且該嵌合部21設置于該打擊面板2的至少一側,其形狀分別對應于該桿頭本體1的組裝部12的鳩尾槽121。
請參照圖2、3所示,當組裝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時,將該打擊面板2由下往上嵌入該桿頭本體1的鳩尾槽121內。藉此,該打擊面板2的嵌合部21嵌合于該桿頭本體1的鳩尾槽121,且該打擊面板2的背側抵靠于該桿頭本體1的組裝部12(即該開口10周圍的表面)。當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完成初步組裝后,將一硬焊材料3放置于該桿頭本體1與打擊面板2之間共同形成的一結合間隙a上,再經由加熱硬焊形成該硬焊層3。藉此,該硬焊層3設置于該鳩尾槽121與嵌合部21之間。此外,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還可在初步組裝前,預先將該硬焊材料3先行放置于該桿頭本體1的鳩尾槽121或打擊面板2的嵌合部21的對應結合面上,并在初步組裝后,再經由加熱硬焊形成該硬焊層3。
請參照圖4、5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該桿頭本體1及打擊面板2在靠近該桿頭本體1的頂部及底部的二側(即未設有該鳩尾槽121及嵌合部21的二側)分別開設數個結合孔120、20,且該結合孔120、20貫穿該桿頭本體1的組裝部12及打擊面板2,以供數個結合元件b穿設結合。該結合元件b較佳選用螺栓或鉚釘,以便將該打擊面板2結合于該桿頭本體1。藉此,可相對增加結合強度及組裝可靠度。
請參照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一、二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該為鐵桿型桿頭、多用途型utility桿頭或推桿型桿頭等各種現有的桿頭構造。
再者,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中,該桿頭本體1的組裝部12為一封閉表面(亦即不具該開口10),且該組裝部12的鳩尾槽121及打擊面板2的嵌合部21可選擇呈上寬下窄的扇形,使該組裝部12至少在靠近該桿頭本體1的頂部(crown)處呈開放狀,以供嵌入該打擊面板2;同時,在靠近該桿頭本體1的底部(sole)處亦可呈開放狀。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鳩尾槽121及嵌合部21另可選擇設置成其他適當外型。
請參照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該打擊面板2的嵌合部21嵌合于該桿頭本體1的鳩尾槽121,進而相對提升組裝便利性及組裝可靠度。此外,本實用新型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嵌合部21與鳩尾槽121之間設置該硬焊層3,進而相對提升組裝可靠度及組裝品質。再者,當該組裝部12具有呈開放狀的開口10時,若用該打擊面板2打擊高爾夫球,則該開口10可提供該打擊面板2向后彈性變形的可撓空間。另外,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另亦可選擇設有該數個結合元件b,可相對提升結合強度及組裝可靠度。
如上所述,相較于現有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利用嵌入后螺設結合或利用強迫嵌壓的方式結合該高爾夫桿頭與打擊面板,因而在長期使用下,容易造成該打擊面板相對該高爾夫桿頭松動,甚至脫離等缺點。本實用新型將該打擊面板2的嵌合部21嵌入該桿頭本體1的鳩尾槽121中,且該嵌合部21與鳩尾槽121之間設置該硬焊層3,其確實可相對提升組裝可靠度。
權利要求1.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是,它包含一桿頭本體,其正面具有一組裝部;至少一鳩尾槽,設置于該桿頭本體的組裝部;一打擊面板,對應于該桿頭本體的組裝部;至少一嵌合部,設置于該打擊面板的至少一側,以對應嵌合該鳩尾槽;及一結合該鳩尾槽與嵌合部的硬焊層,設置于該鳩尾槽與嵌合部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鳩尾槽及嵌合部呈上窄下寬的扇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組裝部至少在靠近該桿頭本體的底部處呈開放狀,以供嵌入該嵌合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鳩尾槽及嵌合部呈上寬下窄的扇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組裝部至少在靠近該桿頭本體的頂部處呈開放狀,以供嵌入該嵌合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桿頭本體的組裝部呈開放狀或封閉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桿頭本體及打擊面板分別開設數個結合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結合孔開設于該桿頭本體及打擊面板靠近該桿頭本體的頂部及底部的二側。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桿頭本體為木桿型桿頭本體、鐵桿型桿頭本體、多用途桿型桿頭本體或推桿型桿頭本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結合構造,其包含一桿頭本體及一打擊面板。該桿頭本體的正面具有一組裝部,該組裝部凹設至少一鳩尾槽,該打擊面板對應于該鳩尾槽設置至少一嵌合部,以供嵌入該鳩尾槽。該桿頭本體的鳩尾槽與打擊面板的嵌合部之間設置一硬焊層。藉此,在硬焊制程后,該硬焊層將該鳩尾槽與嵌合部結合在一起,進而相對提升該高爾夫桿頭的組裝可靠度。
文檔編號A63B53/04GK2877786SQ20052014280
公開日2007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7日
發明者羅來發 申請人:復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