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腳踏式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健身運動器械,特別是通過左右交互踩踏踏板,而使代替健行的訓練能在室內輕松地實施的腳踏式健身器。
技術領域在室內能簡單地做健行運動的訓練設備,其中有可供使用者踩踏運動,而連動交互升降左右踏板的腳踏式健身器被廣泛使用。
為了在足部升降運動中加上扭轉運動而提高訓練效果,有一種使可上下移動且將支柱a(如圖11所示),當作中心并能往左右擺動的一對踏板b,框體d抵接支撐在山形支撐部e左右傾斜斜面f上的腳踏式健身器(日本特許實用新案登錄第3107561號)。
在前述腳踏式健身器中,踩踏下降的踏板b框體d在斜面f上滑動而下降,藉此,會往外側擺動,另一邊的踏板b會連動而沿著斜面f上升,藉此,會往內側擺動,通過前述動作的反復,僅需如普通的步行來踩踏階梯,就能達成上、下、左、右扭轉的訓練,結果,能獲得塑形腰部、臀部及大腿等,同時平衡鍛煉各筋力的效果。
在上述提案的腳踏式健身器材中,當反復升降的踏板b的一邊上升到最高位置而反轉下降運動時,在框體d與斜面f間會作用靜止摩擦力,所以,在踩踏下降開始時變得需要很大量,結果,會施加過大負荷到足部、頭部及膝部等,或者容易產生摩擦音及震動,而需要再加以改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腳踏式健身器,其在于克服傳統結構的上述缺陷,使踏板的運動很滑順而能舒適地訓練,同時對身體很有益而且具有優良的靜音性。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腳踏式健身器,包括一基座基體,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具有支柱及離開所述支柱置的導引部;以及一對可上下傾動,并沿所述支柱中心線周圍回旋的踏板,位于前述支柱兩側的橫軸部,并自前述支柱分離地往后方延伸;前述導引部兩側踏板在夾著通過兩側踏板中間位置與前述支柱中心位置的基座中心線的兩側位置處,具有自下方朝向上方,分別接近前述基座中心線的傾斜導引面,同時,在前述各踏板下表面上,具有與前述導引面抵接并被前述導引面導引而轉動移動的滾子。
其中,該滾子在導引面高度的中間位置旁邊與前述導引面相抵接。
其中,踏板由踏板框構成,該踏板框具有間隔,并往后方擴大成八字形,而且,該滾子旋轉軸心與導引面彼此垂直。
其中,該導引面自上端朝向下端,往前述支柱側傾斜。
其中,該基座支柱具有立在基座基體上的塔狀基部,及具有水平延伸的橫軸部,同時,具有可旋轉的被前述基部支撐的回旋部;前述兩側踏板的前端樞接在前述橫軸部。
其中,該基座支柱具有使兩側踏板動作圓滑化的控制機構。
其中,該控制機構包括臂體,固定在前述回旋部下部而與前述橫軸部平行延伸;以及左右的拉伸彈簧,其后端固定在基座體上,前端分別位于前述臂體兩端部。
對照先前技術的有益功效根據本實用新型,設于踏板下表面的滾子,一邊在夾著基座中心線而傾斜的導引面上轉動一邊被其導引,使腳踝側持續左右擺動而上下移動,因此,當使用者做踏步運動時,兩側踏板會滑順地上下移動,施加運動負荷到腳部的阻力會平均化。
尤其,當踩踏下降最高位置的踏板時需要的最大負荷會被抑制而能獲得滑順的運動,所以,因為足部、頭部、膝部及腰部等的過負荷所產生的發炎就不會發生。隨著被同時平均化的適度運動負荷,能繼續一定時間地舒適訓練,所以能獲得腰部及腳部等的塑型、腳力提升及提高心肺功能的重大效果。
又,踏板的升降運動,通過滾子在導引面上轉動而被支撐,所以,能抑制摩擦音或因為摩擦所致的震動,即使在深夜也能無慮地使用,同時,能配合輕快的音樂而訓練,又,不會傳遞噪音及震動到樓下住戶。
根據本實用新型,在兩側踏板等高的基準狀態中的滾子,當在導引面的高度中間位置旁邊抵接前述導引面時,自前述基準狀態在導引面上上下滾動的滾子,能在導引面范圍內設定最大的升降行程。
根據本實用新型,在基準狀態中,當使前述滾子旋轉軸心與前述導引面被配置成彼此垂直時,在支柱中心線周圍成圓弧狀在導引面上轉動的滾子,在上下端中,旋轉軸心對于導引面會產生若干傾斜,能使該偏移止于最小,而在導引面上滑順地轉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當自上端往下端俯視時,使導引面往前述支柱側緩傾斜時,橫貫滾子的全部行程,能使其圓周面方向與導引面傾斜方向的偏移抑制到最小,所以,滾子能在導引面上滑順地轉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當使支柱包含基部、及具有橫軸部而旋轉自如地支撐基部的回旋部時,前端部被橫軸部樞支的踏板,以前述橫軸部為中心的上下擺動及腳踝側的扭轉運動,會穩定地被支撐而合理地順暢動作。
根據本實用新型,通過抑制機構,兩側踏板的運動變得滑順,所以,不會施加過度負荷到使用者,能舒適地訓練。
根據本實用新型,當前述控制機構具備臂體,固著于前述回旋部下部而與前述橫軸部平行延伸;以及左右的拉伸彈簧,后端安裝于基座體,同時前端分別安裝于前述臂體兩端部時,通過以臂體回旋所生的左右拉伸彈簧的彈力差,能使兩側踏板拉回前述基準狀態的回旋力作用在回旋部。因此,在自上端網下端踩踏踏板的行程全部中,會均勻地施加負荷給使用者,所以,能降低包含膝部的關節、筋肉及筋等的傷害風險性,同時能舒適地訓練。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形態。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形態重要部位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形態重要部位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踏板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是說明踏板動作的略微前視示意圖。
圖7是說明標準狀態的略微俯視示意圖。
圖8是說明踏入一邊踏板的狀態的略微俯視示意圖。
圖9A是說明控制機構的略微俯視示意圖。
圖9B是說明控制機構動作的略微俯視示意圖。
圖10是說明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形態的略微俯視示意圖。
圖11習用腳踏式健身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腳踏式健身器1具備基座5;以及一對踏板7,被前述基座5支撐而左右并列。而且,前述基座5包含載置于地板的基座基體2、在前述基座基體2上前后間隔設置的支柱3以及導引部4。而且,在本說明書中,將使用者腳趾側當作前側。
前述基座基體2,具有穩定地載置于地板上的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圖2及圖3所示,包含前橫架2F、圓弧狀的后橫架2B、在中央連接前橫架2F與后橫架2B,同時沿著位于基座基體2橫向中央的基座中心線8而往前后延伸的貫通架2T,俯視略成工字形(如圖3所示)。而且,在前述前橫架2F及后橫架2B兩端部處,嵌著有止滑及防止傷害地板面的蓋體21、21。
又,在前橫架2F兩端部處,設有使用者在踏步訓練時會握持的塑型把手安裝用承受環22(如圖2所示),而且,鄰接右側的承受環22,設有而用于安裝可供當使用者手部放置扶手(圖示未繪出)的扶手承受件23。
前述導引部4,如圖3、圖6所示,使組合橫向延伸的底架4A、自前述底架4A兩端部往上突出些許高度的側架4B、4B、自前述側架4B、4B上端部分別往內側傾斜而往上方延伸的傾斜架4D、4D、及水平連接前述傾斜架4D、4D略微中間部間的連接架4E的本壘狀導引架24固定在前述貫通架2T上部。
而且,在前述傾斜架4D處,嵌著有向下開放的ㄈ字形剖面狀蓋體25,通過前述蓋體25上表面來形成導引面9。前述導引面9,分別設于左右傾斜架4D、4D上,雙方的導引面9、9,夾著前述基座中心線8而對稱配置,同時,自下方往上方接近基座中心線8而傾斜。又,前述導引面9,如圖7所示,順著自接近基座中心線8的上端朝向離開基座中心線8的下端,被緩傾斜配置于俯視支柱3側(亦即前側)。
前述支柱3,通過導引部4以前側被立設于前述基座基體2上。而且,本實施形態的支柱3,如圖3所示,包含立設于基座基體2上的塔狀基部11及回旋部12。前述基部11,略成圓筒狀,其下端部固著于前述貫通架2T,同時,其上端部以在中央具有螺帽26的上蓋片27來閉蓋。前述回旋部12,例示由直徑比前述基部11還要大的圓筒狀旋轉筒部28及自兩端突出安裝螺絲33的圓棒狀橫木29所構成的物件。
在前述旋轉筒體28上端內部,如圖3、圖4所示,螺著有橫向的角筒片30,前述橫木29插通前述角筒片30內部。而且,前述旋轉筒體28,透過蓋體狀套筒31外插到前述基部11,同時,向下插通前述角筒片30及橫木29中央部,下端部通過螺著于前述螺帽26的螺栓32被安裝于基部11。可是,通過固著于支柱3上部而往左右兩側延伸的前述橫木29而形成橫軸部6。而且,在前述螺栓32頭部與角筒部30之間,插入有軸承34,與前述套筒協同運動,而旋轉筒體28及橫軸部6能滑順地旋轉在支柱3中心線周圍。
而且,本實施形態的支柱3,如圖3所示,在旋轉筒體28下部固定有與前述橫軸部6平行而ㄈ字形剖面的臂體14,同時,前述臂體14兩端部,后端安裝有安裝在基座基體2的拉伸彈簧15前端,使臂體14兩端部以相同強度的彈力往后拉。可是,通過前述臂體14及拉伸彈簧15,當橫軸部6自朝向左右的基準狀態回旋到一邊時,前述彈力會產生差異,因此,會形成將橫軸部6拉回基準狀態的旋轉力會產生作用的控制機構13。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以后側配合基準狀態的臂體14,前述拉伸彈簧15后端被固著于前述貫通架2T且呈ㄈ字形剖面的承受部35兩端部支撐。
前述踏板7,如圖2、圖5所示,包括踏板框36,前端部安裝于前述橫軸部6;以及踏板蓋體42,覆蓋前述踏板框36上方而固定于前述踏板框36,承受使用者的足部;安裝有夾著前述基座中心線8而對稱形成的左右一對物件。
前述踏板框36,往左右延伸,其包括圓筒37,直徑比前述橫軸部6大些;主軸38(如圖5所示),自前述圓筒37斜向后方延伸;側軸39,于主軸38外側與主軸38平行而自圓筒37往后方延伸,同時比主軸38還要短;一對連接軸40,40,連接前述主軸38與側軸39之間;以及尾軸41,在前述主軸38后端部以很小長度往內側彎折。而且,在靠近前述主軸38前端位置處,透過軸承43而旋轉自如地外插有滾子10。
前述踏板框36,圓筒37透過套筒44被橫木29外插,而且,通過螺裝于橫木29前述安裝螺絲33的螺帽而被止松,藉此,踏板7,被前述橫軸部6支撐而腳踝側可上下擺動自如。而且,如上所述,橫軸部6能在支柱3中心線周圍旋轉自如,所以,踏板7能同時在支柱3中心線周圍回旋。
前述踏板框36的滾子10(如圖5所示),當一邊承受使用者體重而被往下壓一邊踏板傾斜移動及回旋動作時,配置于在前述導引面9上上下轉動的位置。因此,在腳踏運動時,自圖7所示的左右踏板7位于等高的標準狀態,當踩踏降下右側踏板7R時(如圖8所示),右側滾子10R使導引面往下方轉動;藉此,右側踏板7R的腳踝側會下降,同時,往離開前述基座中心線8的外側擺動。與此連動地,透過前述橫軸部6而一體環繞支柱3中心線周圍回旋的左側踏板7L,腳踝側往接近基座中心線8的內側擺動,同時,左側滾子10L一邊爬上導引面9上一邊轉動,所以,腳踝側會上升。通過左右交互的踩踏運動,此動作,一邊左右交互反轉一邊連續,所以,在足部升降的動作同時,腳踝側加上左右交互扭轉的動作,因此,能更加強化筋力柔軟性及腳部、頭部或腳筋腱等,同時,也能獲得緊縮腰部、塑造臀部、大腿等的顯著效果。
可是,如上所述,這些踏板7的升降及扭轉動作,被在夾著基座中心線8而傾斜的導引面9上轉動的滾子10所導引,所以,踏板7上下移動變得滑順,而對于使用者的負荷也變得滑順,尤其,能抑制當自最高位置踩踏下降踏板時的最大負荷。結果,能防止對于足部、頭部、膝部及腰部等的過負荷,降低運動傷害的危險性。又,通過在適度范圍反復運動負荷,能在一定時間舒適地訓練,所以,能塑造腰部及足部等、提高腳力,同時提升心肺功能,而顯著地增進健康。
又,采用通過在導引面9上轉動的滾子10來支撐踏板7運動動作的靜音設計,所以,能抑制伴隨動作所致的摩擦音或震動,結果,即使在寂靜的深夜也能無慮地使用,同時,能配合輕快的音樂而訓練。又,不會傳遞噪音及震動到樓下住戶。
本實施形態的滾子10,如圖7所示,在兩邊踏板7位于同高度的基準狀態中,于導引面9高度方向略微中間的位置被抵接支撐。因此,如圖8所示,在踩踏動作時,滾子10將前述基準狀態中間位置當做中心而往復移動導引面,因此,能確保在有限導引面范圍內的最大升降行程,能實施有效的訓練。
又,本實施形態的踏板框36,如上所述,主軸38往斜后方延伸,因此,如圖7所示,在前述基準狀態中,俯視間隔被配置成往后方擴大的八字形。而且,標準狀態中的滾子10,其旋轉軸心與導引面9被配置成俯視垂直。因此,在導引面9上繞著支柱3中心線周圍而往復圓弧狀轉動的滾子10的旋轉中心,在往復移動的上下端相對于導引面9產生若干傾斜,但是,該偏移被抑制到影響轉動的最小范圍,所以,滾子10能在導引面9上滑順地轉動。
而且,如上所述,導引面9自接近基座中心線8的上端往離開基座中心線8的下端地接近前側而緩緩傾斜配置,所以,能抑制前述支柱3中心線周圍圓弧狀往復運動的滾子10圓周方向及導引面9傾斜方向的偏移,滾子10能在導引面9上滑順地轉動。
又,通過設于支柱3的前述控制機構13,拉回基準狀態的旋轉力會作用在通過踩踏運動使離開基準狀態而持續上下擺動且在支柱3周圍回旋的踏板7處。亦即,如圖9A所示,在左右踏板7同一高度的基準狀態下,左右彈力均衡而平衡。但是,如圖9B所示,例如當踩踏下降右側踏板7R時,右側拉伸彈簧15R會被伸展而增加彈力,所以,會作用使旋轉筒體28往俯視右旋回旋的力矩M,而作用使踏板7回到標準狀態的拉回力量。結果,踏板7能滑順地升降動作,同時,在踏板升降行程整體中,對于使用者的負荷會平均化,所以,能降低包含膝部的關節、筋肉及筋等的傷害風險性,同時能舒適地訓練。
又,圖10所示的控制機構13,設有彈簧調整機構50。前述彈簧調整機構50,包括長螺帽48,設于安裝拉伸彈簧15后端部的承受部35中央;以及調整螺栓49,旋轉自如地安裝于基座基體2上而往前后延伸,被螺裝于前述長螺帽48。而且,當旋轉操作調整螺栓49時,承受部35往前后方向滑動,所以,拉伸彈簧15的強度被調整,藉此,能增減踩踏踏板7而升降時的阻力,所以,其優點能對應年齡、性別及體力等而適度調節運動負荷。
而且,上述說明例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形態,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上述說明,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外的各種變形例也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申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腳踏式健身器,包括一基座基體,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具有支柱及離開所述支柱置的導引部;以及一對可上下傾動,并沿所述支柱中心線周圍回旋的踏板,位于前述支柱兩側的橫軸部,并自前述支柱分離地往后方延伸;前述導引部兩側踏板在夾著通過兩側踏板中間位置與前述支柱中心位置的基座中心線的兩側位置處,具有自下方朝向上方,分別接近前述基座中心線的傾斜導引面,同時,在前述各踏板下表面上,具有與前述導引面抵接并被前述導引面導引而轉動移動的滾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式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該滾子在導引面高度的中間位置旁邊與前述導引面相抵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腳踏式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踏板由踏板框構成,該踏板框具有間隔,并往后方擴大成八字形,而且,該滾子旋轉軸心與導引面彼此垂直。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腳踏式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該導引面自上端朝向下端,往前述支柱側傾斜。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式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該基座支柱具有立在基座基體上的塔狀基部,及具有水平延伸的橫軸部,同時,具有可旋轉的被前述基部支撐的回旋部;前述兩側踏板的前端樞接在前述橫軸部。
6.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腳踏式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該基座支柱具有使兩側踏板動作圓滑化的控制機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腳踏式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該控制機構包括臂體,固定在前述回旋部下部而與前述橫軸部平行延伸;以及左右的拉伸彈簧,其后端固定在基座體上,前端分別位于前述臂體兩端部。
專利摘要一種腳踏式健身器,包括基座,設有支柱及遠離前述支柱設置的導引部;及一對踏板,以設于前述支柱兩側的橫軸部自前述支柱分離,安裝在前端部而往后方延伸,在前述橫軸部周圍上下傾動,同時能在支柱中心線周圍回旋;前述導引部,在前述兩側踏板同一高度的基準狀態中,于夾著通過兩側踏板中間位置與前述支柱中心位置的基座中心線的兩側,具有自下方朝向上方分別接近前述基座中心線的導引面,同時,在前述各踏板下表面上,設有抵接前述導引面且被導引面導引而轉動移動的滾子,前述一邊踏板移動的同時,另一邊的踏板亦往其他方向移動。據此,使踏板的運動很滑順而能舒適地訓練,同時對身體很有益而且具有優良的靜音性。
文檔編號A63B22/04GK2930775SQ20062011590
公開日2007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22日
發明者原島徹 申請人:安得士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