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車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車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可拆卸式構件結構,主要由葉片的卡筍與轉盤的卡槽間的組裝特性,以及其它構件間的螺紋接合方式,達成可自由組裝與拆卸的風車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風車結構,其翼板與轉盤為一體式結構,葉片則黏貼接合于翼板上,組裝后即無法予以拆卸,在收藏上造成不便。
請參閱圖1,為現有結構外觀分解立體圖,其中,傳統風車的結構為由握桿1上裝置一桿頭2,該桿頭2上設置一具內孔21的軸座2,該軸座2的內孔21插入一心軸3,再以轉盤4的中心孔41與該心軸3作結合,結合后,轉盤4可在心軸3上作自由旋轉,另轉盤4的翼板42上裝置黏貼相對應數量的葉片5,再以前蓋6的內孔61與心軸3固接,前蓋6本身具有幾何造型作為裝飾之用。
請參閱圖2,為現有結構外觀組合平面圖,其中,葉片5與轉盤4的翼板42的裝置對應關系如圖所示,每一個葉片5均藉由翼板42與轉盤4結合。
請參閱圖3和圖1,為現有結構葉片局部剖視圖,其中,葉片5裝置黏貼于轉盤4的翼板42上,而翼板42與轉盤4為一體成型,轉盤4的中心孔41則作為與心軸3結合之用。
因此,傳統風車的一體式結構,在自由拆卸與組裝上缺乏彈性,有相當程度的改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提供一種風車結構改善前述傳統風車在拆卸與組裝上的不便性,使其達成可方便且簡易的自由拆卸與組裝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一種風車結構,由握桿、心軸、弧形擋片、轉盤、后蓋、葉片及前蓋等構件所組成,其中;該握桿,由上握桿與下握桿所組成,下握桿上端設置一螺桿,該螺桿與上握桿下端設置的內螺紋孔作結合,上握桿于桿側面組裝一裝飾片,上握桿的上端設置一心軸孔;該心軸,為一穿越上握桿頂端的心軸孔,且具有不等直徑軸端的階級桿,小徑軸端延設一前螺桿,大徑軸端則延設一后螺桿;該弧形擋片,為一圓弧形的板片結構,與心軸套接后,該弧形擋片的內圓面與上握桿作緊密結合;該轉盤,為一設置有中心孔及二以上卡槽的圓盤體,該中心孔套接于心軸的小徑軸端上,圓盤體側面設置至少二以上的卡槽;該后蓋,為一弧面形的蓋體結構,內部設置一內螺紋孔,該內螺紋孔與心軸的大徑軸端所延設之后螺桿結合;該至少二以上的葉片,為一具有幾何造形的薄片,該葉片結構的末端設置一卡筍,該卡筍可插入轉盤的對應卡槽內;該前蓋,為一平面幾何造形的蓋體結構,內部設置一內螺紋孔,該內螺紋孔與心軸的小徑軸端所延設的前螺桿結合;本實用新型風車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的優勢和有益效果由上述的結構,利用轉盤的卡槽與葉片的卡筍兩者間的結合關系,以達到方便快速組合及拆卸的目的。所有組成包含握桿、心軸、弧形擋片、轉盤、后蓋、葉片及前蓋等所有構件,均可完全作拆卸分離。
圖1為現有結構外觀分解立體圖;圖2為現有結構外觀組合平面圖;圖3為現有結構葉片局部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外觀分解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外觀組合立體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葉片裝置局部剖視圖;圖6-1為轉盤與葉片獨立分離圖;圖6-2為轉盤與葉片裝置組合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主要結構組合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請參閱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外觀分解立體圖,請同時圖7;其中,風車結構,包含一握桿1,由上握桿11與下握桿12所組成,下握桿12上端設置一螺桿121,該螺桿121與上握桿11下端設置的內螺紋111孔作結合,上握桿11于桿側面組裝一裝飾片113,上握桿11的上端設置一心軸孔112;
一心軸2,為一穿越上握桿11頂端的心軸孔112,且具有不等直徑軸端的階級桿,小徑軸端21延設一前螺桿211,大徑軸端22則延設一后螺桿221;一弧形擋片3,為一圓弧形的板片結構,與心軸2套接后,該弧形擋片3的內圓面與上握桿11作緊密結合;一轉盤4,為一設置有中心孔41及二以上卡槽42的圓盤體,該中心孔41套接于心軸2的小徑軸端21上,圓盤體側面設置至少二以上的卡槽42;一后蓋5,為一弧面形的蓋體結構,內部設置一內螺紋孔51,該內螺紋孔51與心軸2的大徑軸端22所延設的后螺桿221結合;一至少二以上的葉片6,為一具有幾何造形的薄片,該葉片6結構的末端設置一卡筍61,該卡筍61可插入轉盤4的對應卡槽42內;一前蓋7,為一平面幾何造形的蓋體結構,內部設置一內螺紋孔71,該內螺紋孔71與心軸2的小徑軸端21所延設的前螺桿211結合;由上述的結構,利用轉盤4的卡槽42與葉片6的卡筍61兩者間的結合關系,以達到快速組合及拆卸的目的。
請參閱圖5,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外觀組合立體圖,其中,從外觀上來看,握桿1,由上握桿11與下握桿12所組成的握桿1,其上方由其它構件所承接的轉盤4,其周緣裝滿可自由拆卸組裝或搭配的葉片6,前方再覆蓋一具幾何造型的前蓋7,與握桿1側所設置的裝飾片113,形成一類似向日葵花朵的造型,其中,前蓋7為花蕊部位,葉片6為花瓣部位,裝飾片113則為綠葉部位。
請參閱圖6,為本實用新型葉片裝置局部剖視圖,其中圖6-1所示為轉盤與葉片獨立分離圖,葉片6下方設置一卡筍61,而轉盤4則分別設置一中心孔41與一卡槽42,卡筍61的結構與位置與卡槽42相對應。
圖6-2所示為轉盤與葉片裝置組合圖,將葉片6下方的卡筍61插入轉盤4的卡槽42內,即完成葉片6的組裝,再將中心孔41與心軸2如圖2所示作組裝。
請參閱圖7,為本實用新型主要結構組合剖視圖,其中,上握桿11的心軸孔112與心軸2的大徑軸端22配合,后螺桿221則由內螺紋孔51與后蓋5連接,另上握桿11前側于心軸2上套接一弧形擋片3;心軸2前端的小徑軸端21與轉盤4的中心孔41配合,使轉盤4能在心軸2上自由旋轉,小徑軸端21前端的前螺桿211則與前蓋7的內螺紋孔71配合;轉盤4上的卡槽42則與葉片6的卡筍61配合。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風車結構,包含一握桿和一心軸其特征在于一握桿,由上握桿與下握桿所組成,下握桿上端設置一螺桿,該螺桿與上握桿下端設置的內螺紋孔作結合,上握桿于桿側面組裝一裝飾片,上握桿的上端設置一心軸孔;一心軸,為一穿越上握桿頂端的心軸孔,且具有不等直徑軸端的階級桿,小徑軸端延設一前螺桿,大徑軸端則延設一后螺桿;一弧形擋片,為一圓弧形的板片結構,與心軸套接,該弧形擋片的內圓面與上握桿作緊密結合;一轉盤,為一設置有中心孔及二以上卡槽的圓盤體,該中心孔套接于心軸的小徑軸端上,圓盤體側面設置至少二以上的卡槽;一后蓋,為一弧面形的蓋體結構,內部設置一內螺紋孔,該內螺紋孔與心軸的大徑軸端所延設的后螺桿結合;一至少二以上的葉片,為一具有幾何造形的薄片,該葉片結構的末端設置一卡筍,該卡筍可插入轉盤的對應卡槽內;一前蓋,為一平面幾何造形的蓋體結構,內部設置一內螺紋孔,該內螺紋孔與心軸的小徑軸端所延設的前螺桿結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車結構,其由握桿、心軸、弧形擋片、轉盤、后蓋、葉片及前蓋等構件所組成;其握桿,由上握桿與下握桿所組成,下握桿上端設置一螺桿,該螺桿與上握桿下端設置的內螺紋孔作結合,上握桿于桿側面組裝一裝飾片,上握桿的上端設置一心軸孔;心軸,為一穿越上握桿頂端的心軸孔,且具有不等直徑軸端的階級桿,小徑軸端延設一前螺桿,大徑軸端則延設一后螺桿;弧形擋片,為一圓弧形的板片結構,與心軸套接,該弧形擋片的內圓面與上握桿作緊密結合;轉盤,為一設置有中心孔及二以上卡槽的圓盤體,主要由葉片的卡筍與轉盤的卡槽間的組裝特性,以及其它構件間的螺紋接合方式,達成可方便簡易的自由組裝與拆卸的目的。
文檔編號A63H33/00GK2925570SQ20062012242
公開日2007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8日
發明者林振雄 申請人:林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