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腿部橫向運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健身器械,特別是一種腿部橫向運動器。
背景技術:
人老腿先老,因而各年齡段的人都特別關注腿部的健康,為了鍛煉和 健身,專程去健身中心去鍛煉,既費時又開銷大,對一般人來說還不夠現 實,常痛不如短痛,忍一時之痛常自己購置一些健身器材放在室內使用。 目前,腿部運動器材,大多不脫離步行、跑步、前后擺動、彎腰等結構, 這些運動器材通常僅能使人體腿部呈單一方向的運動,而無法構成對腿部 橫向運動所帶來的特殊效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腿部運動器材、前后單一 方向的運動、占用空間大、價格昂貴等弊端,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 窄長、便于放置墻邊、價格低廉的一種腿部橫向運動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這種腿部橫向運動 器,它包括有支架、底座、手把,其技術特點是支架為滑軌支架(1、 2) 與滑軌支架(r、 2')并左右對稱設置,滑軌支架(1、 2)右端與滑軌支
架(r、 2')的左端相連接并通過中心軸及其滑軌支架(i、 2)與滑軌支 架(r、 2')上設有的軸套相連接,滑軌支架(i、 2)上設有滑板,滑軌 支架(r、 2')上也設有滑板,滑軌支架(i、 2)的左端下部設有底座, 滑軌支架(r、 2')的右端下部設有底座,滑軌支架(i、 2)與滑軌支 架(r、 2')相連下部設有底座,滑軌支架(i、 2)右下部通過連接板相 連接固定,滑軌支架(r、 2')左下部通過連接板相連接固定;所述的底 座上設有管,并通過頂絲與手把相連,底座上還設置有帶螺紋的管,并通 過帶有正反扣頂絲與另一個帶螺紋的管相連接,另一個帶螺紋的管與中心 軸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另一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滑板下
面設有軸(15、 16),軸(15、 16)通過支架固定在滑板背面上,軸 (15、 16)上設有軸承(17、 18、 19、 20)。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又一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滑板下 面設有軸(15'、 16'),軸(15'、 16')通過支架固定在滑板背面上, 軸(15,、 16,)上設有軸承(17,、 18,、 19,、 20,)。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另一技術方案為所述的兩個滑
軌支架下面底座的兩端頭設有膠套,中間底座下面設有膠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又一技術方案為所述的兩個帶 螺紋的管、帶有正反扣頂絲其所設定的高度和調節高度應與滑軌支架 (1、 2) /滑軌支架(r、 2')底面與地面間夾角a相匹配設置,夾角a 應小于20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另一技術方案為所述的底座與 底座間長度應小于1. 9米。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又一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滑軌支 架(1、 2)與滑軌支架(r、 2')的中部分別設有孔,孔上設有軸(24、 24,)。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腿部橫向運動器,它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 其形狀窄長,可放置在室內墻邊、陽臺等處,適合家庭使用,也適合辦公 室等休息時使用,更廣泛適用于健身等活動場所,可將兩側滑軌支架折疊 起來,運輸方便;又因其造價低,易推廣使用,經試驗,它對于風、寒、 濕所引起的腰腿疼痛有較好的治愈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腿部橫向運動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滑板5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滑板5'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 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這種腿部橫向運動器,它
包括有支架、底座、手把,支架為滑軌支架(i、 2)、滑軌支架(r、 2') 并左右對稱設置,滑軌支架(i、 2)右端與滑軌支架(r、 2')的左端相 連接并通過中心軸3及其滑軌支架(i、 2)與滑軌支架(r、 2')上設有
的軸套4相連接,滑軌支架(1、 2)上設有滑板5,滑板5下面設有 軸(15、 16),軸(15、 16)通過支架固定在滑板(5)背面上,軸
(15、 16)上設有軸承(17、 18、 19、 20),滑軌支架(r、 2,)上設有 滑板5,,滑板5'下面設有軸(15'、 16'),軸(15'、 16,)通過支架固 定在滑板(5,)背面上,軸(15,、 16,)上設有軸承(17,、 18,、 19,、 20,), 滑軌支架(1、 2)的左端下部設有底座6,底座6下面兩端頭設有膠套
(21),滑軌支架(r、 2')的右端下部設有底座6',底座6'下面 兩端頭設有膠套(22),底座6與底座6'間長度應小于1.9米,滑 軌支架(1、 2)與滑軌支架(r、 2,)相連下部設有底座7,底座7下面 設有膠墊23,滑軌支架(1、 2)右下部通過連接板8相連接固定,滑 軌支架(r、 2')左下部通過連接板8'相連接固定,滑軌支架(1、 2) 與滑軌支架(r、 2')的中部分別設有孔,孔上設有軸(24、 24'); 所述的底座7上設有管9,并通過頂絲10與手把11相連,底座7上還設 置有帶螺紋的管12,并通過帶有正反扣頂絲13與帶螺紋的管14相連接, 帶螺紋的管14與中心軸3相連接;所述的帶螺紋的管12、帶有正反扣頂 絲13、帶螺紋的管14其所設定的高度和調節高度應與滑軌支架(1、 2) /滑軌支架(r、 2')底面與地面間夾角a相匹配設置,夾角a應小于20 度。
這種腿部橫向運動器,在使用時,首先兩腳踩在滑板5、滑板5,上成 站立姿勢,兩腿之間的寬度可任意,此時滑板5、滑板5'在帶有坡度滑軌 支架(1、 2)、 (r、 2,)及下面軸承(17、 18、 19、 20)、軸承(17,、 18,、 19'、 20')的作用下慢慢下滑,兩腿會不自主的用力,應注意的是兩腿 始終保持一定的寬度;
另一種練習方法是兩腳踩在滑板5、滑板5,上成站立姿勢,使其在 帶有坡度滑軌支架(1、 2)、 (r、 2')及滑板5、滑板5'下面軸承(17、 18、 19、 20)、軸承(17,、 18,、 19,、 20,)的作用下慢慢下滑,然后用力 將兩腿并攏,再慢慢下滑分開兩腿,再用力將兩腿并攏,如此往復進行;
再一種練習方法是先將滑軌支架(i、 2)與滑軌支架(r、 2')上
設有的軸(24、 24,)自孔內撤出,兩腳踩在滑板5、滑板5,上成站立姿 勢,兩腿之間的寬度應在0.5米以上,兩手抓緊手把ll,手臂用力使身體 在滑板5、滑板5'上左右擺動,該屬全身性運動,應注意的是此項練習 方法,兩腿始終應保持一定的寬度。
按以上幾種方法練習時,應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在初始階段,應將滑軌支架的坡度(角度)調至最小。
權利要求1、一種腿部橫向運動器,它包括有支架、底座、手把,其特征在于支架為滑軌支架(1、2)與滑軌支架(1’、2’)并左右對稱設置,滑軌支架(1、2)右端與滑軌支架(1’、2’)的左端相連接并通過中心軸(3)及其滑軌支架(1、2)與滑軌支架(1’、2’)上設有的軸套(4)相連接,滑軌支架(1、2)上設有滑板(5),滑軌支架(1’、2’)上設有滑板(5’),滑軌支架(1、2)的左端下部設有底座(6),滑軌支架(1’、2’)的右端下部設有底座(6’),滑軌支架(1、2)與滑軌支架(1’、2’)相連下部設有底座(7),滑軌支架(1、2)右下部通過連接板(8)相連接固定,滑軌支架(1’、2’)左下部通過連接板(8’)相連接固定;所述的底座(7)上設有管(9),并通過頂絲(10)與手把(11)相連,底座(7)上還設置有帶螺紋的管(12),并通過帶有正反扣頂絲(13)與帶螺紋的管(14)相連接,帶螺紋的管(14)與中心軸(3)相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腿部橫向運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板(5) 下面設有軸(15、 16),軸(15、 16)通過支架固定在滑板(5)背面 上,軸(15、 16)上設有軸承(17、 18、 19、 20)。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橫向運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板 (5,)下面設有軸(15,、 16,),軸(15,、 16')通過支架固定在滑板(5')背面上,軸(15,、 16,)上設有軸承(17,、 18,、 19,、 20,)。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橫向運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6) 下面兩端頭設有膠套(21)。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橫向運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 座(6')下面兩端頭設有膠套(22)。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橫向運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7) 下面設有膠墊(23)。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橫向運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帶螺 紋的管(12)、帶有正反扣頂絲(13)、帶螺紋的管(14)其所設定的高度和調節高度應與滑軌支架(i、 2) /滑軌支架(r、 2')底面與地面間夾角a相匹配設置,夾角a應小于20度。
8、 根據權利要求1、 4或5所述的腿部橫向運動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底座(6)與底座(6')間長度應小于1.9米。
9、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腿部橫向運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軌支架(i、 2)與滑軌支架(r、 2,)的中部分別設有孔,孔上設有軸(24、 2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腿部橫向運動器,它包括有支架、底座、手把,支架為左右對稱的兩個滑軌支架,它通過中心軸及其上設有的軸套相連接,左右滑軌支架上各設有滑板,兩個滑軌支架兩端設有底座,兩個滑軌支架間設有中間底座,左滑軌支架右下部、右滑軌支架左下部通過連接板相連接,中間底座上設有管并通過頂絲與手把相連,底座上還依次設置有帶螺紋的管、帶有正反扣頂絲、帶螺紋的管并與中心軸相連接,通過擰動帶有正反扣頂絲來調節滑軌支架間的高度,從而達到理想的坡度;它結構簡單,形狀窄長,可放置在墻邊,適合家庭、辦公室、健身等活動場所使用,造價低,易推廣使用,經試驗,它對于風、寒、濕所引起的腰腿疼痛有較好的治愈效果。
文檔編號A63B23/04GK201061694SQ20072010181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日
發明者劉銀秋 申請人:劉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