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尤其指其前輪可以打 平,以縮小包裝材料的體積,并減少使用前的組裝手續,屬于高爾夫球車配件。(二) 背景技術現有的高爾夫球車前輪(又稱第三輪)收合裝置,具有多種的結構設計, 不勝枚舉,然而都是往前或往后的收合方式,而不論是往前還是往后收合,因 前輪1與車架2是呈相互垂直狀態,如圖1所示,不但造成包裝材料體積較大, 增加運輸成本與收藏空間;并且如果想要進一步減省包裝材料體積,則必須在 包裝前先拆除卸下前輪;當想要使用時再由消費者自行組裝,如此一來則增加 消費者使用前的組裝手續,造成麻煩與不便,顯然有待改善。(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其前輪可以 打平,以縮小包裝材料的體積,并減少使用前的組裝手續。本實用新型一種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其包含 一主體,前端具有若 干等分的缺槽,后端與一關節機構連接,該關節機構再與車架連結; 一輪架, 一端與前輪結合,另一端則具有一桿體,該桿體上并分別固接有一定位塊及一 管套,以一并套入主體前端內部,該定位塊上還具有若干等分的卡掣體,可與 主體缺槽卡合; 一擋塊,套設于該輪架桿體上,并與主體固接;及一彈性元件, 套于該管套上,定位在管套端頭與擋塊之間;利用輪架的前拉,使定位塊的卡 掣體與主體的缺槽脫離,再將輪架轉動90度立即釋放,以利用彈性元件的回復 張力,使定位塊的卡掣體與主體的缺槽再度卡合,并使前輪由直立狀態轉變為 平放狀態,使收合時前輪與車架可平行貼合。其中,該主體的缺槽及定位塊的卡掣體,以四個為最佳。其中,該管套是可由四片呈內平外圓弧的片體構成,以使管套呈內方外圓。其中,該擋塊兩側可具有一弧形凹槽,而主體相對位置處則具有孔座,以利用一固定件將主體與擋塊固接。本實用新型一種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其優點及功效在于其前輪可 以打平,縮小包裝材料的體積,并減少使用前的組裝手續,節省運輸成本與收 藏空間,且方便實用。
圖1所示為現有的高爾夫球車收合時的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高爾夫球車時的立體分解圖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視圖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圖4中的A-A部分剖視圖 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輪架前拉時的立體圖 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輪架前拉時的剖視圖 圖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前輪打平時的立體圖圖io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前輪打平時的剖視圖圖1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收合時的示意圖 圖中具體標號如下2、車架 32、孔座 30、關節機構 41、定位塊 43、擋塊3、 主體 33、盤齒4、 輪架 411、卡掣體 431、弧形凹j1、前輪 31、缺槽 34、固定件 40、桿體 42、管套 44、彈性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包含 端管體具有若千等分的缺槽31 (以四個為最佳),缺槽31后方兩側各具有一孔 座32,后端管鉢兩惻各具有盤齒33,以與一關節機構30連結,該關節機構30 另一端再與車架2連結,該關節結構30是可供車架2及前輪輪架4折合,由于 其屬于現有技術,非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此處不贅述; 一輪架4,前端呈U形-主體3,呈中空的T形,前以與前輪1結合,后端具一方形桿體40可套入該主體3前端管體內部,該桿體 40上并分別攝接有一定位塊41與一管套42,該定位塊41上還具有若干等分的 卡掣體411 (以四個為最佳),是與主體的缺槽31卡合,而管套42是由四片呈 內平外圓弧的片體所構成,以使管套42呈內方外圓的狀態,其末端還具有直徑 較大的端頭; 一擋塊43,套接于該管套42上,兩側各具有一弧形凹槽431,利 用一固定件34 (例如螺件)貫穿主體的孔座32與該弧形凹槽431,從而可將該 擋塊43與主體3固定;及一彈性元件44,套設于該管套42上,且定位在管套 42端頭與擋塊43之間。依據上述構造組合后,如圖4至圖6所示,輪架桿體40與其上的定位塊 41、管套42、擋塊43及彈性元件44是整體一并套入主體3前端(管體)內, 且主體3與擋塊43是呈固定不動,而桿體40與定位塊41及管套42則可隨輪 架4作前后位移。本實用新型在常態下,定位塊的卡掣體411是與主體的缺槽 31卡合,彈性元件44呈伸張狀態,而前輪l則呈直立狀態。當想要收合時,是先將輪架4往前(外)拉動,使桿體40略為伸出主體3, 且利用管套42壓縮彈性元件44,同時使定位塊的卡掣體411與主體的缺槽31 脫離,如圖7、 8所示;接著,繼續將輪架4轉動90度,使前輪l由直立狀態 轉變為平放狀態,然后釋放,使桿體40立即利用彈性元件44的回復張力再縮 入主體3內,同時使定位塊的卡掣體411與主體的缺槽31卡合,如圖9、 10 所示,此時前輪1轉換為平放狀態;最后再利用關節機構30將前輪1與輪架4 往前(后)折合,并將車架2收合,即可使前輪1與輪架2 二者呈平行貼合的 狀態,如圖11所示,以完成前輪打平的目的,并以此達到縮小包裝材料體積, 節省運輸成本及收藏空間等功效。當想要展開使用時,先將前輪1與輪架4及車架2展開(此是與現有技術 相同),接著再依述操作將輪架4前拉使卡掣體411與缺槽31脫離,再轉動(輪 架4)90度然后釋放,使卡掣體411與缺槽31恢復卡合,即可恢復如圖4所示 的前輪1呈直立的狀態,以減少消費者使用前的組裝手續。因此由以上的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利用輪架4的可變換角度,使前輪1 可打平(平放),隨后在輪架4與車架2收合時,前輪1與車架2 二者便可呈平 行貼合的狀態。
權利要求1. 一種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含一主體,前端具有預定個等分的缺槽,后端與一關節機構連接,該關節機構再與車架連結;一輪架,一端與前輪結合,另一端具有一桿體,該桿體上還分別固接有一定位塊及一管套,一并套入主體前端內部,該定位塊上還具有預定個等分的卡掣體,與主體缺槽卡合;一擋塊,套設于該輪架桿體上,并與主體固接;及一彈性元件,套于該管套上,定位在管套端頭與擋塊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主體的缺 槽及定位塊的卡掣體各為四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管套是由 四片呈內平外圓弧的片體構成,管套呈內方外圓。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擋塊兩側 具有一弧形凹槽,而主體相對位置處則具有孔座, 一固定件將主體與擋塊固 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高爾夫球車前輪收合裝置,其包含一主體,前端具有若干等分的缺槽,后端與一關節機構連接,該關節機構再與車架連結;一輪架,一端與前輪結合,另一端則具有一桿體,該桿體上并分別固接有一定位塊及一管套,以一并套入主體前端內部,該定位塊上還具有若干等分的卡掣體,可與主體缺槽卡合;一擋塊,套設于該輪架桿體上,并與主體固接;及一彈性元件,套于該管套上,定位在管套端頭與擋塊之間;利用輪架的前拉,使定位塊的卡掣體與主體的缺槽脫離,再將輪架轉動90度立即釋放,以利用彈性元件的回復張力,使定位塊的卡掣體與主體的缺槽再度卡合,并使前輪由直立狀態轉變為平放狀態,使收合時前輪與車架可平行貼合。
文檔編號A63B55/08GK201120096SQ20072012853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16日
發明者廖聰鏞 申請人:穩正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