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運動器材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 訓練器材。
背景技術:
近年來,攀巖運動雖然廣為人知,但實際上卻不如其它運動如球類、登山、 室內運動等廣為人們所接受,雖然其運動模式看似簡單,然而卻不是每個人都可 以輕易進行的,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天然的攀巖場地難尋,或難以到達。而隨著國 內人工室內巖場漸漸增多,運動場地問題似已獲得解決,但攀巖運動的進入門坎 對于一般人仍然較高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攀巖運動所需的身體條件比一般運動更 高,因為進行攀巖時,需要以手指勾住巖塊,進而以手指、手臂及背部的力量抵 抗重力將身體撐起,由于手指接觸面積小,所以手指、手部肌肉的強度對于能否 順利的進行攀巖運動相當重要。
而在平時鍛煉肌力的訓練中,室內重量訓練運動是相對較為容易進行的一種,
然而公知的各種重量訓練器材,包含訓練單一肌肉群的機種,如"胸部推舉(chest press)"、"腹部訓練(abdominal)"、"手臂二頭肌訓練(arm curl)"等等,僅是針
對身體大部位肌肉群的訓練,而復合式重量訓練器材也缺少針對手指部位肌肉進 行訓練的設計。舉例而言,復合式重量訓練器材主要分為"復合式運動站"類型 或者具有"自由拉引端"的類型,前者是將多個訓練單一肌肉群的機種整合在一
起,主要仍是以鍛煉身體大部位肌肉為主。而后者則是提供使用者依訓練器材所 附的操作組件進行不同型態的拉引負重訓練,其中某些機種具有利用訓練器材的 架體進行"拉單杠"類型的引體向上運動模式,然而拉單杠的動作對于攀巖運動 而言,訓練強度仍然較為不足。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 多功能訓練器材,其可供使用者以手指施力進行引體向上訓練,進而加強鍛煉手 指部位肌肉、增強肌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 訓練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體,架設于一平面,所述架體具有分別位于左右二側的二側柱,在所述二側柱之間定義出一運動空間;二導引組件,所述二導 引組件分別設于所述二側柱,分別能沿所述側柱升降并被定位于一預定高度;一 阻力產生單元,設于所述架體,能產生阻力以供使用者克服所述阻力進行訓練; 一纜繩滑輪機構,具有至少一纜繩及多個滑輪,所述滑輪設于所述架體,所述纜 繩連接所述阻力產生單元且繞經所述滑輪,并具有二拉引端,所述二拉引端分別 牽引至所述二導引組件的位置;至少一操作組件,連接于所述拉引端,供使用者 操作拉動所述纜繩滑輪機構,進而克服所述阻力產生單元產生的阻力;二攀巖運 動的巖塊,各具有一手指勾抓部,所述二巖塊大致以左右方向并列地分別設于所 述運動空間上方的架體,所述手指勾抓部供使用者以手指勾住,并在所述運動空 間內進行引體向上的訓練。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還包括一踏板,樞接于所述架體,且位于所述運 動空間的一側邊下方,并距離所述平面一預定高度,能被定位于一使用位置及一 收折位置,當所述踏板被定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時,使用者能踩踏踏板而以手指勾 住所述巖塊,或在進行其它訓練時,將所述踏板定位于收折位置。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架體具有一底座,所述底座概呈U形且具有 一開放端,所述二側柱分別位于所述開放端的二側。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架體具有一橫梁,連結所述二側柱的頂端, 所述攀巖運動的巖塊設于所述橫梁。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還包括至少一握把,設于所述運動空間上方的架 體,且大致與所述二攀巖運動的巖塊等高。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包括有二握把,各所述握把分別圍繞于各所述攀 巖運動的巖塊的周圍。
本發明還提供了另一技術方案 一種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 練器材,其包括 一架體,架設于一平面,所述架體具有分別位于左右二側的二
側柱,以及連結于所述二側柱頂端的一橫梁,所述二側柱之間及所述橫梁下方定 義出一運動空間; 一阻力產生單元,設于所述架體,能產生阻力以供使用者克服 所述阻力進行訓練; 一纜繩滑輪機構,具有至少一纜繩及至少一滑輪,所述滑輪 設于所述架體,所述纜繩連接所述阻力產生單元且繞經所述滑輪,并具有至少一 拉引端;至少一操作組件,連接于所述纜繩滑輪機構的拉引端,能供使用者操作 拉動所述纜繩滑輪機構,進而克服所述阻力產生單元產生的阻力;其特征在于 至少二手指勾抓部,大致沿左右方向并列地設于所述橫梁,供使用者分別以雙手 手指勾住,并在所述運動空間內進行引體向上的訓練。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二攀巖運動的巖塊,所述各巖塊分別具有所述二手 指勾抓部。
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至少一握把,設于所述架體,且大致與所述二手指 勾抓部等高。
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一踏板,樞接于所述架體,且位于所述運動空間的 一側邊下方,并距離所述平面一預定高度,能被定位于一使用位置及一收折位置, 當所述踏板被定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時,使用者能踩踏踏板以手指勾住所述手指勾 抓部,或在進行其它訓練時,將所述踏板定位于收折位置。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可以讓使用者先進行一般程度的引體向上,即利 用握把進行訓練,當具有一定程度的肌力時,可進而利用手指勾住巖塊進行強度 較高的訓練,為攀巖愛好者提供一種在室內即可進行的攀巖訓練器材。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舉以下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特點及功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 圖4所示,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多功能訓練器材1,本 實施例主要包含一架體10、位于架體正面左、右二側的二導引組件20、 二阻力裝 置30、位于架體上側的二握把50、被各握把50圍繞的二攀巖運動的巖塊60及若 干操作組件41。
如圖1所示,架體10主要具有一底座11、左右二側柱12、四支柱13及頂部。 架體10通過底座11設置于一平面(例如地面),底座11大致呈現U形,在底座 11的U形開放端左右二側分別固設一側柱12,四支柱13則大致呈左右對稱分布 于多功能訓練器材1 二側,并固設于底座11,各側柱12及支柱13以垂直于地面 的軸向向上延伸并固設于頂部。如圖3所示,從俯視角度看,架體10的頂部具有 一左橫梁14、 一右橫梁15、 一前橫梁16及一后橫梁17,其中,前橫梁16與底座 ll的開放端位于同側。由圖3及圖4可知,頂部的左橫梁14、右橫梁15和后橫 梁17大致呈現一U形,并且與底座11呈現的U形大致上下對合,因此,架體IO 整體呈現出一由下而上延伸的U形柱體型態,其內部中空。
如圖1所示,各側柱12具有沿自身長軸分布的若干定位孔18, 二導引組件20則分別設于左右二側柱12。各導引組件20主要具有一手把21、 一升降座22、 一偏轉座23及二滑輪24,其中,各升降座22分別套設于左右二側柱12,可沿著 對應側柱12的長軸上下移動,而手把21則設于升降座22的內側。在各升降座22 上還設置有一活動插銷25,當使用者需要調整升降座22的高度時,可用單手握住 手把21,再用手指勾住活動插銷25并向外拉出,將升降座22調整到預定高度后, 再放開活動插銷25,使其插入定位孔18。各偏轉座23對應地樞接于各升降座22, 在本實施例中,偏轉座23大致是以垂直軸向樞接于升降座22,因此可相對于升降 座22自由地左右偏轉。二滑輪24呈縱向排列地樞設于各偏轉座23內部。
如圖1所示,在架體10左右兩側的支柱13之間各設有一阻力裝置30,可產 生阻力,以提供使用者克服前述阻力而進行訓練。各阻力裝置30主要具有一阻力 產生單元31及一纜繩滑輪機構32,在本實施例中,阻力產生單元31為疊合成堆 的多個金屬配重塊,使用者可依需要,自行選擇需要多少金屬配重塊進行訓練。 各纜繩滑輪機構32具有至少一纜繩33、若干定滑輪34及若干動滑輪35,其中, 纜繩33的一端承吊金屬配重塊,并依照需求,將纜繩33依照預訂路徑繞經若干 定滑輪34以及若干動滑輪35,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讓使用者易于開始 操作,纜繩33是依使用者出力一公斤可拉動四公斤阻力的目標配置,此為公知技 藝,因此其詳細的纜繩路徑配置方法不多贅述。纜繩33的末端則從各導引裝置20 的二滑輪24之間穿出,分別形成一拉引端36,各拉引端36可被使用者使力拉出, 并依1 : 4的施力比例拉動金屬配重塊。阻力裝置30為公知技藝,在其它實施方 式中,產生阻力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流體(如水或其它液體、空氣)、磁力、摩擦力、 彈性力等等。
如圖2所示,在架體10的后橫梁17下方設有一面板40,可供操作組件41 吊掛于其上,如套環、拉環、拉桿等等,操作組件41可連接拉引端36,供使用者 進行不同型態的訓練。例如使用者可選擇一拉引端36連接套環,并向下調整導引 組件20的高度,使其接近平面,將套環套于小腿,用小腿施力拉動金屬配重塊時, 即可由此訓練腿部肌肉。或者將二導引組件20調整至大致與胸部同高,并將左、 右拉引端36分別連接一拉環,使用者可用雙手將套環向上、向前或向下拉,從而 訓練胸部不同部位的肌肉。借著將二導引組件20定位于適當的高度,并搭配不同 的操作組件41套用于身體的不同部位,使用者可以進行不同位置的拉引,因此本 實施例可為使用者提供種類繁多的運動型態。此為公知技藝,因此未附圖式詳細 說明各種不同的運動型態。
如圖1所示,在U形柱體的左右二邊,即左側的側柱12、支柱13與右側側柱12、支柱13對稱,而由頂部及底座11的U形開放端的一側觀察,也就是當使 用者站在架體10的正面觀察時(如圖2所示),左右二側的側柱12以及設于頂部 14的前橫梁16界定出一運動空間S,換言之,由底座11的開放端向上延伸至頂 部14的開放端,且位于橫梁15下方的空間即是運動空間S。如圖2 圖4所示, 本實施例在架體10前橫梁16上設置有二握把50,可提供使用者進行一般的引體 向上訓練。二握把50設于前橫梁16的外側,且大致互相距離一成人的肩膀寬度, 以符合使用者以雙臂施力進行引體向上時的人體工學,由圖3可知,各握把50呈 一多邊形,具有一第一捉握部51和一第二捉握部52,角度不同的捉握部,可提供 使用者以不同的握法及角度進行引體向上訓練。其中,各第一捉握部51靠近架體 IO中央處,較為遠離橫梁15,相對地,遠離架體10中央處則較為靠近前橫梁16。 如圖4所示,當使用者位于運動空間S內,把雙手自然向上伸直,以正握的方式 握拳捉握握把50時,雙手的拳頭軸向即類似二第一捉握部的51的長軸方向,因 此本實施例的握把50,可提供使用者以較符合人體工學的方式,進行引體向上訓 練。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類似的結構提供使用者進行引體 向上訓練,例如,在架體10正面,增設一平行前橫梁16的握桿供使用者捉握, 即類似傳統引體向上的單杠(圖中未示)。
如圖1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在各握把50內側的前橫梁16上固設一攀巖運 動的巖塊60,可提供高水平使用者進行強度更高的引體向上訓練。在此要說明的 是,本實施例的巖塊60并不一定是天然的巖石,也可能是木質或人造材料制成,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至少二手指勾抓部61 (例如數個孔洞或凹槽),因此為一可供使 用者用手指勾住的結構體。各巖塊60以左、右方向大致并列地設于位于架體10 頂部的前橫梁16,并且均位于前橫梁16的外側,在其它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也可 將巖塊60設于多功能訓練器材1的架體10上不同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為方 便使用者操作巖塊60,將各巖塊60設于握把50的內側,當使用者要進行訓練時, 可先捉握住握把50后,再將手伸進握把50內側勾住巖塊60的手指勾抓部61進 行訓練。通過使用本實施例,使用者可以先進行一般程度的引體向上,即利用握 把50進行訓練,當具有一定程度的肌力時,可進而利用手指勾住巖塊60進行強 度較高的訓練。
當使用者利用巖塊60進行訓練時,除了可以用上述雙手先捉握于握把50的 操作方法,在本實施例中,也可以借著踩踏踏板70將身體撐高,而方便雙手勾住 巖塊60。如圖2所示,在圖中運動空間S內的一側邊下方,距離平面一預定高度 處, 一踏板70通過一樞軸71以水平軸向樞設于架體IO,因此踏板70可以旋轉而
8被定位于一使用位置(在圖中以實線表示)以及一收折位置(在圖中以虛線表示)。
踏板70上還設置有一握環74,使用者可以握住握環74方便將踏板70定位。當使 用者要利用巖塊60進行訓練時,可先進入運動空間S,并將踏板70扳下,使踏板 70位于使用位置,用單腳踩踏于其上而將身體墊高,由此方便用手勾住巖塊60。 當要進行其它型態的運動時,也可將踏板70收起于收折位置,而不至于形成妨礙。 當然,如果使用者在一開始要使用握把50進行引體向上有困難時,也可以利用踩 踏踏板70來較為容易地進行運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一具體的較佳實施型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 通常知識者,應能在本發明思想及技術特征之下,變動若干不影響實質功能的機 構排列或置換,因此本發明所主張的專利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所要求保護的 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體,架設于一平面,所述架體具有分別位于左右二側的二側柱,在所述二側柱之間定義出一運動空間;二導引組件,所述二導引組件分別設于所述二側柱,分別能沿所述側柱升降并被定位于一預定高度;一阻力產生單元,設于所述架體,能產生阻力以供使用者克服所述阻力進行訓練;一纜繩滑輪機構,具有至少一纜繩及多個滑輪,所述滑輪設于所述架體,所述纜繩連接所述阻力產生單元且繞經所述滑輪,并具有二拉引端,所述二拉引端分別牽引至所述二導引組件的位置;至少一操作組件,連接于所述拉引端,供使用者操作拉動所述纜繩滑輪機構,進而克服所述阻力產生單元產生的阻力;二攀巖運動的巖塊,各具有一手指勾抓部,所述二巖塊大致以左右方向并列地分別設于所述運動空間上方的架體,所述手指勾抓部供使用者以手指勾住,并在所述運動空間內進行引體向上的訓練。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 征在于還包括一踏板,樞接于所述架體,且位于所述運動空間的一側邊下方, 并距離所述平面一預定高度,能被定位于一使用位置及一收折位置,當所述踏板 被定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時,使用者能踩踏踏板而以手指勾住所述巖塊,或在進行 其它訓練時,將所述踏板定位于收折位置。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 征在于所述架體具有一底座,所述底座概呈U形且具有一開放端,所述二側柱 分別位于所述開放端的二側。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 征在于所述架體具有一橫梁,連結所述二側柱的頂端,所述攀巖運動的巖塊設于所述橫梁。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 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握把,設于所述運動空間上方的架體,且大致與所述二攀巖運動的巖塊等高。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二握把,各所述握把分別圍繞于各所述攀巖運動的巖塊的周圍。
7、 一種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包括一架體,架設于一平面,所述架體具有分別位于左右二側的二側柱,以及連 結于所述二側柱頂端的一橫梁,所述二側柱之間及所述橫梁下方定義出一運動空 間;一阻力產生單元,設于所述架體,能產生阻力以供使用者克服所述阻力進行 訓練;一纜繩滑輪機構,具有至少一纜繩及至少一滑輪,所述滑輪設于所述架體, 所述纜繩連接所述阻力產生單元且繞經所述滑輪,并具有至少一拉引端;至少一操作組件,連接于所述纜繩滑輪機構的拉引端,能供使用者操作拉動 所述纜繩滑輪機構,進而克服所述阻力產生單元產生的阻力;其特征在于至少二手指勾抓部,大致沿左右方向并列地設于所述橫梁,供使用者分別以 雙手手指勾住,并在所述運動空間內進行引體向上的訓練。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二攀巖運動的巖塊,所述各巖塊分別具有所述二手指勾抓部。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握把,設于所述架體,且大致與所述二手指勾抓部等高。
10、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踏板,樞接于所述架體,且位于所述運動空間的一側邊下方, 并距離所述平面一預定高度,能被定位于一使用位置及一收折位置,當所述踏板 被定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時,使用者能踩踏踏板以手指勾住所述手指勾抓部,或在 進行其它訓練時,將所述踏板定位于收折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關于一種兼具訓練手指部位肌肉功能的多功能訓練器材,其包括一架體,架設于一平面,架體具有分別位于左右二側的二側柱,在二側柱之間定義出一運動空間;二導引組件,二導引組件分別設于二側柱,分別能沿側柱升降并被定位于一預定高度;一阻力產生單元,設于架體,能產生阻力以供使用者克服阻力進行訓練;一纜繩滑輪機構,具有至少一纜繩及多個滑輪,滑輪設于架體,纜繩連接阻力產生單元且繞經滑輪,并具有二拉引端,二拉引端分別牽引至二導引組件的位置;至少一操作組件,連接于拉引端;二攀巖運動的巖塊,各具有一手指勾抓部,二巖塊大致以左右方向并列地分別設于運動空間上方的架體,手指勾抓部供使用者以手指勾住,并在運動空間內進行引體向上的訓練。
文檔編號A63B23/035GK101637645SQ200810135110
公開日2010年2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30日
發明者朱海軍, 馬拉克·芬斯特 申請人: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