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舉健身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動健身設備的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拉舉健身器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工商社會生活繁忙及高度都市化導致生活空間縮減,使現代人普遍有運動量不足的問題。而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少量而多次的運動方式,其預防心臟病的成效和密集性地做一段長時間運動一樣好,也因此業界開發有多種室內健身器材,由于該能供室內運動使用的健身器材以不受限于時間、空間與氣候的使用特性,故成為增加現代人運動量的主要輔助工具,為了使人體不同部位都能獲得訓練以均衡地改善整體健康狀況,是有針對人體不同部位肌肉進行重力訓練或用于加強心肺功能的各種類型運動器材。以訓練臂力與胸肌為主的拉舉式健身器為例,主要是通過手臂拉舉一預定重量的配重塊,達到鍛練手臂肌肉的效果。現有的拉舉式健身器具有一主機架、一設于主機架上的載座組、一配置設于主機架上的配重組、一設于主機架上由滑輪與索件組成的牽引組,一設于主機架的載座組上方的拉桿件,該拉桿件并設于牽引組的出力端,供使用者坐在載座組上,且利用雙手向下拉動該拉桿件,而拉桿件則通過牽引組與配重組連接的關系,以提供其阻尼訓練效果。如中國臺灣實用新型第M364523號等,另如實用新型第M369157號的專利前案,其進一步于主機架兩側設有連接該牽引組的左右旋擺件,供進行擴胸運動,以提供不同的運動樣式;而前述健身器的拉桿件通常是設于主機架的載座組上方,因此在考慮使用者站立時碰撞頭部及手臂上下拉舉的活動空間下,主機架通常具有一定的高度,若再加上部份健身器具有左右旋擺的運動效果,則其在拉桿件與左右旋擺件的寬度考慮下,更使健身器的寬度增加,無形間即加大健身器的體積,再者拉桿件與旋擺件分屬不同組件,如此不僅增加組裝復雜度與難度,且也會增加組件,再加上運輸與收納的空間成本,進一步增加其成本, 同時由于這類健身器是屬大型器材,在消費成本與擺置空間的考慮下,通常僅能用于專業的健身房中,較少消費者會采買置于家中;另其使用型態上,由于現有健身器通常僅具有上下拉伸及左右旋擺的運動,故其可選擇的運動樣式少,無法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且容易造成使用者因動作單調而提不起使用的興趣。再者,其拉桿件或旋擺件其使用方式有一定的運動軌跡,相對的造成其手部活動范圍較狹窄及運動效果受限的缺點,因此當其大小、距離或位置與使用者體型不符時, 則容易形成運動傷害。換言之,現有的健身器因設計未臻完善,而普遍存在有體積大、成本高、運動樣式少及易產生運動傷害的困擾與不便,故有進一步改善的必要。緣是,本發明人乃針對前述現有拉舉健身器結構在使用時所面臨的問題深入探討,并借由多年從事研發的經驗與使用的需求,而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不斷努力的研究與試作,終于成功的開發出一種拉舉健身器結構,借以克服現有拉舉健身器結構因體積大及運動樣式少所造成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拉舉健身器結構,借以能有效的縮小其運輸與收納的空間,進一步減少材料的使用,而能有效降低其制造與運輸的成本,其能增加拉舉健身器的運動樣式,且能進一步符合使用者的運動需求,以減少運動傷害的形成,進一步有效的增進其訓練效果。本發明主要是通過下列的技術手段,本發明拉舉健身器是由一基座、兩樞設于基座上的拉伸組、一滑設于基座上的配重組及一設于拉伸組與配重組間由滑輪與索件組成的牽引組所組成;其中所述基座后側設有一供組設牽引組的框架,框架具有一供樞設拉伸組的立框桿及一供滑設配重組的滑框桿;所述兩拉伸組是分設于立框桿兩側,各拉伸組分別具有一調整座及一立桿,其中立桿可利用調整座選擇性相對立框桿旋擺改變角度;所述配重組是滑設于基座框架的滑框桿上,該配重組具有一滑設于滑框桿上的滑套,且滑套可受牽引組的索件作用而選擇性上、下滑移;所述牽引組是設于框架的配重組與拉伸組間,且牽引組索件并于兩側拉伸組的立桿自由端具有一上出力端,牽引組索件的上出力端可供選擇性組接一握套,供使用者在握持握套后,可施力將牽引組索件的上出力端向外拉出。前述的拉舉健身器結構,其中基座具有兩略為平行且向前延伸的前伸桿,且基座于兩前伸桿前端間設有一踩踏板,而牽引組并于兩側前伸桿自由端分設有一下出力端,以增加其運動形態。前述的拉舉健身器結構,其中基座的框架立框桿上設有一載座組,該載座組具有鎖設于框架立框桿的一座墊與一靠墊,其中座墊可選擇性拆下,讓使用者可站立運動。前述的拉舉健身器結構,其中拉伸組的調整座是于立框桿上設有一固定盤,固定盤于鄰近周緣處形成有系列限位孔,又調整座于固定盤上樞設有兩相對的轉軸盤,而立桿是固設于兩轉軸盤上,再者兩轉軸盤間設有一對應固定盤限位孔的滑筒,滑筒一端具有一螺鎖段,又滑筒的螺鎖段上螺設有一螺筒,且滑筒內滑設有一限位桿,該限位桿兩端可分別穿出滑筒與螺筒,限位桿與螺筒間并頂撐有一彈性件,又限位桿穿出螺筒的一端螺設有一拉鈕,借以令限位桿另端可選擇性同步穿扣于固定盤限位孔,以供立桿于調整角度后定位用。前述的拉舉健身器結構,其中配重組的滑套兩側分別設有一水平凸伸的懸掛桿, 兩懸掛桿可供選擇性增減不同規格的重力塊,使配重組可利用重力塊調整總重量,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運動需求。借此,通過前述技術手段的展現,本發明的拉舉健身器能利用拉伸組的立桿可上、 下旋轉調整的特性,不僅可供使用者選擇進行不同方向的拉舉運動,增加其運動的多樣化, 且能改變整個拉舉機在運輸或收納時的高度及寬度,可有效縮小其運輸或收納的體積與空間,同時更可減少組件,以簡化其組裝的復雜度與難度,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進一步并可減少運動傷害,故能有效地提升其運動訓練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拉舉健身器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顯示其主要元件的態樣及其相對關系。圖2是本發明拉舉健身器結構的主視立體外觀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拉舉健身器結構的后視立體外觀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拉舉健身器結構中拉伸組分解示意圖,顯示拉伸組各組件的態樣及其相對關系。圖5是本發明的拉伸組的側視斷面示意圖,顯示其立桿調整前的限位桿動作。圖6是本發明的拉伸組的主視剖面示意圖,顯示其立桿調整時的動作。圖7是本發明的拉舉健身器結構于實際使用的動作示意圖,顯示其用于下拉的胸、臂部訓練動作。圖8是本發明的拉舉健身器結構于實際使用的另一動作示意圖,顯示其用于側拉的胸部訓練動作。圖9是本發明的拉舉健身器結構于實際使用的再一動作示意圖,顯示其用于上拉的臂力訓練動作。圖中標號說明10基座11前伸桿
12踩踏板15框架
16立框桿18滑框桿
20載座組21座墊
25靠墊30拉伸組
31調整座32固定盤
320限位孔33轉軸盤
330滑筒331螺鎖段
34螺筒35限位桿
350彈性件351拉鈕
38立桿40配重組41滑套42懸掛桿45重力塊50牽引組51上出力端52下出力端55握套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拉舉健身器結構最佳實施例的詳細構成,如圖1、圖2及圖3所示,其是由一基座10、一設于基座10上的載座組20、兩樞設于基座10上的拉伸組30、一滑設于基座10 上的配重組40及一設于拉伸組30與配重組40間由滑輪與索件組成的牽引組50所組成;其中所述基座10是呈「開」形框體,且基座10具有兩略為平行且向前延伸的前伸桿11,以增加基座10的重心面積,使本發明拉舉健身器可穩固立設于地面,再者基座10于兩前伸桿11前端間設有一踩踏板12,又基座10后側設有一向上凸伸的框架15,框架15具有一供組設載座組20與樞設拉伸組30的立框桿16及一供滑設配重組40的滑框桿18,且框架15可供組設前述的牽引組50 ;
又所述載座組20具有鎖設于前述框架15立框桿16的一座墊21與一靠墊25,其中座墊21可選擇性拆下,讓使用者可站立于基座10踩踏板12上運動;另所述兩拉伸組30是分設于框架15的立框桿16兩側,各拉伸組30是由一調整座 31及一立桿38所組成,其中調整座31的構成如圖4所示,其是于立框桿16上設有一固定盤32,固定盤32于鄰近周緣處形成有系列限位孔320,又調整座31于固定盤32上樞設有兩相對的轉軸盤33,前述立桿38是固設于兩轉軸盤33之間,使立桿38可利用轉軸盤33相對固定盤32旋轉改變夾角,又兩轉軸盤33間設有一對應固定盤32限位孔320的滑筒330, 滑筒330 —端具有一螺鎖段331,又滑筒330的螺鎖段331上螺設有一螺筒34,且滑筒330 內滑設有一限位桿35,該限位桿35兩端可分別穿出滑筒330與螺筒34,且限位桿35與螺筒34間頂撐有一彈性件350,又限位桿35穿出螺筒34的一端并螺設有一拉鈕351,借以令限位桿35另端可選擇性同步穿扣于固定盤32限位孔320如圖5所示,以供立桿38于調整角度后定位用如圖6所示;至于所述配重組40是滑設于基座10框架15的滑框桿18上,該配重組40具有一滑設于滑框桿18上的滑套41,且滑套41可受牽引組50的索件作用而選擇性上、下滑移,又滑套41兩側分別設有一水平凸伸的懸掛桿42,該兩懸掛桿42可供選擇性增減不同規格的重力塊45,使配重組40可利用重力塊45調整總重量,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運動需求,且能易于更換配重組40的重力塊45 ;而前述由滑輪與索件組成的牽引組50是設于框架15的配重組40與拉伸組30間, 且牽引組50索件并于兩側拉伸組30的立桿38自由端具有一上出力端51,及于基座10兩側前伸桿11自由端分設有一下出力端52,牽引組50索件的上、下出力端51、52可供選擇性組接握套陽,供使用者在握持握套陽后,可施力將牽引組50索件的上、下出力端51、52向外拉出如圖7、圖8及圖9所示,以帶動配重組40向上滑動,而達到運動的目的;借此,組構成一體積小、且具多樣運動形態的拉舉健身器結構。至于本發明拉舉健身器結構于實際運用時,則仍請參看圖2所示,在操作上,使用者可通過載座組20采正面坐姿或背面坐姿,及使用者亦可在取下載座組20的座墊21后采站姿或跪姿等方式,并通過雙手、腳或單手、腳或以腰力拉舉牽引組50索件的上、下出力端 51、52的握套55來進行拉舉運動,以供使用者訓練臂力、胸肌、腰力、腿力等,如此可供使用者以不同的運動形態來動作,而能增加運動的趣味性,以避免使用者因單調乏味而不運動的狀況;又如圖7、圖8及圖9所示,本發明可供使用者依其體型與活動范圍來改變拉伸組 30的角度,當其立桿38需要改變角度時,如圖5、圖6所示,將轉軸盤33上的限位桿35利用拉鈕351向外拉出,使限位桿35脫離固定盤32的限位孔320,如此立桿38即可利用轉軸盤33相對固定盤32轉動,而改變立桿38的角度,且立桿38在移至所欲調整的角度位置時,即放開限位桿35,使限位桿35重新插掣于固定盤32的對應限位孔320內,讓立桿38能重新獲得定位,而達到改變拉伸組30立桿38角度的目的,以便于使用者進行不同的訓練, 同時可減少使用者發生運動傷害的現象;再者,本發明的拉舉健身器在運輸及收納時,可進一步將拉伸組30的立桿38完全放下,如此即可縮小運輸與收納的體積,且由于本發明的拉舉健身器不論是上下拉舉運動或左右旋擺運動,均是使用相同拉伸組30,而無需另外增加組件,故相較于現有者可簡化其結構,故可大幅降低其成本;更甚者,由于本發明配重組40的懸掛桿42端部是呈開放狀,讓使用者可隨時依需求,于該兩懸掛桿42上選擇性增減不同規格的重力塊45,使配重組40可利用重力塊45調整總重量,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運動需求,其具有易于操作更換之效,故有效提升拉舉健身器結構的附加價值。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綜上所述,本發明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結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符合有關發明專利要件的規定,故依法提起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拉舉健身器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拉舉健身器是由一基座、兩樞設于基座上的拉伸組、一滑設于基座上的配重組及一設于拉伸組與配重組間由滑輪與索件組成的牽引組所組成;其中所述基座后側設有一供組設牽引組的框架,框架具有一供樞設拉伸組的立框桿及一供滑設配重組的滑框桿;所述兩拉伸組是分設于立框桿兩側,各拉伸組分別具有一調整座及一立桿,其中立桿可利用調整座選擇性相對立框桿旋擺改變角度;所述配重組是滑設于基座框架的滑框桿上,該配重組具有一滑設于滑框桿上的滑套, 且滑套可受牽引組的索件作用而選擇性上、下滑移;所述牽引組是設于框架的配重組與拉伸組間,且牽引組索件并于兩側拉伸組的立桿自由端具有一上出力端,牽引組索件的上出力端可供選擇性組接一握套,供使用者在握持握套后,可施力將牽引組索件的上出力端向外拉出;借此,組構成一體積小、且具多樣運動形態的拉舉健身器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舉健身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兩略為平行且向前延伸的前伸桿,且基座于兩前伸桿前端間設有一踩踏板,而牽引組并于兩側前伸桿自由端分設有一下出力端,以增加其運動形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舉健身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框架立框桿上設有一載座組,該載座組具有鎖設于框架立框桿的一座墊與一靠墊,其中座墊可選擇性拆下, 讓使用者可站立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舉健身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組的調整座是于立框桿上設有一固定盤,固定盤于鄰近周緣處形成有系列限位孔,又調整座于固定盤上樞設有兩相對的轉軸盤,而立桿是固設于兩轉軸盤上,再者兩轉軸盤間設有一對應固定盤限位孔的滑筒,滑筒一端具有一螺鎖段,又滑筒的螺鎖段上螺設有一螺筒,且滑筒內滑設有一限位桿,該限位桿兩端可分別穿出滑筒與螺筒,限位桿與螺筒間并頂撐有一彈性件,又限位桿穿出螺筒的一端螺設有一拉鈕,借以令限位桿另端可選擇性同步穿扣于固定盤限位孔,以供立桿于調整角度后定位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舉健身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組的滑套兩側分別設有一水平凸伸的懸掛桿,兩懸掛桿可供選擇性增減不同規格的重力塊,使配重組可利用重力塊調整總重量,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運動需求。
全文摘要
一種拉舉健身器結構,該拉舉健身器由一基座、兩樞設于基座上的拉伸組、一滑設于基座上的配重組及一設于拉伸組與配重組間由滑輪與索件組成的牽引組所組成;其中基座后側設有一供組設牽引組的框架;兩拉伸組分設于立框桿兩側,各拉伸組分別具有一調整座及一立桿;配重組滑設于基座框架的滑框桿上,該配重組具有一滑設于滑框桿上的滑套;牽引組設于框架的配重組與拉伸組間,且牽引組索件并于兩側拉伸組的立桿自由端具有一上出力端。本發明可增加其運動的多樣化,有效縮小其運輸或收納的體積與空間,達到降低成本,進一步減少運動傷害,有效地提升其運動訓練效果。
文檔編號A63B21/06GK102407001SQ2010102899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5日
發明者熊豹 申請人:熊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