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體育運動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
背景技術:
連續團身跨跳多個障礙架練習能提高人的彈跳、耐力和協調等能力,但傳統做上述練習容易發生以下情況一、經常會因障礙架堅硬、團身跳起程度不夠出現絆碰傷人。二、 傳統器材調整障礙架高度的機構不夠完善,給完成不同高度的訓練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能較好地解決傳統器材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它由以下部件技術特征構成連接件與滑套焊接連接,圓套外與連接件螺紋連接,橫膠棒右端插入圓套內粘接連接,橫膠棒左端穿過海綿輥中心孔粘接連接;U形架的兩側穿過滑套由第一螺釘固定連接,在U形架的內側焊接連接橫梁,U形架的兩側下端穿過底座由第二螺釘固定連接,底座下面置于地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當用該器材做團身跨跳練習發生絆碰海綿輥的瞬間,橫膠棒及海綿輥的彈性變形可避免絆碰傷人,這有利于增強練習者的自信心,消除怕碰摔受傷的畏懼心理;二、練習者絆碰海綿輥橫膠棒的彈性變形后能迅速復位,這有利于后續練習者的連續練習;三、通過調整滑套定位海綿輥在U形架上的不同高度,可實現不同強度、難度及節奏的練習;四、該器材結構簡單,易制作,適于在軟、硬場地上發展彈跳、耐力和協調等能力時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圖1是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的主視圖;圖2是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的左視圖;圖3是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的俯視圖;圖4是對圖3的局部A-A剖視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根據以往用堅硬障礙架做團身跨跳練習易發生絆碰傷人,不方便調整障礙架的高度的問題提出的。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如
圖1、圖2、圖3、圖4所示,其具體實施方式
為連接件3與滑套6焊接連接,圓套7外與連接件3螺紋連接,橫膠棒2右端插入圓套7內粘接連接,橫膠棒2左端穿過海綿輥1中心孔粘接連接;U形架4的兩側穿過滑套6由第一螺釘5固定連接,在U形架4的內側焊接連接橫梁10,U形架4的兩側下端穿過底座9由第二螺釘8固定連接,底座9下面置于地面11。[0011]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本實用新型適于在軟、硬場地上使用。在軟場地上使用該器材時,雙手握住U形架4的上部,單腳向下踩橫梁10,將U形架4的兩側下端插入地面11。 練習者即可從若干個該器材的兩側做團身跨跳進行循環練習。在硬地面使用該器材時,將 U形架4兩側下端插入底座9,由第二螺釘8固定連接。根據需要,將若干個該器材置于軟、 硬地面11上即可做團身跨跳連續循環練習。通過調整滑套6定位海綿輥在U形架4上的高度、可以進行不同強度、難度及跨跳節奏的練習。
權利要求1.一種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其特征在于連接件C3)與滑套(6)焊接連接,圓套 (7)外與連接件C3)螺紋連接,橫膠棒( 右端插入圓套(7)內粘接連接,橫膠棒( 左端穿過海綿輥(1)中心孔粘接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其特征在于U形架(4)的兩側穿過滑套(6)由第一螺釘(5)固定連接,在U形架(4)的內側焊接連接橫梁(10),U形架 (4)的兩側下端穿過底座(9)由第二螺釘(8)固定連接,底座(9)下面置于地面(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體育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團身跨跳用的彈力障礙架,它主要由以下部件構成連接件(3)與滑套(6)焊接連接,圓套(7)外與連接件(3)螺紋連接,橫膠棒(2)右端插入圓套(7)內粘接連接,橫膠棒(2)左端穿過海綿輥(1)中心孔粘接連接;U形架(4)的兩側穿過滑套(6)由第一螺釘(5)固定連接,在U形架(4)的內側焊接連接橫梁(10),U形架(4)的兩側下端穿過底座(9)由第二螺釘(8)固定連接,底座(9)下面置于地面(11)。該器材結構簡單易制作,適于在軟、硬場地上發展彈跳、耐力和協調等能力時使用,它能消除訓練者怕碰摔受傷的畏懼心理,從根本上解決了跨跳障礙架絆碰傷人的問題。
文檔編號A63B5/22GK201939933SQ20112007934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1日
發明者丁云飛, 左洪志, 左維, 王繼濤 申請人:燕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