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回環訓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體操訓練輔助器具,具體地說是關于單杠或高低杠的大回環訓練器具。
背景技術:
大回環動作在男子單杠或女子高低杠運動中,是連接各種高難動作以及下法的關鍵動作,大回環動作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所連接動作的質量,因此,在男子單杠或女子高低杠運動訓練中都作為基本動作進行訓練,以提高運動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但該大回環動作風險性大,訓練事故率高,對教練和運動員心理壓力大,而且目前安全保護跟不上,只能采用傳統的保護帶和護腕套,在高桌上由教練保護幫助下練習,對動作質量和練習進度影響較大,也仍然有訓練事故發生,為此迫切需要一種保證安全,提高大回環訓練質量的訓練器。CN2664737Y提出一種旋轉式體能鍛煉娛樂裝置,它雖然能提供一種旋轉式體能鍛煉,但人體是在座位上坐著旋轉的,與單杠或高低杠訓練時雙手握住杠體旋轉完全不同,因而對訓練大回環動作不起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研制一種大回環訓練器,該訓練器既能模擬單杠大回環基本動作和技術要點,又帶相應的安全保護器具,確保在模擬訓練中避免發生訓練事故,提高大回環動作質量,為縮短動作訓練時間發揮作用。本發明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大回環訓練器,包括單杠橫杠和設在橫杠兩端的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單杠中間設一以橫杠為旋轉中心的旋轉框架,旋轉框架一端中間設一可縱向移動的體重配重器,另一端中間設一可轉動的雙腳固定器;
所述旋轉框架內的橫杠一端上設一與地平面垂直的背腹拉線松緊架,橫杠上另一端設一與地平面平行的腳拉線松緊架;
所述旋轉框架內的雙腳固定器至單杠之間設一背腹保護環,在所述背腹保護環外圍設一背腹拉線環;
所述背腹保護環的背、腹位置分別設背、腹拉線,所述背、腹拉線的另一端通過背腹拉線環轉向后,再經過橫杠上的背腹拉線松緊架后,連接在拉線固定桿一端;
所述雙腳固定器一端設一腳拉線,所述腳拉線的另一端通過雙腳固定器下的轉向輪轉向后,連接在拉線固定桿的另一端。所述旋轉框架為一以橫杠為旋轉中心軸的扁平長方體,旋轉框架垂直活動連接在橫杠上,可人力轉動,也可由電機變速傳動裝置帶動。所述體重配重器為設在旋轉框架一端縱向中軸上可縱向移動的圓柱金屬體。所述雙腳固定器包括腳翻轉架,設在腳翻轉架上的腳背固定帶,設在翻轉架上端的腳腕夾緊桿和設在腳腕夾緊桿橫向的前后夾緊墊以及間距調節旋緊扭。所述背腹拉線松緊架由一滑輪和設在橫杠上的滑輪支架,以及設在滑輪支架上縮節調節扭組成,滑輪支架固定在旋轉框架內的橫杠左端上方并與地平面垂直。所述腳拉線松緊架由一滑輪和設在橫杠上的滑輪支架,以及設在滑輪支架上縮節調節扭組成,滑輪支架固定在旋轉框架內的橫杠右端側面并與地平面平行。所述背腹保護環為一直徑可調的圓環腰帶,圓環腰帶的背腹向分別連接在背拉線或腹拉線的一端。所述背腹拉線環為與背腹保護環同心的外圓環,背腹拉線環的前后側分別設腹部拉線圈和背部拉線圈,背腹拉線環的左側分別設背腹部拉線轉向圈,背腹拉線環右側設腳拉線過線圈。本發明根據大回環動作的技術要點和動作規律,既解決訓練動作規范化,又解決練習安全保護問題,安全第一有保證。人體大回環動作中,在倒立位時,雙腳固定器和腳拉線將人體拉起雙腳拉直并攏,阻止雙腿彎曲或下墜,拉直身體避免倒立運動的恐懼和害怕, 即使失誤也被吊在旋轉框架內,在作左右旋轉時人體與地面平行,通過背腹保護環和拉線環以及背腹拉線松緊支架共同作用,始終使腰背挺起拉平,解決彎腰曲背的恐懼心理,即使失誤也仍被掛在旋轉框架內,確保在作大回環訓練中人身安全,杜絕訓練事故的發生。
圖I為本發明基本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側視圖。圖3為圖2的A— A段剖面圖(人體與單杠未描)。圖4為腳部固定器示意圖,其中圖4a為前視圖,圖4b為腳拉線拉緊狀態示意圖, 圖4c為腳拉線松開狀態示意圖。圖5為旋轉框架逆時針轉動時大回環訓練示意圖(電機變速驅動未描出)。圖6為旋轉框架順時針轉動時大回環訓練示意圖(電機變速驅動未描出)。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本發明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參看圖I 2所示,單杠包括橫杠7和支撐橫杠的三角支架19,旋轉框架I為一以橫杠7為旋轉中心軸的扁平長方體,旋轉框架I由軸承6活動連接在橫桿7上,使旋轉框架 I能以橫杠7為中心軸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可以人力推動,也可以在橫杠7的任一端設電機20、制動器21和變速傳動裝置22帶動旋轉框架I轉動。旋轉框架I的上端設一體重配重器2,是設在旋轉框架I 一端的縱向中軸上可縱向移動的圓柱金屬體,用于根據訓練者體重調節體重配重器2與橫杠7的間距達到與人體重量平衡。配重器2 —端固接一拉線固定桿3,拉線固定桿3兩端與旋轉框架I 一端兩側固定,旋轉框架I另一端的下端設雙腳固定器,旋轉框架I內的雙腳固定器至單杠橫杠7之間設一背腹保護環10,在背腹保護環10外圍設一與背腹保護環10同圓心的背腹拉線環18, 背腹保護環10與背腹拉線環18的圓環面與單杠的橫杠7相平行,在旋轉框架I內的單杠橫杠7兩端分別設有兩個拉線松緊架,其中設在右端側面并與地平面平行的為腳拉線松緊架5,設在左端上方并與地平面垂直的為背腹拉線松緊架4,松緊架4或5分別由一滑輪和固定在橫杠7上的滑輪支架以及設在滑輪支架上的縮節調節扭23組成,當各拉線分別穿過相應松緊架時固定在單杠橫杠7上的松緊架4或5突出的滑輪支起拉線而把相應拉線分別拉緊。參看圖3所示,背腹保護環10為可調節直徑大小的圓環腰帶,圓環腰帶的背腹向分別連接在背拉線和腹拉線的一端。可根據不同體形調節大小,設在背腹保護環10外圍的同心圓環為背腹拉線環18,它的直徑至少為背腹保護環直徑的I 2倍。背腹拉線環18 的前后側分別設腹部過線圈支架30支撐的腹部拉線圈25和背部過線圈支架29支撐的背部拉線圈26,背腹拉線環18的左側分別設背部拉線轉向圈28和腹部拉線轉向圈27,轉向圈27、28分別固定在連接旋轉框架I左面的拉線環18的左端中間,拉線環18的左右側由調節桿9與左右側的旋轉框架I的長邊活動的連接。在拉線環18的右側還設一支持腳拉線14通過的過線圈33,使自下而上的腳拉線14順利通過,背腹保護環10的背腹向分別連接固定背拉線12和腹拉線11的一端,背拉線12由背部拉線圈26直接拉動背腹保護環10 的背向,腹拉線11由腹拉線圈25連接拉動保護環10的腹向,由背拉線12和腹拉線11將背腹保護環10懸掛在拉線環18的中間,當旋轉框架I圍繞單杠橫杠7轉動時,背腹保護環 10和拉線環18始終面向單杠的橫杠7轉動。參看圖4a 4c所示,雙腳固定器包括腳翻轉架15,設在腳翻轉架15上側的腳背固定帶37,設在腳翻轉架前端上方的腳腕夾緊桿40和設在腳腕夾緊桿40橫向上的前夾墊 39和后夾墊38,以及間距調節旋扭41,腳翻轉架15下側設傾斜踏板13,傾斜踏板13的前端由轉動軸31與腳翻轉架15前端可轉動連接,并與腳拉線14的一端固定連接,腳拉線14 通過設在旋轉框架I 一端中間的轉向輪42拉緊或放松。傾斜踏板13的右側設有調節腳翻轉架15高低的高度伸縮節16,高度伸縮節16由內外套管組成并由高度調節扭36固緊,當人體站立在腳翻轉架15上時,雙腳先套入腳背固定帶37內,調節腳腕夾緊桿40上的前夾墊39與足跟后夾墊38之間的距離并旋緊間距調節扭41,再調節高度伸縮節16與人體高度相適應并旋緊高度調節扭36,當腳拉線14拉緊時,如圖4b所示,腳翻轉架15與傾斜踏板 13前后壁合攏,傾斜踏板13右側由設在高度伸縮節16上端的橫桿32和直角支撐橫桿34 支撐。當腳拉線14放松時,如圖4c所示,腳翻轉架15后端與傾斜踏板13分離,傾斜踏板 13前端抬起,后端側壁由高度伸縮節16上端的橫桿32和直角支撐豎桿24支撐。以以結合圖5和圖6對本發明的工作狀態作簡要描述。練習者站立在雙腳固定器的腳翻轉架15上套好腳背固定帶37,調節腳腕夾緊桿 40上的前后夾墊并旋緊間距調節旋扭41,腰部套上背腹保護環10并扣緊腰部,雙手由手護套8扣緊在單杠的橫杠7上,若不用電機減速驅動則由人輔助推動,將旋轉框架I推動至與地面平行時,轉動配重器2使旋轉框架I兩端保持平衡,配重器2固緊。作逆時針大回環訓練時,如圖5a箭頭所示,背腹拉線11、12放松,腳拉線14經過設在單杠橫杠7上的腳拉線松緊架5拉緊后,再通過腳拉線過線圈33和腳拉線轉向輪42 將腳翻轉架15和傾斜踏板13前端同時拉緊,使雙腳固定器和人懸掛在旋轉框架I最高端與地平面相垂直。當旋轉框架I旋轉至與地平平行時,腳拉線14放松,腹拉線11經過設在單杠橫杠7上的背腹拉線松緊架4拉緊后,再通過腹部過線圈27和腹部拉線圈25拉緊背腹拉線環10,使人體軀干保持與地平面平行,軀干由保護帶支架18支撐。當旋轉框架I由圖5b旋轉至圖5c時,背腹拉線12和11不經過背腹拉線松緊架4拉緊而呈放松狀態,腳拉緊線14也不經過腳拉線松緊架5拉緊而呈放松狀態,人可自由站立在腳踏板上。當旋轉框架I由圖5c轉至圖5d時,旋轉框架I再次與地平面平行狀態,背拉線12經過背腹拉線松緊架4拉緊,再通過背拉線過線圈28和背部拉線圈26拉緊背部,由于腳拉線14放松線長, 腳翻轉架15又自由離開傾斜踏板13,若事先調節松緊架4的高低使背拉線12拉緊,提起臀部,屈體作用,訓練者可以通過擺動雙腳給旋轉框架I加力使旋轉框架I按箭頭反時針方向轉動。作順時針大回環訓練時,如圖6a箭頭所示,旋轉至旋轉框架I與地平面垂直時,腹背拉線11、12都不經過腹背拉線松緊架4拉緊而放松,而腳拉線14則經過腳拉線松緊架5 拉緊后,再通過腳拉線過線圈33和腳拉線轉向輪42將傾斜踏板13和腳翻轉架15前端同時拉緊,使雙腳固定器和人直體懸吊在旋轉框架I的最高端。當旋轉框架I旋轉至與地平面平行時,如圖6b,由于腳拉線14不再經過腳拉線松緊架5而放松,此時背拉線12正好經過背腹拉線松緊架4而被拉緊,再通過背拉線過線圈28和背部拉線圈26拉緊背部拉線環 10,使人體軀干保持與地平面平行,軀干由保護帶支架18支撐。當旋轉框架I由圖6b旋轉至圖6c時,背腹拉線12和11都不經過背腹拉線松緊架4拉緊而呈放松狀態,腳拉緊線14 也不經過腳拉線松緊架5拉緊而呈放松狀態,此時人懸掛站立在腳踏板15上。若旋轉框架 I繼續旋轉至圖6d時,腹拉線11經過背腹拉線松緊架4拉緊后,再通過腹部過線圈27和腹部拉線圈25拉緊背腹拉線環10,此時若事先調節松緊架4的高度、腹拉線11放長,至使人體屈體,由于腳拉線放松線長,腳踏板15可自由離開傾斜踏板13,使腹拉線11放松,臀部下墜,訓練者可以通過屈體縮小旋轉半徑給旋轉框架I加力,使旋轉框架I繼續按箭頭方向順時針轉動
權利要求
1.大回環訓練器,包括單杠橫杠和設在橫杠兩端的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單杠中間設一以橫杠為旋轉中心的旋轉框架,旋轉框架一端中間設一可縱向移動的體重配重器,另一端中間設一可轉動的雙腳固定器;所述旋轉框架內的橫杠一端上設一與地平面垂直的背腹拉線松緊架,橫杠上另一端設一與地平面平行的腳拉線松緊架;所述旋轉框架內的雙腳固定器至單杠之間設一背腹保護環,在所述背腹保護環外圍設一背腹拉線環;所述背腹保護環的背、腹位置分別設背、腹拉線,所述背、腹拉線的另一端通過背腹拉線環轉向后,再經過橫杠上的背腹拉線松緊架,連接在拉線固定桿一端;所述雙腳固定器一端設一腳拉線,所述腳拉線的另一端通過雙腳固定器下的轉向輪轉向后,連接在拉線固定桿的另一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旋轉框架(I)為一以橫杠(7) 為旋轉中心軸的扁平長方體,旋轉框架(I)垂直活動連接在橫杠(7)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體重配重器(2)為設在旋轉框架(I) 一端縱向中軸上可縱向移動的圓柱金屬體。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雙腳固定器包括腳翻轉架(15),設在腳翻轉架(15)上側的腳背固定帶(37),設在翻轉架前端上的腳腕夾緊桿(40)和設在腳腕夾緊桿(40)橫向的前后夾緊墊(39、38)以及間距調節旋緊扭(4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腳翻轉架(15)下側設傾斜踏板(13),傾斜踏板(13)的右側設有調節腳翻轉架(15)高低的高度伸縮節(16)。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背腹拉線松緊架(4)由一滑輪和設在橫杠(7)上的滑輪支架,以及設在滑輪支架上縮節調節扭(23)組成,滑輪支架固定在旋轉框架(I)內的橫杠(7 )左端上方。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腳拉線松緊架(5)由一滑輪和設在橫杠(7)上的滑輪支架,以及設在滑輪支架上縮節調節扭組成,滑輪支架固定在旋轉框架(I)內的橫杠(7)右端側面。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背腹保護環(10)為一直徑可調的圓環腰帶,圓環腰帶的背腹向分別連接背拉線(12)或腹拉線(11)的一端。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背腹拉線環(18)為與背腹保護環同心的外圓環,背腹拉線環(18)的前后側分別設腹部拉線圈(25)和背部拉線圈(26), 背腹拉線環(18)的左側分別設背部拉線轉向圈(28)和腹部拉線轉向圈(27),背腹拉線環 (18)右側設腳拉線過線圈(33)。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回環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橫桿(7)的任一端設由電機 (20),制動器和變速傳動裝置(22)帶動旋轉框架(I)轉動。
全文摘要
大回環訓練器,單杠中間設以橫杠為旋轉中心的旋轉框架,旋轉框架一端中間設體重配重器,另一端中間設雙腳固定器;橫杠上設背腹拉線松緊架和腳拉線松緊架;旋轉框架內設背腹保護環,背腹保護環外圍設背腹拉線環;背腹保護環上分別設背腹拉線,背腹拉線經過背腹拉線松緊架后連接在拉線固定桿一端;雙腳固定器的腳拉線通過轉向輪后,連接在拉線固定桿另一端。根據大回環動作的技術要點和動作規律,既解決訓練動作規范化又解決練習安全保護問題,大回環動作倒立位時,雙腳固定器和腳拉線將人體拉起雙腳拉直并攏,作左右旋轉時通過背腹保護環和拉線環以及背腹拉線松緊支架使腰背挺起拉平,即使失誤也仍被掛在旋轉框架內,確保在作大回環訓練中人身安全。
文檔編號A63B69/00GK102580283SQ20121006070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9日
發明者戚皓瑾, 甘柏花, 鄒檬, 隋國華, 黃珺 申請人:寧波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