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使鉛球滾動返回投擲處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體育運動領域,涉及一種用于使鉛球滾動返回投擲處的裝置。
背景技術:
現行使用的“鉛球比賽撿回器(專利申請號200820023736.0)的凹型槽鋼的長短可以根據運動員在比賽中投擲的遠近來決定”所存在的問題是,通常投出的鉛球在10米左右,加之向前滾動距離,“凹型槽鋼的長短”需超過10米不夠簡便。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鉛球滾動返回投擲處的裝置,它由以下技術方案構成:在長方形框架下面四角分別焊接連接一個萬向腳輪置于地面,在長方形框架上面焊接連接底板,在長方形框架上面四角分別焊接連接一個斜柱,在兩個相鄰斜柱上端各焊接連接一個把手,在底板上焊接連接長方形圍板,兩根圓管上端焊接連接在把手其下端焊接連接在長方形框架左側上面構成撐托鉛球軌道,在撐托鉛球軌道下端地面上放置一塊橡膠板。使鉛球滾動返回投擲處的裝置。在使用該裝置時將其放置在投擲區外并使撐托鉛球軌道朝向投擲處,將鉛球放置在撐托鉛球軌道的上方,鉛球向下滾動落在橡膠板上依靠逆時針轉動慣性能滾回投擲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置撐托鉛球軌道長2-3米即可使鉛球產生足夠的轉動慣性使其落地后能滾回投擲處,使得回傳鉛球省時省力;在底板上及長方形圍板內放置多個鉛球,能方便運送鉛球。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具體的說明。
圖1是使鉛球滾動返回投擲處的裝置的主視簡圖;圖2是
圖1的左視簡圖;圖3是
圖1的俯視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在長方形框架I下面四角分別焊接連接一個萬向腳輪2置于地面8,在長方形框架上面焊接連接底板11,在長方形框架上面四角分別焊接連接一個斜柱4,在兩個相鄰斜柱上端各焊接連接一個把手5,在底板上焊接連接長方形圍板6,兩根圓管7上端焊接連接在把手其下端焊接連接在長方形框架左側上面構成撐托鉛球軌道,在撐托鉛球軌道下端地面上放置一塊橡膠板。在使用該裝置時,將鉛球9放置在撐托鉛球軌道的上方,鉛球向下滾動落在橡膠板上依靠逆時針轉動慣性能滾回投擲處。在底板上及長方形圍板內放置多個鉛球10,能方便運送鉛球.。
權利要求1.一種使鉛球滾動返回投擲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長方形框架下面四角分別焊接連接一個萬向腳輪置于地面,在長方形框架上面焊接連接底板,在長方形框架上面四角分別焊接連接一個斜柱,在兩個相鄰斜柱上端各焊接連接一個把手,在底板上焊接連接長方形圍板,兩根圓管上端焊接連接在把手其下端焊接連接在長方形框架左側上面構成撐托鉛球軌道,在撐托鉛球軌道下端地 面上放置一塊橡膠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體育運動領域,涉及一種使鉛球滾動返回投擲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長方形框架下面四角分別焊接連接一個萬向腳輪置于地面,在長方形框架上面焊接連接底板,在長方形框架上面四角分別焊接連接一個斜柱,在兩個相鄰斜柱上端各焊接連接一個把手,在底板上焊接連接長方形圍板,兩根圓管上端焊接連接在把手其下端焊接連接在長方形框架左側上面構成撐托鉛球軌道,在撐托鉛球軌道下端地面上放置一塊橡膠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置撐托鉛球軌道長2-3米即可使鉛球產生足夠的轉動慣性使其落地后能滾回投擲處,使得回傳鉛球省時省力;在底板上及長方形圍板內放置多個鉛球,能方便運送鉛球。
文檔編號A63B71/02GK203108149SQ20122068851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邵林海, 王昀博, 馬馳 申請人:牡丹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