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用變形玩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幼兒用變形玩具,詳細地,本實用新型由于組裝和分解容易,使得幼兒以自由的形狀進行變形并安裝多種立體物,且能夠長久持續這種趣味,尤其即使放入嘴里也安全、無害,使得在安全規格方面也不會產生不合格事由。本實用新型的變形玩具包括:芯材(10),由具有柔軟性的金屬材料形成,變形部件(20),以緩沖良好的材質包圍上述芯材(10),帽(30、40),對上述變形部件(20)的兩端進行收尾,并且由合成樹脂材質形成,本實用新型的變形玩具的結構中,在上述帽(30、40)沿著圓周方向反復成型分別從圓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多個突出部(31、41)和多個槽部(32、42),并使一側突出部(31、41)向另一側槽部(32、42)緊密地插入,來維持結合狀態。
【專利說明】幼兒用變形玩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幼兒用變形玩具,更為詳細地,本實用新型由于組裝和分解容易,使得幼兒以自由的形狀進行變形并安裝多種立體物,且能夠長久持續這種趣味,尤其即使放入嘴里也安全、無害,使得在安全規格方面也不會產生不合格事由。
【背景技術】
[0002]一般來說,在能夠開發孩子們的創造性的游戲中,具有代表性的為粘土游戲和拼圖用塊。
[0003]在進行粘土游戲時,孩子們用手就能自由自在地制作想要的形狀,在這一方面,可開發孩子的創造性。但是,在進行粘土游戲時,由于孩子們不注意粘土的使用而產生的污物,有可能會弄臟房間,并且由于粘土為一旦干燥就無法重新使用的消耗性物品,因而具有每次進行粘土游戲就得重新購買粘土的麻煩。
[0004]另一方面,在進行拼圖用塊游戲時,它是以謀求未入學幼兒的認知發達為目的來研發的玩具,因此利用三角柱乃至立方體等多種形狀的塊來執行堆塊、拼圖等,并在玩耍的情況下使身心發達的同時,還能使能動性思考發達及集中度等自然地提高。此時,為了利用永久磁鐵和自粘于該永久磁鐵的金屬球作為用于連接各塊的單元,在塊的各面以填埋的方式固定永久磁鐵及金屬球。但是,由于利用拼圖用塊的玩具為拼接以相同的形狀形成的多個塊的位置的游戲,因而拼圖的過程本身非常乏味。不僅如此,在反復拼接相同的拼圖的情況下,次數越反復,拼接拼圖的時間越縮短。因此,只要拼接幾次相同的拼圖,便會失去興趣,從而需要購買新的拼圖。即,為對拼圖不失去興趣,就要繼續購買新的拼圖,因而具有持續消耗費用的缺點。
[0005]為改善這種缺點,韓國登錄專利10-0642501號中提供一種利用柔軟的纜繩使形態能夠自由變形,從而可使幼兒的創造性極大化的變形玩具。
[0006]上述韓國登錄專利10-0642501號的結構為在變形部的端部形成能夠以相互擴張的方式相連接的結合部,上述變形部包括由包圍芯材的柔軟材質形成的被覆材,而作為結合部的結構,以在結合部的內部由磁性體以露出一部分的狀態進行安裝的結構構成。
[0007]以往,拼圖用塊體利用永久磁鐵作為使擴張地進行變形的單元。此時,作為用于在塊體進行固定的方法,主要使用了以對應永久磁鐵的大小挖孔,并利用粘結劑在塊體附著永久磁鐵的方法。并且,自粘于該永久磁鐵的金屬板乃至金屬球也作為用于在塊體進行固定的方法,主要使用以與金屬球相對應的大小挖孔并利用粘結劑在塊體附著永久磁鐵的方法。像這樣,作為用于附著永久磁鐵乃至自粘于上述永久磁鐵的金屬球的單元,在使用粘結劑的情況下,作業工序數量將增加。而且,上述的幼兒用變形玩具也在結合部內側的收容部安裝磁性體作為擴張連接的單元。因此,由金屬材料構成的磁鐵進入幼兒的嘴而被吸允,或由于不良而使該永久磁鐵脫離,從而偶爾會發生吞咽的安全事故。
[0008]像這樣,在利用對人體有害的粘結劑附著磁性體或以包含永久磁鐵的磁性體暴露的狀態幼兒用嘴吸吮的情況下,存在難以通過用于防止由有害物質引起的危害的幼兒安全 規定等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9](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幼兒用變形玩具,所述幼兒用變形玩具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和缺點,以對人體無害的合成樹脂材料的收尾帽對變形部的兩端進行收尾,并具有可在該收尾帽以相互擴張的方式連接的聯接結構,由此對產品的結構進行更為簡單的改善,從而不僅給制作方,也能給消費者帶來經濟上的利益。
[001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粘結劑及永久磁鐵等,從而可通過安全法規的幼兒用變形玩具。
[0012]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過與其他產品的差別化來提高產品的可靠度,從而可對生產者的獲利做出貢獻的幼兒用變形玩具。
[0013](二)技術方案
[0014]用于實現這種目的的本實用新型的變形玩具包括:芯材10,由具有柔軟性的金屬材料形成;變形部件20,以緩沖良好的材質包圍上述芯材10 ;帽30、40,對上述變形部件20的兩端進行收尾,并且由合成樹脂材質形成,就本實用新型的變形玩具而言,在上述帽30、40沿著圓周方向反復成型分別從圓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多個突出部31、41和多個槽部32、42,并使一側突出部31、41向另一側槽部32、42緊密地插入,來維持結合狀態。
[0015]在上述帽30、40的外側,在突出部31、41的另一側方向以包圍變形部件20的外部的方式形成保護圈33、43,并且在上述帽30、40的內側以一體的方式成型空心的凸臺34、44,使得在上述芯材10和變形部件20之間以插入的方式結合。
[0016]并且,以與形成于上述帽30、40的多個突出部31、41相對應的大小在裝飾板60挖出夾孔61,從而還結合變形玩具和裝飾板60。
[0017]另一方面,還具有夾具50,沿著圓周方向反復成型有分別從圓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突出片51和槽部52,使得在上述變形部件20的中間部的位置以擴張的方式連接其他變形玩具。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根據這種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以對人體無害的合成樹脂材料的收尾帽對變形部的兩端進行收尾,使得具有在該收尾帽以相互擴張的方式連接的聯接結構,從而使產品的結構更加簡單,并可改善為便于幼兒的操作。因此,不僅給制作方,也可給消費者帶來經濟上的利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示出組裝于本實用新型的變形部件的兩端的多個帽以相互插入的方式組裝的結構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0021]圖2為示出本實用新型相結合的過程的剖視圖。
[0022]圖3為示出利用中間部件來擴張的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3]圖4為圖3的組裝狀態的剖視圖。
[0024]圖5為示出在帽將突起部和槽部分別分割成型3個的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立體圖。[0025]圖6和圖7為示出利用夾具來擴張的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6]圖8a及圖Sb為基于在帽中形成的突出部和槽部的數量的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7]圖9至圖12為例示通過本實用新型完成的安裝物的形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29]本實用新型的變形玩具大致包括:芯材10 ;變形部件20,包圍芯材10 ;以及帽30、40,對上述變形部件20的兩端進行收尾。芯材10由鋁或銅、鐵絲等的撓性金屬材質按規定的粗度以長的方式形成,并由變形部件20包裹外部。
[0030]優選地,變形部件20在對人體無害并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的硅及合成樹脂材料中,尤其由三元乙丙橡膠(EPDM)發泡成型。
[0031]因此,通過由變形部件20包裹由金屬材質形成的芯材10的外部,如果幼兒按自己所需的形態稍微施加力量,使變形部件20發生變形,就能按原樣維持變形狀態。
[0032]并且,使芯材10不會過度彎曲,從而防止芯材10折斷或腐蝕的同時,防止因與金屬的直接接觸而使人體受到傷害。
[0033]而且,從芯材10的腐蝕變形狀態變形為其他形態的過程自由,并對可變形的次數沒有限制。
[0034]包裹芯材10的變形部件20的兩端部分別由以合成樹脂材料成型的帽30、40進行收尾處理。
[0035]在本實用新型 中,在上述帽30、40沿著圓周方向反復成型分別從圓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多個突出部31、41和多個槽部32、42。
[0036]以這種結構,分別以相同結構形成的多個帽30、40堅固地固定于變形部件20及芯材10的兩端部,并以這種狀態使用戶在必要時如圖1所示一樣,可使兩端的帽30、40相互
結合 ?
[0037]并且,如圖2所示,能夠以沿著長度方向使一側帽30和另一側帽40互相接觸的方式連接其他多個變形玩具。
[0038]如圖8a所示,形成于帽30、40的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制作成分別以相同形狀和結構從圓的中心各分割成90度角。
[0039]因此,形成于一側帽30的突出部61向另一側帽40的槽部42插入,并且該帽40的突出部41向相鄰的帽30的槽部32緊密地插入,使得維持結合狀態。
[0040]此時,要考慮通過模具設計形成于帽30、40的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在相互結合時不容易脫離并能維持緊密的聯結狀態的同時,若幼兒施加力則能夠脫離的程度的公差來制作。
[0041]并且,如圖Sb所示,形成于帽30、40的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可制作成分別以相同形狀和結構以從圓的中心各分割60度角的方式分別形成三個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ο
[0042]另一方面,在上述帽30、40的外側,在突出部31、41的另一側方向以包圍變形部件20的外部的方式形成空心的圓筒形的保護圈33、43,并且在上述帽30、40的內側中心以一體的方式成型空心的凸臺34、44,以使在上述芯材10和變形部件20之間以插入的方式結人
口 O
[0043]因此,向該凸臺34、44的內側由芯材10以插入的方式結合,向凸臺34、44的外側與保護圈33、43之間的空間由變形部件20以插入的方式進行組裝。
[0044]此時,在上述帽30、40的保護圈33、43和與凸臺34、44相接觸的變形部件20及芯材10周圍涂敷粘結劑,從而使帽30、40與變形部件20及芯材10分別粘接,由此可以更堅固地進行固定。
[0045]另一方面,還具有夾具50,沿著圓周方向反復成型有分別從圓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突出片51和槽52,使得在上述變形部件20的中間部位置以擴張的方式連接其他變形玩具。
[0046]如圖6所示,在該夾具50僅向一側方向形成突出片51和槽52,上述突出片51和槽52為了在與變形部件20彈性結合的狀態下,向一側以擴張的方式連接其他變形部件20而用于與帽30、40相結合。
[0047]并且,如圖7所示,可向兩側方向分別形成兩個突出片51和槽52,上述突出片51和槽52為了在與變形部件20彈性結合的狀態下,向兩側以擴張的方式連接其他變形部件20而用于與帽30、40相結合。
[0048]另一方面,以與形成于上述帽30、40的多個突出部31、41相對應的大小在裝飾板60挖出夾孔61,從而還能結合變形玩具和裝飾板60。
[0049]上述裝飾板60由于在通過本實用新型的變形玩具來制作完成品時,特定動物的臉部或花朵等具有難以制作的問題,因此提供例如小狗等的多種動物的臉部及各種花朵的設計等會以規定厚度的板狀來成型裝飾板60,從而以印刷方式在該表面進行多種設計的裝飾板。
[0050]而且,在該裝飾板60分別挖出夾孔61,從而通過位于最前端的帽30、40的突出部31,41以插入夾孔61的方式進行組裝,由此能夠以更加完美的形狀制作完成品。
[0051]根據這種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如圖1所示,若想使變形部件20變成圓形時,可分別通過突出于一側帽30的突出部31向另一側帽40的槽部42以緊密地插入的方式結合,且該帽40的突出部41向帽30的槽部32以緊密地插入的方式結合,來維持圓形的變形狀態。
[0052]并且,在沿著長度方向連續配置多個變形部件20的狀態下,可通過如上所述的方法使一側帽30與相鄰的另一側帽40以緊密地插入的方式相結合,從而能夠沿著直線以長的方式擴張地進行連接。(圖2)
[0053]具有這種結構的變形玩具以多個為一組向作為消費者的幼兒提供,但分別以多種方式制作變形部件20的長度和顏色及粗度,從而使幼兒對所需的立體物能夠進行多種變形、制作。
[0054]由這種結構形成的本實用新型,作為一例,可容易完成如圖9所示的像數字4 一樣的圖形。
[0055]并且,如圖10所示,骨架利用變形部件20來完成,并在前表面結合裝飾板60,從而可制作小狗等動物形態的完成品。
[0056]并且,可制作如圖11所示的孔雀或如圖12所示的花朵形狀。
[0057]另一方面,能夠以多種形狀和數量提供具有突出片51和槽52的多個夾具50,以使在上述變形部件20的中間部的位置以擴張的方式連接其他變形玩具。[0058]該夾具50以內徑小于變形部件20的外徑的方式由合成樹脂材料注塑,從而以強制結合于具有彈性的變形部件20的外部的方法在任何位置可使變形部件20和夾具50在沒有相互移動的情況下相結合。
[0059]另一方面,在上述帽30、40的末端部位置還具有中間部件70,上述中間部件70在兩側分別具有突出片71和槽72,上述突出片71和槽72具有與上述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相對應的大小和形狀,使得以擴張的方式連接其他變形玩具。
[0060]根據利用本實用新型來完成的多個變形玩具所要表現的形狀,可提高注意力、觀察力、組織力及對事務的理解力。
[0061]因此,由于幼兒們能夠以提高認知發達的狀態入學,因而可提高對學習生活的適應力。
【權利要求】
1.一種幼兒用變形玩具,包括:芯材(10),由具有柔軟性的金屬材料形成;變形部件(20),以緩沖良好的材質包圍所述芯材(10);帽(30、40),對所述變形部件(20)的兩端進行收尾,并且由合成樹脂材質形成,上述幼兒用變形玩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帽(30、40)沿著圓周方向反復成型分別從圓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多個突出部(31、41)和多個槽部(32、42),并使一側突出部(31、41)向另一側槽部(32、42)緊密地插入,來維持結合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幼兒用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帽(30、40)的外側,在突出部(31、41)的另一側方向以包圍變形部件(20)的外部的方式形成保護圈(33、43),并且在所述帽(30、40)的內側以一體的方式成型空心的凸臺(34、44),以使在上述芯材(10)和變形部件(20)之間以插入的方式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幼兒用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以與形成于上述帽(30、40)的多個突出部(31、41)相對應的大小在裝飾板(60)挖出夾孔(61),從而還結合變形玩具和裝飾板(60)。
【文檔編號】A63H33/08GK203609873SQ201290000511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明者】徐龍錫 申請人:徐龍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