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桿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高爾夫球桿頭,該高爾夫球桿頭具有中空部并且包括桿面部分、底部分和插口,該桿面部分具有用于擊球的桿面,該底部分限定桿頭的底面,高爾夫球桿桿身的末端被插入插口中。插口突出到中空部中。底部分在其桿面?zhèn)仍O置有厚的肋部,該厚的肋部的厚度為3.0至10.0mm并且在桿頭的趾跟方向上延伸。在中空部中,肋部與插口連接。
【專利說明】高爾夫球桿頭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聞爾夫球桿頭,尤其涉及一種中空聞爾夫球桿頭,該聞爾夫球桿頭被設置在中空部中,其結構使得擊打時桿面部分受到的力能夠從桿面部分的下側有效地傳輸?shù)讲蹇凇?br>
【背景技術】
[0002]以下的專利文件1-4公開的高爾夫球桿頭具有中空結構,其中,底部分被設置在桿面?zhèn)戎?,并且具有沿趾跟方向延伸的厚部。為了降低桿頭重心的位置,該底部分具有大質量。
[0003]然而,在該高爾夫球桿頭中,與插口相關的底部分的厚部對擊球感的影響沒有被檢驗。因此,專利文件1-4公開的桿頭在擊球感上具有改進的空間。
[0004][專利文件]日本專利申請公報N0.2009-166、2011-206242、2011-206243 以及2009-82291。
【發(fā)明內容】
[0005]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爾夫球桿頭,其中,擊球感被改進,同時桿頭的重心被降低。
[0006]根據(jù)本發(fā)明,具有中空部的聞爾夫球桿頭包括:
[0007]桿面部分,該桿面部分具有用于擊球的桿面,
[0008]底部分,該底部分與桿面部分的下邊緣連續(xù),并且限定桿頭的底面,和
[0009]插口部分,該插口部分包括插口,高爾夫球桿身的末端被插入該插口中,其中
[0010]插口突出到中空部中,
[0011]底部分在桿面?zhèn)仍O置有厚的肋部,
[0012]該肋部朝著中空部隆起,并且肋部的厚度為3.0至10.0mm,并且
[0013]該肋部在桿頭的趾跟方向上延伸,并且
[0014]在中空部中,肋部與插口連接。
[0015]因此,由于厚的肋部,底部分的質量被增大,重心能夠被降低。進一步,厚的肋部適當?shù)販p小擊打時桿面部分的震動,從而改進擊球感。
[0016]由于肋部與插口連接,所以擊打時桿面部分受到的震動通過肋部被立即從桿面部分的下側傳輸?shù)讲蹇?。因此,高爾夫球手的手能夠通過桿身感覺到擊打時的瞬時反饋,擊球感能夠進一步被改進。
[001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高爾夫球桿頭具有以下附加特點(I) - (6):
[0018](I)插口包括管狀主要部分和底部分,該底部分在中空部內閉合管狀主要部分的下端,并且肋部與插口的底部分連接;
[0019](2)肋部被形成在從下述豎直面VP朝向桿頭的前方和后方的3至15mm的范圍內;
[0020](3)肋部與面向中空部的桿面部分的后表面分離;[0021](4)在趾跟方向上,肋部的最大厚度出現(xiàn)在豎直面IV上,該豎直面IV經(jīng)過桿頭的重心并且垂直于上述豎直面VP:
[0022](5)肋部的厚度朝著桿頭的后側逐漸減小;以及
[0023](6)中空結構包括主體、面部構件和底部構件,該主體包括插口部分并具有前部開口和底部開口,該面部構件覆蓋前部開口以形成桿面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該底部構件覆蓋底部開口以形成底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其中,
[0024]主體的比重Dl大于面部構件的比重D2,并且小于底部構件的比重D3。
[0025]定義:
[0026]在本申請中,包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除非另作說明,關于桿頭的尺寸、位置、方向等等以桿頭的標準狀態(tài)為參照。
[0027]在此,桿頭的標準狀態(tài)為:桿頭被設置在水平面HP上從而球桿桿身的軸線(未顯示)傾斜桿頭傾角a并且軸線保持在豎直面VP上,桿面相對于水平面HP在甜蜜點SS形成桿面傾角(實際桿面傾角,大于零),桿面角度為零。順便提及,在只有桿頭的情況下,桿身插入孔的中心線能夠被用來代替球桿桿身的軸線。
[0028]“前后方向”為平行于投影在水平面HP上的直線N的方向FR,其中直線N為經(jīng)過桿頭的重心的桿面的法線。
[0029]“趾跟方向”為平行于水平面HP并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TH。
[0030]“甜蜜點”為桿面和直線N的交點SS,該直線N為經(jīng)過桿頭的重心G的桿面2的法線。
[0031]“桿面的邊緣”:如果桿面2的外圍邊緣2A (包括上邊緣2a、趾側邊緣2c、下邊緣2b和跟側邊緣2d)由于桿面2的曲率的平滑變化而不清楚,如下改為采用根據(jù)曲率變化限定的虛邊緣線(Pe)。如圖3 (a)和3 (b)所示,在每個截面El、E2上,包括在甜蜜點SS和重心G之間延伸的直線N,點Pe被確定為從重心G到桿面的外圍中桿面部分的剖面線Lf的曲率半徑(r)首次變得低于200mm。然后虛邊緣線被定義為點Pe的軌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2]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高爾夫球桿頭的俯視圖;
[0033]圖2是其前視圖;
[0034]圖3 (a)和3 (b)是高爾夫球桿頭的前視圖和截面圖,為了說明桿面的外圍邊緣;
[0035]圖4是圖1中高爾夫球桿頭的分解立體圖;
[0036]圖5是圖1中高爾夫球桿頭的仰視圖;
[0037]圖6是沿圖1中A-A線的截面圖;
[0038]圖7是沿圖2中C-C線的截面圖;
[0039]圖8是沿圖1中B-B線的截面圖;
[0040]圖9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截面圖(與圖8對應)。
【具體實施方式】
[0041 ]現(xiàn)在將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0042]本發(fā)明適用于木制型高爾夫球桿頭,至少包括一號木桿(#1)、二號木桿(#2)、三號木桿(#3)、四號木桿(#4)和五號木桿(#5),并且桿頭具有相似的形狀,更適用于球道木桿,例如具有的桿面傾角不小于14度,特別地,不小于16度。
[0043]圖1和2顯示在標準狀態(tài)下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高爾夫球桿頭1,該高爾夫球桿頭為球道木桿所設計。
[0044]高爾夫球桿頭I包括桿面部分3、頂部分4、底部分5、側部分6和插口部分7。
[0045]桿面部分3具有用于擊球的桿面2。頂部分4延伸至桿面2的上邊緣2a并形成桿頭的頂面。
[0046]底部分5延伸至桿面2的下邊緣2b并形成桿頭的底面。
[0047]側部分6連接頂部分4和底部分5之間,并且通過桿頭的背側從桿面2的趾側邊緣2c延伸至桿面2的跟側邊緣2d。
[0048]插口部分7被形成在頂部分4的跟側。
[0049]插口部分7包括管狀的插口 8,高爾夫球桿桿身的末端(未顯不)被插入該插口 8內。
[0050]高爾夫球桿頭I具有中空部i (在該實施例中大致封閉的中空部i)。
[0051]當桿頭I是為木頭球桿所設計時,其體積優(yōu)選不小于350cc,更優(yōu)選不小于420cc。
[0052]當桿頭I是為球道木桿所設計時,其體積優(yōu)選不小于90cc,更優(yōu)選不小于120cc。
[0053]該桿頭體積能夠有效地增大轉動慣量MI并有助于加深桿頭的重心。
[0054]如果桿頭體積過于增大,則桿頭重量被不利地增大并且擺動平衡被降低。進一步,存在違反高爾夫球規(guī)則的可能。因此,桿頭I的體積被限制為不超過460cc。
[0055]優(yōu)選地,桿頭I繞著經(jīng)過桿頭的重心G的垂直軸線Al的轉動慣量MI被限制如下。
[0056]當桿頭I是為木頭球桿所設計時,優(yōu)選地,轉動慣量MI為3500至5000g sq.cm。
[0057]當桿頭I是為球道木桿所設計時,優(yōu)選地,轉動慣量MI為2600至2800g sq.cm。為了遵守高爾夫球規(guī)則,轉動慣量MI被限制為不超過5900g sq.cm。
[0058]如果轉動慣量MI過大,水平齒輪影響(horizontal gear effect)下降,并且難以獲得想要的側旋。因此,當擊球位置朝向趾部或跟部偏離中心時,球不能回到目標軌道。從而,擊球的方向穩(wěn)定性下降。
[0059]如果轉動慣量MI過小,當擊球位置朝向趾部或跟部偏離中心時,桿頭很容易向右或左移動。從而,擊球的方向穩(wěn)定性下降。
[0060]當桿頭I是為木頭球桿所設計時,桿頭I的質量優(yōu)選為不小于160g,更優(yōu)選不小于170g,但不大于220g,更優(yōu)選不大于210g。
[0061]當桿頭I是為球道木桿所設計時,桿頭I的質量優(yōu)選為不小于180g,更優(yōu)選不小于190g,但不大于250g,更優(yōu)選不大于240g。
[0062]如果桿頭I的質量過小時,存在耐久性下降的可能。
[0063]如果桿頭I的質量過大時,存在擊球的擺動平衡和方向穩(wěn)定性下降并且飛行距離縮短的可能。
[0064]在該實施例中,桿頭I由面部構件1A、底部構件IB和主體IC組成,該面部構件IA形成桿面部分3的至少一部分(在該實施例中是全部),該底部構件IB形成底部分5的至少一部分,面部構件IA和底部構件IB被附接到該主體IC上。
[0065]如圖4所示,該實例中的面部構件IA包括桿面部分3和折回部9,該折回部9從桿面部分3的外圍邊緣向后延伸。
[0066]折回部9包括:頂側折回部9a,該頂側折回部9a形成頂部分4的前部分;底側折回部9b,該底側折回部9b形成底部分5的前部分;趾側折回部9c,該趾側折回部9c在趾側形成側部分6的前部分;和跟側折回部9d,該跟側折回部9d在跟側形成側部分6的前部分。該折回部9a-9d繞著除了插口部分7的桿面2連續(xù)地延伸。
[0067]為了確保耐久性,面部構件IA由強度系數(shù)高的金屬材料,比如馬氏體鋼、鈦、鈦合金、鎂合金和招合金制成。
[0068]底部構件IB包括底后部10和卷起部11,底后部10形成底部分5的剩余后部,該卷起部11從底后部10除了前緣的外圍邊緣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側部分6的下部。底部構件IB不局限于該構造。例如,底部構件IB可以僅由底部分5組成。為了降低桿頭I的重心位置,底部構件IB由比重大的金屬材料,比如不銹剛合金、馬氏體鋼和鎢合金制成。
[0069]在該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底部構件IB被放置在球桿桿身的中心線CL (或豎直面VP)的后側,底部構件IB具有半圓形狀,為了適當?shù)卦龃筠D動慣量MI以及為了降低桿頭的重心,底部構件IB的輪廓在桿頭I的輪廓R內沿輪廓R延伸。
[0070]在圖5中,底部構件IB的底面的面積Sa優(yōu)選地為由桿頭I的輪廓R圍繞的面積S的不小于20%,更優(yōu)選不小于30%,但不大于70%,更優(yōu)選不大于60%。從而,每個面積Sa和S都為投影到水平面HP上的面積。
[0071]在該實施例中,主體IC對應于面部構件IA和底部構件IB被排除的桿頭I。主體IC具有被面部構件IA覆蓋的前部開口 12f,和被底部構件IB覆蓋的底部開口 12s。
[0072]主體IC整體地包括以上的插口部分7,頂部分4的剩余主后部14,和前部開口 12f的下邊緣和底部開口 12s的前邊緣之間形成的底部分5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間部13。
[0073]為了增大桿頭的體積以及為了優(yōu)化轉動慣量MI,主體IC由不銹剛合金、馬氏體鋼、鈦或鈦合金制成。
[0074]優(yōu)選地,為了降低桿頭I的重心位置同時改進擊球感,主體IC的比重Dl大于面部構件IA的比重D2并且小于底部構件IB的比重D3 (S卩,D3>D1>D2)。例如,面部構件IA由比重4.6的鈦(Ti)合金制成。底部構件IB由比重8.3的鎢(W)合金制成。主體IC由比重
7.8的不銹剛合金制成。
[0075]面部構件IA的邊緣被焊接在主體IC前部開口 12f的邊緣上。
[0076]在該實施例中,由于折回部9,焊接位置與桿面2的外圍邊緣2A向后分隔。
[0077]在如圖5所示的桿頭的仰視圖中,底側折回部9b在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La不大于15mm,優(yōu)選不大于13mm。
[0078]如果最大尺寸La變大,下述肋部17難以在擊打時承受來自桿面部分的力或震動。
[0079]考慮到焊縫的耐久性,最大尺寸La優(yōu)選不小于5mm,更優(yōu)選不小于7mm。
[0080]除了焊接技術以外,面部構件IA可以通過利用銅焊技術被固定到主體1C。
[0081]同樣地,底部構件IB的邊緣通過焊接、銅焊等等被固定到主體IC的底部開口 12s的邊緣上。
[0082]如圖4和圖6所示,插口 8包括主要部分15和底部分16,該主要部分15是管狀的并且延伸到中空部i內,該底部分16在中空部i內閉合主要部分15的孔的下端。
[0083]為了增大插口部分7和跟部的剛性從而改進擊球的方向穩(wěn)定性,主要部分15的側面15a的跟側部與主體IC的內表面的跟側部結合。
[0084]底部分5被設置在桿面?zhèn)龋渚哂泻竦睦卟?7,該厚的肋部17沿趾跟方向延伸并且向中空部i隆起。
[0085]肋部17的厚度Tl在不小于3.0mm,優(yōu)選不小于3.5mm,但不大于10.0mm的范圍內。優(yōu)選不超過7.5mm。
[0086]因此,底部分5的合成薄部18的厚度T2小于3.0mm。
[0087]肋部17增加底部分5的質量,并有助于降低桿頭的重心位置。肋部17適當?shù)亟档驮趽舸驎r桿面部分的震動,從而改進擊球感。如果肋部17的厚度Tl小于3.0mm,則難以降低桿頭的重心位置。如果肋部17的厚度Tl大于10.0mm,則底部分5的重心位置變高,因此,難以降低桿頭的重心位置。
[0088]肋部17僅被形成在底部分5的上述中間部13內。
[0089]因此,薄部18包括:在肋部17的后側且由主體IC形成的薄部18A,由底部構件IB形成的薄部18B,和由面部構件IA的底側折回部9b形成的薄部18C。
[0090]為了確保桿頭i的剛性,薄部18的厚度T2優(yōu)選不小于0.8mm。
[0091]在該實施例中,為了增大桿頭體積和轉動慣量MI,頂部分4的厚度小于3mm。
[0092]肋部17在中空部i內,即,在桿頭內側延續(xù)至插口 8 (在該實例中,至底部分16)。
[0093]因此,桿面部分在擊打時的震動立刻通過肋部從桿面部分的下側傳輸至插口。因此,高爾夫球手的手能夠通過球桿桿身感覺到擊打時的瞬時反饋,擊球感能夠進一步被改進。
[0094]圖7顯示該實施例中肋部17的俯視圖。
[0095]優(yōu)選地,肋部17從豎直面VP朝向前方延伸確定的距離Wa,也向后方延伸確定的距離Wa。為了降低重心位置同時控制桿頭I的質量過于增大,每個距離Wa優(yōu)選不小于3mm,更優(yōu)選不小于5mm,但不大于15mm,更優(yōu)選不大于13mm。
[0096]肋部17沿趾跟方向延伸。為了肋部17能夠有效地承受桿面部分的震動并且增大轉動慣量MI,肋部17在趾跟方向上的長度Lb是在趾跟方向測量的桿面的外圍邊緣2A的長度LI (未顯示)的優(yōu)選不小于50%,更優(yōu)選不小于60%,但不大于100%,更優(yōu)選不大于90%。
[0097]圖8是沿豎直面IV的桿頭的截面圖,該豎直面IV經(jīng)過桿頭的重心G且垂直于包含球桿桿身的中心線CL的豎直面VP。
[0098]如圖所示,肋部17與面向中空部i的桿面部分3的底表面2f分離,以免肋部17與擊打時變形的桿面部分的底表面2f接觸,從而避免擊球感和回彈性能變差。因此,底表面2f和厚的肋部17之間在前后方向上的距離Lc被設置為不小于3mm,優(yōu)選不小于5mm。
[0099]如果距離Lc變大,則難以有效地承受桿面部分的震動。進一步,桿頭的重心向后偏移,存在甜蜜點SS位置變高的可能。因此,距離Lc被設置為不大于15mm,優(yōu)選不大于13mm。
[0100]沿肋部17在趾跟方向的整個長度,肋部17與底表面2f分開上述距離Lc,不論該距離Lc是常量或者變量。如圖7所示,在該實施例中,沿整個長度的距離Lc大致為定值。肋部17的前邊緣大致是直的并且平行于趾跟方向。肋部17的后邊緣也大致是直的并平行于趾跟方向。因此,在俯視圖中肋部17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狀。
[0101]如圖8所示,肋部17的厚度向著桿頭的后側逐漸地(在該實施例中,階梯地)減小。[0102]不是必須地但是優(yōu)選地,當在上述豎直面IV內測量肋部17的厚度時,在從具有最大厚度tl的部分的前端17e向后IOmm的位置上測量的厚度tlO為I至6mm,小于最大厚度tl。該構造可以抑制桿頭I的質量過于增大。
[0103]優(yōu)選地,在趾跟方向上,肋部17的最大厚度Tl出現(xiàn)在豎直面IV上,S卩,在趾跟方向上與桿頭的重心G對應的位置上,并且如圖6所示,具有最大厚度的部分從豎直面IV向趾部延伸確定的距離Ld和向跟部延伸確定的距離Ld。這有助于降低桿頭的重心G。優(yōu)選地,為了通過有效地承受并向插口傳輸振動能量從而適當?shù)亟档蛽舸驎r靠近甜蜜點SS處出現(xiàn)的桿面部分的震動,而不過于增大桿頭I的質量每個距離Ld被設置為在趾跟方向上不小于15mm,更優(yōu)選不小于17mm,但不大于35mm,更優(yōu)選不大于30mm的范圍內。
[0104]為了有效地獲得該有益功能,如圖4、6和I所示,肋部17由前部分19和后部分20組成。
[0105]前部分19包括:在趾跟方向上形成在中間并且具有最大厚度的中間前部分19A ;形成在中間前部分19A的跟側并且厚度小于中間前部分19A的跟側前部分19B ;和形成在中間前部分19A的趾側并且厚度小于中間前部分19A的趾側前部分19C。
[0106]后部分20包括:在祉跟方向上形成在中間并且具有后部分20的最大厚度的中間后部分20A ;形成在中間后部分20A的跟側并且厚度小于中間后部分20A的跟側后部分20B ;和形成在中間后部分20A的趾側并且厚度小于中間后部分20A的趾側后部分20C。
[0107]在肋部17和相鄰的薄部18的各部分19A-19C和20A-20C之間,優(yōu)選地形成傾斜部分22,該傾斜部分22的厚度Tl連續(xù)地變化以免形成剛性的階梯變化。
[0108]圖9顯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桿頭1,其中肋部17的厚度Tl向桿頭的后側逐漸線性地減小。其它方面與之前的實施例相同。在這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當在豎直面IV內測量時,肋部17的上表面17z和水平面HP的夾角0 I和經(jīng)過重心G的法線N和水平面HP的夾角0 2之間的差值I 0 1- 0 2 I不大于10度,更優(yōu)選不大于5度。
[0109]該肋部17能夠向桿頭的重心G向前偏移以降低甜蜜點SS的高度GH,從而控制回旋。
[0110]從而,在上述實施例中,肋部17從插口 8的底部分16沿中空結構的內表面向趾部延伸至少15mm的距離Ld,同時保持至少3.0mm的厚度Tl,并且從豎直面VP的向前程度(對應于向前距離Wa)至少為3mm,從豎直面VP的向后程度(對應于向后距離Wa)至少為3mm。
[0111]雖然已經(jīng)詳細地說明了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但是所說明的實施例不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前提下,可能采用不同的修改例。
[0112]對比試驗:
[0113]根據(jù)圖4所示的結構,高爾夫球桿頭被試驗性地生產(chǎn)并被測試回彈性能和擊球感。除表I所示之外,所有桿頭具有相同的詳細說明。
[0114]通用的詳細說明如下:
[0115]桿頭的質量:215g
[0116]桿頭的體積:161cc
[0117]桿面傾角:18度
[0118]桿頭傾角:59度
[0119]桿頭的厚度:35mm[0120]桿面的高度:29mm
[0121]桿面的最大長度L1:87mm
[0122]肋部的長度Lb:70mm
[0123]距離Ld+Ld:30mm
[0124]距離Wa+Wa:16mm
[0125]趾側前部分的厚度t3:5.5mm
[0126]中間后部分的厚度t4:4.5mm
[0127]跟側后部分的厚度t5:3.0mm
[0128]趾側后部分的厚度t6:2.5mm
[0129]面積比Sa/S:0.55
[0130]主體的材料:不銹剛合金(⑶ST0M450,比重7.8)
[0131]面部構件和底部構件的材料:
[0132]鈦合金:Ti6-22-22S(比重:4.6)
[0133]鎢合金:W-Ni(比重:8.3)
[0134]不銹剛合金:CUST0M450(比重:7.8)
[0135]為了使得桿頭具有相等的質量,每個構件的厚度均勻地變化。
[0136]〈回彈性能測試〉
[0137]根據(jù)“符合規(guī)則4-le、附錄I1、修訂版2 (1999年2月8日)、美國高爾夫球協(xié)會的測量桿頭的速度比的方法”,相對于三個位置(甜蜜點SS、從甜蜜點向趾部相距20mm的趾側位置、從甜蜜點向跟部相距20mm的跟側位置)獲得回彈系數(shù)。三個測量的平均值如表I所示。更接近0.83但不超過高爾夫球規(guī)則的上限0.83的值是較好的。
[0138]〈擊球感測試〉
[0139]每個桿頭被附接到FRP桿身(鄧祿普體育用品株式會社,“MP-700”,F(xiàn)lex R)從而構成42英寸的#5木桿。其差點在5至15范圍內的二十個高爾夫球手每桿十次擊打三層球(鄧祿普體育用品株式會社,“XXIO LX”),并檢查高爾夫球手的手感覺到的震動是否是連續(xù)的,并按五個等級評價擊球感。結果如表I所示,其中等級越高越好。
[0140]〈甜蜜點高度〉
[0141]值越小,桿頭的重心越低。
[0142]〈轉動慣量〉
[0143]轉動慣量MI通過利用轉動慣量測量儀表測量(INERTIA DYNAMICS Inc,模型N0.005-002)。因為在沒擊中時桿頭的移動較小,所以在2600至2800g sq.cm范圍內的值較好。
[0144]表I
[0145]
【權利要求】
1.一種聞爾夫球桿頭,所述聞爾夫球桿頭具有中空部,所述聞爾夫球桿頭包括: 桿面部分,所述桿面部分具有用于擊球的桿面; 底部分,所述底部分與所述桿面部分的下邊緣連續(xù),并且限定所述桿頭的底面;和 插口部分,所述插口部分包括插口,高爾夫球桿身的末端被插入所述插口中; 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插口突出到所述中空部中; 所述底部分在其桿面?zhèn)仍O置有厚的肋部; 所述肋部朝著所述中空部隆起,并且所述肋部的厚度為3.0至10.0mm ;并且 所述肋部在所述桿頭的趾跟方向上延伸;并且 在所述中空部中,所述肋部與所述插口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口包括管狀主要部分和底部分,所述底部分在所述中空部內閉合所述管狀主要部分的所述下端;并且 所述肋部與所述插口的所述底部分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被形成在從豎直面VP朝向所述桿頭的前方和后方的3至15mm的范圍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與面向所述中空部的所述桿面部分的后表面分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趾跟方向上,所述肋部的最大厚度出現(xiàn)在豎直面IV上,所述豎直面IV經(jīng)過所述桿頭的重心并且垂直于豎直面VP。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的所述厚度朝著所述桿頭的后側逐漸減小。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頭,所述高爾夫球桿頭具有中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結構包括: 主體,所述主體包括所述插口部分,并且具有前部開口和底部開口 ; 面部構件,所述面部構件覆蓋所述前部開口,以形成所述桿面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 底部構件,所述底部構件覆蓋所述底部開口,以形成所述底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其中 所述主體的比重Dl大于所述面部構件的比重D2,并且小于所述底部構件的比重D3。
【文檔編號】A63B53/04GK103768770SQ201310487847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中村拓尊 申請人:鄧祿普體育用品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