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包括:底座、旋轉主體以及支撐機構,旋轉主體安裝于底座的上端,支撐機構安裝于底座的下端,底座的下端還設置有滾輪;其中:支撐機構包括:滑槽、支撐桿、可調支撐腳及驅動機構,滑槽固定設置于底座下端,支撐桿以可滑動的方式套設于所述滑槽內,可調支撐腳設置于支撐桿朝向所述底座外側的一端,支撐桿通過驅動機構驅動其沿滑槽滑動以控制其伸出于底座外或回收到底座內。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防止旋轉秋千魚發生側翻,且當旋轉秋千魚需要轉移時,支撐桿可收回到底座下端,因此不會影響裝置的移動。
【專利說明】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秋千魚,特別涉及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
【背景技術】
[0002]旋轉秋千魚是旋轉飛椅和旋轉木馬的升級改進型產品,其外觀簡潔,美觀大方,簡單而又不失豪華,針對性更強,給人孩子們可玩欲望更強烈,且拆卸更方便,旋轉秋千魚是一種適用于公園、廣場、景區、游樂場、室內商場及超市等娛樂場所的兒童游樂設備,現有的旋轉秋千魚底座下端一般設置有滾輪以方便其移動,使其可按需要轉移到不同的場所使用。但由于為方便旋轉秋千魚的移動,其底座一般不會設置得太大,且很多場所又不會針對性地設置有用于固定旋轉秋千魚的設施,當其在大風環境或乘坐者集中在旋轉秋千魚的一側時,其存在發生側翻的危險。
[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尚有必要發明一種能防止旋轉秋千魚發生側翻的裝置。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缺陷,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通過在底座設置可伸縮的支撐機構,在使用時,支撐機構伸展出來進行輔助支撐整個裝置,能有效防止旋轉秋千魚發生側翻,提高安全性。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包括:
[0007]一底座,其下端設置有滾輪;
[0008]一旋轉主體,其安裝于所述底座上端;
[0009]其中:
[0010]支撐機構,其安裝于所述底座的下端,且其至少為三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
[0011]一滑槽,其固定安裝于所述底座下端,且其一端槽口設置于所述底座下端邊緣;
[0012]一支撐桿,其以可滑動的方式套設于所述滑槽內,且其一端可伸出于所述底座之外;
[0013]一可調支撐腳,其設置于所述支撐桿可伸出于所述底座之外的一端。
[0014]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機構為4個,且每相鄰兩個所述支撐機構的所述滑槽延長線之間的夾角為90°。
[0015]優選的是,所述滑槽為一兩端開口的中空長方體狀桿件。
[0016]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桿為一長方體狀桿件。
[0017]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桿通過一驅動機構驅動。
[0018]優選的是,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0019]一導桿,其一端與所述支撐桿與所述可調支撐腳連接的一端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0020]一連接桿,其上端與所述導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0021]一油缸,其活塞桿頭端與所述連接桿的下端連接,且其缸體固定設置于所述滑槽的下側。
[0022]優選的是,所述可調支撐腳為機械行業上常使用到的可調支撐腳,其包括:
[0023]腳杯,其呈圓板狀;
[0024]螺桿,其下端與腳杯上端通過螺紋連接,且其上端與所述支撐桿可伸出于所述底座的一端通過螺紋連接;
[0025]調節螺母,其設置于所述螺桿上。
[002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通過在底座下端設置支撐機構,為底座增加輔助支撐點,且支撐機構的支撐桿伸出于底座之外,使可調支撐腳位于底座的外側以增大支撐面積,使整個裝置更可穩固,可有效防止發生側翻,且當裝置需要轉移時,支撐桿及可調支撐腳可收回到底座下端,并不影響裝置的移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的主視圖。
[0029]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的俯視圖。
[0030]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的支撐機構支撐桿伸出示意圖。
[0031]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的支撐機構支撐桿收回示意圖。
[0032]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的支撐機構的滑槽立體示意圖。
[0033]其中:
[0034]1、旋轉主體;2、底座;3、支撐機構;
[0035]31、連接桿;32、導桿;33、支撐桿;34、滑槽;341、U形槽;35、可調支撐腳;36、油缸。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以下參照附圖并結合【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以下實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和“右”均以各圖所示的方向為基準,這些用來限制方向的詞語僅僅是為了便于說明,并不代表對本實用新型具體技術方案的限制。
[0037]實施例1
[0038]如圖1所示,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包括:旋轉主體1、底座2以及支撐機構3,旋轉主體I安裝于底座2上端,支撐機構3安裝于底座2下端,底座2下端還設置有滾輪,如圖2所示,支撐機構3為四個,其在底座2下端前后左右四個方向的中間位置各分布一個,其中:
[0039]如圖3或圖4所示,支撐機構3包括:連接桿31、導桿32、支撐桿33、滑槽34、可調支撐腳35以及油缸36。滑槽33為一兩端開口的中空長方體狀桿件,其固定于底座2的下端,且其一端槽口位于所述底座2下端的邊緣,且四個支撐機構3的滑槽33的延長線經過底座2的中心,且相鄰兩個滑槽的延長線之間的夾角為90°,如圖5所示,滑槽33位于所述底座下端的邊緣的一端槽口的下側設置有一 U形槽341 ;支撐桿34為一長方體狀桿件,其以可滑動的方式套設于滑槽33的內腔中,且支撐桿34的一端可伸出于底座2之外,該端與一可調支撐腳35連接,可調支撐腳35為機械行業上常用到的可調支撐腳,其可通過調節螺母調整其腳杯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且支撐桿34另一端與一導桿32的一端固定連接,導桿32的一端與連接桿31的上端固定連接,連接桿31的下端與油缸36的活塞桿的頭端固定連接,油缸36的缸體固定于滑槽33的下側。
[0040]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使用時,如圖3所示,通過油缸36回收其活塞桿以通過導桿32把支撐桿33往底座2下端的外側推出,然后向下調整可調支撐腳35,使其下端的腳杯與地面接觸,這樣便可以為底座2增加了四個輔助支撐點,且輔助支撐點伸出于底座2之外,增大了支撐面積。從而使整個裝置更穩固,有效防止發生側翻。當裝置需要轉移時,如圖4所示,先向上調整可調支撐腳,使其腳杯提起,然后通過油缸36伸出其活塞桿以通過導桿32把支撐桿33收回到底座2的下端,且地腳螺栓35回到U形槽341內,使整個支撐機構3完全處于底座2的下端,避免影響整個裝置的移動。
[0041]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如把支撐桿的驅動機構改為用電機組件來驅動,或不需驅動機構,直接手動操作等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包括: 一底座,其下端設置有滾輪; 一旋轉主體,其安裝于所述底座上端; 其特征在于: 支撐機構,其安裝于所述底座的下端,且其至少為三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 一滑槽,其固定安裝于所述底座下端,且其一端槽口設置于所述底座下端邊緣; 一支撐桿,其以可滑動的方式套設于所述滑槽內,且其一端可伸出于所述底座之外; 一可調支撐腳,其設置于所述支撐桿可伸出于所述底座之外的一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為4個,且每相鄰兩個所述支撐機構的所述滑槽延長線之間的夾角為9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為一兩端開口的中空長方體狀桿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為一長方體狀桿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通過一驅動機構驅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防側翻的旋轉秋千魚,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一導桿,其一端與所述支撐桿與所述可調支撐腳連接的一端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一連接桿,其上端與所述導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一油缸,其活塞桿頭端與所述連接桿的下端連接,且其缸體固定設置于所述滑槽的下側。
【文檔編號】A63G1/00GK203598473SQ201320659470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4日
【發明者】鐘朝源, 梁林 申請人:廣西南寧市智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