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文體用品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游泳教學系統。
背景技術:
在兒童游泳教學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浮力工具進行輔佐,如漂浮板、救生圈等;特別地,有一類套置于手腕、腳腕處的浮力體,可以使手腳保持漂浮狀態;然而,在采用現有的浮力工具輔佐后,尚需要成人手扶著兒童的身體,進行動作教學,尤其是對于雙腳撥水的動作要領,通常需要雙手交替地協助兒童的雙腳進行上下撥動,由于同時要兼顧兒童身體的平衡,成人只能站立于兒童身體的側面,此時,協助兒童雙腳交替撥水的動作由于受到體位的限制,十分吃力;另一方面,在兒童腿腳部設置浮力體后,其腿腳下撥時受到很大的浮力,使動作較為困難,極容易使兒童厭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兒童游泳教學系統,該系統可以輕松地輔佐兒童進行雙腳交替撥水動作訓練,并且使撥水阻力大幅減小,可同時降低成人及兒童的訓練難度。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該兒童游泳教學系統包括套設于頸部的浮力項圈、套設于左右腳踝的浮力踝圈;所述浮力踝圈由氣囊構成,所述氣囊通過質軟氣管連接至可握持的、自然狀態下呈飽滿狀的橡皮球;所述橡皮球呈飽滿狀態時,所述浮力踝圈呈癟軟狀態,此時浮力踝圈所受的最大浮力不足以使兒童腿腳上浮;而所述橡皮球完全捏扁時,橡皮球內的空氣壓入所述浮力踝圈內,使浮力踝圈呈飽滿狀態,此時浮力踝圈所受的最大浮力使兒童腿腳上浮。
作為優選,所述浮力項圈為一個具有卡口的可充氣環形氣囊;兒童的頸部可通過所述卡口卡入浮力項圈內;所述卡口的兩側設有搭扣;以便于穿戴和固定;所述浮力項圈上還設有充氣嘴。
作為優選,所述橡皮球飽滿時的內部容積大于所述浮力踝圈飽滿時的內部容積;所述浮力踝圈上設有一個泄壓閥,而所述橡皮球上設有一個單向進氣閥;由此,當所述橡皮球被完全捏扁時,浮力踝圈在充滿空氣后,多余的空氣從浮力踝圈的泄壓閥中排出,在水中形成成串的氣泡,以使兒童的腳部形成抖動感,并伴隨氣泡聲,以形成一種命令信號,催促該浮力踝圈所對于的腿腳上撥;所述橡皮球回彈后,從浮力踝圈外泄的空氣由橡皮球上的單向進氣閥補充。
本發明采用的第二種技術方案是:該兒童游泳教學系統包括套設于頸部的浮力項圈、套設于左右腳踝的浮力踝圈;所述浮力踝圈由氣囊構成,左右腳踝所對應的兩個浮力踝圈分別通過一條質軟氣管連接至共同的氣壓處理裝置;所述氣壓處理裝置可被成人單手握持,并且在交替握緊-松開的過程中,使左右腳踝所對應的兩個浮力踝圈交替地呈現飽滿-癟軟狀;所述浮力踝圈呈癟軟狀態時,浮力踝圈所受的最大浮力不足以使兒童腿腳上浮;而浮力踝圈呈飽滿狀態時,浮力踝圈所受的最大浮力使兒童腿腳上浮。
作為優選,所述氣壓處理裝置包括氣缸,所述氣缸內設有一個可在氣缸的兩端之間滑動的滑塞,所述氣缸的兩端分別通過所述質軟氣管連接一個所述的浮力踝圈;所述滑塞的中心設有沿氣缸軸線延伸的塞桿,所述塞桿伸出所述氣缸;所述氣缸背離塞桿的端部,以及塞桿的外端形成握持部;所述氣缸內在滑塞的一側設有一個兩端分別與滑塞、氣缸端部連接的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處于自然狀態下時,所述滑塞處于氣缸的一端,此時所述塞桿向外伸出至外極限位置;此時與滑塞所在端的質軟氣管相連的浮力踝圈呈飽滿狀態,而與遠離滑塞一端的質軟氣管相連的浮力踝圈呈癟軟狀態;而當所述塞桿向氣缸內深入,將所述復位彈簧壓縮至極限位置時,靠近所述塞桿的外端的所述質軟氣管所連接的浮力踝圈內的氣體被吸入氣缸,使該浮力踝圈呈憋軟狀態,而另一浮力踝圈呈飽滿狀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兩種兒童游泳教學系統在使用時,只需將所述浮力項圈套設在兒童頸部,將兩個所述浮力踝圈分別套設在兒童的左右腳踝;此后通過交替捏放所述橡皮球或者所述氣壓處理裝置,使兩個浮力踝圈交替處于癟軟、飽滿狀態;則處于癟軟狀態的浮力踝圈所對應的腿腳下沉,而處于飽滿狀態的浮力踝圈所對應的腿腳上浮,由此,使兒童的左右腿腳交替地下沉、上浮,輕松完成輪流撥水的動作;與此同時,腿腳在下沉時,由于基本上沒有浮力阻礙,可以大幅節約兒童的體力,使其不易厭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兒童游泳教學系統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圖2是本兒童游泳教學系統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圖3是本兒童游泳教學系統實施例三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一中,該兒童游泳教學系統包括套設于頸部的浮力項圈1、套設于左右腳踝的浮力踝圈21、22;所述浮力踝圈1由氣囊構成,所述氣囊通過質軟氣管3連接至可握持的、自然狀態下呈飽滿狀的橡皮球41、42;所述橡皮球41、42呈飽滿狀態時,所述浮力踝圈21、22呈癟軟狀態,此時浮力踝圈21所受的最大浮力(即該浮力踝圈21完全沒入水中時的浮力)不足以使兒童腿腳上浮;而所述橡皮球41、42完全捏扁時,橡皮球內的空氣壓入所述浮力踝圈21、22內,使浮力踝圈21、22呈飽滿狀態,此時浮力踝圈21、22所受的最大浮力使兒童腿腳上浮。
上述的系統,所述浮力項圈1為一個具有卡口10的可充氣環形氣囊;兒童的頸部可通過所述卡口10卡入浮力項圈內;所述卡口10的兩側設有搭扣11;以便于穿戴和固定;所述浮力項圈1上還設有充氣嘴12,以對浮力項圈進行補氣。
上述兒童游泳教學系統在使用時,只需將所述浮力項圈1套設在兒童頸部,將兩個所述浮力踝圈21、22分別套設在兒童的左右腳踝;此后通過交替捏放所述橡皮球41、42,使兩個浮力踝圈21、22交替處于癟軟、飽滿狀態;則處于癟軟狀態的浮力踝圈所對應的腿腳下沉,而處于飽滿狀態的浮力踝圈所對應的腿腳上浮,由此,使兒童的左右腿腳交替地下沉、上浮,輕松完成輪流撥水的動作;與此同時,腿腳在下沉時,由于基本上沒有浮力阻礙,可以大幅節約兒童的體力,使其不易厭倦。
實施例二:
對于圖2所示的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橡皮球41、42飽滿時的內部容積大于所述浮力踝圈21、22飽滿時的內部容積;所述浮力踝圈21、22上設有一個泄壓閥210、220,而所述橡皮球41、42上設有一個單向進氣閥410、420。
對于實施例二的方案,當所述橡皮球41、42被完全捏扁時,浮力踝圈21、22在充滿空氣后,多余的空氣從浮力踝圈的泄壓閥210、220中排出,在水中形成成串的氣泡,以使兒童的腳部形成抖動感,并伴隨氣泡聲,以形成一種命令信號,催促該浮力踝圈所對于的腿腳上撥;所述橡皮球41、42回彈后,從浮力踝圈外泄的空氣由橡皮球上的單向進氣閥410、420補充。
實施例三:
對于圖3所示的實施例三中,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左右腳踝所對應的兩個浮力踝圈21、22分別通過一條質軟氣管3連接至共同的氣壓處理裝置;所述氣壓處理裝置可被成人單手握持,并且在交替握緊-松開的過程中,使左右腳踝所對應的兩個浮力踝圈21、22交替地呈現飽滿-癟軟狀;所述浮力踝圈21、22呈癟軟狀態時,浮力踝圈所受的最大浮力不足以使兒童腿腳上浮;而浮力踝圈呈飽滿狀態時,浮力踝圈所受的最大浮力使兒童腿腳上浮。
對于所述氣壓處理裝置,具體地,包括一個氣缸51,所述氣缸51內設有一個可在氣缸的兩端之間滑動的滑塞52,所述氣缸51的兩端分別通過所述質軟氣管3連接一個所述的浮力踝圈21、22;所述滑塞52的中心設有沿氣缸軸線延伸的塞桿53,所述塞桿53伸出所述氣缸51;所述氣缸51背離塞桿的端部,以及塞桿53的外端形成握持部54;所述氣缸內在滑塞52的一側設有一個兩端分別與滑塞52、氣缸端部連接的復位彈簧55;所述復位彈簧55處于自然狀態下時,所述滑塞52處于氣缸的一端,此時所述塞桿53向外伸出至外極限位置;此時與滑塞52所在端的質軟氣管3相連的浮力踝圈21呈飽滿狀態,而與遠離滑塞52一端的質軟氣管相連的浮力踝圈22呈癟軟狀態;而當所述塞桿53向氣缸內深入,將所述復位彈簧55壓縮至極限位置時,靠近所述塞桿的外端的所述質軟氣管所連接的浮力踝圈21內的氣體被吸入氣缸,使該浮力踝圈21呈憋軟狀態,而另一浮力踝圈22呈飽滿狀態。按照實施例三,成人只需單手握持所述氣壓處理裝置,即可在握緊、松開的交替過程中,使兩個所述浮力踝圈21、22交替地呈現飽滿、癟軟狀態;從而可以解放出另一只手對兒童上身進行扶持或者動作調整,使教學過程更為便利。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