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陀螺,應用于陀螺的技術改造。
背景技術:
陀螺是漢族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干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從前多用木頭制成,現代多為塑料或鐵制,玩時可用繩子纏繞,用力抽繩,使直立旋轉,或利用發條的彈力旋轉,是青少年們十分熟悉的玩具。
現有的陀螺均為實心結構,這就造成人們將在地上轉動的陀螺拿起到手上后,再次放到地上時,陀螺是不轉動的,想要再次讓陀螺轉動,需要人們再次手動驅動陀螺等,因此,人們玩耍的過程中樂趣會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結構簡單、轉動時間長的陀螺。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陀螺,包括:陀螺本體、手柄、空腔、飛輪、飛輪軸、鋼珠、限位槽,所述的陀螺本體的上表面上的中心處豎直固設一個手柄,所述的空腔為回轉體結構,且包括飛輪軸的限位槽,所述的陀螺本體內設有一個飛輪,所述的飛輪的重心在手柄的正下方,所述的飛輪為金屬材料制成,所述的陀螺本體采用塑料材質制成,所述的飛輪軸與飛輪緊密連接且鑲嵌在陀螺主體設定好的限位槽內,所述的鋼珠膠合在陀螺的最下端,所述的限位槽與空腔為一個整體。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轉動時間長等優點。
進一步的,所述的陀螺本體采用塑料材質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優點:
1、結構簡單;
2、轉動時間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陀螺的剖面圖。
其中:1-陀螺本體;2-手柄;3-空腔、4-飛輪、5-飛輪軸、6-鋼珠、7-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陀螺,包括:陀螺本體1、手柄2、空腔3、飛輪4、飛輪軸5、鋼珠6,所述的陀螺本體1的上表面上的中心處豎直固設一個手柄2,所述的陀螺本體1內設有一個空腔3,所述的空腔3的中心軸位于陀螺本體1的中心軸上,所述的飛輪4與飛輪軸5焊接到一起,所述的飛輪軸5安置在空腔3設定好的限位槽7內,所述的鋼珠6膠合在陀螺本體1的最下端,所述的限位槽7與空腔3為一個整體。
進一步的,所述的陀螺本體采用塑料材質制成。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由于在陀螺本體1內設有一個飛輪4,這樣陀螺本體1高速轉動時,飛輪4也會因為飛輪軸5與限位槽7的摩擦而旋轉,當人們通過手柄2將陀螺本體1拿起時,飛輪4依然是轉動的,在一段時間內再將陀螺本體1放到地面等平面上時,飛輪4依然保持著旋轉的動能利用飛輪軸5與限位槽7的摩擦力將動能傳導給陀螺本體1,從而帶動陀螺本體1繼續轉動,而且轉動的時間長,人們玩耍的樂趣大大增加。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