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維修用具,為一種砼桿攀爬檢修平臺。
背景技術:
架空電力設施的安裝、監測和維護,需要向高空輸送操作人員和電力器材。中國申請號為201010208858.9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電線桿攀爬機構,在兩半圓凸起環的端部的半圓筒上設有相連的側邊;爬行機構包括加持桿、支撐輪、爬行輪,所述加持桿為兩個,所述定位板通過定位板支桿活動固接在兩半圓筒的內側面,定位板背面的拉線座穿在塔簧細端;開鎖拉線一端連接拉線座,開鎖拉線分別穿過孔、拉線鎖后與其它開鎖拉線相互纏繞或獨立向下延伸。上述發明申請通過兩個半圓筒合圍在電線桿的桿體上,通過爬行牽引帶帶動爬行輪向上攀爬,實現了適宜一個人作業和輸送器材能升降的工作平臺和,但其升降靠人力,而且不能360°水平轉向和越障,適用范圍受到限制。中國申請號201510325054.X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電桿自動攀爬工作平臺,包括齒輪齒條滑動攀爬機構、卡扣鎖緊機構、作業平臺和抱箍旋轉機構;齒輪齒條滑動攀爬機構包括內滑臂、外滑套、驅動裝置和攀爬單向導輪;內滑臂從外滑套的頂部伸入外滑套內,并與外滑套滑動連接;驅動裝置驅動內滑臂滑動;內滑臂的頂部以及外滑套上下兩端均安裝有攀爬單向導輪,攀爬單向導輪與電桿滑動連接;卡扣鎖緊機構使內滑臂和外滑套鎖緊或者脫離電桿;作業平臺固定在外滑套上,并通過抱箍旋轉機構抱緊或者松開電桿。上述電桿自動攀爬工作平臺結構較復雜。它采用的齒輪齒條滑動攀爬機構,需要齒輪齒條交替上升才可攀登到所需高度,所以攀爬速度較慢。而且上述電桿自動攀爬工作平臺的操作也較復雜,當工作平臺需要要越橫擔時,平臺乘員將上鎖緊臂上的卡銷拔出,拆除上鎖緊臂與內滑臂的連接,當內滑臂上升超過橫擔時,再把上鎖緊臂安裝上。同理,外滑套的卡銷拔出后,外滑套才能順利跨越橫擔。當平臺內的維修人員需要用到平臺旋轉功能。首先由平臺乘員分別將兩條懸臂抬起,將其合攏,當兩個抱箍連接夾緊電桿后,還需要旋動平臺框架兩側的壓抬螺釘,使作業平臺略微抬起。操作繁鎖對提高工作效率是不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省力、安全、有利提高工作效率的砼桿攀爬檢修平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包括作業吊籃、二個以上的縱向行走裝置和一個以上的周向旋轉裝置,所述縱向行走裝置具有與作業吊籃連接的主桿,主桿的前端連接有蝶形的輔助輪架以及伸向一側的固定架,固定架上連接有螺桿鎖定機構,螺桿鎖定機構的活塞上鉸接有向上傾斜且為角形的扣臂,即扣臂的中心線與主桿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扣臂的端頭上設有主行走輪和驅動主行走輪的第一電機減速機構,輔助輪架的兩端各設有輔助行走輪,相鄰行走裝置的主桿之間連接有豎桿;所述周向旋轉裝置包括兩抱臂和支承兩抱臂的支撐管以及絲桿調節機構,周向旋轉裝置的支撐管與豎桿連接。
相鄰縱向行走裝置的固定架的伸向方向相反。
兩輔助行走輪對稱主桿設置。
所述主行走輪與兩輔助行走輪之間的距離相等。
所述扣臂的中心線與主桿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即扣臂的傾斜角度α為145~160?。
所述螺桿鎖定機構具有固定在固定架上的套筒、設置在套筒后端的螺母,伸入套筒中與螺母螺紋連接的螺桿,所述活塞連接在螺桿的前端,扣臂的后端能從套筒的前端插入并與活塞鉸接。
所述縱向行走裝置的輔助輪架、固定架和扣臂上均設有減輕孔。
所述周向旋轉裝置的兩抱臂相向彎曲,兩抱臂分別鉸接在支撐管的兩端,所述絲桿調節機構包括絲桿、設置在絲桿前端的后輪架、與絲桿螺紋連接的移動塊以及分別鉸接在移動塊兩端的兩連桿,兩連桿又各與兩抱臂的后側鉸接,兩抱臂的前端各設有前輪架,前輪架上鉸接有前滾輪,后輪架上鉸接有對稱設置的兩后滾輪所述絲桿穿過支撐管上的通孔,其前端頭部處于后輪架的連接孔中且與連接孔為旋轉連接,后輪架的后側面上設有兩導向桿,兩導向桿分別插入支撐管對應的導向孔中。
所述周向旋轉裝置的兩抱臂的前部內側各設有側輪架,側輪架上連接有側滾輪。
所述后輪架上設置第二電機減速機構,第二電機減速機構的輸出軸與兩后滾輪中的其中一后滾輪的輪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積極效果:1.本實用新型利用腳扣爬桿杠桿原理,采用輪式縱向行走裝置,結構簡單,當操作人員進入作業吊籃,人體自身重量使作業吊籃略有翹動,主行走輪和輔助行走輪都抵在砼桿上,主行走輪由第一減速電機提供動力,帶動作業吊籃在砼桿上攀爬,加上輔助行走輪的配合,所以攀爬平穩、順暢、速度快,有利提高工效率作,而且具有自鎖功能,作業吊籃能停留在砼桿任一位置上,安全性能好。2.本實用新型通過輪流使用縱向行走裝置,逐段攀爬而實現越障,通過周向旋轉裝置實現作業吊籃圍繞砼桿作360°轉向,所以功能齊全,能減輕檢修人員的勞動強度。3.本實用新型通過螺桿鎖定機構對縱向行走裝置的扣臂進行操縱,通過絲桿調節機構對周向旋轉裝置的抱臂進行操縱,又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腳扣爬桿杠桿原理,當主行走輪解除壓力,輔助行走輪同時解除壓力,所以結構簡單,操作上特方便,有利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圖。
圖2是一側的縱向行走裝置(閉合狀態)的示圖。
圖3是圖2中螺桿鎖定機構的旋轉90?方向的剖視圖。
圖4是另一側的縱向行走裝置(閉合狀態)的示圖。
圖5是圖2中的縱向行走裝置處于打開狀態的示圖。
圖6是周向旋轉裝置的示圖。
圖7是圖6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至圖7,本實施例包括作業吊籃1、三個縱向行走裝置2和一個周向旋轉裝置3。本實施例之所以采用三個縱向行走裝置,是為了進一步保證作業吊籃的安全性,可以只用二個縱向行走裝置2。
所述縱向行走裝置2具有主桿2-1、輔助輪架2-2、固定架2-4、螺桿鎖定機構2-5和扣臂2-6。主桿2-1與作業吊籃1連接,輔助輪架2-2為蝶形且連接在主桿2-1的前端,固定架2-4連接在主桿2-1的前端且伸向一側,螺桿鎖定機構2-5設置在固定架2-4上。所述螺桿鎖定機構2-5具有固定在固定架2-4上的套筒2-5-4、設置在套筒2-5-4后端的螺母2-5-3、伸入套筒2-5-4中且與螺母2-5-3螺紋連接的螺桿2-5-2、連接在螺桿2-5-2前端的連接頭2-5-5和連接在連接頭2-5-5上的活塞2-5-6,螺桿2-5-2的后端連接有手輪2-5-1。所述扣臂2-6由銷軸2-5-7鉸接在活塞2-5-6上,扣臂2-6向上傾斜且為角形,扣臂2-6的中心線與主桿2-1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即扣臂2-6的傾斜角度α為145 ~160?,以155?為佳。旋轉手輪2-5-1,螺桿2-5-2邊旋轉邊移動,通過活塞2-5-6帶動扣臂移動,當扣臂2-6的后端插入套筒2-5-4中,扣臂2-6處于合攏狀態(見圖2和圖4),扣臂2-6在套筒2-5-4外部的長度能由螺桿2-5-2調節。當扣臂2-6全部伸出套筒2-5-4,此時能向外側旋轉扣臂2-6,扣臂2-6處于張開狀態(見圖5)。
每個扣臂2-6的端頭上設有主行走輪2-8和第一電機減速機構2-10,第一電機減速機構2-10由第一電機2-10-1和第一減速器2-10-2組成,主行走輪2-8的輪軸2-9由扣臂2-6端頭上的一對軸承2-7支承。第一減速器2-10-2的輸出軸2-10-3和主行走輪2-8的輪軸2-9連接。
所述輔助輪架2-2的兩端各鉸接有輔助行走輪2-3,兩輔助行走輪2-3對稱主桿2-1設置。主行走輪2-8與兩輔助行走輪2-3之間的距離相等,三者之間形成等腰三角形,也就是兩輔助行走輪2-3對稱于主行走輪2-8。
所述縱向行走裝置2的輔助輪架2-2、固定架2-4和扣臂2-6上均設有減輕孔2-a。
由于相鄰縱向行走裝置2的固定架2-4的伸向方向相反,從而形成左、右扣臂。本實施例上層縱向行走裝置2和下層縱向行走裝置2采用右扣臂,中層縱向行走裝置采用左扣臂。
當人或貨物進入作業吊籃3中,作業吊籃3受到重力的作用會稍稍向前擺動,使主行走輪2-8和輔助行走輪2-3抵及砼桿,砼桿表面給了主行走輪2-8一個反作用力,由第一電機提供動力,主行走輪2-8在砼桿表面上攀爬,使作業吊籃3上升,而且能實現自鎖。第一電機正向旋轉,作業吊籃3上升,第一電機反向旋轉,作業吊籃3下降。
相鄰行走裝置2的主桿2-1之間連接有豎桿4。豎桿4一方面起加強作用,另一方面用于固定周向旋轉裝置3。
所述周向旋轉裝置3包括圍在砼桿5上的兩抱臂3-6和支承兩抱臂3-6的支撐管3-1以及絲桿調節機構。支撐管3-1為方形,支撐管3-1連接在豎桿4上。兩抱臂3-6呈相向彎曲狀對稱設置,兩抱臂3-6分別鉸接在支撐管3-1的兩端。所述絲桿調節機構包括絲桿3-2、設置在絲桿3-2前端的后輪架3-9、與絲桿3-2后側螺紋連接的移動塊3-3以及分別鉸接在移動塊3-3兩端的兩連桿3-5,兩連桿3-5又各與兩抱臂3-6的后側鉸接。兩抱臂3-6的前端各固定有前輪架3-7,前輪架3-7上鉸接有前滾輪3-8,兩抱臂3-6的前部內側各固定有側輪架3-11,側輪架3-11上鉸接有側滾輪3-12,后輪架3-9上鉸接有對稱設置的兩后滾輪3-10。絲桿3-2的后端上固定有手輪3-15。所述絲桿3-2向前穿過支撐管3-1上的通孔,其前端頭部3-2-1處于后輪架3-9的連接孔中且與連接孔為轉動連接,后輪架3-9的后側設有防止絲桿3-2脫出的擋板3-4。后輪架3-9的后側面上設有兩導向桿3-14,兩導向桿3-14分別插入支撐管3-1對應的導向孔3-1-1中,導向桿3-14能在支撐管3-1的導向孔3-1-1中軸向移動。后輪架3-9能隨絲桿3-2移動而不會轉動。
絲桿3-2旋轉,帶動移動塊3-3在絲桿3-2向前移動,使兩抱臂的后端張開,前端合攏,前滾輪3-8 和側滾輪3-12抵及砼桿,當移動塊3-3在絲桿3-2上移動受阻,絲桿3-2向前移動,帶動兩后滾輪3-10抵及砼桿5。
需要高空作業時,先將周向旋轉裝置3在砼桿5上處于合攏狀態,再調試縱向行走裝置,使兩縱向行走裝置的主行走輪2-8和輔助行走輪2-3各與砼桿之間有合適的間隙,當檢修人員進入作業吊籃1,作業吊籃1在重力作用下,使主行走輪2-8和輔助行走輪2-3抵及砼桿5,松開周向旋轉裝置3,啟動第一電機減速機構2-10,主行走輪2-8旋轉,作業吊籃1攀升,由于具有自鎖功能,能停留在任一位置上。縱向行走裝置2合攏攀爬時,周向旋轉裝置3必定處于松開狀態。當作業吊籃1需要在同一高度上轉換工位,周向旋轉裝置3合攏,三個縱向行走裝置2處于松開狀態,啟動第二電機減速機構3-13,作業吊籃1圍繞砼桿旋轉。當上方有障礙時,先松開最上層的縱向行走裝置2,下面的兩層縱向行走裝置攀爬,最上層的縱向行走裝置2越障后,合上最上層的縱向行走裝置2,松開中層的縱向行走裝置2,采取逐段越障,直至所有的縱向行走裝置2越障。由于砼桿是有錐度的,在攀爬過程中,如有需要,可通過螺桿鎖定機構2-5適當調節扣臂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