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尤其涉及攀巖機。
背景技術:
攀巖是一種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冒險性的極限運動,但因目前戶外天然的攀巖場所不易尋找,且安全性難以保障,因此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室內的攀巖機,在起到模擬攀巖效果的同時又能夠很好地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但現有的攀巖機其占用空間較大,不利于儲存和運輸,且目前的攀巖機鍛煉效果欠佳,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占用空間較大,不利于儲存和運輸,且目前的攀巖機鍛煉效果欠佳,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等缺陷,提供了一種新的攀巖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攀巖機,包括前支架、后支架組件、兩個滑桿、兩個踏板組件、滑輪、拉繩,所述的兩個滑桿分別滑動設置于前支架上,所述的兩個踏板組件分別設置于兩個滑桿的底部,所述的拉繩與滑輪相配合且拉繩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踏板組件相連接,所述的兩個滑桿上分別設置有伸縮桿,所述的伸縮桿與滑桿之間通過伸縮機構進行伸縮,所述的伸縮桿頂部形成有手把,還包括底支架、滾輪組件、拆卸式連接件,所述的后支架組件上端與前支架轉動連接,所述的底支架一端與前支架下部轉動連接,底支架另一端通過拆卸式連接件與后支架組件下部拆卸式連接,所述的滾輪組件設置于前支架上并分別與兩個滑桿相配合。
前支架、后支架組件、底支架三者能夠支撐起整個攀巖機,確保使用過程中攀巖機的穩定性。兩個滑桿滑動設置于前支架上,且兩個滑桿通過其上的踏板組件以及滑輪、拉繩的配合,使得在模擬攀巖運動過程中兩個滑桿能夠相互上下聯動,起到很到的模擬攀巖效果,在兩個滑桿上下聯動的過程中,滾輪組件能夠讓兩個滑桿滑動地更加順暢,使得攀巖機鍛煉效果更佳。伸縮桿以及伸縮桿上的手把能夠讓使用者根據自身的體型進行調節,以獲得更好的鍛煉效果。當需要對攀巖機進行儲存和運輸時,可通過拆卸式連接件將底支架與后支架組件拆卸分離,因底支架一端與前支架下部轉動連接,使得底支架可朝前支架方向轉動折疊,因后支架組件上端與前支架轉動連接,使得后支架組件朝前支架方向轉動折疊,從而完成這個攀巖機的折疊,折疊后的攀巖機占用空間小,方便儲存和運輸。
作為優選,上述所述的攀巖機,所述的后支架組件包括后支架桿、后支架伸縮桿、定位件一,所述的后支架桿、后支架伸縮桿上分別陣列設置有定位孔一、定位孔二,所述的定位件一與定位孔一、定位孔二相配合。通過定位件一與定位孔一、定位孔二的配合,可對前支架與地面之間的角度進行調節,從而調節攀巖難度,使用效果更佳,且操作簡單。
作為優選,上述所述的攀巖機,所述的伸縮機構包括定位件二、定位孔三、定位孔四,所述的定位孔三陣列設置于滑桿上,所述的定位孔四陣列設置于伸縮桿上,所述的定位件二與定位孔三、定位孔四相配合。通過上述結構,使得伸縮桿的長度可針對不同的使用者進行調節,使用效果更佳,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作為優選,上述所述的攀巖機,所述的前支架上還對稱設置有握把,所述的握把位于手把的下方。握把的設置使得使用者更方便快捷的攀爬上攀巖機,能夠更好地模擬攀巖動作,使用效果更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攀巖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攀巖機的折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3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它們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攀巖機,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組件3、兩個滑桿5、兩個踏板組件12、滑輪10、拉繩11,所述的兩個滑桿5分別滑動設置于前支架1上,所述的兩個踏板組件12分別設置于兩個滑桿5的底部,所述的拉繩11與滑輪10相配合且拉繩11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踏板組件12相連接,所述的兩個滑桿5上分別設置有伸縮桿7,所述的伸縮桿7與滑桿5之間通過伸縮機構8進行伸縮,所述的伸縮桿7頂部形成有手把6,還包括底支架2、滾輪組件9、拆卸式連接件21,所述的后支架組件3上端與前支架1轉動連接,所述的底支架2一端與前支架1下部轉動連接,底支架2另一端通過拆卸式連接件21與后支架組件3下部拆卸式連接,所述的滾輪組件9設置于前支架1上并分別與兩個滑桿5相配合。
當使用者需要進行健身運動時,將左右腳分別置于兩個踏板組件12上,將兩只手分別握住兩個伸縮桿7上的手把6,并通過兩腳的交替蹬踩使兩個滑桿5上下滑動,兩個滑桿5在滑動的過程中,將通過拉繩11、滑輪10實現聯動的效果,并通過滾輪組件9實現順暢地滑動,攀巖鍛煉效果更佳。此外使用者還可根據自身的體型并通過伸縮機構8對伸縮桿7進行伸縮,以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
如圖3所示,當需要對攀巖機進行儲存和運輸時,可通過拆卸式連接件21將底支架2與后支架組件3拆卸分離,底支架2一端與前支架1下部轉動連接,使得底支架2可朝前支架1方向轉動折疊,后支架組件3上端與前支架1轉動連接,使得后支架組件3朝前支架1方向轉動折疊,從而完成折疊效果,折疊后的攀巖機占用空間小,更加方便儲存和運輸。
作為優選,所述的后支架組件3包括后支架桿31、后支架伸縮桿32、定位件一33,所述的后支架桿31、后支架伸縮桿32上分別陣列設置有定位孔一34、定位孔二35,所述的定位件一33與定位孔一34、定位孔二35相配合。
在鍛煉時,使用者根據需要可將定位件一33穿過合適位置的定位孔一34和定位孔二35,從而使得后支架伸縮桿32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達到調節攀巖機傾斜角度的目的,鍛煉效果更好。
作為優選,所述的伸縮機構8包括定位件二81、定位孔三82、定位孔四83,所述的定位孔三82陣列設置于滑桿5上,所述的定位孔四83陣列設置于伸縮桿7上,所述的定位件二81與定位孔三82、定位孔四83相配合。
在鍛煉時,使用者根據需要可將定位件二81穿過合適位置的定位孔三82、定位孔四83,從而使得伸縮桿7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從而更加適應使用者的體型要求,鍛煉效果更好。
作為優選,所述的前支架1上還對稱設置有握把4,所述的握把4位于手把6的下方。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的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