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健身器材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功能俯臥撐架。
背景技術:
俯臥撐(push-up;Press-up)在中國臺灣地區稱作伏地挺身,港澳地區稱作掌上壓,其在日常鍛煉和體育課上,特別是在軍事體能訓練中是一項基本訓練。俯臥撐主要鍛煉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是最為簡單易行卻十分有效的力量訓練手段。通常,初學者練習俯臥撐可以進行兩組,每組15到20下;有一定基礎的運動者則可做3組,每組20下;高水平人士可以嘗試4組30到50下的俯臥撐鍛煉。
目前,不少人利用俯臥撐架輔助進行俯臥撐鍛煉。由于俯臥撐架能夠加大動作的難度,加深對胸部肌肉的刺激,鍛煉者可達到事半功倍的鍛煉效果。
然而,常見的俯臥撐架結構不夠簡單,且效果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俯臥撐架,它具有結構簡單,且功能較多的特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多功能俯臥撐架,包括管體,所述管體呈“S”形彎折后形成依次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撐段、連接段、第二支撐段,該第一支撐段和該連接段位于一個平面內、該第二支撐段和該連接段位于另一個平面內,且前述2個平面形成有20~90°的夾角,同時,該第一支撐段和該第二支撐段均呈圓弧形。
所述連接段呈平直狀。
所述第一支撐段、連接段、第二支撐段的外表面上均設有呈錐形的凸點。
所述第一支撐段、連接段、第二支撐段上均套設有泡棉套。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且功能較多。本發明的多功能俯臥撐架僅采用一根管子彎折為“S”型后即可形成,極為簡單,攜帶亦十分方便。同時,當鍛煉者雙手握持連接段,將第一支撐段和第二支撐段作為支撐部位后,由于第一支撐段和第二支撐段呈圓弧形,鍛煉者可以練習支撐狀態的平衡能力,亦可練習手腕的力量以及練習手腕的靈活性;當鍛煉者手握第一支撐段時,第二支撐段和連接段所在的平面支撐于地面,使多功能俯臥撐架極為穩定,不易產生晃動,能夠極好的保護鍛煉者。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和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多功能俯臥撐架在兩個不同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圖1和圖2所示:多功能俯臥撐架,包括管體。該管體呈“S”形彎折后形成依次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撐段11、連接段12、第二支撐段13。當然,在實質上,該第一支撐段11、連接段12、第二支撐段13是一個整體。該第一支撐段11和該連接段12位于一個平面內、該第二支撐段13和該連接段12位于另一個平面內,且前述2個平面形成有20~90°的夾角。比如,該2個平面形成的夾角為30°、45°或60°。同時,該第一支撐段11和該第二支撐段13均呈圓弧形。這樣,該多功能俯臥撐架僅采用一根管子彎折為“S”型后即可形成,極為簡單,攜帶亦十分方便。同時,當鍛煉者雙手握持該連接段12,將該第一支撐段11和第二支撐段13作為支撐部位后,由于該第一支撐段11和第二支撐段13均呈圓弧形,從而可以練習支撐狀態的平衡能力,亦可練習手腕的力量以及練習手腕的靈活性;當鍛煉者手握該第一支撐段11(或第二支撐段)時,該第二支撐段13(或第一支撐段)和該連接段12所在的平面支撐于地面,使多功能俯臥撐架極為穩定,不易產生晃動。
優化的,該連接段12呈平直狀,以便于握持。
繼續優化,該第一支撐段11、連接段12、第二支撐段13的外表面上均設有呈錐形的凸點(圖上未示出),凸點優選為呈三角錐形,該第一支撐段11、連接段12、第二支撐段13上均套設有泡棉套。這樣,提高鍛煉者使用時的舒適性,而凸點的設置在于防止泡棉套脫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