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健身器材領域中的多功能騎馬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具有動感單車組件與扭腰盤結構的多功能騎馬機。
背景技術:
:
為了適應日漸繁忙的都市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里進行鍛煉,而多數人采用的是結構簡單,鍛煉效果好的騎馬機,目前市面上的騎馬機都單純的僅僅具有騎馬功能或騎馬與動感單車功能的騎馬機;目前市面上面的騎馬與動感單車功能的騎馬機的結構不符合人體工學,使用麻煩和使用不適應于人的發力方式;不具備動感單車加扭腰盤功能;同時,市面上現有騎馬與動感單車的結構的騎馬機的設計是:動感單車的結構設定在前支撐管上,無法滿足同時使用騎馬功能和騎車(動感單車)的功能,當要使用騎車(動感單車)的功能時,必須拆卸騎馬機的功能踏管。
技術實現要素:
: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帶有動感單車組件與扭腰盤結構的多功能騎馬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有動感單車組件與扭腰盤功能的騎馬機,關鍵在于所述該多功能騎馬機的動感單車組件與扭腰盤結構的設計,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后支撐管及固定連接在兩根后支撐管中間前支撐管,前支撐管與后支撐管成T形連接,所述兩根后支撐管的下端連接有后腳管,所述前支撐管的下端連接有前腳管,所述的后支撐管的上端連接有擺桿,在后支撐管上擺桿與后支撐管的連接處之間的任意位置連接座管的下端,所述座管中部與前支撐管的上端接觸連接,座管中部設有一連桿,連桿的另外一端連接到擺桿上,在擺桿的下端連接有下踏桿,在座管的末端設有座墊,在后支撐管與前支撐管連接處的下端設有動感單車組件。
所述的前支撐管上端設有調整管,所述調整管通過螺紋與前支撐管上端連接,所述調整管的上端設有彈性緩沖膠墊。
所述的擺桿的上端設有T形的手把,所述的擺桿下端還設有上踏桿,所述上踏桿與下踏桿上均設有踏板。
所述的前腳管上連有一對彈力拉伸件。
所述的前腳管上連有扭腰盤組件。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動感單車組件與扭腰盤結構的多功能騎馬機的采用平行的雙桿作為后支撐桿并在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前支撐桿作為支架,具有結構牢固安裝簡單的優點,同時在騎馬機的結構上設置了動感單車組件及扭腰盤組件,具有一物多用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爆炸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具有動感單車組件與扭腰盤結構的多功能騎馬機,所述多功能騎馬機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后支撐管1及固定連接在兩根后支撐管中間的前支撐管2,前支撐管與后支撐管成T形連接,所述兩根后支撐管的下端連接有后腳管3,所述前支撐管的下端連接有前腳管4,所述的后支撐管的上端連接有擺桿5,在后支撐管上擺桿與后支撐管的連接處之間的任意位置連接座管6的下端位置,所述座管中部與前支撐管的上端接觸連接,座管中部設有一連桿7,連桿的另外一端連接到擺桿上,在擺桿的下端連接有下踏桿51,在座管的末端設有座墊62,在后支撐管與前支撐管連接處的下端設有動感單車組件8。所述的前支撐管夾持固定在兩根后支撐管的中間,所述的前支撐管通過一個螺栓及一個卡位桿與后支撐管實現相對的位置固定,以供使用者坐在上面。所述的后支撐管的上端連接有擺桿,后支撐管連接到擺桿的中部位置,擺桿的下端連接前腳管及踏板,擺桿的中部連接有座管,座管的中部與前支撐管的上端接觸連接,末端連接有座墊。擺桿與座管之間還連接有連桿。所述的座墊62通過一U形支撐架 61連接到座管6的末端。所述的動感單車組件為現有技術中的鍛煉單車組件。
所述的前支撐管2上端設有調整管21,所述調整管通過螺紋與前支撐管上端連接,所述調整管21的上端設有彈性緩沖膠墊22。通過旋轉調整管與前支撐管的連接位置,調節調整管的高度,使座墊獲得不同的支撐高度。
所述的擺桿的上端設有T形的手把51,所述的擺桿下端還設有上踏桿 52,所述上踏桿與下踏桿上均設有踏板53。T形的手把51可供使用者把握。
所述的前腳管上連有一對彈力拉伸件9。彈力拉伸件包括連接鉤、彈力繩、拉伸把手。兩個彈力拉伸件的連接鉤設置在前腳管的兩端。
所述的前腳管上連有扭腰盤組件10。扭腰盤組件包括連接管及扭動盤,所述的扭動盤固定在連接管的末端。連接管的另外一端與前腳管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所述的前腳管及后腳管兩端均設有腳管套40。
所述的動感單車組件采用中部連接方式,直接固定在后支撐管和前支撐管的交叉部位,符合人體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