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健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種仰臥起坐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仰臥起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做的健身運動,仰臥起坐運動可以對人的腰部和腹部以及背部都能夠進行較好的鍛煉,長久鍛煉有利于減輕人們長時間坐立造成腰酸背疼;仰臥起坐板是人們進行仰臥起坐的常用器械,但是由于初練者或者年紀較大者短時間內腰腹部承受力較大,容易造成肌肉損傷,造成較長時間內不能夠再次鍛煉;其次,較胖的身材由于贅肉較多,造成仰臥起坐動作困難,需要一定的外力輔助才能夠完成;最后,人們在做仰臥起坐運動的時候需要消耗大量的體能,這些體能變為熱量散失掉,造成能量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仰臥起坐板及其使用方法,解決了普通仰臥起坐板不能夠有效調節鍛煉者體力強度,且不能夠將人體能量有效轉化利用的問題。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仰臥起坐板,包括底板1、支撐管2、支撐梁3、仰臥起坐板體4、上壓軸5和下壓軸6,底板1前端豎直固定設置支撐管2,支撐梁3前端與支撐管2中部連接,支撐梁3后端與底板1后端連接,支撐梁3上固定設置仰臥起坐板體4,所述仰臥起坐板體4設置為向下的弧形仰臥起坐板體,支撐管2上分別設置上壓軸5、下壓軸6,還包括固定塊7、連接桿8、輔助桿9、連接帶10、固定螺母11、螺紋桿12、調節輪13和拉伸彈簧14,支撐梁3上端下側設置固定塊7,連接桿8與固定塊7水平旋轉連接,連接桿8兩端對稱設置輔助桿9,所述輔助桿9前部設置為l形結構,所述輔助桿9后部設置為向下的弧形結構,兩根輔助桿9分別位于仰臥起坐板體4的左、右側,輔助桿9之間設置若干個連接帶10,輔助桿9前端外側設置固定螺母11,螺紋桿12與固定螺母11螺紋連接,螺紋桿12后端設置調節輪13,拉伸彈簧14下端與螺紋桿12前端連接,拉伸彈簧14上端與支撐管2連接。
所述的仰臥起坐板體4下側設置發電結構,所述發電結構包括固定板15、傳動軸16、飛輪a17、飛輪b18、牙盤a19、牙盤b20、鏈條a21、鏈條b22、傳動輪23、直流發電機24、蓄電池25和插座26,底板1后端上側對稱設置固定板15,固定板15之間水平旋轉設置傳動軸16,傳動軸16上分別設置飛輪a17、飛輪b18,連接桿8上分別設置牙盤a19、牙盤b20,飛輪a17與牙盤a19之間通過鏈條a21傳動,且鏈條a21為交叉鏈條,所述飛輪a17、牙盤a19的中心面與鏈條a21的緊邊的中心線在同一平面上,飛輪b18與牙盤b20之間通過鏈條b22傳動,傳動軸16上還設置傳動輪23,底板1上固定設置直流發電機24,傳動輪23通過傳動帶與直流發電機24傳動,底板1上還分別設置蓄電池25、插座26,直流發電機24通過蓄電池25與插座26電性連接。
所述的發電結構還包括逆變器27,底板1上還設置逆變器27,且蓄電池25通過逆變器27與插座26電性連接。
所述的輔助桿9后端設置有活動節部分,且所述活動節部分前端設置有扭簧28,活動節部分設置為向上的弧形結構,所述活動節部分可以在扭簧28作用下恢復原位。
所述的連接帶10包括腰部連接帶29、背部連接帶30和頭部連接帶31,部連接帶29設置在背部連接帶30的前側,頭部連接帶31設置背部連接帶30的后側,且頭部連接帶31位于所述活動節部分,腰部連接帶29、背部連接帶30和頭部連接帶31分別依次對應人體的腰部、背部和頭部的位置。
一種仰臥起坐板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調節輔助桿:使用前設置仰臥起坐的鍛煉強度,通過旋轉調節輪來調節螺紋桿的伸縮長度,使拉伸彈簧具有預定的拉力;
2)調整坐姿:雙腿穿過上壓軸與下壓軸之間的空隙,并使大腿部分位于上壓軸與下壓軸之間的空隙內,使身體緊貼在連接帶的前側,然后做仰臥起坐運動即可。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使用前通過旋轉調節輪來調節螺紋桿的伸縮長度,使拉伸彈簧具有預定的拉力,鍛煉者的腰部、背部和頭部分別放置在腰部連接帶、背部連接帶和頭部連接帶上,鍛煉者在輔助桿的作用下可以減輕腹部、腰部的承受力,輔助桿驅動牙盤a、牙盤b旋轉,由于飛輪a、飛輪b是同向布置的,而鏈條a為交叉鏈條、鏈條b為普通鏈條,使連接桿無論正、反方向旋轉都能使傳動輪向同一方向旋轉,從而能夠同一方向的驅動直流發電機的旋轉,產生電能儲存在蓄電池內,蓄電池通過逆變器將電壓變成普通生活用電,然后將風扇或者手機充電器等設備插在插座上即可供電,節約了電能,同時適量、適度的運動能夠為鍛煉者帶來更健康的身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以有效的減輕初練者或者年紀較大者短時間內腰腹部承受力較大,容易造成的肌肉損傷。2、減輕了較胖的身材由于贅肉較多,造成仰臥起坐動作困難的情況。3、將人體生物能有效的轉變成可以更好利用電能,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可以利用產生的電能為電器設備充電,一舉兩得。4、生產成本較低,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發電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輔助桿構示意圖。
其中,1-底板、2-支撐管、3-支撐梁、4-仰臥起坐板體、5-上壓軸、6-下壓軸、7-固定塊、8-連接桿、9-輔助桿、10-連接帶、11-固定螺母、12-螺紋桿、13-調節輪、14-拉伸彈簧、15-固定板、16-傳動軸、17-飛輪a、18-飛輪b、19-牙盤a、20-牙盤b、21-鏈條a、22-鏈條b、23-傳動輪、24-直流發電機、25-蓄電池、26-插座、27-逆變器、28-扭簧、29-腰部連接帶、30-背部連接帶、31-頭部連接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參照圖1-3,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仰臥起坐板,包括底板1、支撐管2、支撐梁3、仰臥起坐板體4、上壓軸5和下壓軸6,底板1前端豎直固定設置支撐管2,支撐梁3前端與支撐管2中部連接,支撐梁3后端與底板1后端連接,支撐梁3上固定設置仰臥起坐板體4,所述仰臥起坐板體4設置為向下的弧形仰臥起坐板體,支撐管2上分別設置上壓軸5、下壓軸6,還包括固定塊7、連接桿8、輔助桿9、連接帶10、固定螺母11、螺紋桿12、調節輪13和拉伸彈簧14,支撐梁3上端下側設置固定塊7,連接桿8與固定塊7水平旋轉連接,連接桿8兩端對稱設置輔助桿9,所述輔助桿9前部設置為l形結構,所述輔助桿9后部設置為向下的弧形結構,兩根輔助桿9分別位于仰臥起坐板體4的左、右側,輔助桿9之間設置三個連接帶10,輔助桿9前端外側設置固定螺母11,螺紋桿12與固定螺母11螺紋連接,螺紋桿12后端設置調節輪13,拉伸彈簧14下端與螺紋桿12前端連接,拉伸彈簧14上端與支撐管2連接。
所述的仰臥起坐板體4下側設置發電結構,所述發電結構包括固定板15、傳動軸16、飛輪a17、飛輪b18、牙盤a19、牙盤b20、鏈條a21、鏈條b22、傳動輪23、直流發電機24、蓄電池25和插座26,底板1后端上側對稱設置固定板15,固定板15之間水平旋轉設置傳動軸16,傳動軸16上分別設置飛輪a17、飛輪b18,連接桿8上分別設置牙盤a19、牙盤b20,飛輪a17與牙盤a19之間通過鏈條a21傳動,且鏈條a21為交叉鏈條,所述飛輪a17、牙盤a19的中心面與鏈條a21的緊邊的中心線在同一平面上,飛輪b18與牙盤b20之間通過鏈條b22傳動,傳動軸16上還設置傳動輪23,底板1上固定設置直流發電機24,傳動輪23通過傳動帶與直流發電機24傳動,底板1上還分別設置蓄電池25、插座26,直流發電機24通過蓄電池25與插座26電性連接。
所述的發電結構還包括逆變器27,底板1上還設置逆變器27,且蓄電池25通過逆變器27與插座26電性連接。
所述的輔助桿9后端設置有活動節部分,且所述活動節部分前端設置有扭簧28,活動節部分設置為向上的弧形結構,所述活動節部分可以在扭簧28作用下恢復原位。
所述的連接帶10包括腰部連接帶29、背部連接帶30和頭部連接帶31,部連接帶29設置在背部連接帶30的前側,頭部連接帶31設置背部連接帶30的后側,且頭部連接帶31位于所述活動節部分,腰部連接帶29、背部連接帶30和頭部連接帶31分別依次對應人體的腰部、背部和頭部的位置。
一種仰臥起坐板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調節輔助桿:使用前設置仰臥起坐的鍛煉強度,通過旋轉調節輪來調節螺紋桿的伸縮長度,使拉伸彈簧具有預定的拉力;
2)調整坐姿:雙腿穿過上壓軸與下壓軸之間的空隙,并使大腿部分位于上壓軸與下壓軸之間的空隙內,使身體緊貼在連接帶的前側,然后做仰臥起坐運動即可。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使用前通過旋轉調節輪來調節螺紋桿的伸縮長度,使拉伸彈簧具有預定的拉力,鍛煉者的腰部、背部和頭部分別放置在腰部連接帶、背部連接帶和頭部連接帶上,鍛煉者在輔助桿的作用下可以減輕腹部、腰部的承受力,輔助桿驅動牙盤a、牙盤b旋轉,由于飛輪a、飛輪b是同向布置的,而鏈條a為交叉鏈條、鏈條b為普通鏈條,使連接桿無論正、反方向旋轉都能使傳動輪向同一方向旋轉,從而能夠同一方向的驅動直流發電機的旋轉,產生電能儲存在蓄電池內,蓄電池通過逆變器將電壓變成普通生活用電,然后將風扇或者手機充電器等設備插在插座上即可供電,節約了電能,同時適量、適度的運動能夠為鍛煉者帶來更健康的身體。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以有效的減輕初練者或者年紀較大者短時間內腰腹部承受力較大,容易造成的肌肉損傷。2、減輕了較胖的身材由于贅肉較多,造成仰臥起坐動作困難的情況。3、將人體生物能有效的轉變成可以更好利用電能,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可以利用產生的電能為電器設備充電,一舉兩得。4、生產成本較低,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前景。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凡是采用本發明的相似結構及變化,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