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翻閘系統,具體為一種具有游樂功能的水系旅游翻閘系統,屬于旅游規劃及相關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水上休閑在國民旅游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水上樂園、海底世界、水上劇場等等已形成多種各具風格的水上休閑活動方式,深受國民喜愛。人們普遍設想在自然河流水系規劃旅游活動。然而,通常一條水系會被多個水閘分隔,嚴重影響水域旅游活動的連續性、趣味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具有游樂功能的水系旅游翻閘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具有游樂功能的水系旅游翻閘系統,包括:連通水閘的上游和下游兩側水域的結構支撐架;所述的結構支撐架上安裝有若干組軌道;所述的軌道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兩部分;所述的軌道的下降段延伸形成觸水調節段;還包括與軌道相匹配的船體;以及為船體在軌道上升段提供動力的牽引裝置;在軌道兩側設置有用于阻擋或限制船體側移的安全擋護裝置;所述的軌道、牽引裝置、安全擋護裝置和水位調節機構安裝于結構支撐架上。
所述的安全擋護裝置為側板,垂直于軌道面。
所述的觸水調節段調節船體入水角不大于15度。所述的入水角是指水平面與軌道之間的夾角。
所述的軌道設置為單峰式、組峰式和梯田式;所述的單峰式由俯、仰兩段曲線順滑銜接形成的基本軌道線型形式;所述的組峰式由兩個以上的俯、仰曲線順滑銜接形成的復雜軌道形式;所述的梯田式為下降段由兩個以上梯田型降落單元組成的曲線形式。
所述的下行段一側可架設若干表演區,所述的軌道設置在表演區的一側或兩側;還設置有演員通道與表演區連接。所述的表演區與水平面平行。表演內容可包括水幕投影、舞臺演出、瀑布表演、燈光秀等等,豐富翻閘系統的娛樂內容。
上述翻閘系統的船體行進包括以下四個階段:懸念段、刺激段、舒緩段和激水段。
所述的懸念段為軌道的上升段,船體行進方向上的切線斜率逐漸增大;使游客視野看到天空,體位后仰發生變化,脫離常規狀態,配合閘機的牽引聲、水流聲等,營造一種懸念感。
所述的刺激段為下降段的前段;為船體自最高點起船體行進方向上的切線斜率逐漸增大,經過最大斜率的拐點后,切線斜率逐漸減小,直至切線斜率降低到0.5(對應軌道的切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度)時的段落。
所述的舒緩段為下降段的后段;為船體行進方向上的切線斜率由0.5降低到0.26(對應軌道的切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度),其滑行長度為刺激段長度的2倍以上。
所述的激水段為船體以較快速度入水拍擊形成大面積水花的過程。
本發明中,所述的最大斜率越大,難度越高,刺激性越大。組峰式或梯田式,下沖段拐點斜率可相同,也可變化。所述的最大斜率的拐點到激水段的區間越大,體感越刺激。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通過在水閘上架設翻閘系統,連通了被隔離的水系,打造了水系娛樂的連續性。(2)本發明依托于現有水閘設施和水系,集約利用現有資源,無需破壞現有設施和水系;運營成本低,效益高。(3)通過翻閘系統,游客可以體驗不同感官的水上娛樂活動。(4)應用廣泛,可作為大景區中的一個旅游項目,也可作單獨景區打造,集中發展建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翻閘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向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處俯視圖;
圖4為軌道形態示意圖;
圖5為具有舞臺區功能的翻閘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俯視圖;
圖中:10、水閘20、軌道21、上升段22、下降段23、觸水調節段24、安全擋護裝置30、船體40、表演區41、演員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技術特點。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具有游樂功能的水系旅游翻閘系統,包括:連通水閘10的上游和下游兩側水域的結構支撐架;所述的結構支撐架上安裝有若干組軌道20;所述的軌道20包括上升段21和下降段22兩部分;所述的軌道20的下降段22延伸形成觸水調節段23;還包括與軌道20相匹配的船體30;以及為船體30在軌道20上升段21提供動力的牽引裝置;在軌道20兩側設置有用于阻擋或限制船體30側移的安全擋護裝置24;所述的軌道20、牽引裝置、安全擋護裝置24和觸水調節段23安裝于結構支撐架上。
所述的安全擋護裝置24為側板,垂直于軌道20面。
所述的觸水調節段23調節船體30入水角不大于15度。所述的入水角是指水平面與軌道之間的夾角。
如圖4所示,所述的軌道20設置為單峰式、組峰式和梯田式;所述的單峰式為下降段22由俯、仰兩段曲線順滑銜接形成的基本軌道線型形式;所述的組峰式為下降段22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俯、仰曲線順滑銜接形成的復雜軌道形式;所述的梯田式為下降段22由兩個或以上梯田型降落單元組成的曲線形式。
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的下行段22一側可架設若干表演區40,所述的軌道20設置在表演區40的一側或兩側;還設置有演員通道31與表演區40連接。所述的表演區40與水平面平行。表演內容可包括水幕投影、舞臺演出、瀑布表演、燈光秀等等,豐富翻閘系統的娛樂內容。
上述翻閘系統的船體30行進包括以下四個階段:懸念段、刺激段、舒緩段和激水段。
所述的懸念段為軌道20的上升段21,船體30行進方向上的切線斜率逐漸增大;使游客視野看到天空,體位后仰發生變化,脫離常規狀態,配合閘機的牽引聲、水流聲等,營造一種懸念感。
所述的刺激段為下降段22的前段;為船體30自最高點起船體行進方向上的切線斜率逐漸增大,經過最大斜率的拐點后,切線斜率逐漸減小,直至切線斜率降低到0.5(對應軌道的切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度)時的段落。
所述的舒緩段為下降段的后段;為船體30行進方向上的切線斜率由0.5降低到0.26(對應軌道的切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度),其滑行長度為刺激段長度的2倍以上。
所述的激水段為船體30以較快速度入水拍擊形成大面積水花的過程。
本發明中,所述的最大斜率越大,難度越高,刺激性越大。組峰式或梯田式,下沖段拐點斜率可相同,也可變化。所述的最大斜率的拐點到激水段的區間越大,體感越刺激。
本發明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商業價值:
1)本發明的翻閘系統旅游模式符合我國旅游創新發展趨勢,順應國家十三五規劃重視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國情。
2)本發明依托現狀水閘設施及水系,集約利用資源發展旅游,促進經濟發展。
3)技術成熟、普及性廣、適應性快、操作難度低。
4)塑造景觀環境,形成旅游活動基本單元,吸引力強、內容豐富。
5)應用廣泛,可作為大景區中的一個旅游項目,也可作單獨景區打造,集中發展建設,通過內容疊加形成轟動效應,成為爆點。
6)運營成本低,效益高。主要費用為翻閘機的建設成本,及組織旅游活動的相關費用。項目效益主要來自門票收入,及周邊旅游設施的盈利。
7)景觀藝術價值高,根據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對水閘及翻閘機的建筑形象進行統一塑造;通過燈光秀、玻璃棧道、樹木結合提升夜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