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風箏的附屬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風箏卷線器。
背景技術:
一般的風箏由于面積較小,因此收放風箏線常常使用繞線拐和繞線軸,而隨著競技性風箏活動的發展,風箏的面積不斷增大,傳統的繞線拐和繞線軸由于收放速度慢、對風箏的控制性差、容易斷線等問題不再適用。
可見,現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箏卷線器,該風箏卷線器收放速度快、對風箏的控制性好、不容易斷線,適合大風箏使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風箏卷線器,包括矩形支架,與矩形支架樞軸連接的繞線輪,設置在繞線輪一端的棘輪,鉸接在矩形支架內側、與棘輪對應的棘爪,連接在繞線輪的轉軸一端的搖桿,設置在搖桿自由端的手柄,設置于矩形支架前端用于對風箏線導向的導向框,以及兩個設置在矩形支架兩側的把手。
所述的風箏卷線器,其中,所述導向框包括固定在矩形支架前端的門形框,設置在門形框的兩根豎梁之間的兩根橫向滾柱,以及設置在門形框上橫梁與矩形支架之間的兩根豎向滾柱;所述兩根橫向滾柱和兩根豎向滾柱能夠繞各自的中心軸線轉動,風箏線從兩根橫向滾柱和兩根豎向滾柱之間通過。
所述的風箏卷線器,其中,所述棘爪的外側面上設置有限位柱。
所述的風箏卷線器,其中,所述矩形支架后端設置有腰挎背帶。
所述的風箏卷線器,其中,所述矩形支架的后端倒圓,并設置有軟墊。
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風箏卷線器,包括矩形支架,與矩形支架樞軸連接的繞線輪,設置在繞線輪一端的棘輪,鉸接在矩形支架內側、與棘輪對應的棘爪,固定在繞線輪的轉軸一端的搖桿,設置在搖桿自由端的手柄,設置于矩形支架前端用于對風箏線導向的導向框,以及兩個設置在矩形支架兩側的把手。該風箏卷線器收放速度快、對風箏的控制性好、不容易斷線,適合大風箏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風箏卷線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風箏卷線器,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一種風箏卷線器,包括矩形支架1,與矩形支架樞軸連接的繞線輪2,設置在繞線輪一端的棘輪3,鉸接在矩形支架內側、與棘輪對應的棘爪4,連接在繞線輪3的轉軸31一端的搖桿5,設置在搖桿自由端的手柄51,設置于矩形支架前端用于對風箏線導向的導向框6,以及兩個設置在矩形支架兩側的把手7。
使用時把矩形支架1的后端抵在腹部,雙手把持兩個把手7,這樣可以方便對大風箏進行控制,需要放線時,扳動棘爪4使其與棘輪3分開,繞線輪即可自由轉動實現快速放線,需要停止放線時,只需把棘爪4扳回頂針棘輪3的棘齒上即可,如果需要收線,直接通過手柄51搖動搖桿5即可;在使用過程中,導向框6對風箏線具有導向和保護作用,防止風箏線由于摩擦斷裂。
具體的,所述導向框6包括固定在矩形支架1前端的門形框61,設置在門形框的兩根豎梁611之間的兩根橫向滾柱62,以及設置在門形框上橫梁612與矩形支架1之間的兩根豎向滾柱63;所述兩根橫向滾柱62和兩根豎向滾柱63能夠繞各自的中心軸線轉動,風箏線90從兩根橫向滾柱和兩根豎向滾柱之間通過。由于兩根橫向滾柱62和兩根豎向滾柱63的轉動能夠大大地減少風箏線受到的摩擦力,從而能夠有效防止風箏線由于摩擦斷裂。
進一步的,所述棘爪4的外側面上設置有限位柱41。限位柱能夠防止棘爪4的轉動角度過大,使棘爪4始終處于矩形支架的上方,方便用戶對其進行操作,同時限位柱還可以用作扳動棘爪的把手,進一步方便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矩形支架1后端設置有腰挎背帶8。使用時把腰挎背帶8套在腰部,有利于使用者利用自身重量對大風箏進行控制,使風箏卷線器能夠適應更大的風箏的使用。
優選的,所述矩形支架1的后端倒圓,并設置有軟墊9。這樣可以提高使用者腹部的舒適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風箏卷線器,包括矩形支架,與矩形支架樞軸連接的繞線輪,設置在繞線輪一端的棘輪,鉸接在矩形支架內側、與棘輪對應的棘爪,固定在繞線輪的轉軸一端的搖桿,設置在搖桿自由端的手柄,設置于矩形支架前端用于對風箏線導向的導向框,以及兩個設置在矩形支架兩側的把手。該風箏卷線器收放速度快、對風箏的控制性好、不容易斷線,適合大風箏使用。此外,在棘爪的外側面上設置有限位柱,方便用戶對棘爪進行操作;設置腰挎背帶,有利于使用者利用自身重量對大風箏進行控制,提高風箏卷線器的適用性;對矩形支架的后端倒圓,并設置有軟墊,提高使用者腹部的舒適度。
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