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體育防護器材領域,涉及一種杠鈴護肩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把高回彈泡沫直接加裝到杠鈴的杠桿上,長期使用后泡沫容易吸收人體汗液產生異味,并且泡沫容易在作用力過大時脫離杠桿,造成保護不當的情況;因此有廠家想到在護肩外層增加吸水性強的外套,以方便拆洗,但外套脫離護肩泡沫容易丟失,并且在使用中容易摩擦移位;在護肩泡沫或者護肩外套上加設綁帶進行捆綁固定,但綁帶在使用中位置突出,產生不舒服的感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是:護肩裝置在使用中脫離、打滑、移位等問題,并且在使用后不好清潔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杠鈴護肩裝置,由硅膠層、高回彈海綿層、潛水棉層構成,所述高回彈海綿層為沿軸向設有開口的圓筒狀結構,硅膠層膠合在高回彈海綿層的內層上,高回彈海綿層上有潛水棉層包裹,潛水棉層連接在高回彈海綿層的開口處。
進一步,所述高回彈海綿層的長度為46cm,直徑8cm,壁厚2.5cm。
進一步,所述高回彈海綿層中心部位下凹,下凹區域長度為15cm。
進一步,所述潛水棉層有兩個,分別包裹在高回彈海綿層的兩端,潛水棉層的長度為15cm,寬度為27cm,且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相應的縫制長度為15cm、寬度為2cm的魔術貼。
進一步,所述高回彈海綿層完全被潛水棉層包裹,潛水棉層的長度為46cm,寬度為27cm,且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相應的縫制長度為46cm、寬度為2cm的魔術貼。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硅膠層的設置防止了護肩裝置在使用中打滑、移位的情況出現,潛水棉層的設置,起到加固穩定護肩裝置,可對容易潛水棉層清洗,以防止異味產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高回彈海綿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潛水棉層部分包裹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潛水棉層展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潛水棉層全包裹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潛水棉層展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4和圖5所示,一種杠鈴護肩裝置由硅膠層6、高回彈海綿層1、潛水棉層4構成,潛水棉層4連接在高回彈海綿層1的開口2處,或者潛水棉層4與高回彈海綿層1不連接而直接包裹在高回彈海綿層上,如圖1-3所示,高回彈海綿層1為沿軸向設有開口2的圓筒狀結構,硅膠層6膠合在高回彈海綿層1的內層上,高回彈海綿層1上有潛水棉層4包裹,所述高回彈海綿層1的長度為46cm,直徑8cm,壁厚2.5cm,高回彈海綿層中心部位下凹,下凹區域3長度為15cm。
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潛水棉層4有兩個,分別包裹在高回彈海綿層的兩端,潛水棉層的長度為15cm,寬度為27cm,且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相應的縫制長度為15cm、寬度為2cm的魔術貼5。
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高回彈海綿層完全被潛水棉層包裹,潛水棉層的長度為46cm,寬度為27cm,且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相應的縫制長度為46cm、寬度為2cm的魔術貼。
使用時,需要把杠鈴的杠桿從高回彈海綿層的開口裝入到高回彈海綿層內,調整位置至杠桿的中間位置,并且使得硅膠層緊貼在杠桿表面,硅膠層增大了護肩裝置與杠桿間的摩擦力,以防出現打滑或者移位的情況出現,然后把潛水棉層包裹在高回彈海綿層上,并通過兩個端部的魔術貼進行封口,封口時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得潛水棉層緊貼高回彈海綿層,并牢固的包裹在高回彈海綿層上面,使得高回彈海綿層更加緊固的安裝在杠桿上,結束使用后,可對潛水棉層進行清洗,以防止異味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