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科普教學,具體為一種弓背蟲機器人。
背景技術:
1、仿生機器人是模仿生物的形態、結構和控制原理設計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機器人,在科普教學過程中對青少年其對生物學、機械工程和電子技術等學科均有了解,弓背蟲機器人就是模仿弓背蟲行走的機器人,現有技術中的弓背蟲機器人的行走緩慢,并且只能向一個方向運動。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弓背蟲機器人,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技術中的弓背蟲機器人的行走緩慢,并且只能向一個方向運動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弓背蟲機器人,包括行走機構,所述行走機構由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連接而成,所述第一連桿由兩個相對且倒置的y形板圍合而成,圍合處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連桿也由兩個相對且倒置的y形板圍合而成,圍合處形成第二空腔;每一所述y形板均分為連接i部和開口朝下的v部,所述第一連桿上兩側所述y形板的連接i部與所述第二連桿上對應的兩側所述y形板的連接i部進行頂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上兩側所述y形板的v部與所述第二連桿上對應的兩側y形板的v部相互遠離,且每一所述v部相鄰一端外均安裝有棘輪并與地面接觸每一棘輪上均設有棘爪;所述第一空腔內安裝有電機,所述第二空腔內安裝有電源,所述電機與電源電性連接;所述電機兩側相對設置有轉動軸,所述第一連桿兩側y形板中部各設置有通孔,所述轉動軸穿過所述通孔分別連接有曲柄;每一所述y形板的中部外側均設置倒鉤,通過彈性件卡在每一所述倒鉤內將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饒緊,限制所述第一連桿與所述第二連桿的開合行程。
4、進一步地,兩個所述曲柄相對安裝角度為180°。
5、進一步地,所述曲柄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橢圓形,小端安裝在所述轉動軸上,大端隨著轉動軸轉動。
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桿的兩側所述y形板上和所述第二連桿的兩側所述y形板上棘爪與棘輪嚙合的狀態均相同。
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桿上設置的棘輪為第一棘輪,所述第一棘輪可逆時針旋轉。
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桿上設置的棘輪為第二棘輪,所述第二棘輪可順時針旋轉。
9、進一步地,所述彈性件為橡膠圈。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一、增加了行走速度:由于兩個曲柄安裝角度為180°,可以交替推動第二連桿做相對第一連桿的開合運動,每一個曲柄推動一次第二連桿做相對第一連桿開合一次為一個運動行程,電機帶動轉動軸轉動一圈兩個曲柄各推動開合一次,相當于轉動軸轉動一圈進行兩個運動行程,加快了行走速度。
12、二、可向兩個方向運動:由于第一連桿上的第一棘輪逆時針旋轉,第二連桿上的第二棘輪順時針旋轉,當棘爪與第一棘輪嚙合,棘爪與第二棘輪松開時,第一棘輪逆時針旋轉弓背蟲機器人向第一連桿側運動;當棘爪與第二棘輪嚙合,棘爪與第一棘輪松開時,第二棘輪順時針旋轉弓背蟲機器人向第二連桿側運動。
1.一種弓背蟲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機構,所述行走機構由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連接而成,所述第一連桿由兩個相對且倒置的y形板圍合而成,圍合處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連桿也由兩個相對且倒置的y形板圍合而成,圍合處形成第二空腔;每一所述y形板均分為連接i部和開口朝下的v部,所述第一連桿上兩側所述y形板的連接i部與所述第二連桿上對應的兩側所述y形板的連接i部進行頂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上兩側所述y形板的v部與所述第二連桿上對應的兩側y形板的v部相互遠離,且每一所述v部相鄰一端外均安裝有棘輪并與地面接觸每一棘輪上均設有棘爪;所述第一空腔內安裝有電機,所述第二空腔內安裝有電源,所述電機與電源電性連接;所述電機兩側相對設置有轉動軸,所述第一連桿兩側y形板中部各設置有通孔,所述轉動軸穿過所述通孔分別連接有曲柄;每一所述y形板的中部外側均設置倒鉤,通過彈性件卡在每一所述倒鉤內將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饒緊,限制所述第一連桿與所述第二連桿的開合行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弓背蟲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曲柄相對安裝角度為18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弓背蟲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橢圓形,小端安裝在所述轉動軸上,大端隨著轉動軸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弓背蟲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的兩側所述y形板上和所述第二連桿的兩側所述y形板上棘爪與棘輪嚙合的狀態均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弓背蟲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上設置的棘輪為第一棘輪,所述第一棘輪可逆時針旋轉。
6.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弓背蟲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桿上設置的棘輪為第二棘輪,所述第二棘輪可順時針旋轉。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弓背蟲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橡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