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提式修邊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木工機械,尤其涉及用于對刨花板、纖維板等木板側面封邊后進
行修邊加工的裝置。
背景技術:
對刨花板、纖維板等封邊后進行修邊加工,一般是用木工刨或者修邊機先對木板 封邊后側邊的一面進行修邊再把工件木板翻面后對另一面進行修邊?,F有的修邊機也主要 適用直線修邊,不能對不規則形狀木板修邊加工,也不能雙面同時修邊。國家知識產權局公 開的公開號為CN2499199的"雙邊修邊機",采用上下刨刀修邊,也只能對直線木板修邊,同 樣存在不適合異形木板的問題。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修邊機不能進行曲線修邊加工、不能雙面同時修邊和不方便移 動攜帶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提式修邊機,該修邊機不僅能夠實現對有內外曲線 木板進行雙面修邊加工,修邊時不需要移動工件就可以完成修邊工作,還能夠便于攜帶、操 作。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手提式修邊機,設有支架、刀組件、主動滾軸、從動滾軸、上壓滾輪、下壓滾輪、下頂 組件和電機。刀組件位于支架的后部并通過橫導柱與支架滑動連接,支架上設有橫導柱,橫 導柱穿過刀組件的底座并與之滑動配合。下頂組件位于支架前下方并與支架固定連接。主 動滾軸和從動滾軸平行位于支架兩側前方,主動滾軸和從動滾軸的中心軸分別通過軸承與 支架固定連接。主動滾軸下方設有電機并與電機的轉軸連接,電機外殼與支架固定連接。上 壓滾輪的中心與支架固定連接,下壓滾輪位于支架前下部、下頂組件的上表面,下壓滾輪的 中心與下頂組件的頂板固定連接,下壓滾輪外圈突出頂板的上表面。刀組件設有底座、帶鍵 槽的驅動軸、上銑刀座、上銑刀、下銑刀座、下銑刀、銑刀調節裝置、刀擋圈和高速電機。上銑 刀座和下銑刀座分別設有刀夾頭,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同時穿過帶鍵槽的驅動軸,刀夾頭 通過花鍵與驅動軸配合連接,刀夾頭可在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內轉動,上銑刀座和下銑刀 座同時與底座滑動連接,上銑刀、下銑刀分別與上銑刀座、下銑刀座上的刀夾頭連接并夾緊 固定。刀擋圈位于上銑刀和下銑刀之間,刀擋圈與底座連接。底座固定連接兩個銑刀調節 裝置,兩個銑刀調節裝置各設有頂桿分別與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連接,帶鍵槽的驅動軸與 高速電機的輸出軸聯結。所述的銑刀調節裝置采用氣缸結構,設有小氣缸,小氣缸活塞與頂 桿連接,小氣缸的缸體與底座固定連接。上銑刀、下銑刀通過銑刀調節裝置上的可伸縮頂桿 來調節上、下位置。支架后方設有刀座調節裝置與底座連接,該刀座調節裝置可以調節刀組 件前后位置。底座側面兩邊有彈簧與支架連接,彈簧可保證上銑刀、下銑刀在工作中始終接 觸到木板側面,順利完成修邊工作。支架上設有兩個把手,兩個把手分布于支架背后兩邊并 與支架固定連接。[0006] 所述的刀組件設有兩個小導柱,兩個小導柱分別平行位于帶鍵槽的驅動軸的兩 邊,小導柱兩端與底座固定連接,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同時穿過兩個小導柱并與之滑動配 合,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與小導柱之間還可放置滾珠,這樣,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通過在小 導柱上滑動來實現與底座滑動連接。 所述的下頂組件還設有導柱、滑套、底板和氣缸。兩導柱分別位于支架前下部的兩 側,兩導柱中心線和主動滾軸的中心軸平行,兩導柱的一端與支架固定連接,兩導柱的另一 端與底板固定連接。氣缸的活塞軸線與導柱中心線平行,氣缸的活塞與下頂組件的頂板連 接。氣缸的底部與底板固定連接?;滋自趦蓪е希敯濉⒒坠潭ㄟB接成一體,工作時, 氣缸實現頂板上的下壓滾輪向上頂住工件。 所述的刀座調節裝置可采用氣缸結構,如氣缸的缸體橫向固定于支架上,氣缸活 塞與刀組件的底座接觸,這樣氣缸活塞的動作可實現刀組件的移動。 刀擋圈用于防止在工作中主動滾軸轉動時上銑刀和下銑刀在彈簧的作用下繼續 切削,損壞工件。 作為改進,上銑刀座還設有上導滾輪,下銑刀座還設有下導滾輪,工作時工件位于
上導滾輪與下導滾輪之間,工件的上、下表面分別與上導滾輪、下導滾輪接觸。 在另一實施方案中,所述的刀組件底座上設有與驅動軸平行的滑槽,上銑刀座和
下銑刀座背部設有滑塊同時與滑槽配合,滑槽、滑塊的截面形狀為T型或者燕尾型,滑槽和
滑塊之間可設有滾珠,銑刀座和下銑刀座通過在滑塊在滑槽中滑動實現與底座滑動連接。 所述的刀座調節裝置可采用如下氣缸結構支架上的橫導柱作為氣缸的活塞,氣
缸缸體與刀組件的底座連接,這樣氣缸動作可實現刀組件的移動。 所述的下頂組件還設有底板和壓縮彈簧,壓縮彈簧位于頂板與底板之間;底板上 設有杠桿,杠桿一端與底板絞連接,杠桿中部與頂板連接。外力作用于杠桿的自由端可以實 現頂板向下移動。 在其它實施方案中,所述的銑刀調節裝置可采用絲桿結構,如設有帶螺紋的絲桿,
絲桿穿過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的螺孔并與之配合,絲桿與頂桿連接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工人抓住手柄,使手提式修邊機的主動滾軸和從動滾
軸同時緊靠木板工件的側面,按下啟動按鈕,電機啟動,主動滾軸轉動會帶動本手提式修邊
機沿工件木板側面周邊移動,下頂組件中的氣缸動作會通過活塞、頂板使下壓滾輪從下面
頂住木板,刀組件的小氣缸會把上銑刀和下銑刀移動到合適的工作位置,刀組件上的高速
電機帶動上銑刀和下銑刀快速轉動,同時,刀組件在彈簧的作用下,上銑刀和下銑刀也會緊
貼木板工件,順利實現修邊。修邊完成后,刀組件在刀座調節裝置的作用下后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上下兩個同步工作的銑刀,可實現雙面同步修邊
加工。工作時主動滾軸帶動手提封邊機沿工件周邊移動,工件不動,特別適合有合內、外曲
線等多種形狀的木板修邊加工。由于是手提式自動操作,還特別適合拿到現場進行操作,機
動性強。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9] 圖2是
圖1的左視圖。 圖3是
圖1的俯視圖。 圖4是
圖1中刀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l.支架,2.刀組件,3.主動滾軸,4.從動滾軸,5.上壓滾輪,6.下壓滾輪, 7.下頂組件,8.電機,9.把手,IO.氣缸,ll.底座,12.帶鍵槽的驅動軸,13.上銑刀座, 14.上銑刀,15.下銑刀座,16.下銑刀,18.刀擋圈,19.高速電機,20.小導柱,21.頂板, 22.導柱,25.彈簧,26.刀座調節裝置,27.橫導柱,30.小氣缸,31.頂桿,32.小氣缸,33.頂桿。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如
圖1、圖2、圖3所示的手提式修邊機,設有支架(1)、刀組件(2)、主 動滾軸(3)、從動滾軸(4)、上壓滾輪(5)、下壓滾輪(6)、下頂組件(7)和電機(8)。刀組件 (2)位于支架(1)的后部并通過橫導柱(27)與支架(1)滑動連接,支架(1)上設有橫導柱 (27),橫導柱(27)穿過刀組件(2)的底座(11)固定連接直線軸承并與之滑動配合。主動 滾軸(3)和從動滾軸(4)平行位于支架(1)兩側前方,主動滾軸(3)和從動滾軸(4)的中 心軸分別通過軸承與支架(1)固定連接。主動滾軸(3)下方設有電機(8)并與電機(8)的 轉軸連接,電機(8)外殼與支架(1)固定連接。下頂組件(7)位于支架(1)前下方并與支 架(1)固定連接。上壓滾輪(5)的中心與支架(1)固定連接,下壓滾輪(6)位于支架(1)前 下部、下頂組件(7)的上表面,下壓滾輪(6)的中心與下頂組件(7)的頂板(21)固定連接, 下壓滾輪(6)外圈突出頂板(21)的上表面。下頂組件(7)還設有導柱(22)、滑套、底板和 氣缸(10)。兩導柱(22)分別位于支架(1)前下部的兩側,兩導柱(22)中心線和主動滾軸 的中心軸平行,兩導柱(22)的一端與支架(1)固定連接,兩導柱(22)的另一端與底板固定 連接。氣缸(10)的活塞軸線與導柱(22)中心線平行,氣缸(10)的活塞與下頂組件(7)的 頂板(21)連接。氣缸(10)的底部與底板固定連接。滑套套在兩導柱(22)上,頂板(21)、 滑套固定連接成一體,工作時,氣缸(10)實現頂板(21)上的下壓滾輪(6)向上頂住工件。 如圖4所示,刀組件(2)設有底座(11)、帶鍵槽的驅動軸(12)、上銑刀座(13)、上 銑刀(14)、下銑刀座(15)、下銑刀(16)、銑刀調節裝置、刀擋圈(18)和高速電機(19)。上銑 刀座(13)和下銑刀座(15)分別設有刀夾頭,上銑刀座(13)和下銑刀座(15)同時穿過帶鍵 槽的驅動軸(12),刀夾頭通過花鍵與驅動軸配合連接,刀夾頭可在上銑刀座(13)和下銑刀 座(15)內轉動,上銑刀座(13)和下銑刀座(15)同時與底座(11)滑動連接,上銑刀(14)、 下銑刀(16)分別與上銑刀座(13)、下銑刀座(15)上的刀夾頭連接并固定。刀擋圈(18)位 于上銑刀(14)和下銑刀(16)之間,刀擋圈(18)與底座(11)連接。刀擋圈(18)用于防止 手提式修邊機在工作中主動滾軸(3)轉動時上銑刀(14)和下銑刀(16)在彈簧(25)的作 用下繼續切削,損壞工件。底座(11)固定連接兩個銑刀調節裝置,兩個銑刀調節裝置設有 頂桿(31)分別與上銑刀座(13)和下銑刀座(15)連接,帶鍵槽的驅動軸(12)與高速電機 (19)的輸出軸聯結。所述的銑刀調節裝置采用氣缸結構,設有小氣缸(30、32),小氣缸(30) 活塞與頂桿(31)連接,小氣缸(32)活塞與頂桿(33)連接,小氣缸(30、32)的缸體與底座 (11)固定連接。上銑刀(14)、下銑刀(16)通過銑刀調節裝置上的可伸縮頂桿(33、31)來 調節上、下位置。支架(1)設有刀座調節裝置(26)與底座(11)連接,該刀座調節裝置(26)可調節刀組件(2)前后位置。底座(11)側面兩邊有彈簧(25)與支架(1)連接,彈簧(25) 可保證上銑刀(14)、下銑刀(16)在工作中始終接觸到木板側面,順利完成修邊工作。支架 (1)上設有兩個把手(9),兩個把手(9)分布于支架(1)背后兩邊并通過緊固件與支架(1) 固定連接。刀組件(2)設有兩個小導柱(20),兩個小導柱(20)分別平行位于帶鍵槽的驅動 軸(12)的兩邊,小導柱(20)兩端與底座(11)固定連接,上銑刀座(13)和下銑刀座(15) 同時穿過兩個小導柱(20)并與之滑動配合,上銑刀座(13)和下銑刀座(15)與小導柱(20) 之間還可放置滾珠,這樣,上銑刀座(13)和下銑刀座(15)通過在小導柱(20)上滑動實現 與底座(11)滑動連接。 刀座調節裝置(26)采用氣缸結構,氣缸的缸體橫向固定于支架(1)上,氣缸活塞
與刀組件(2)的底座(11)接觸,這樣氣缸活塞的動作可實現刀組件(2)的移動。 上銑刀座(13)還設有上導滾輪,下銑刀座(15)還設有下導滾輪。工作時,工件位
于上導滾輪與下導滾輪之間,工件的上、下表面分別與上導滾輪、下導滾輪接觸。
實施例2 :除刀組件外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刀組件底座沒
有兩個小導柱,而是在底座上設有兩個與驅動軸平行的滑槽,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背部設
有滑塊同時與滑槽配合,滑槽、滑塊的截面形狀為T型,滑槽和滑塊之間設有滾珠,銑刀座
和下銑刀座通過在滑塊在滑槽中滑動實現與底座滑動連接。刀組件的其他結構也與實施例
l相同。
權利要求一種手提式修邊機,設有支架、刀組件、主動滾軸、從動滾軸、上壓滾輪、下壓滾輪、下頂組件和電機,主動滾軸下方設有電機并與電機的轉軸連接,電機外殼與支架固定連接,刀組件位于支架的后部并與支架滑動連接,下頂組件位于支架前下方并與支架連接;其特征是主動滾軸和從動滾軸平行位于支架兩側前方,主動滾軸和從動滾軸的中心軸分別通過軸承與支架連接;上壓滾輪的中心與支架固定連接;下壓滾輪位于支架前下部、下頂組件的上表面并與下頂組件的頂板連接,下壓滾輪外圈突出頂板的上表面;刀組件設有底座、帶鍵槽的驅動軸、上銑刀座、上銑刀、下銑刀座、下銑刀、銑刀調節裝置、刀擋圈和高速電機,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分別設有刀夾頭,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同時穿過帶鍵槽的驅動軸,刀夾頭通過花鍵與驅動軸配合連接,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同時與底座滑動連接,上銑刀、下銑刀分別與上銑刀座、下銑刀座上的刀夾頭連接,底座固定連接兩個銑刀調節裝置,兩個銑刀調節裝置設有頂桿分別與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連接,帶鍵槽的驅動軸與高速電機的輸出軸聯結;刀擋圈位于上銑刀和下銑刀之間,刀擋圈與底座連接;支架設有刀座調節裝置與底座連接,底座側面另有彈簧與支架連接。
2. 權利要求l所述的手提式修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組件設有兩個小導柱,兩個 小導柱分別平行位于帶鍵槽的驅動軸的兩邊,小導柱兩端與底座固定連接,上銑刀座和下 銑刀座同時穿過兩個小導柱并與之滑動配合。
3. 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修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組件底座上設有與驅動軸 平行的滑槽,上銑刀座和下銑刀座背部設有滑塊同時與滑槽配合,滑槽、滑塊的截面形狀為 T型或者燕尾型。
4. 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修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頂組件還設有導柱、滑套、 底板和氣缸,兩導柱分別位于支架前下部的兩側,兩導柱中心線和主動滾軸的中心軸平行, 兩導柱的一端與支架固定連接,兩導柱的另一端與底板連接;滑套套在兩導柱上,頂板、滑 套固定連接成一體;氣缸的活塞與下頂組件的頂板連接;氣缸的底部與底板固定連接。
5. 權利要求l所述的手提式修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銑刀調節裝置設有小氣缸,小 氣缸活塞與頂桿連接,小氣缸的缸體與底座固定連接。
6. 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修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座調節裝置采用氣缸結構, 氣缸的缸體橫向固定于支架上,氣缸活塞與刀組件的底座接觸。
7. 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修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設有橫導柱,橫導柱穿 過刀組件的底座并與之滑動配合。
8. 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修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固定連接把手。
專利摘要一種手提式修邊機,涉及木工機械中對木板側面封邊后進行修邊的裝置。設有支架、刀組件、主動滾軸、從動滾軸、上壓滾輪、下壓滾輪、下頂組件和電機。刀組件通過橫導柱與支架滑動連接,主動滾軸和從動滾軸平行位于支架兩側前方,主動滾軸由其下方電機驅動,上壓滾輪與支架連接,下壓滾輪與下頂組件的頂板連接。刀組件設有底座、帶鍵槽的驅動軸、上銑刀座、上銑刀、下銑刀座、下銑刀、銑刀調節裝置和高速電機。上銑刀、下銑刀分別通過上、下銑刀座上的刀夾頭連接帶鍵槽的驅動軸并同時由高速電機驅動。銑刀調節裝置采用氣缸結構。底座有彈簧與支架連接。具有上、下銑刀可實現雙面修邊,適合帶曲線形狀的木板修邊和現場操作,機動性強。
文檔編號B27C5/10GK201483591SQ20092005089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日
發明者陳彥東 申請人:陳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