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竹質紅木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竹材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為竹質紅木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重組竹是一種將竹材重新組織并加以膠合成型的一種竹質新材料,與其它竹質型材相比重組竹具有竹材利用率高的特點,重組竹制造主要包括竹束加工、干燥、浸膠、二次干燥、組坯和熱(冷)壓成型等工序,目前普通制造方法制備的重組竹顏色單一,產品附加值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重組竹密度接近紅木,通過竹束染色,利用竹材制造顏色近似于紅木的染色重組竹-竹質紅木,可以大幅度提高重組竹的附加值,提高重組竹的加工利潤。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竹質紅木制造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缺點。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竹質紅木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選料及截斷,選取的毛竹原料直徑應大于50 mm,選取好的毛竹原料需采用橫截鋸將其截斷成一定長度的竹段;
第二步采用剖竹機將竹筒徑向剖分為10-15等分; 第三步采用竹材開片機除去竹青、竹黃和竹節,制備一定規格的竹片; 第四步竹片碾壓分絲,竹片碾壓分絲時,竹片簾一次通過竹材碾輾機,碾壓成縱橫相連的松散網狀結構的竹束;
第五步竹束活化處理將碾壓好的竹束浸入NaOH水溶液中加壓浸泡,去除竹束中的部分半纖維素和果膠成分,降低其表面極性,然后用自來水沖洗至中性后干燥至含水率為 10%左右;
第六步染色膠粘劑配置將一定量的活性染料加入到酚醛樹脂膠中配置仿紅木顏色的膠粘劑;
第七步將竹束在固體含量為20-40%的染色酚醛樹脂膠液中加壓浸漬處理3-5分鐘, 再將浸膠竹束干燥到含水率為8-10%,干燥溫度控制在50-80°C之間; 第八步將染色浸膠竹束縱向人工鋪裝成一定厚度的板坯;
第九步固化成型坯料送入熱壓機固化成型,制備重組竹板材;最后根據需要進行剖分鋸解,加工利用。有益效果
本發明專利通過加壓堿液浸泡活化處理去除竹束中的部分半纖維素和果膠成分,降低其表面極性,增加竹束比表面積,增加染料可及性和抗流失性,制備仿紅木竹質家具及裝飾材,在成本增加很少的情況下,將重組竹附加值提高40%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1
選料及截斷,選取的毛竹原料直徑應大于50 mm,選取好的毛竹原料需采用橫截鋸將其截斷成一定長度的竹段;采用剖竹機將竹筒徑向剖分為10-15等分,采用竹材開片機除去竹青、竹黃和竹節,制備一定規格的竹片,竹片碾壓分絲,竹片碾壓分絲時,竹片簾一次通過竹材碾輾機,碾壓成縱橫相連的松散網狀結構的竹束,竹束活化處理將碾壓好的竹束浸入8%Na0H水溶液中在0. 5MPa的壓力下浸泡8h,去除竹束中的部分半纖維素和果膠成分, 降低其表面極性,然后用自來水沖洗至中性后干燥至含水率為10%左右;染色膠粘劑配置, 將酸性大紅、酸性藍、酸性黃和氯化鈉按1:1:1的比例加入到酚醛樹脂膠中配置仿紅木顏色的膠粘劑,將竹束在固體含量為40%的染色酚醛樹脂膠液中加壓浸漬處理5min,壓力為 0. 5MPa,再將浸膠竹束干燥到含水率為8-10%,干燥溫度控制在5(T80°C之間,將染色浸膠竹束縱向人工鋪裝成一定厚度的板坯,固化成型竹束送入模具后在冷壓機內鎖模,然后送入固化室加熱固化成型,制備重組竹方材。最后根據需要進行剖分鋸解,加工利用。實施例2
選料及截斷,選取的毛竹原料直徑應大于50 mm,選取好的毛竹原料需采用橫截鋸將其截斷成一定長度的竹段;采用剖竹機將竹筒徑向剖分為10-15等分,采用竹材開片機除去竹青、竹黃和竹節,制備一定規格的竹片,竹片碾壓分絲,竹片碾壓分絲時,竹片簾一次通過竹材碾輾機,碾壓成縱橫相連的松散網狀結構的竹束,竹束活化處理將碾壓好的竹束浸入8%Na0H水溶液中在0. 8MPa的壓力下浸泡6h,去除竹束中的部分半纖維素和果膠成分, 降低其表面極性,然后用自來水沖洗至中性后干燥至含水率為10%左右;染色膠粘劑配置。 將酸性大紅、酸性藍、酸性黃和氯化鈉按1:1:1的比例加入到酚醛樹脂膠中配置仿紅木顏色的膠粘劑,將竹束在固體含量為40%的染色酚醛樹脂膠液中加壓浸漬處理3min,壓力為 0. 8MPa,再將浸膠竹束干燥到含水率為8-10%,干燥溫度控制在50_80°C之間,將染色浸膠竹束縱向人工鋪裝成一定厚度的板坯,固化成型竹束送入模具后在冷壓機內鎖模,然后送入固化室加熱固化成型,制備重組竹方材。最后根據需要進行剖分鋸解,加工利用。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竹質紅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選料及截斷,選取的毛竹原料直徑應大于50 mm,選取好的毛竹原料需采用橫截鋸將其截斷成一定長度的竹段;第二步采用剖竹機將竹筒徑向剖分為10-15等分; 第三步采用竹材開片機除去竹青、竹黃和竹節,制備一定規格的竹片; 第四步竹片碾壓分絲,竹片碾壓分絲時,竹片簾一次通過竹材碾輾機,碾壓成縱橫相連的松散網狀結構的竹束;第五步竹束活化處理將碾壓好的竹束浸入NaOH水溶液中加壓浸泡,去除竹束中的部分半纖維素和果膠成分,降低其表面極性,然后用自來水沖洗至中性后干燥至含水率為 10%左右;第六步染色膠粘劑配置;將一定量的活性染料加入到酚醛樹脂膠中配置仿紅木顏色的膠粘劑;第七步將竹束在固體含量為20-40%的染色酚醛樹脂膠液中加壓浸漬處理3-5分鐘, 再將浸膠竹束干燥到含水率為8-10%,干燥溫度控制在50-80°C之間; 第八步將染色浸膠竹束縱向人工鋪裝成一定厚度的板坯;第九步固化成型坯料送入熱壓機固化成型,制備重組竹板材;最后根據需要進行剖分鋸解,加工利用。
全文摘要
竹質紅木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料及截斷,采用剖竹機將竹筒徑向剖分為10-15等分;采用竹材開片機除去竹青、竹黃和竹節,制備一定規格的竹片;竹片碾壓分絲,竹束活化處理染色膠粘劑配置;將竹束在固體含量為20-40%的染色酚醛樹脂膠液中加壓浸漬處理3-5分鐘,將染色浸膠竹束縱向人工鋪裝成一定厚度的板坯;固化成型坯料送入熱壓機固化成型,制備重組竹板材;最后根據需要進行剖分鋸解,加工利用。本發明通過加壓活化處理降低竹纖維結晶度及竹束比表面積,增加染料可及性和抗流失性和抗流失性,制備仿紅木竹質家具及裝飾材,在成本增加很少的情況下,將重組竹附加值提高40%以上。
文檔編號B27N3/08GK102528892SQ20121004004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2日
發明者吳義強, 李新功, 鄭霞 申請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