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泥秸稈復合板及生產工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水泥秸稈復合板及生產工藝方法,該復合板以農作物秸稈(棉稈、麥秸、玉米稈、高粱稈、麻稈)為增強材料,以水泥為粘合劑加上特種添加劑,配以助劑和水,經攪拌后鋪裝、壓制鎖模、加熱養護、卸模、鋸邊、常溫養護后得到成品。水泥復合板可廣泛用于各種建筑物的吊頂板、外墻板、屋面板,具有木材和混凝土的特性,還具有優良的力學特性。
【專利說明】一種水泥秸稈復合板及生產工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板及其生產工藝方法,尤其是一種水泥秸桿復合板及生產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秸桿作為農作物的附屬物,資源豐富,有人試圖利用農作物秸桿及其纖維制作板材,但其制作的秸桿密度板,存在強度和耐水性等方面的缺陷,制約了秸桿的持續利用。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建筑材料需求大量增加,而水泥復合板材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能、防水防火性能,是一種綜合性能優良的新型裝修材料,但是現在的水泥復合板的生產加工工藝比較落后,產能低下,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水泥秸桿復合板及生產工藝方法,該復合板以農作物秸桿(棉桿、麥秸、玉米桿、高粱桿、麻桿)為增強材料,以水泥為粘合劑加上特種添加劑,配以助劑和水,經攪拌后鋪裝、壓制鎖模、加熱養護、卸模、鋸邊、常溫養護后得到成品。水泥復合板可廣泛用于各種建筑物的吊頂板、外墻板、屋面板。
[0004]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 I)將植物纖維和農作物秸桿(如麥秸等)切斷、破碎、篩分后,這些農作物秸桿經切斷錘碎后形成窄而薄的纖維碎料狀態,其寬度在I~2mm,長度在I~15mm,風送至原料倉待用;將普通硅酸鹽水泥送入原料倉待用;將添加料粉碎、篩選后送入料倉待用;將助劑溶解成水溶液待用。
[0006](2)將麥秸、添加料混合攪拌,加入助劑溶液再攪拌,約5分鐘后再加入水泥,攪拌4~6分鐘后,經皮帶運輸機送入氣流鋪裝機中鋪層。
[0007](3)將上述混合料經氣流鋪裝機鋪裝后形成漸進的三層結構,由機械手整齊的堆放在鎖模裝置的下底模塊上,在堆放若干張后,壓上壓模塊,由滾臺送入打開檔壓機,對正、閉合、升壓,在達到規定的壓力后,保持該壓力10~18分鐘,由鎖模系統將周邊鎖緊,壓機釋放壓力,張開壓機,模塊被鎖緊裝置鎖緊,通過滾臺送往烘房加熱養護。
[0008](4)烘房溫度在80~1000°C內變化,依據原料不同,溫度略有差別,經6小時養護后,小車可運出烘房,送入卸模工段。
[0009](5)卸模分兩段進行,其一是將被鎖緊的壓膜由卸模機打開鎖緊裝置,然后將上模塊吊起,送到堆垛、裝模工序;其二是由真空吸盤,將初步凝固的板坯送入卸板滾臺上,進入板坯升降機,然后由叉車送至堆放處場地,自然養護。
[0010](6)在板還堆放一周后再一次加熱養護(降低板材含水率),然后鋸邊、砂光、入庫、庫存30天后,達到最終強度的95%,即可出廠。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發明制造的水泥秸桿復合板具有木材和混凝土的特性,還具有優良的力學特性:(1)主要物理力學性能好,可鋸、可擰木螺釘,機械加工性能好。(2)防火、防水、隔音、隔熱、化學穩定性好,使用中無有害氣體揮發。(3)裝配方便,適合于各種裝飾。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一種水泥秸桿復合板及生產工藝方法,該復合板以農作物秸桿(棉桿、麥秸、玉米桿、高粱桿、麻桿)為增強材料,以水泥為粘合劑加上特種添加劑,配以助劑和水,經攪拌后鋪裝、壓制鎖模、加熱養護、卸模、鋸邊、常溫養護后得到成品。水泥復合板可廣泛用于各種建筑物的吊頂板、外墻板、屋面板。
[0015]本發明的一種水泥秸桿板是這樣實現:
[0016]( I)將植物纖維和農作物秸桿(如麥秸等)切斷、破碎、篩分后,這些農作物秸桿經切斷錘碎后形成窄而薄的纖維碎料狀態,其寬度在I~2mm,長度在I~15mm,風送至原料倉待用;將普通硅酸鹽水泥送入原料倉待用;將添加料粉碎、篩選后送入料倉待用;將助劑溶解成水溶液待用。
[0017](2)將麥秸、添加料混合攪拌,加入助劑溶液再攪拌,約5分鐘后再加入水泥,攪拌4~6分鐘后,經皮帶運輸機送入氣流鋪裝機中鋪層。
[0018](3)將上述混合料經氣流鋪裝機鋪裝后形成漸進的三層結構(各種尺寸纖維碎料在水泥稻桿復合板中所占比例為,短纖維(I~5mm)占20%,中纖維(5~IOmm)占60%左右,長纖維(10~15mm)占20%左右),由機械手整齊的堆放在鎖模裝置的下底模塊上,在堆放若干張后,壓上壓模塊,由滾臺送入打開檔壓機,對正、閉合、升壓,在達到規定的壓力后,保持該壓力10~18分鐘,由鎖模系統將周邊鎖緊,壓機釋放壓力,張開壓機,模塊被鎖緊裝置鎖緊,通過滾臺送往烘房加熱養護。
`[0019](4)烘房溫度在80~1000°C內變化,依據原料不同,溫度略有差別,經6小時養護后,小車可運出烘房,送入卸模工段。
[0020](5)卸模分兩段進行,其一是將被鎖緊的壓膜由卸模機打開鎖緊裝置,然后將上模塊吊起,送到堆垛、裝模工序;其二是由真空吸盤,將初步凝固的板坯送入卸板滾臺上,進入板坯升降機,然后由叉車送至堆放處場地,自然養護。
[0021](6)在板還堆放一周后再一次加熱養護(降低板材含水率),然后鋸邊、砂光、入庫、庫存30天后,達到最終強度的95%,即可出廠。
【權利要求】
1.一種水泥秸桿復合板及生產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將植物纖維和農作物秸桿(如麥秸等)切斷、破碎、篩分后,這些農作物秸桿經切斷錘碎后形成窄而薄的纖維碎料狀態,其寬度在I~2mm,長度在I~15mm,風送至原料倉待用;將普通硅酸鹽水泥送入原料倉待用;將添加料粉碎、篩選后送入料倉待用;將助劑溶解成水溶液待用。 (2)將麥秸、添加料混合攪拌,加入助劑溶液再攪拌,約5分鐘后再加入水泥,攪拌4~6分鐘后,經皮帶運輸機送入氣流鋪裝機中鋪層。 (3)將上述混合料經氣流鋪裝機鋪裝后形成漸進的三層結構,由機械手整齊的堆放在鎖模裝置的下底模塊上,在堆放若干張后,壓上壓模塊,由滾臺送入打開檔壓機,對正、閉合、升壓,在達到規定的壓力后,保持該壓力10~18分鐘,由鎖模系統將周邊鎖緊,壓機釋放壓力,張開壓機,模塊被鎖緊裝置鎖緊,通過滾臺送往烘房加熱養護。 (4)烘房溫度在80~1000°C內變化,依據原料不同,溫度略有差別,經6小時養護后,小車可運出烘房,送入卸模工段。 (5)卸模分兩段進行,其一是將被鎖緊的壓膜由卸模機打開鎖緊裝置,然后將上模塊吊起,送到堆垛、裝模工序;其二是由真空吸盤,將初步凝固的板坯送入卸板滾臺上,進入板坯升降機,然后由叉車送至堆放處場地,自然養護。 (6)在板還堆放一周 后再一次加熱養護(降低板材含水率),然后鋸邊、砂光、入庫、庫存30天后,達到最終強度的95%,即可出廠。
【文檔編號】B27N3/08GK103771790SQ201210402798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蔡明遠, 孫鐵平 申請人:長沙創遠環??萍加邢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