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竹膠合地板修復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竹膠合地板修復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進步步伐的加快,各種各樣的新型用具都涌現出來,針對于家庭地板的鋪設,人們開始創新思維,尋求出一種能夠經久耐用,能夠冬暖夏涼的新型地板,目前已經出現了竹地板,木地板,竹木地板,竹膠合地板,針對于竹膠合地板而言,其膠和能力強,雖經久耐用,但易受季節性影響,其膠的附和力會隨著溫度與濕度出現膨脹與疏松的毛病,隨著時間的增長,會隨著風化程度加劇,直接影響地板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竹膠合地板修復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竹膠合地板修復機,包括底部主體箱和加壓主體,所述底部主體箱左右兩端上部分別安裝有探測儀護板,所述探測儀護板下端安裝有探測儀,且探測儀護板與探測儀對稱分布,所述底部主體箱左上端安裝有修復調節控制器,所述修復調節控制器上端安裝有溫度加壓器,所述溫度加壓器上端安裝有水汽加壓器,所述溫度加壓器與水汽加壓器左端安裝有表層保護管,所述表層保護管內部安裝有氣壓管,所述水汽加壓器右端安裝有中心頂柱,所述中心頂柱上端安裝有活動式鉸鏈,所述活動式鉸鏈內部安裝有信號交接器,所述信號交接器表面安裝有信號傳輸管,所述中心頂柱右端安裝有PLC電控單元,所述加壓主體上端安裝有活塞管道,所述活塞管道頂端安裝有活塞式支柱,所述活塞式支柱下端安裝有活塞,所述活塞下端安裝有升降桿,所述活塞管道下端安 裝有加壓板,所述加壓板內部中端安裝有加壓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底部主體箱下端安裝有滾輪。
優選的,所述底部主體箱內部安裝有動力裝置。
優選的,所述氣壓管底端安裝有針孔式鉆頭。
優選的,所述信號傳輸管外部安裝有橫梁。
優選的,所述加壓控制器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板壓感應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一種竹膠合地板修復機解決了現有地板出現的脹包疏松等問題,能夠根據其脹包疏松的狀況針對性的對地板出現的情況進行溫度與濕度等各方面進行加壓修復,解決因其季節性的變化導致的脹包疏松僵硬等問題,使其恢復原有的狀況,煥然一新,增強使用壽命,減少家用的竹膠合地板成本,增強了竹膠合地板在市場上的占有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竹膠合地板修復機主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竹膠合地板修復機加壓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氣壓管、2表層保護管、3針孔式鉆頭、4底部主體箱、5探測儀護板、6修復調節控制器、7溫度加壓器、8水汽加壓器、9中心頂柱、10PLC電控單元、11探測儀、12動力裝置、13滾輪、14加壓主體、15信號傳輸管、16信號交接器、17活動式鉸鏈、18橫梁、19加壓控制器、20板壓感應裝置、21加壓板、22升降桿、23活塞式支柱、24活塞、25活塞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竹膠合地板修復機,包括底部主體箱4和加壓主體14,底部主體箱4下端安裝有滾輪13,底部主體箱4內部安裝有動力裝置12,底部主體箱4左右兩端上部分別安裝有探測儀護板5,探測儀護板5下端安裝有探測儀11,且探測儀護板5與探測儀11對稱分布,底部主體箱4左上端安裝有修復調節控制器6,修復調節控制器6上端安裝有溫度加壓器7,溫度加壓器7上端安裝有水汽加壓器8,溫度加壓器7與水汽加壓器8左端安裝有表層保護管2,表層保護管2內部安裝有氣壓管1,氣壓管1底端安裝有針孔式鉆頭3,水汽加壓器8右端安裝有中心頂柱9,中心頂柱9上端安裝有活動式鉸鏈17,活動式鉸鏈17內部安裝有信號交接器16,信號交接器16表面安裝有信號傳輸管15,信號傳輸管15外部安裝有橫梁18,中心頂柱9右端安裝有PLC電控單元10,加壓主體14上端安裝有活塞管道25,活塞管道25頂端安裝有活塞式支柱23,活塞式支柱23下端安裝有活塞24,活塞24下端安裝有升降桿22,活塞管道25下端安裝有加壓板21,加壓板21內部中端安裝有加壓控制器19,加壓控制器19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板壓感應裝置20。
工作原理:使用者可以主觀根據上對家用的竹膠合地板出現的情況進行判斷,然后用其探測儀11對竹膠合地板進行深層次檢驗,將探得到的信息傳輸到PLC電控單元10,經PLC電控單元10判斷處理,將其針孔式鉆頭3伸入到竹膠合地板出現的問題端,根據修復調節控制器6對溫度加壓器7與水汽加壓器8控制調節,再通過對氣壓管1傳遞,讓其補充水分與濕度,再經信號交接器16對信號傳遞處理,將指令傳到加壓主體14,然后經加壓主體14進行加壓,完善竹膠合地板的問題,使其恢復如初。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 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