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故蜂養(yǎng)殖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人工制造胡蜂筑巢桶的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對胡蜂進行人工養(yǎng)殖技術的發(fā)展,對胡蜂進行大規(guī)模人工養(yǎng)殖已成為農(nóng)民增收的一項新興致富產(chǎn)業(yè)。對胡蜂進行養(yǎng)殖時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胡蜂筑巢桶。傳統(tǒng)的筑巢桶是采用原木加工而成,人工養(yǎng)殖需要大量的木材來制作筑巢桶,其不僅增加養(yǎng)殖成本,還不夠環(huán)保。現(xiàn)在人們也逐漸采用無毒木糠、草粉、再生紙漿以及無毒粘結劑等原料來制造成胡蜂筑巢桶,以取代對原木的使用。目前,人工通過對原料進行加工成型來制造筑巢桶時,對筑巢桶進行脫模的操作麻煩,勞動強度大,而且脫模過程容易損壞筑巢桶。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fā)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工制造胡蜂筑巢桶的成型裝置,從而克服現(xiàn)有的制造筑巢桶時進行脫模的操作麻煩,勞動強度大,而且脫模過程容易損壞筑巢桶的缺點。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人工制造胡蜂筑巢桶的成型裝置,其中,包括:底座;頂架;模芯柱,其下端通過一定位孔套設于一設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定位銷上;模殼,其為上下兩端設置有開口的中空殼體,該模殼活動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上設置有用于對該模殼進行定位的定位機構,所述模芯柱位于該模殼內(nèi);沖壓臺,其以能夠升降的方式設置于所述頂架上且位于所述模殼的正上方,該沖壓臺由一升降機構驅(qū)動進行升降;該沖壓臺的外形與所述模殼的內(nèi)腔的形狀對應,且該沖壓臺凹設有一與所述模芯柱對應的模芯孔;第一連接件,其一端以能夠拆卸的方式與所述模芯柱進行連接,且該第一連接件的另一端以能夠拆卸的方式與所述沖壓臺進行連接;兩個第二連接件,兩個該第二連接件的一端對稱地與所述模殼進行連接,且兩個該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以能夠拆卸的方式與所述沖壓臺進行連接;頂桿,其活動穿過所述頂架和所述沖壓臺,該頂桿的下端凸設有一擋塊,所述沖壓臺的下端凹設有一與所述擋塊對應的擋塊槽;第一鎖緊機構,當所述擋塊頂靠著所述擋塊槽時,所述頂桿與所述沖壓臺能夠通過該第一鎖緊機構進行鎖緊;以及第二鎖緊機構,當所述擋塊頂靠著在所述模殼內(nèi)沖壓成型后的胡蜂筑巢桶的上端時,所述頂桿與所述頂架能夠通過該第二鎖緊機構進行鎖緊。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模芯柱為圓柱體,所述模殼的內(nèi)腔為圓形孔腔。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頂桿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頂桿對稱地分布于所述模芯柱的兩側(cè)。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定位機構為若干個頂靠著所述模殼的側(cè)壁的定位塊。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升降機構為一升降液壓缸,所述升降液壓缸的缸體固定于所述頂架上,且所述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沖壓臺的上端連接。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連接件為第一吊繩,所述第一吊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模殼上,且所述第一吊繩的另一端設置有一吊環(huán),所述沖壓臺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吊環(huán)進行連接的吊鉤。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鎖緊機構包括一設置于所述頂桿上的第一銷孔以及一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沖壓臺上的第一插銷。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鎖緊機構包括一設置于所述頂桿上的第二銷孔以及一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頂架上的第二插銷。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通過第一鎖緊機構把擋塊鎖緊在擋塊槽內(nèi)時,沖壓臺能夠把填充在模殼與模芯柱之間的原料沖壓成筑巢桶;沖壓完成后,通過第二鎖緊機構把擋塊鎖緊在頂著筑巢桶的位置,頂桿不動,在模殼通過第二連接件與沖壓臺連接時,沖壓臺能帶動模殼上升以使筑巢桶與模殼分離;在模芯柱通過第一連接件與沖壓臺連接時,沖壓臺便也能帶動模芯柱上升以使筑巢桶與模芯柱分離。本發(fā)明脫模的操作簡單,且不易損壞筑巢桶,以節(jié)約勞動力,提高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人工制造胡蜂筑巢桶的成型裝置準備對原料進行沖壓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人工制造胡蜂筑巢桶的成型裝置準備進行脫模時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底座,2-頂架,3-模芯柱,4-模殼,5-定位塊,6-沖壓臺,7-升降液壓缸,8-模芯孔,9-第一吊繩,10-吊環(huán),11-吊鉤,12-頂桿,13-擋塊,14-第一插銷,15-第二插銷,16-原料,17-筑巢桶,18-定位銷,19-吊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圖1至圖2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一種人工制造胡蜂筑巢桶的成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人工制造胡蜂筑巢桶的成型裝置包括底座1、頂架2、模芯柱3、模殼4、沖壓臺6、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頂桿12、第一鎖緊機構以及第二鎖緊機構,參考圖1和圖2,頂架2固定設置于底座1的上方,兩者上下相對分布。底座1上設置有一定位銷18,模芯柱3的下端設置有一與定位銷18對應的定位孔,模芯柱3通過定位孔套設在定位銷18上,且模芯柱3能夠向上升起離開定位銷18和底座1。模殼4為上下兩端設置有開口的中空殼體,模殼4活動放置于底座1上,且底座1上設置有用于對模殼4進行定位的定位機構,模芯柱3位于模殼4內(nèi),模芯柱3小于模殼4的內(nèi)腔,模芯柱3與模殼4的內(nèi)壁之間留有空隙以形成沖壓空間,沖壓空間內(nèi)用于填充原料16并使原料16在其內(nèi)被沖壓成筑巢桶17。優(yōu)選地,定位機構為若干個頂靠著模殼4的側(cè)壁的定位塊5,模殼4放置于底座1上的各個定位塊5之間時,能夠保證模殼4與模芯柱3之間的相對位置保持穩(wěn)定,定位塊5限制模殼4在底座1上產(chǎn)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動,但不影響模殼4的升降。
繼續(xù)參考圖1和圖2,沖壓臺6以能夠升降的方式設置于頂架2上,且沖壓臺6位于模殼4的正上方,沖壓臺6由一升降機構驅(qū)動進行升降。優(yōu)選地,升降機構為一升降液壓缸7,升降液壓缸7的缸體固定于頂架2上,且升降液壓缸7的活塞桿與沖壓臺6的上端連接,通過升降液壓缸7控制沖壓臺6升降,能夠使沖壓臺6升降穩(wěn)定且下降時具有較大的沖擊力。沖壓臺6的外形與模殼4的內(nèi)腔的形狀對應,且沖壓臺6凹設有一與模芯柱3對應的模芯孔8,沖壓臺6降下時,沖壓臺6能夠插入到模殼4與模芯柱3之間形成的沖壓空間內(nèi),且模芯柱3能夠插入到模芯孔8內(nèi),以通過沖壓臺6對原料16進行沖壓,沖壓臺6可以通過多次升降來對原料16進行反復沖壓,從而最終得到筑巢桶17。一般筑巢桶17是呈中空的圓桶狀,因此,本發(fā)明優(yōu)選地,模芯柱3為圓柱體,模殼4的內(nèi)腔為圓形孔腔,其可以為上下兩端開口的圓筒體,模芯柱3與模殼4同軸分布地設置于底座1上,對應地,沖壓臺6為直徑與模殼6的內(nèi)孔的直徑相等或略小的圓柱體,且模芯孔8為直徑與模芯柱3的直徑相等或略大的圓孔。第一連接件的一端以能夠拆卸的方式與模芯柱3進行連接,且第一連接件的另一端以能夠拆卸的方式與沖壓臺6進行連接。第一連接件用于控制沖壓臺6與模芯柱3的連接或分開。可以在模芯柱3的上端設置一吊耳19,且在模芯孔8內(nèi)也設置一吊耳19,模芯孔8的深度大于模芯柱3的高度,第一連接件為第二吊繩(圖未視),第二吊繩的兩端設置有用于與吊耳19連接的鎖扣。
繼續(xù)參考圖1和圖2,兩個第二連接件的一端對稱地與模殼4進行連接,且兩個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以能夠拆卸的方式與沖壓臺6進行連接,當沖壓臺6對原料16進行沖壓時,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不與沖壓臺6連接,從而使沖壓臺6與模殼4分開,沖壓臺6單獨升降。而當沖壓完成得到筑巢桶17后需要脫模時,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沖壓臺6連接,從而使沖壓臺6與模殼4連接在一起,當沖壓臺6升起時,便會帶著模殼4一起升起。優(yōu)選地,第二連接件為第一吊繩9,第一吊繩9的一端固定在模殼4上,且第一吊繩9的另一端設置有一吊環(huán)10,沖壓臺6上設置有用于與吊環(huán)10進行連接的吊鉤11,吊鉤11可以為不封閉的開放式鉤體,也可以是封閉的鎖扣式鉤體。第一吊繩9通過吊環(huán)10與吊鉤11連接,則沖壓臺6與模殼4連接在一起,吊環(huán)10與吊鉤11分離,則沖壓臺6與模殼4分開。
繼續(xù)參考圖1和圖2,頂桿12活動穿過頂架2和沖壓臺6,頂桿12的上端高于頂架2且頂桿12的下端低于沖壓臺6。頂桿12的下端凸設有一擋塊13,沖壓臺6的下端凹設有一與擋塊13對應的擋塊槽,擋塊13頂靠在擋塊槽內(nèi)時,擋塊13的下端面與沖壓臺6的下端面對齊,兩者位于同一平面上。當擋塊13頂靠著沖壓臺6上對應的擋塊槽時,頂桿12與沖壓臺6能夠通過第一鎖緊機構進行鎖緊;當擋塊13頂靠著在模殼4內(nèi)沖壓成型后的筑巢桶17的上端時,頂桿12與頂架2能夠通過第二鎖緊機構進行鎖緊。優(yōu)選地,第一鎖緊機構包括一設置于頂桿12上的第一銷孔以及一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設置于沖壓臺6上的第一插銷14,且第二鎖緊機構包括一設置于頂桿12上的第二銷孔以及一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設置于頂架2上的第二插銷15。當擋塊13頂靠著沖壓臺6上對應的擋塊槽時,頂桿12上的第一銷孔便與第一插銷14對正,第一插銷14能夠插入到頂桿12的第一銷孔中,以把頂桿12與沖壓臺6鎖緊在一起。而當擋塊13頂靠著在模殼4內(nèi)沖壓成型后的筑巢桶17的上端時,頂桿12上的第二銷孔便與第二插銷15對正,第二插銷15能夠插入到頂桿12的第二銷孔中,以把頂桿12與頂架2鎖緊在一起。第一銷孔和第二銷孔可以為通孔或螺孔,第一插銷14和第二插銷15可以為螺栓。當?shù)谝讳N孔和第二銷孔為通孔時,第一插銷14和第二插銷15分別通過螺孔座設置于沖壓臺6和頂架2上;當?shù)谝讳N孔和第二銷孔為螺孔時,則第一插銷14和第二插銷15分別通過通孔座設置于沖壓臺6和頂架2上。頂桿12上可以自上至下設置有多個第二銷孔,以適用于不同高度的筑巢桶17。
參考圖1,本發(fā)明通過第一鎖緊機構把頂桿12與沖壓臺6鎖緊時,擋塊13頂靠著擋塊槽,擋塊13的下端面與沖壓臺6的下端面平齊,頂桿12的上端高出于頂架2,且頂桿12和擋塊13能夠與沖壓臺6一起同步升降,把第一連接件拆下來便可進行沖壓工作。此時,使第二連接件不與沖壓臺6連接,并在模殼4內(nèi)填充原料16,通過反復升降沖壓臺6,便能由沖壓臺6向下快速撞擊填充在模殼4與模芯柱3之間的原料16,以把原料16沖壓成筑巢桶17。參考圖2,沖壓完成得到筑巢桶17后,松開第一鎖緊機構,使頂桿12與沖壓臺6分離,并通過第二鎖緊機構把頂桿12與頂架2鎖緊,頂桿12不能移動,擋塊13便被鎖緊在頂靠著筑巢桶17的上端,使筑巢桶17也不能移動;然后使模殼4與沖壓臺6通過第二連接件連接在一起,在沖壓臺6帶著模殼4上升過程中,頂桿12不動,便能使筑巢桶17與模殼4分離。沖壓臺6和模殼4升起來后,把模殼4拆下來,使頂桿12與頂架2保持鎖緊,并把沖壓臺6降下,使沖壓臺6和模芯柱3通過第一連接件連接在一起;然后再次升起模殼4便能把模芯柱3升起來,使筑巢桶17與模芯柱3分離,脫模完成。本發(fā)明的模的操作簡單,且不易損壞筑巢桶17,以節(jié)約勞動力,提高生產(chǎn)效率。優(yōu)選地,頂桿12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兩個頂桿12對稱地分布于模芯柱3的兩側(cè),從而在脫模過程通過兩個頂桿12的擋塊13對稱作用于筑巢桶17,使筑巢桶17受力均勻,以進一步降低對筑巢17的損傷。
前述對本發(fā)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fā)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jù)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qū)崿F(xiàn)并利用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