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織圓緯機大盤齒輪雙跑道支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盤與大盤齒輪之間的支撐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針織圓緯機的大盤與大盤齒輪之間的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針織圓周緯機主傳動系統的傳動比高達1∶10,即用一個小齒數輪(主傳動齒輪)帶動一個10倍齒數的大齒輪(大盤齒輪),又因針織機的特殊結構,大齒輪不可能采用傳統的傳動軸承支承旋轉,故而一般大盤齒輪均采用耐磨片或鋼線跑道支承傳動。
耐磨片就是在大盤齒輪與大盤之間裝配高耐磨材料,其特點是表面耐磨性能高,能有效降低磨擦阻力。又因其加工和裝配相對容易,所以,傳統的針織機基本上都是采用這種結構。然而,滑動磨擦必然有一定的阻力,同時會產生大量熱能,溫度的升高會影響到許多精密配件的使用,從而對生產的布坯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傳統的耐磨片結構以靠大盤齒輪與大盤通過定位面定心,長期使用將使定位面磨損,影響齒輪的穩定使用。正是因為耐磨片構造的局限性,權衡利弊后,近年來許多廠家都摒棄了這一結構而改用鋼線跑道。
鋼線跑道,顧名思義就是將齒輪與支承平面各安裝兩條鋼線,并在鋼線的中央放置鋼珠,從而變滑動磨擦為滾動磨擦,從而大大減少了磨擦能力,降低了溫升產生的幾率,使整個傳動更加平穩;同時,因為鋼線跑道能產生自然定心的效果,而不必信賴易磨損的大盤齒輪與大盤的定位面定心,因而也提高了齒輪運轉的平穩性,傳動做到輕便靈活。便鋼線跑道并非十全十美,其致命的特點恰恰就是耐磨性差,一般使用壽命僅為兩到三年,遠遠達不到針織機的使用要求。而圓機裝配復雜,時常更換鋼線跑道十分不便。至此,許多廠家都在兩種結構間徘徊,深為這兩種結構的優缺點而傷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針織圓緯機大盤齒輪雙跑道支撐結構,其結合了現有耐磨片結構和鋼線跑道結構的優點,揚長避短,分散了鋼絲跑道的受力,使其不易損耗,增強傳動穩定性,達到持久耐用,耐磨片也被分散承受力而不完全接觸大盤齒輪表面,從而減少了摩擦的面積,不產生過多的熱量,對精密部件不會產生太大的溫升影響。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針織圓緯機大盤齒輪底端面和大盤上端面對稱設置同軸環狀凹槽,凹槽內各設置兩條鋼線,鋼線中央設置鋼珠,其特征在于大盤齒輪下端面與大盤上端面之間還設有上覆高耐磨材料的耐磨板,高耐磨材料頂抵大盤齒輪下端面。
大盤上還開設有通螺孔,螺栓螺設于通螺孔并頂抵耐磨板的下端面。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在針織圓緯機大盤齒輪1下端面11和大盤2上端面21對稱設置同軸環狀凹槽111、211,凹槽內各設置兩條鋼線1111、1112以及2111、2112,四條鋼線的中央設置若干鋼珠3,大盤齒輪下端面11與大盤2之間還設有上覆高耐磨材料41的耐磨板42,高耐磨材料41頂抵大盤齒輪下端面11。大盤2上還開設有通螺孔5,螺栓6螺設于通螺孔5并頂抵耐磨板42的下端面。使用時調節螺栓6,就可以調節耐磨板42的高度從而控制高耐磨材料41與大盤齒輪1下端面11的接觸面積。
本實用新型使用了鋼絲跑道和耐磨片結合的雙跑道支撐技術,以鋼絲跑道的輕便靈活特點為主,可調節耐磨片的耐磨性起輔助作用參與工作,使鋼絲跑道因受力分散而不易磨損,增強傳動的穩定性,達到持久耐用;因為承受力的分散,此時的耐磨片并不是完全接觸大盤齒輪的下端面,從而減少了摩擦面積,也不會產生過多的熱量,對精密部件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溫升影響。
權利要求1.針織圓緯機大盤齒輪雙跑道支撐結構,其在大盤齒輪底端面和大盤上端面對稱設置同軸環狀凹槽,凹槽內各設置兩條鋼線,鋼線中央設置鋼珠,其特征在于大盤齒輪底端面與大盤上端面之間還設有上覆高耐磨材料的耐磨板,高耐磨材料頂抵大盤齒輪下端面。
2.針織圓緯機大盤齒輪雙跑道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大盤上開設有通螺孔,螺栓螺設于通螺孔并頂抵耐磨板的下端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針織圓緯機大盤齒輪雙跑道支撐結構在針織圓緯機大盤齒輪底端面和大盤上端面對稱設置同軸環狀凹槽,凹槽內各設置兩條鋼線,鋼線中央設置鋼珠,其特征在于大盤齒輪底端面與大盤上端面之間還設有上覆高耐磨材料的耐磨板,高耐磨材料頂抵大盤齒輪下端面。大盤上還開設有通螺孔,螺栓螺設于通螺孔并頂抵耐磨板的下端面。本實用新型以鋼線跑道為主,輔以耐磨板,做到揚長避短,合理有效的結合了現有耐磨片結構和鋼線跑道結構的優點。其以耐磨板分散了鋼線跑道的承受力,使其不易磨損,延長使用壽命,同時,耐磨板自身因被分散了承受力,也減少了大盤齒輪運轉的摩擦力,從而避免了溫升對精密零配件的影響。
文檔編號D04B15/00GK2775083SQ200520000929
公開日2006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17日
發明者趙金華 申請人:趙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