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縫紉機的斷線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縫紉機工作過程中,縫紉線隨時有可能發生斷裂,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若不及時發現并進行處理就會對正常工作造成影響。為了便于及時檢測是否斷線,人們設計出了多種多樣的檢測裝置。
例如,日本重機公司設計了一種縫紉機,其上用到一種斷線檢測裝置。主要是利用縫紉機的過線部位的挑線簧與在該部位旁邊安裝的檢測片的接觸、離開產生的信號來判斷是否斷線。該裝置需要利用充當縫紉時進行收線功能的挑線簧,所以挑線簧不能根據檢測的需要,專門為檢測需要而進行調節,否則會導致挑線簧的收線功能產生影響。同時,該機構適用范圍受到限制,僅適用于這類具有挑線簧結構的縫紉機。
此外,德國杜克普公司設計了一種鎖眼機,采用一個帶有矩形槽的電子元件。當有縫紉線在該槽上下移動時,便可有信號輸出。當沒有線在槽內移動時,則沒有信號輸出。通過這種信號的有無來判斷是否斷線。由于這種裝置價格比較昂貴,不利于推廣應用。另一方面,由于其靈敏度較高,有時斷線后,在機械振動作用下,導致縫紉線在檢測用矩形槽內仍有較小的移動,而該元件卻誤認為縫紉線在正常擺動,導致斷線后不能及時檢測出斷線的情況時有發生。此外,由于需要提供電源,當電壓或電源不穩定時,也極容易導致該元件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和使用成本低廉,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縫紉機,并且便于安裝和調試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座,設置在安裝座上的扭簧,在扭簧的一端具有一根觸桿,在觸桿上設有一個供縫紉線穿過的過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座上還裝有一個與扭簧絕緣設置的感應片,扭簧和感應片分別通過導線聯接在電源的兩極,在扭簧和感應片之間的電路上還串聯有一個接收電流信號的I/O單元,用于判斷是否斷線的控制系統與I/O單元相聯接。
針桿處于不同的工作狀態時,縫紉線的位置會發生變化,因此會導致觸桿受到的縫紉線施加的力的大小不同。針桿處于最高位置時,縫紉線對觸桿施加的力較小,由于扭簧的彈力作用,觸桿保持與感應片接觸,這樣整個電路就是連通的,I/O單元能夠接收到電流信號。當針桿下降時,縫紉線對觸桿施加的力逐漸增大,當其足以克服扭簧的扭力時,觸桿就會和感應片脫離,這樣整個電路被切斷,I/O單元無法接收到電流信號。如此循環往復動作,I/O單元就會產生時有時無的電流信號??刂葡到y是與I/O單元相聯的,它能夠以一定的采樣頻率讀取I/O單元中的信號變化。一旦縫紉線斷裂,觸桿就會在扭簧的扭力下始終與感應片接觸,整個電路始終處于導通狀態,控制系統就可以檢測到縫紉線斷開,以便于及時采取措施。
在上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感應片具有一個U型鉤體,穿過過線孔的縫紉線可帶動觸桿與U型鉤體相接觸或分離。當縫紉線對觸桿施加的力較小時,觸桿就頂靠在U型鉤體內;當縫紉線對觸桿施加的力較大時,觸桿便于U型鉤體脫離。
在上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扭簧通過螺釘固定在安裝座的柱銷上,在螺釘上還套有一個用于調節扭簧扭力的調節片。
調節片方便了檢測裝置的安裝和調試,以適應各種類型的縫紉機。此外,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能會因為零件發生形變等原因導致靈敏度降低。由于設置了調節片,可以根據情況隨時調節扭簧的扭力,以便于使整個檢測裝置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在上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感應片通過螺釘固定在安裝座上,在感應片和安裝座之間設有一個絕緣墊片。
通過絕緣墊片可以使感應片和扭簧相隔離,只有在觸桿與感應片接觸時電路才導通。當然,整個安裝座也可以采用導體制成,這樣感應片也應該與整個安裝座相絕緣,而扭簧是可以與安裝座相導通的。為了進一步提高絕緣性,確保感應片和扭簧之間不直接導電,在上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感應片外側還設有一個絕緣間隔套。
在上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安裝座底部設有一個安裝調節槽,所述的安裝調節槽呈條形。由于設置了條形的安裝調節槽,在安裝時整個檢測裝置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位置調整,提高了使用的靈活性。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的優點在于1.結構簡單,制作成本較小,并能穩定地檢測到斷線情況的發生,工作穩定可靠。2.整個檢測裝置獨立設置,能夠適用于各種機型的縫紉機,擴展了應用范圍,并且安裝調試也極其方便。3.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及時對檢測裝置進行調節校正,維修更換也十分方便。
圖1是本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的零件裝配圖。
圖2是本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的使用狀態結構圖。
圖中,安裝座1、柱銷1a、安裝調節槽1b、扭簧2、觸桿21、過線孔22、感應片3、U型鉤體31、電源4、I/O單元5、控制系統6、調節片7、絕緣墊片8、絕緣間隔套9、針桿10、過線架11、過線架孔11a、縫紉線12、螺釘13、螺釘14。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3所示,整個檢測裝置安裝在縫紉機的針桿10和過線架11之間。縫紉線12從過線架11上的過線架孔11a穿過之后,經過檢測裝置到達針桿10。
如圖1所示,本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座1,扭簧2、絕緣墊片8、感應片3等零件。在安裝座1底部設有一個安裝調節槽1b,該安裝調節槽1b呈條形。
扭簧2通過螺釘13固定在安裝座1的柱銷1a上,在螺釘13上還套有一個用于調節扭簧2扭力的調節片7。感應片3通過螺釘14固定在安裝座1上,在感應片3和安裝座1之間設有一個絕緣墊片8。感應片3外側還設有一個絕緣間隔套9。在扭簧2的一端具有一根觸桿21,在觸桿21上設有一個供縫紉線穿過的過線孔22。感應片3具有一個U型鉤體31,穿過過線孔22的縫紉線可帶動觸桿21與U型鉤體31相接觸或分離。
如圖2所示,扭簧2和感應片3分別通過導線聯接在電源4的兩極,在扭簧2和感應片3之間的電路上還串聯有一個接收電流信號的I/O單元5,用于判斷是否斷線的控制系統6與I/O單元5相聯接。安裝座1可以由導電材料制成,扭簧2與安裝座1是導通的。
縫紉過程中,當針桿10上升到最高位置時,縫紉線12對觸桿21施加的力較小,無法克服扭簧2的彈力作用,此時觸桿21保持與感應片3接觸,這樣整個電路就是連通的,I/O單元能夠接收到電流信號。當針桿10下降時,縫紉線12對觸桿21施加的力逐漸增大,當其足以克服扭簧2的扭力時,觸桿21就會和感應片3的U型鉤體31脫離,這樣整個電路被切斷,I/O單元無法接收到電流信號。
針桿10循環往復動作,I/O單元5就會產生時有時無的電流信號??刂葡到y6是與I/O單元5相聯的,它以一定的采樣頻率讀取I/O單元5中的信號變化。如果有通斷,則表示沒有斷線;如果一直為通,則表示觸桿21在扭簧2的扭力下始終與感應片3接觸,整個電路始終處于導通狀態,縫紉線處于斷開狀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安裝座1、柱銷1a、安裝調節槽1b、扭簧2、觸桿21、過線孔22、感應片3、U型鉤體31、電源4、I/O單元5、控制系統6、調節片7、絕緣墊片8、絕緣間隔套9、針桿10、過線架11、過線架孔11a、縫紉線12、螺釘13、螺釘14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座(1),設置在安裝座(1)上的扭簧(2),在扭簧(2)的一端具有一根觸桿(21),在觸桿(21)上設有一個供縫紉線穿過的過線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座(1)上還裝有一個與扭簧(2)絕緣設置的感應片(3),扭簧(2)和感應片(3)分別通過導線聯接在電源(4)的兩極,在扭簧(2)和感應片(3)之間的電路上還串聯有一個接收電流信號的I/O單元(5),用于判斷是否斷線的控制系統(6)與I/O單元(5)相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應片(3)具有一個U型鉤體(31),穿過過線孔(22)的縫紉線可帶動觸桿(21)與U型鉤體(31)相接觸或分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簧(2)通過螺釘(13)固定在安裝座(1)的柱銷(1a)上,在螺釘(13)上還套有一個用于調節扭簧(2)扭力的調節片(7)。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應片(3)通過螺釘(14)固定在安裝座(1)上,在感應片(3)和安裝座(1)之間設有一個絕緣墊片(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應片(3)外側還設有一個絕緣間隔套(9)。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座(1)底部設有一個安裝調節槽(1b),所述的安裝調節槽(1b)呈條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它解決了現有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所存在的結構復雜、成本較高、適用范圍不廣,且不便于安裝和調試的問題。本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座,設置在安裝座上的扭簧,在扭簧的一端具有一根觸桿,在觸桿上設有一個供縫紉線穿過的過線孔,所述的安裝座上還裝有一個與扭簧絕緣設置的感應片,扭簧和感應片分別通過導線聯接在電源的兩極,在扭簧和感應片之間的電路上還串聯有一個接收電流信號的I/O單元,用于判斷是否斷線的控制系統與I/O單元相聯接。本縫紉機斷線檢測裝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工作穩定可靠、應用范圍廣、安裝調試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D05B69/36GK1962990SQ20061011922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6日
發明者張濤, 陳敦昆, 耿傳熙 申請人: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