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水拉鏈加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水拉鏈的生產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早期,尼龍防水拉鏈通常是在染色后處理階段用防水劑進行浸軋?zhí)幚恚诶湵砻嫘纬?一層防水膜,達到簡易防水效果;但由于浸軋?zhí)幚硇纬傻姆浪づc拉鏈的黏附力較差,拉鏈 使用過程中防水膜很容易產生裂紋或開裂,所以這種防水拉鏈的防水性能只具有短期效果。現(xiàn)有技術中比較新型的防水拉鏈是在尼龍拉鏈鏈牙、布帶縫合完成,染色后在完整而連 續(xù)的拉鏈鏈條的布帶背面用熱熔的方法粘貼上一層防水膠層,起到較好防水效果,在雨衣、 背包、帳篷、睡袋中得以使用。中國專利號為02215551.1公開了名為"一種防水拉鏈"的實 用新型專利即是如此結構。但是由于其防水膠層在拉鏈背面,這種拉鏈基本上以反穿拉鏈的 形式在市場上出現(xiàn),配以反穿拉頭,拉片設置在有防水膠層的一面,以使使用者可以在衣物 和帳篷等物件的外面拉動拉鏈,而拉鏈齒設置在物件內。因此正常情況下,拉鏈使用過程中, 拉頭的自鎖鎖針(馬勾)會經常不斷地與拉鏈背面的防水膠層接觸, 一定次數(shù)后鎖針會勾破拉 鏈背膠,引起拉鏈外觀損壞,更重要的是拉鏈的防水性能被破壞了。為此,有些制造者就將 拉頭的自鎖鎖針(馬勾)去除,這樣雖然能避免拉鏈的防水背膠在使用過程中不被破壞,但是 拉鏈很重要功能的自鎖性能無法實現(xiàn)。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中這種比較新型的防水拉鏈之所以是在拉鏈鏈齒、布帶縫合完成后才在布 帶背面用熱熔的方法粘貼上一層防水膠層,制造成反穿拉頭的形式;而沒有先在布帶正面貼防水膠層,然后和普通拉鏈一樣縫合拉鏈鏈齒和布帶,是由于在生產加工時的技術難題不能克服所造成的。現(xiàn)有技術的拉鏈生產中縫合拉鏈鏈齒和布帶的縫工機包括縫針、壓板、針 板等普通縫紉部件,加工普通拉鏈時無需達到讓左右拉鏈布帶緊密不留縫隙的要求。所以如 果采用普通拉鏈制造的縫合方法和生產工具,會造成縫合時使拉鏈兩邊的左右防水膠層之間 產生縫隙,達不到防水拉鏈應具有的防水效果。而如果制造成反穿拉頭拉鏈,又會造成甜段 所述缺陷。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防水拉鏈加工裝置,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按照普通拉鏈而非反穿拉鏈的縫合 方法加工防水拉鏈時拉鏈兩邊的左右防水膠層之間產生縫隙的問題。通過本發(fā)明的裝置使粘 貼防水膠層的布帶能夠進行順利縫合,而且縫合后帶有防水膠層的布帶間隙緊密能夠達到防 水要求。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布帶位于針板和上壓板之間,在 針板上設置縫針,在上壓板上設置縫針針孔,縫針和縫針針孔的位置相對應可使縫針穿過縫 針針孔,上壓板內部開有兩個對稱的對穿斜孔,上壓板靠近布帶一面的對穿斜孔的左右兩個 開孔處分別靠近布帶左右兩邊對應的縫針和縫針針孔,吹風管位于上壓板上方,吹風管的管 口吹風方向與對穿斜孔方向對直。吹風管通過吹風管支架與針板固定。上壓板的靠近布帶一面的中心線設有凸起的點狀隔離欄,所述點狀隔離欄為間斷性的點 狀鋸齒結構,點狀隔離欄的高度與粘貼防水膠層后的布帶的厚度一致。點狀隔離欄的一端靠 近縫針,另一端延續(xù)至上壓板的端點,點狀隔離欄間斷距離為縫合間隔的兩倍。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普通情況下布帶在縫合時不易受控,微小的左右移動 會引起縫合后間隙的大小不穩(wěn)定,所以在有防水要求的情況下縫合間隙的大小不穩(wěn)定,會造 成帶有防水膠層的布帶之間的間隙,從而影響防水性能。而通過本發(fā)明上壓板的對穿斜孔, 根據(jù)空氣動力學原理,利用加裝的吹風管中不斷吹出的空氣可以將貼好防水膠層的布帶向中 間擠,以確保縫合后的間隙緊密;同時上壓板背面的點狀隔離欄可以避免布帶因吹風而向中 間擠靠時發(fā)生過渡擠攏而引起重疊縫合。另外,由于貼好防水膠層的布帶在縫合時,縫針上下穿透布帶防水膠層會受到比普通布 帶大很多的摩擦力,針頭極易發(fā)燙而燒斷縫線造成無法繼續(xù)縫合,或者引起縫線的異常延伸 而影響縫合的外觀效果。通過本套裝置,利用加裝的吹風管中吹出的冷卻風,可以在縫針上 下運動縫合時對針頭起到冷卻作用,從而避免針頭發(fā)燙而影響縫合的生產連續(xù)性和縫合的外 觀效果。綜上所述,以本發(fā)明裝置可以確保貼有防水膠層的防水拉鏈布帶的順利縫合,并且縫合 后其縫合間隙緊密,從而使產品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圖l是本發(fā)明的總體結構2是本發(fā)明的上壓板部件的主視3是本發(fā)明的上壓板部件的后視4是本發(fā)明的上壓板部件的對穿斜孔位置剖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上壓板部件的中心線位置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包括縫針l、上壓板2、縫針針孔3、對穿斜孔4、吹氣管5、吹氣管支 架6、布帶7、針板8,布帶7位于針板8和上壓板2之間,在針板8上設置縫針1,在上壓板2上設 置縫針針孔3,縫針1和縫針針孔3的位置相對應可使縫針1穿過縫針針孔3。如圖l、圖2、圖3、圖4所示,上壓板2開有兩個對稱對穿斜孔4,,上壓板2靠近布帶7— 面的對穿斜孔4的左右兩個開孔處分別靠近布帶7左右兩邊對應的縫針1和縫針針孔3,對穿斜 孔4的角度與布帶7的縫合行進方向成45度斜角。如圖3和圖5所示,上壓板2的靠近布帶7—面的中心線設有凸起的點狀隔離欄9,所述點狀 隔離欄9為間斷性的點狀鋸齒結構,點狀隔離欄9的高度與粘貼防水膠層后的布帶7的厚度一 致,可將拉鏈的左右半邊布帶7從中間隔離開,點狀隔離欄9的一端靠近縫針1,另一端延續(xù)至 上壓板2的端點,點狀隔離欄9間斷距離為縫合間隔的兩倍。如圖1所示,吹風管5位于針板8上方,吹風管5通過吹風管支架6與針板8固定,吹風管5 的管口方向與上壓板上的對穿斜孔4方向對直,管口離上壓板2約0. 5cm的距離。
權利要求
1. 一種防水拉鏈加工裝置,包括縫針(1)、上壓板(2)、縫針針孔(3)、布帶(7)、針板(8),布帶(7)位于針板(8)和上壓板(2)之間,在針板(8)上設置縫針(1),在上壓板(2)上設置縫針針孔(3),縫針(1)和縫針針孔(3)的位置相對應可使縫針(1)穿過縫針針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拉鏈加工裝置還包括對穿斜孔(4)、吹風管(5),上壓板(2)內部開有兩個對稱的對穿斜孔(4),上壓板(2)靠近布帶(7)一面的對穿斜孔(4)的左右兩個開孔處分別靠近布帶(7)左右兩邊對應的縫針(1)和縫針針孔(3),吹風管(5)位于上壓板(2)上方,吹風管(5)的管口吹風方向與對穿斜孔(4)方向對直。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拉鏈加工裝置,其特征是,吹風管(5)通過吹風管支 架(6)與針板(8)固定。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拉鏈加工裝置,其特征是,上壓板(2)的靠近布帶(7) 一面的中心線設有凸起的點狀隔離欄(9),所述點狀隔離欄(9)為間斷性的點狀鋸齒結構, 點狀隔離欄(9)的高度與粘貼防水膠層后的布帶(7)的厚度一致。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拉鏈加工裝置,其特征是,點狀隔離欄(9)的一端靠 近縫針(1),另一端延續(xù)至上壓板(2)的端點,點狀隔離欄(9)間斷距離為縫合間隔的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水拉鏈的生產加工裝置。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加工防水拉鏈時拉鏈兩邊的左右防水膠層之間產生縫隙的問題。本發(fā)明在現(xiàn)有技術的縫合機上壓板結構上增加對穿斜孔和吹氣管,根據(jù)空氣動力學原理,利用加裝的吹風管中不斷吹出的空氣可以將貼好防水膠層的布帶向中間擠,以確保縫合后拉鏈左右兩半邊的防水膠層布帶的間隙緊密;同時上壓板背面的點狀隔離欄可以避免布帶因吹風而向中間擠靠時發(fā)生過渡擠攏而引起重疊縫合。本發(fā)明可以確保貼有防水膠層的防水拉鏈布帶的順利縫合,并且縫合后其縫合間隙緊密,從而使產品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文檔編號D05B29/00GK101228982SQ20071003672
公開日2008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月23日
發(fā)明者唐志強 申請人:上海東龍服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