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它屬于一種前 區采用小隔距、后區采用曲線牽伸的細紗機的牽伸裝置。 技術背景目前國內外細紗機牽伸裝置主要采用SKF、 R2P、 IVA-V、 HP型幾種形 式。國內大多數棉紡廠選用的細紗機基本上采用SKF型的長短皮圈牽伸形式。 這種傳統的前區牽伸形式,羅拉中心距較大,浮游區較長,采用傳統的長短 皮圈牽伸方式,妨礙細紗成紗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紡織品市場嚴格的質量要求,對細紗的成紗質量有了 更高的要求。對于配棉為品級偏低的細絨棉其條干CVQ/。值、細節、粗節、棉 結及單強、單強不勻CV。/。等各項指標均需達到2001年烏斯特公報15%左右 水平。這不僅要求機械制造及紡紗器材水平高精度,也要求工藝參數從前紡 到后紡有新的突破。但現在的細紗機基本達不到以上要求,需要研究新的牽 伸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的牽伸裝置存在的前區羅拉中心距較大、 浮游區較長的技術難點并提供一種前區羅拉中心距較短和后區采用曲線牽 伸、能提高成紗質量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難點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細紗機的小隔距 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它包括前皮輥、前羅拉、中皮輥、中羅拉、上肖、上短 皮圈、下短皮圈、后皮輥、后羅拉和橫動扁鐵,其中它還包括小隔距下肖、 小隔距中羅拉滑座、陰陽壓板和雙桿曲線牽伸部件,小隔距下肖設在小隔距 中羅拉滑座上,陰陽壓板裝在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定位槽中并使小隔距下肖 定位在前羅拉的后面,小隔距中羅拉滑座裝在羅拉登上,下短皮圈裝在小隔
距下肖和中羅拉上,雙桿曲線牽伸部件裝在橫動扁鐵上并位于中皮輥和后皮 輥之間。上述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它還包括皮圈托桿和含油軸承, 用下長皮圈替代下短皮圈,下長皮圈裝在小隔距下肖、中羅拉和張力架上,皮圈托桿的兩端裝上含油軸承后裝在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u型開口槽中,皮圈托桿位于中羅拉的下方并將下長皮圈向上托起。所述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前區羅拉的隔距可由43mm縮 短到38mm,浮游區由13mm縮小到10.5mm。所述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形狀為U型塊,支承小隔距下肖的定位槽設在 U型塊的前壁上,定位槽的后檔邊為不等高擋邊,在U型塊的下方設有U型 開口槽。所述陰陽壓板的橫截面形狀為T型,陰陽壓板中間為凸筋,在頂面的兩 側設有凹槽,凸筋與凹槽等寬。所述小隔距下肖的橫截面形狀為T型,小隔距下肖的頂面為曲線,在小 隔距下肖的兩端設有對稱扁平,在小隔距下肖豎筋的縱向上設有至少兩個皮 圈導向槽;小隔距下肖上寬a為20mm,階梯b為1.9mm,高度c為16.1mm,長 l為397mm,頂面曲線r為40mm。所述雙桿曲線牽伸部件由至少兩根曲牽桿、連接塊、連接桿和支撐塊組 成,曲牽桿的一端插入連接塊的下部,支撐塊的下部裝在橫動扁鐵上,連接 桿裝在連接塊和支撐塊的上部并將連接塊和支撐塊連接在一起,雙桿曲線牽 伸部件隨橫動扁鐵同步移動。所述曲牽桿上設有V型導紗槽。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可將前區羅拉隔距由43mm縮短到 38mm,浮游區由13mm縮小到10.5mm,后區牽伸采用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對于 配棉為3.5級以下的細絨棉可使成紗質量明顯提高,各項指標均能達到2001 年烏斯托公報15°/。左右水平。同時能滿足長短和雙短皮圈兩種牽伸方式的工 藝要求。因此,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前區羅拉中心距較短、能提高成紗質
量和適紡范圍廣等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短皮圈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長短皮圈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陰陽壓板、小隔距下肖和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安裝示意圖;圖5是小隔距下肖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右視圖;圖7是圖5中的A——A剖視圖;圖8是圖5中的B向向視圖;圖9是雙桿曲線牽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皮圈托桿和含油軸承與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安裝示意圖; 圖11是圖IO中的C——C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l、圖3、圖4和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 牽伸裝置,它包括前皮輥l、前羅拉2、中皮輥5、中羅拉6、上肖3、上短 皮圈7、下短皮圈10、后皮輥ll、后羅拉12和橫動扁鐵27,其中它還包 括小隔距下肖4、小隔距中羅拉滑座8、陰陽壓板16和雙桿曲線牽伸部件, 小隔距下肖4設在小隔距中羅拉滑座8上,陰陽壓板16裝在小隔距中羅拉滑 座8的定位槽19中并使小隔距下肖4定位在前羅拉2的后面,小隔距中羅拉 滑座8裝在羅拉登上,下短皮圈IO裝在小隔距下肖4和中羅拉6上,雙桿曲 線牽伸部件裝在橫動扁鐵27上并位于中皮輥5和后皮輥11之間。如圖2、圖3、圖4、圖9、圖10和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 中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它還包括皮圈托桿13和聚四氟乙烯 含油軸承28,用下長皮圈14替代上一實施例中的下短皮圈10,下長皮圈14 裝在小隔距下肖4、中羅拉6和張力架15上,皮圈托桿13的兩端裝上聚四 氟乙烯含油軸承28后裝在小隔距中羅拉滑座8的U型開口槽20中,皮圈托 桿13位于中羅拉6的下方并將下長皮圈14向上托起,在下長皮圈14的摩擦 帶動下,皮圈托桿13可靈活轉動。其余結構與上述實施例中的結構相同。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前區羅拉的 隔距可由43mm縮短到38mm,浮游區由13 縮小到10.5mm。如圖3所示,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小隔距中羅拉滑座8的形狀為U型塊, 支承小隔距下肖的定位槽19設在U型塊的前壁上,定位槽19的后檔邊為不 等高擋邊21,在U型塊的下方設有U型開口槽20。如圖4所示,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陰陽壓板16的橫截面形狀為T型,陰 陽壓板16中間為凸筋18,在頂面的兩側設有凹槽17,凸筋18與凹槽17等 寬。如圖5、圖6、圖7和圖8所示,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小隔距下肖的橫截 面形狀為T型,小隔距下肖的頂面為曲線,在小隔距下肖的兩端設有對稱扁 平22,在小隔距下肖豎筋的縱向上設有六個皮圈導向槽23;小隔距下肖上寬 a為20rran,階梯b為1.9mm,高度c為16.1腿,長1為397mm,頂面曲線r為 40mm。如圖9所示,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雙桿曲線牽伸部件由四根曲牽桿9、 連接塊24、連接桿25和支撐塊26組成,曲牽桿9的一端插入連接塊24的 下部,支撐塊26的下部裝在橫動扁鐵27上,連接桿25裝在連接塊24和支 撐塊26的上部并將連接塊24和支撐塊26連接在一起,雙桿曲線牽伸部件隨 橫動扁鐵27同步移動。如圖9所示,上述曲牽桿9上設有V型導紗槽29。
權利要求1. 一種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它包括前皮輥、前羅拉、中皮輥、中羅拉、上肖、上短皮圈、下短皮圈、后皮輥、后羅拉和橫動扁鐵,其特征是它還包括小隔距下肖、小隔距中羅拉滑座、陰陽壓板和雙桿曲線牽伸部件,小隔距下肖設在小隔距中羅拉滑座上,陰陽壓板裝在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定位槽中并使小隔距下肖定位在前羅拉的后面,小隔距中羅拉滑座裝在羅拉登上,下短皮圈裝在小隔距下肖和中羅拉上,雙桿曲線牽伸部件裝在橫動扁鐵上并位于中皮輥和后皮輥之間。
2、 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特征是 它還包括皮圈托桿和含油軸承,用下長皮圈替代下短皮圈,下長皮圈裝在小 隔距下肖、中羅拉和張力架上,皮圈托桿的兩端裝上含油軸承后裝在小隔距 中羅拉滑座的U型開口槽中,皮圈托桿位于中羅拉的下方并將下長皮圈向上 托起。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特征是前區羅拉的隔距可由43mm縮短到38mm,浮游區由13mm縮小到10.5mm。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特 征是所述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形狀為U型塊,支承小隔距下肖的定位槽設 在U型塊的前壁上,定位槽的后檔邊為不等高擋邊,在U型塊的下方設有U 型開口槽。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特 征是所述陰陽壓板的橫截面形狀為T型,陰陽壓板中間為凸筋,在頂面的 兩側設有凹槽,凸筋與凹槽等寬。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特 征是所述小隔距下肖的橫截面形狀為T型,小隔距下肖的頂面為曲線,在 小隔距下肖的兩端設有對稱扁平,在小隔距下肖豎筋的縱向上設有至少兩個 皮圈導向槽;小隔距下肖上寬a為20mm,階梯b為1.9mm,高度c為16.1mm, 長l為397mm,頂面曲線r為40mm。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特 征是所述雙桿曲線牽伸部件由至少兩根曲牽桿、連接塊、連接桿和支撐塊 組成,曲牽桿的一端插入連接塊的下部,支撐塊的下部裝在橫動扁鐵上,連 接桿裝在連接塊和支撐塊的上部并將連接塊和支撐塊連接在一起,雙桿曲線 牽伸部件隨橫動扁鐵同步移動。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曲牽桿上設有V型導紗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它屬于一種前區采用小隔距、后區采用曲線牽伸的細紗機的牽伸裝置。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的牽伸裝置存在的前區羅拉中心距較大、浮游區較長的技術難點。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細紗機的小隔距雙桿曲線牽伸裝置,它包括前皮輥、前羅拉、中皮輥、中羅拉、上肖、上短皮圈、下短皮圈、后皮輥、后羅拉和橫動扁鐵,其中它還包括小隔距下肖、小隔距中羅拉滑座、陰陽壓板和雙桿曲線牽伸部件,小隔距下肖設在小隔距中羅拉滑座上,陰陽壓板裝在小隔距中羅拉滑座的定位槽中,小隔距中羅拉滑座裝在羅拉登上,下短皮圈裝在小隔距下肖和中羅拉上,雙桿曲線牽伸部件裝在橫動扁鐵上。
文檔編號D01H5/00GK201080515SQ20072013810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6日
發明者孟麗君, 孟麗娜, 孟麗萍, 孟德嘉, 孟德波 申請人:榆次四方機電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