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機械,尤其是涉及一種應用于細紗機的上置 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裝置。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細紗機紡紗工序中,經牽伸的紗條以一定寬度并且在自 由狀態下離開前羅拉后,就立即被加工成紗線,此時在紗線的形成區 域會形成一個紡紗三角區,由于紡紗三角區松散的纖維不能被很好的 控制,從而使紗條外圍的許多纖維須頭會提前失散而不能集束,失散 的纖維由于不能被抿入紗中而伸出紗外形成紡紗中出現的"毛羽", 嚴重影響了成紗質量,降低了纖維利用率。因此,須改善加捻前紗條 的輸送形態,即使紗條平行、伸直、緊密排列。目前,較常用的方法 是在牽伸部件中加裝集合裝置,通過在細紗機的前羅拉輸出區設計一 個負壓氣流通道,從而使紗條通過時由于負壓氣流的帶動使纖維須毛并入紗條一起加捻。如專利號為03228410.1的一種緊密紡紗裝置, 通過設有兩端固定在相鄰兩羅拉座上帶吸風口和排氣口的吸氣管,套 在吸氣管外且對應于吸風口位置的圓周方向上開有凝聚槽的凝聚套, 卡在凝聚套內的張緊裝置,套在凝聚套上的透氣輸送圈和傳動加壓裝 置,該緊密紡紗裝置能使前羅拉輸出的纖維束在抽風系統產生的負壓 作用下,吸附在透氣輸送圈上,并在加壓傳動裝置及透氣輸送圈的作 用下,纖維束被拉緊、伸直的狀態實現加捻成紗,該緊密紡紗裝置能較好的解決原有的"毛羽"的問題,提高成紗質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結構復雜,生產成本較高;且緊密紡紗裝置與羅拉分別屬于不 同動力裝置驅動,易造成緊密紡紗裝置速度與羅拉速度不同步,從而 形成堵紗和斷紗現象。不能消除加捻三角區而影響紗線質量。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本申請人己在申請號為200610052 980. 5的發明專利申請中提出了解決方案,在此不再贅述。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基于申請人在先提出的申請號為200610052980 .5的發明專利申請,提供一種能有效解決紡紗過程中出現的"毛羽" 問題的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裝置。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 裝置,包括安裝在細紗機搖架1上的下皮輥2,下羅拉5安裝在在搖 架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在下羅拉5的下方安裝有中皮輥6,彈性 盤片8安裝在中皮輥6和下皮輥2之間,中皮輥6和彈性盤片8壓緊 在下羅拉5上,在中皮輥6的下方安裝有下下皮輥7,下下皮輥7壓 緊在中皮輥6上,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在下羅拉5和下下皮輥7之間也設置一個彈性盤片8,彈性盤片 8—面壓緊在中皮輥6上, 一面緊靠在下羅拉5上。所述的中皮輥6、彈性盤片8和下下皮輥7皆安裝在彈簧板3上, 彈簧板3為一兩端彎曲的弓形板,彈簧板3固定在搖架1上,在彈簧 板3上安裝有上固定座4、下固定座10,中皮輥6和彈性盤片8安裝在上固定座4上,下下皮輥7安裝在下固定座10上,下下皮輥7與 上固定座4的中皮輥6之間由于彈簧板3下端彎曲產生的彈性而相緊 配。所述的彈性盤片8包括集束盤片81、彈性桿82,彈性盤片8通 過彈性桿82固定在上固定座4上,通過彈性桿82產生的彈力,作為 集束盤片81壓緊在下羅拉5上的預緊力,這樣,通過調整彈性桿82 在上固定座上的固定位置,以使集束盤片81壓緊在下羅拉5上,集 束盤片81為一具有至少三個弧形面811的多面體,其弧形面811與 下羅拉5、中皮輥6的外表面圓弧相匹配,優選集束盤片81為具有 四個弧形面811的四面體,在集束盤片81的弧形面811上皆開設有 開口呈喇叭狀由寬至窄的弧形溝槽8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1、將集束盤片安裝在下羅拉下方與中皮 輥之間及增加下下皮輥設置,使集束區下移,從而減短加捻距離,減 少反撥角,便于捻度傳遞,避免了因加捻距離過長造成的斷紗現象; 2、本發明取消了原有的常用于細紗機緊密紡的負壓裝置,而采用喇 叭型溝槽集束,使棉紗沿下羅拉進入弧形溝槽內,從而避免了因負壓 裝置而引起的堵紗現象,集束效果好;3、集束盤片通過彈性棒安裝 在下羅拉的下方,在彈性棒的作用下壓緊在下羅拉上,這樣,集束盤 片可以獲得更大的安裝和使用空間,安裝和使用都較為方便,有效提 高工作效率。以下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彈簧板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所述彈性盤片安裝在彈簧板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中皮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彈性盤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下下皮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圖4、圖6所示,在細紗機的搖架1上安裝有下皮輥2, 下羅拉5安裝在在搖架1的下方的機身上,下皮輥2緊壓在下羅拉5 上,彈簧板3固定在搖架1上,結合圖2、圖3所示,彈簧板3為一 兩端彎曲的弓形板,彈簧板3上端固聯于搖架1上,上固定座4一端 聯接在下皮輥2的軸上,另一端安裝在在彈簧板3上,在彈簧板3的 下端彎曲部還安裝有下固定座10,在上固定座4上安裝有中皮輥6、 彈性盤片8,中皮輥6緊壓在下羅拉5上,彈性盤片8設于下皮輥2 與中皮輥5之間并壓緊在下羅拉5上,參照圖3、圖5所示,彈性盤 片8由集束盤片81、彈性桿82組成,集束盤片81為一具有多個弧 形面811的多面體,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具有四個弧形面的四面體,其 弧形面811與下羅拉5、中皮輥6的外表面圓弧相匹配,在集束盤片 81上沿弧形面8U還開設有幵口呈喇叭狀由寬至窄的弧形溝槽812, 弧形溝槽812槽頂寬,槽底窄,以利于紗線集束,位于中間的彈性桿 82固定在上固定座4上,彈性盤片8通過彈性桿82產生的彈力,作為集束盤片81壓緊在下羅拉5上的預緊力,這樣,通過調整彈性桿 82在上固定座上的固定位置,以使集束盤片81 —方面壓緊在下羅拉 5上,另一面能緊靠住中皮輥6;在下固定座10上安裝有下下皮輥7, 下下皮輥7與上固定座4的中皮輥6由于彈簧板3下端彎曲產生的彈 性而相緊配。圖7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結構與圖l實施例相同, 區別是在下羅拉5和下下皮輥7之間增設一個彈性盤片8,彈性盤片 8—面壓緊在下羅拉5上, 一面緊靠于中皮輥6上,此設置的目的在 于得到更好的集束效果。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當細紗機的下羅拉5旋轉時,帶動壓緊 在下羅拉5上的下皮輥2同步旋轉,在下羅拉5與下皮輥2的作用下, 棉條9被牽伸成棉花須條,并向下依次通過下羅拉5和彈性盤片8, 以及中皮輥6和彈性盤片8,由于彈性盤片8的集束盤片81上的弧 形溝槽812中,棉花須條在弧形溝槽812作用下被集束,最后通向中 皮輥6和下下皮輥7的握持點,被細紗機錠子加捻,變成細紗9,再 經過握絲點后繞入錠子中的紆子上,完成立體緊密紡紗的工藝過程。
權利要求
1、一種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包括安裝在細紗機搖架(1)上的下皮輥(2),下羅拉(5)安裝在在搖架(1)的下方,在下羅拉(5)的下方安裝有中皮輥(6),其特征在于在中皮輥(6)和下皮輥(2)之間安裝有彈性盤片(8),彈性盤片(8)和中皮輥(6)分別壓緊在下羅拉(5)上,在中皮輥(6)的下方安裝有下下皮輥(7),下下皮輥(7)壓緊在中皮輥(6)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裝 置,其特征在于在下羅拉(5)和下下皮輥(7)之間也設置有彈性 盤片(8),彈性盤片(8) —面壓緊在中皮輥(6)上, 一面緊靠在 下羅拉(5)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裝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皮輥(6)、彈性盤片(8)和下下皮輥(7) 皆安裝在彈簧板(3)上,彈簧板(3)固定在搖架(1)上,彈簧板(3)為一兩端彎曲的弓形板,在彈簧板(3)上安裝有上固定座(4)、 下固定座(10),中皮輥(6)和彈性盤片(8)安裝在上固定座(4) 上,下下皮輥(7)安裝在下固定座(10)上,下下皮輥(7)與上固 定座(4)的中皮輥(6)之間相緊配。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 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盤片(8)包括集束盤片(81)、 彈性桿(82),彈性盤片(8)通過彈性桿(82)固定在上固定座(4) 上,集束盤片(81)為一具有至少三個弧形面(811)的多面體,其弧形面(811)與下羅拉(5)、中皮輥(6)的外表面圓弧相匹配, 在集束盤片(81)的弧形面(811)上皆開設有開口呈喇叭狀由寬至 窄的弧形溝槽(81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裝 置,其特征在于優選集束盤片(81)為具有四個弧形面(811)的 四面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上置式彈性盤片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包括安裝在細紗機搖架上的下皮輥,下羅拉安裝在在搖架的下方,在下羅拉的下方安裝有中皮輥,彈性盤片安裝在中皮輥和下皮輥之間,中皮輥和彈性盤片壓緊在下羅拉上,在中皮輥的下方安裝有下下皮輥,下下皮輥壓緊在中皮輥上,本發明將集束盤片安裝在下羅拉下方與中皮輥之間及增加下下皮輥設置,使集束區下移,從而減短加捻距離,減少反撥角,便于捻度傳遞,避免了因加捻距離過長造成的斷紗現象;取消了原有的常用于細紗機緊密紡的負壓裝置,而采用喇叭型溝槽集束,使棉紗沿下羅拉進入弧形溝槽內,從而避免了因負壓裝置而引起的堵紗現象,集束效果好。
文檔編號D01H5/00GK101225563SQ200810059339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5日
發明者劉光容 申請人:朱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