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中的織入邊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84636閱讀:31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中的織入邊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中所使用的織入邊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由無梭織機編織的織物的織邊組織之一,存在以下的織入邊,該織入邊是將 已引入的緯線的端部向后續的緯線所引入的經線開口內折回,使該端部與后續的緯線一起 折入至織物中而成的。作為形成該織入邊的裝置,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空氣噴射式 的織入邊形成裝置。此外,將已引入的緯線的端部向后續的緯線所引入的經線開口內折回 的動作稱為織入。再者,空氣噴射式的織入邊形成裝置也被稱為空氣打折機(air tucker) 0空氣噴射式的織入邊形成裝置以配置在經線列的兩側方的織入頭為主體,各個織 入頭具有用以使緯線折回的織入噴嘴。而且,通過從該織入噴嘴噴射出的噴射氣流,將已引 入的緯線的兩端部向經線開口內折回,以此進行織入。然而,在無梭織機所編織的織物中,存在像用作加強橡膠材料的芯材的橡膠加強 用織物(以下稱為“橡膠加強用織物”)那樣,包含緯線密度非常粗疏的編織部分(以下稱 為“簾織部分”)的織物。作為橡膠加強用織物的一例,可列舉輪胎簾布織物。對于橡膠加強用織物的簾織部分,從橡膠加強用織物的質量考慮,要求經織入的 緯線的端部配合緯線的間隔(密度)而大幅地描繪出弧線,并成為沿著經打緯的后續的緯 線的狀態(參照圖1)。參照圖7進行詳述,織口(即將引入的緯線的束縛點) 在從打緯時至下一周期 的打緯時點為止的期間內,向經線方向移動與緯線密度相當的量。在簾織的情況下,緯線密 度(緯線的間隔)非常粗疏(例如1根/英寸),與緯線密度大的普通編織相比,經線的進 給速度非常快,換言之,每一周期的移動量非常大,因此,織口 M在一個周期內,從打緯位 置45(也稱為打緯點,其指筘的打緯部(將緯線打靠至織口的部分)的最靠前位置。(以下 同)向經線送出方向大幅移動。而且,因為經線的開口以織口 M為起點而打開,所以隨著 織口討的移動,經線開口的起點4 的位置也會成為向經線送出方向離開打緯位置45的 狀態。如此,在簾織的情況下,因為先引入的緯線與對接下來引入的緯線進行打緯時的 打緯位置45之間的間隔大,所以欲使已折回的緯線的端部42c的前端部成為沿著后續的緯 線的狀態,緯線的端部42成為大幅地描繪出弧線的形狀較為理想。然而,對于現有的使用空氣噴射式的織入邊形成裝置來形成織入邊的織機而言, 在編織橡膠加強用織物的過程中,難以穩定且漂亮地形成如圖1所示的織入邊。其理由如 下所述。1)如圖7所示,對于現有的上述織機而言,如緯線的端部42b所示,在多數情況下, 不會成為折回的緯線的端部大幅地描繪出弧線的狀態,而是成為以下狀態,即,從與織入的 緯線相連的部分起立即彎曲,并呈銳角地折回。詳細而言,當通過空氣噴射將緯線的端部42c向經線開口內折回時,緯線的端部42c強烈地傾向于以其束縛點(經線開口的起點43b)為支點而發生彎曲。因此,緯線的端 部42c不會成為大幅地描繪出弧線的狀態,而是在經線開口的起點4 處立即折回(參照 圖示的緯線的端部42b),從而無法獲得所需形狀的織入邊。2)如上所述,在簾織的情況下,因為經線的進給速度快,所以在緯線打緯后的經線 開口發生反轉的過程中,與織入頭31相連的緯線的端部42c成為以下狀態,即,在經線方向 上的離開經線開口的起點43b的位置,與經線列的最外側的經線交叉。即,對于普通編織而 言,每一個周期的織口的移動量極小,因此,緯線的端部大致位于開口的起點附近,但在簾 織的情況下,因為織口的移動量大,所以直至經線開口反轉至束縛緯線的程度為止,在經線 列的最外側的經線的位置,緯線的端部42c成為通過離開開口的起點43b的位置而與織入 頭相連的狀態。在此情況下,如圖7所示,隨著反轉后的經線43的開口運動,與織入頭31相連的 緯線的端部42c由最外側的經線提向上方或按向下方而成為繃緊的狀態,該部分的張力上 升,并且成為從織入頭31側抽出緯線的端部42c的狀態。而且,此成為阻礙形成所需的織 入邊形狀的要因。此外,作為包括與橡膠加強用織物的簾織部分相對應的織入邊形成裝置的橡膠加 強用織物編織用的織機,存在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現有技術。在專利文獻2的技術中,設置 從織物側向筘側噴射空氣的噴嘴,通過來自該噴嘴的噴射空氣將經織入的緯線的端部推回 筘側,從而穩定地形成簾織部分所需的上述織入邊。然而,對于該現有技術而言,必須設置如上所述的噴嘴以及用以供給空氣的機構 (流體供應管、電磁開閉閥等),并且還需要用以對該噴射進行控制的裝置,因此,用以形成 織入邊的裝置結構變得復雜,并且裝置成本變高。而且,因為依然會產生由最外側的經線引 起的緯線端部的位移,所以無法穩定地形成所需的織入邊形狀。[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特開2003-166148號公報[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公開公報2009/0025816A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于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織入邊形成裝置, 對于橡膠加強用織物的簾織部分,該織入邊形成裝置能夠以簡單且廉價的結構來穩定地形 成如上所述的織入邊。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以如下方式構成織入邊形成裝置。S卩,本發明的織入邊形成裝置被用在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中,該橡膠加強 用織物編織用織機是用以編織包括簾織部分Ia的橡膠加強用織物1的織機,其包括具有1 個以上的織入噴嘴32的空氣噴射式的織入邊形成裝置30,該1個以上的織入噴嘴32配置 在經線列的側方以對已引入的緯線的端部加進行織入。而且,織入邊形成裝置30的技術 要點在于包括限制裝置20,該限制裝置20在經線方向上的至少筘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 且在包括織寬方向上的最外側的經線3a的經線列的一部分區域中限制經線3的開口。此外,所謂“筘的最靠前位置”,如上所述,一般是指被稱為“打緯位置(打緯點)” 的位置,該位置為筘的打緯部(與緯線接觸地將緯線打靠至織口的部分)的最靠前位置。參 照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圖2進行說明,所謂筘的最靠前位置5,是指筘4(變形的筘6)的打緯部6b的最靠前位置,即筘4前進至虛線位置為止時的打緯部6b的位置。
再者,所謂“限制經線的開口 ”,是指在上述一部分區域中,限制經線列由于開口運 動而上下地分開,以此,使上述區域中的經線開口的起點北的位置總是維持在筘的最靠前 位置5附近,防止隨著由經線的進給所引起的織口的移動,使經線開口的起點北向經線送 出方向離開筘的最靠前位置。此外,所謂“筘的最靠前位置的附近(位置)”,是指向織口側離開不與筘接觸的筘 的最靠前位置5的位置,該位置是打緯時的上一次引入的緯線的位置與筘的最靠前位置5 之間的位置。但是,更較佳的位置是盡可能地接近筘的最靠前位置的位置,即,在限制裝置 20與筘不發生接觸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接近筘的最靠前位置5的位置。再者,所謂“至少筘的最靠前位置的附近”,是指不僅包含限制裝置20僅存在于筘 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以限制經線3的開口的情況,而且還包含以下情況,即,限制裝置20存 在于包括筘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的經線方向的特定范圍內,在該范圍中限制經線3的開口。 例如,在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限制裝置20的限制經線開口的部分上構件21、下構件 22在沿著經線方向延伸的范圍大致相當于緯線的間隔內,限制經線3的開口。S卩,在本發明中,亦可設為以下結構所述限制裝置20包括構件21、22,該構件21、 22設置在織入時的上一次引入的緯線2b與所述筘的最靠前位置5之間,并在橡膠加強用 織物1的厚度方向上隔著所述經線列而相向。此外,限制裝置20僅存在于筘的最靠前位置 5附近的例子雖然未圖示,然而可列舉以下的例子,即,在筘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由沿著織 寬方向延伸的一對棒狀構件隔著織物來限制經線的開口。亦可設為以下結構所述織機是具有包括變形筘齒6的筘4的空氣噴射式織機,該 變形筘齒6具有用以形成緯線引導槽8的凹部6a,所述筘4的織寬方向上的端部的筘齒由 平筘齒7形成。此外,亦可設為以下結構所述筘4中的由平筘齒7形成的部分被設定成在織寬方 向上與筘4的端部相距IOmm以下。通過限制裝置20限制包括織寬方向上的最外側的經線3a的經線3的開口,因此, 可使經線開口的起點北持續地位于筘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使用圖2進行說明,即使織口 14隨著織布的卷取向送出側相反側移動,因為在限制裝置20的存在范圍內,經線3的開口 受到限制,所以可使經線開口的起點北持續地位于筘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結果成為以下 狀態即使緯線的端部加在經線開口的起點北折回,其也會在離開織口 14的位置折回,因 此,成為大幅地描繪出弧線的狀態。以此,織入邊成為所需的形狀。再者,通過限制經線3的開口,與織入頭31相連的緯線的端部加在打緯后的經線 3開口的過程中,不會被經線列的最外側的經線3上提(或下壓),因此,可防止由此引起的 在形成織入邊方面的阻礙,從而可穩定地形成所需的織入邊。通過將包括變形筘齒的筘4的端部的筘齒設為平筘齒7,根據以下的理由,可容易 地設定限制裝置20在經線方向上的位置。使用圖2進行說明,為了形成所需的織入邊,較佳為盡可能地使經線開口的起點 3b接近筘的最靠前位置5。因此,較佳為盡可能接近筘的最靠前位置5地設置限制裝置20。然而,在筘齒完全由變形筘齒6形成的筘的情況下,在使筘位于最靠前位置的狀 態(圖2的虛線的狀態)下,限制裝置20的限制經線開口的部分(以下也稱為“限制部分”)成為進入至筘的凹部6a內的狀態,因此,無法目視凹部6a的底部的打緯部6b與限制 部分之間的位置關系。因此,難以把握筘的最靠前位置5與限制裝置20的限制部分之間的距離。因此,若將筘4的端部的筘齒設為平筘齒7 (參照圖6),則可不受筘齒遮擋地目視 筘的最靠前位置5即打緯點與限制裝置20的限制部分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可容易地將限 制裝置20的限制部分設定成盡可能接近打緯點的狀態。但是,將筘4的端部設為平筘齒7 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容易調整限制裝置20在經線方向上的位置,所以在本發明中并非為必 需的結構。因此,筘齒亦可全部為所述變形筘齒6。使筘4的由平筘齒7形成的部分與筘4的端部相距IOmm以下,此以,可獲得上述 效果而不會阻礙緯線的穿行。參照圖6進行說明,在空氣噴射式織機中,由變形筘齒6的凹 部6a形成的緯線引導槽8原本用以引導緯線的穿行,若不存在該緯線引導槽8,則其功能會 受影響。換言之,若平筘齒7的所設范圍過大,則其成為阻礙緯線的穿行的要因。因此,發 明人進行認真研究后,結果已知若平筘齒7的所設范圍與筘4的端部相距IOmm以下,則在 設想的編織條件的范圍內,可實現大致良好的投緯。由此,通過將平筘齒7的所設范圍設定 為與筘4的端部相距IOmm以下,可獲得上述效果而不會對緯線的穿行造成不良影響。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的織入邊形成裝置的限制裝置的周邊部的俯 視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的織入邊形成裝置的限制裝置、筘、織入頭、經 線以及織物的位置關系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限制裝置的周邊部的(a)俯視圖以及(b)側視圖,并表示筘 處于最靠前位置的狀態。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限制裝置的周邊部的(a)俯視圖以及(b)側視圖,并表示筘 處于最靠后位置的狀態。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限制裝置的周邊部的(a)俯視圖以及(b)側視圖,并表示筘 正在從最靠后位置向最靠前位置移動的狀態。圖6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的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的筘的立體圖。此 外,省略了限制裝置20。圖7是表示現有技術中的織入頭的周邊部的立體圖。符號說明1 橡膠加強用織物Ia 簾織部分Ib 平織部分2 緯線2a:緯線的端部2b:上一次引入的緯線3 經線3a:最外側的經線
3b:經線開口的起點4:筘5 筘的最靠前位置(打緯位置、打緯點)6 變形筘齒6a:凹部6b 打緯部7 平筘齒8:緯線引導槽9 上部構件10 下部構件11 側部構件12:筘夾13 筘座14:織口15 切斷器16 投緯噴嘴20:限制裝置21 上構件21a:限制部21b 安裝部22 下構件22a:限制部22b 安裝部30 織入邊形成裝置31 織入頭32 織入噴嘴32a 第一織入噴嘴32b 第二織入噴嘴33 安裝孔34 狹縫34a 狹縫的底34b:引導面35 緯線端把持噴嘴36 緯線釋放噴嘴38 緯線端把持孔41 橡膠加強用織物42 緯線42a:緯線的端部42b 緯線的端部
7
42c 緯線的端部43 經線43b:緯線開口的起點45 筘的最靠前位置(打緯位置、打緯點)織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 圖6說明本發明的織入邊形成裝置的一個實施例。圖1 圖6所示的 例子是將本發明應用于用以編織橡膠加強用織物1之一即輪胎簾布織物的無梭織機的例子。所謂輪胎簾布織物,是指用以制造作為橡膠輪胎骨骼的胎體層的橡膠加強用織 物,如圖1所示,其包括緯線密度非常粗疏的簾織部分la、和緯線密度比簾織部分密集的平 織部分Ib這兩個緯線密度彼此大不相同的編織部分。將橡膠材料涂布至輪胎簾布織物1 的簾織部分la,以此制造胎體層。圖1 圖6所示的織入邊形成裝置30是空氣噴射式的織入邊形成裝置,其在經線 列的給線側的側方及給線側相反側的側方,設置有具有多個織入噴嘴32的織入頭31、和作 為限制裝置20的上構件21及下構件22。此外,設置于給線側的織入頭31及限制裝置20、 和設置于給線側相反側的織入頭及限制裝置呈左右對稱,且基本構造相同,因此,在以下的 說明中,僅說明給線側的織入頭31及限制裝置20,省略給線側相反側的織入頭及限制裝置 的說明及圖示。如圖1以及圖2所示,織入頭31為塊狀的構件,其配置在與經線列的經線開口相 鄰的位置。織入頭31通過安裝孔33而固定于未圖示的織機的邊撐支架等。在織入頭31 的經線列的相反側設置有切斷緯線2的切斷器15。此外,圖1表示筘4對緯線2進行打緯 后的狀態,經打緯的緯線2依靠于筘的最靠前位置5,通過切斷器15使該緯線2與投緯噴嘴 16內的緯線斷開。在織入頭31中形成有接納經打緯的緯線的端部加的狹縫34。狹縫34在經線的 送出側(以下也僅稱為“送出側”)、經線列側以及切斷器15側這三側形成開口。而且,對織 入頭31進行配置,使得當從送出側觀察時,狹縫34的底面3 位于織口 31的跟前。在織 入頭31中的與比狹縫34靠送出側的狹縫34相連的部分,形成有上下地張開的引導面34b, 使緯線的端部加容易進入狹縫34。再者,織入頭31包括緯線端把持噴嘴35,其將進入至狹縫34的緯線的端部加暫 時系留在狹縫34內;緯線釋放噴嘴36,其從狹縫34內噴出所系留的緯線的端部加;以及織 入噴嘴32,其將從狹縫34內噴出的緯線的端部加噴入至經線開口 30內并使該端部加呈 環狀地折回。此外,織入噴嘴32包括在編織簾織部分Ia時進行噴射動作的第一織入噴嘴32a、 和在編織平織部分Ib時進行噴射動作的第二織入噴嘴32b。關于在編織簾織部分Ia時進行噴射動作的第一織入噴嘴32a,在織入頭31的織物 側的側面上,隔著狹縫34而上下各配設有兩個(共計四個)該第一織入噴嘴32a,從而形成 織入噴嘴3 群。同樣地,關于在編織平織部分Ib時進行噴射動作的第二織入噴嘴32b,在比織入噴嘴3 靠送出側相反側處形成有織入噴嘴32b群。此外,本發明以編織簾織部分 Ia時的織入為對象,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說明通過第一織入噴嘴3 進行織入。作為本發明的特征部分的限制裝置20在圖示的例子中,構成為隔著織物1使截面 呈L字形的上構件21及下構件22在上下方向上對稱地相向。以下,詳細地說明限制裝置 20,但僅說明上下對稱的上構件21和下構件22中的上構件21,省略與下構件22相關的說 明。構成上構件21的部分中,在經線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作為限制經線3的開口的限制 部21a而發揮作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作為安裝部21b而發揮作用。限制部21a在經線方向上,在織入開始時的上一次引入的緯線2b的存在位置(圖 1的緯線2b與筘的最靠前位置(打緯點)5之間延伸,該限制部21a具有大致與緯線間隔相 同的經線方向的長度。而且,限制部21a配置成以不使限制部21a的筘側的端緣(前緣) 干擾最靠前時的筘4的程度,盡可能地接近最靠前位置(打緯點)5。再者,限制部21a沿著織寬方向,在包含經線列的最外側的經線3a的范圍內,向經 線列內側延伸。此外,在圖示的例子中,限制部21a所延伸的織寬方向的范圍與編織端相距 約 IOmm0上構件21及下構件22通過安裝部21b、22b而安裝于織機的固定部分,例如固定 于未圖示的邊撐裝置的邊撐引導件等。接下來,參照圖3 圖5說明對緯線的端部加進行織入的情況。此外,為了便于 說明,在各圖(b)中省略了織入頭31的細部。圖3表示以下狀態,即,由筘4將緯線2打緯至最靠前位置(打緯點)5,且緯線的 端部加被織入頭31的狹縫34系留。此外,在圖3(b)中,緯線的端部加表示為連結點A 與點B的想像線。再者,雖然由實線表示經線3,但實際的經線具有一定程度的粗度。通過緯線端把持噴嘴35及與緯線端把持噴嘴35相向地形成緯線把持孔38來將 緯線的端部加系留在狹縫34內。即,在對已引入的緯線2進行打緯之后,若通過切斷器15 使該緯線2和與投緯噴嘴16相連的緯線斷開,則通過從緯線端把持噴嘴35噴射出空氣,緯 線的端部加的前端部分被噴入至緯線把持孔38中,并通過該噴射空氣的作用而保持在緯 線把持孔38內。圖4表示以下狀態,即,筘4從圖3的狀態向最靠后位置后退,經線3上下反轉,且 織物1向進給方向前進。從打緯起經過規定的期間之后,緯線端把持噴嘴35停止空氣噴 射,并且緯線釋放噴嘴36開始空氣噴射,通過緯線釋放噴嘴36的噴射流,從緯線端把持孔 38(參照圖2)中抽出緯線的端部加,從狹縫34內噴出該緯線的端部2a。然后,第一織入噴 嘴3 群開始空氣噴射,通過第一織入噴嘴3 群的噴射流,將緯線的端部加噴入至經線 開口內,使該緯線的端部加呈環狀地折回。圖5表示以下狀態,即,緯線的端部加折回,且筘4從最靠后位置起前進。此外, 在圖5(b)中,從點B起省略了之前的緯線的端部加的圖示。已折回的緯線的端部加與后 續的緯線一起經打緯,并與后續的緯線一起折入至織物1,從而織入結束。如圖3 圖5所示,隨著織物1的進給,緯線的端部加大幅地描繪出弧線。即,緯 線的端部加并非從與織入的緯線2相連的部分呈銳角地彎曲,而是由最外側的若干根經線 從內側經線的位置(點A)開始彎折并緩緩地描繪出弧線,同時彎曲。如此,根據以下的理由,緯線2的端部加成為描繪出弧線的狀態。對于經線列而言,因為通過限制裝置20限制開口,所以即使織口 14隨著織物1的 進給而移動,經線開口的起點北也總是維持在筘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而且,當進行織入 時,限制裝置20中的限制部21的前緣位于與剛剛引入的緯線2的位置相距約緯線間隔的 一半多的位置,在限制裝置20的存在范圍內,經線開口的起點北被限制于該位置。因此, 即使緯線的端部加在經線開口的起點北處折回,因為該折回位置(向投緯方向將朝向予 以反轉的位置)離開織入的緯線2的位置,所以不會成為在與織入的緯線2相連的部分呈 銳角地彎曲的狀態。再者,緯線的端部加在打緯后的短時間(例如,直至筘到達最靠后位置為止的時 間)內,緯線的端部加的前端部分由織入頭31的緯線把持孔38所保持,因此,隨著織口的 移動,緯線的端部加成為向織口側相反側繃緊的狀態,與緯線2的其他部分相比,越是位于 經線列外側的部分,則越向織口側相反側移動。從該狀態起,隨著空氣噴射噴嘴35停止空 氣噴射,緯線的端部加不再受到保持,其后,如上所述,緯線的端部加在離開織口的位置折 回,以此成為以下狀態,即,由經線列的最外側的若干根經線從內側經線的位置(點A)起開 始彎折,并大幅地描繪出弧線。接下來,說明搭載有本發明的織入邊形成裝置的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特 別說明筘4的較佳實施方式。圖6表示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的較佳的筘4的一例。此外,省略了限制裝 置20的圖示。筘4包括具有用以形成緯線引導槽8的凹部6a的多個變形筘齒6、配置于 織寬方向的兩端的多個平筘齒7、配置于筘4的兩側端的側部構件(裝飾齒)11、以及上下 地保持這些構件的上部構件9及下部構件10。筘4通過筘夾12固定于搖擺的筘座13。此 外,在圖6中,表示了筘4的給線側,省略了給線側相反側的圖示。如圖2所示,變形筘齒6在按壓緯線2的打緯部6b的上下具有山狀的突出部,這 些突出部形成凹部6a。該凹部6a在多個變形筘齒6沿著織寬方向排列的狀態下,形成圖6 所示的緯線引導槽8,從投緯噴嘴16噴出的緯線2通過空氣流在緯線引導槽8中穿行。為了使緯線的端部加穩定地形成弧線,限制裝置20對于經線開口的限制位置較 佳為接近筘的最靠前位置(打緯點)5,因此,較佳為在不與筘4接觸的情況下,盡可能靠近 所述最靠前位置5地設置限制裝置20。但是,若在限制裝置20的存在范圍內,完全由變形 筘齒6構成筘齒,則如圖2所示,在筘4處于最靠前位置5的狀態(筘4處于虛線所示的位 置的狀態)下,限制裝置20的限制構件21、22成為進入至凹部6a的狀態,因此,無法目視 凹部6a的打緯部6b與限制構件21、22的筘側前緣之間的位置關系。因此,難以盡可能地 使限制裝置20接近所述最靠前位置5。因此,在從筘4的端部起且在織寬方向上的規定范圍內,將筘4的筘齒設為平筘齒 7 (參照圖6),可不受筘齒遮擋地目視筘的最靠前位置5即打緯點與限制構件21、22之間的 位置關系,并可盡可能地使限制裝置20接近打緯點。此外,一般認為在空氣噴射式織機的情況下,若平筘齒7的設置范圍過大,則會對 投緯造成不良影響。關于該范圍,可根據投緯條件等考慮各種大小,但發明人進行認真研究 后,結果已知若與筘4的端部相距IOmm左右,則不會對緯線2的穿行造成影響,可實現大 致良好的投緯。因此,平筘齒7的設置范圍較佳為設為與筘4的端部相距IOmm以下。
10
在圖1 圖6所示的例子中,筘4的兩端部的平筘齒7的設置范圍設為與位于筘 4的兩端部的側部構件11的內側相距4mm左右,其小于所述限制構件21、22的織寬方向的 尺寸(10mm)。換言之,筘4上的平筘齒7的范圍無需與限制構件21、22的存在范圍相同,只 要在使筘4位于最靠前位置5的狀態下,可目視限制構件21、22的筘側前緣與筘的打緯部 6b之間的位置關系,則亦可像本實施例這樣有所不同。此外,如上所述,有效的是使限制裝置20的在最靠近筘側限制開口的部分、即本 實施例中的限制構件22、21的筘側前緣盡可能地接近筘的最靠前位置(打緯點)5,但作為 該筘側前緣的位置的設定部件,例如可考慮以下的部件。即,將限制裝置20固定于織機的固定部的固定部件設為能夠在經線方向上調整 位置的支架等,從而使限制裝置20在經線方向上移動而設定限制構件22、21的筘側前緣的 位置。再者,準備經線方向的長度不同的多個限制構件作為限制構件22、21,根據這些限制 構件與安裝位置之間的關系,選擇筘側前緣最接近筘的最靠前位置(打緯點)5的限制構 件。如此,本發明并不限定于將限制裝置20固定地安裝在織機的固定部上,還包括能夠在 經線方向上調整位置的構件。在本實施例中,表示了將本發明應用于輪胎簾布織物所代表的橡膠加強用織物編 織用的無梭織機的例子,但不限于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的無梭織機,還可應用于編織包 括密度不同的兩種編織部分的織物的其他無梭織機。此外,這里所謂的“包括兩種編織部 分”,是指不限于僅由該兩種編織部分形成織物,還包括存在密度不同的其他編織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織入邊形成裝置(30),其用于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所述橡膠加強用織 物編織用織機是用以編織包括簾織部分(Ia)的橡膠加強用織物(1)的織機,其包括具有 1個以上的織入噴嘴(32)的空氣噴射式的織入邊形成裝置(30),該1個以上的織入噴嘴 (32)配置在經線列的側方以對已引入的緯線的端部Oa)進行織入,所述織入邊形成裝置 (30)的特征在于,包括限制裝置(20),該限制裝置00)在經線方向上的至少筘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 且在包括織寬方向上的最外側的經線(3a)的經線列的一部分中限制經線(3)的開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入邊形成裝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裝置00)包括構件01、22),該構件(21、2幻設置在織入時的上一次引入的 緯線Qb)與所述筘的最靠前位置(5)之間,并在橡膠加強用織物(1)的厚度方向上隔著所 述經線列而相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織入邊形成裝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織機是具有包括變形筘齒(6)的筘的空氣噴射式織機,該變形筘齒(6)具有 用以形成緯線引導槽(8)的凹部(6a),所述筘的織寬方向上的端部的筘齒由平筘齒(7)形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織入邊形成裝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筘(4)中的由平筘齒(7)形成的部分被設定成在織寬方向上與筘(4)的端部相距 IOmm以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簡單且廉價的織入邊形成裝置,關于橡膠加強用織物的簾織部分,該織入邊形成裝置能夠穩定地形成經織入的緯線的端部配合緯線的間隔(密度)而大幅地描繪出弧線的織入邊。用以編織包括簾織部分(1a)的橡膠加強用織物(1)的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包括具有1個以上的織入噴嘴(32)的空氣噴射式的織入邊形成裝置(30),該1個以上的織入噴嘴(32)配置在經線列的側方以對已引入的緯線的端部(2a)進行織入,在該橡膠加強用織物編織用織機中,織入邊形成裝置包括限制裝置(20),該限制裝置在經線方向上的至少筘的最靠前位置(5)附近,且在包括織寬方向上的最外側的經線(3a)的經線列的一部分中限制經線(3)的開口。
文檔編號D03D47/48GK102094283SQ20101058326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0日
發明者上島保, 角谷和人 申請人:津田駒工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那曲县| 桐庐县| 秦安县| 西平县| 江油市| 辽宁省| 喀喇沁旗| 阆中市| 英吉沙县| 文山县| 平乐县| 开封市| 化德县| 裕民县| 东港市| 民和| 毕节市| 宜春市| 贡山| 宝鸡市| 惠来县| 莱西市| 土默特左旗| 洛扎县| 耒阳市| 宁夏| 保定市| 宁乡县| 山阳县| 兰州市| 读书| 浦城县| 石门县| 泌阳县| 宁乡县| 封开县| 奎屯市| 长海县| 江门市|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