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針織雙面提花布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針織布料,尤其涉及一種雙面加工有提花的針織布料。
背景技術(shù):
目前緯編針織物主要分為單面布和雙面布兩種,這兩種布的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樣式 單一,缺少花型變化,在具體應用時,限制了服裝的設(shè)計范圍。而提花組織是將紗線墊放在按花紋要求所選擇的某些織針上編織成圈,而未墊放 紗線的織針不成圈,紗線呈浮線狀留在這些不參加編織的織針后面所形成的一種花色組 織,其結(jié)構(gòu)單元由線圈和浮線組成。提花組織可分為單面和雙面兩大類。單面提花組織在具 有一個針床的針織機上編織而成,其花紋可在織物的一面形成。雙面提花組織是在具有兩 個針床的針織機上編織而成,其花紋可在織物的一面形成,也可以同時在織物的兩面形成, 可分為完全提花組織和不完全提花組織。然而傳統(tǒng)提花組織所形成的花型較為平版,缺乏 立體感,布料的吸濕性受限。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針織雙面提花布,以提 高布料的花色組織變化、花型變化效果。本發(fā)明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得以實現(xiàn)一種針織雙面提花布,是指布料織物及編織其上的雙面提花,其特征在于所述雙 面提花為由兩股紗線分別從布料織物兩面編織而成,其中布料織物反面的第二股紗線在布 料織物兩面都編織成線圈,且正反面線圈交織在一起形成反面圖案;布料織物正面的第一 股紗線僅在布料織物正面編織成線圈,且覆蓋在第二股紗線的正面線圈之上,形成正面凹 凸型圖案。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股紗線與第二股紗線的顏色相異或者相同。進一步地,所述正面凹凸型圖案與反面圖案在整體形狀上相一致或有所區(qū)別。本發(fā)明針織雙面提花布,其突出效果為本針織提花雙面布正面具有凹凸提花,花型變化大,使得織物不僅美觀大方,而且 具備三維立體效果。
圖1是本發(fā)明針織雙面布的編制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便結(jié)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發(fā)明 技術(shù)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該雙面提花為由兩股紗線分別從布料織物兩面編織而成,其中布料織物反面的第二股紗線在布料織物兩面都編織成線圈,且正反面線圈交織在一起形成反面圖案;布料織 物正面的第一股紗線僅在布料織物正面編織成線圈,且覆蓋在第二股紗線的正面線圈之 上,形成正面凹凸型圖案。其中第一股紗線與第二股紗線的顏色相異或者相同;而正面凹凸型圖案與反面圖 案在整體形狀上相一致或有所區(qū)別。具體地,該針織提花雙面布的反面組織呈縱條紋,正面具有凹凸提花,花型呈矩 形;正面的花型循環(huán)具有4個線圈縱行和72個線圈橫列。該實施例中布料雙面的提花花型分別為正面矩形花型,背面平行條紋,且正反面 顏色相異,在正面圖案中形成反差。如圖1所示,正面的花型循環(huán)具有4個線圈縱行和72個線圈橫列;第一股紗線 21 (藍色)只在織物1的正面編織成圈211,呈4個藍色線圈縱行形成的矩形,反面不編織; 第二股紗線22 (黑色)在織物1的正面編織成圈222,呈4個黑色線圈縱行形成的矩形,同 時也反面編織成圈221,呈黑色縱條紋。第一股紗線21只在織物的正面編織成矩形花型,正 面的線圈只是覆蓋在反面線圈上,呈覆蓋狀態(tài);1第二股紗線在織物的正反面都成圈,正反 面線圈交織在一起。從圖示可見,該織物1的正面形成了由第一股紗線編織成的藍色矩形 花型凸出的效果,并于第二股紗線編織成的黑色矩形形成顏色上的反差,織物正面呈現(xiàn)凹 凸的花型。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該針織雙面提花布具有多樣化的實施方案及難于窮舉的花 型結(jié)果。除了兩股紗線在顏色上的一致性或差異性選擇外,在織物雙面所提成的花型形狀 上也可靈活多變。故而本發(fā)明的針織提花雙面布具有凹凸提花,花型變化大,不僅美觀大 方,而且具備三維立體效果。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針織雙面提花布,是指布料織物及編織其上的雙面提花,其特征在于所述雙 面提花為由兩股紗線分別從布料織物兩面編織而成,其中布料織物反面的第二股紗線在布 料織物兩面都編織成線圈,且正反面線圈交織在一起形成反面圖案;布料織物正面的第一 股紗線僅在布料織物正面編織成線圈,且覆蓋在第二股紗線的正面線圈之上,形成正面凹 凸型圖案。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織雙面提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股紗線與第二 股紗線的顏色相異或者相同。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織雙面提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凹凸型圖案與 反面圖案在整體形狀上相一致或有所區(qū)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針織雙面提花布,是指布料織物及編織其上的雙面提花,該雙面提花為由兩股紗線分別從布料織物兩面編織而成,其中布料織物反面的第二股紗線在布料織物兩面都編織成線圈,且正反面線圈交織在一起形成反面圖案;布料織物正面的第一股紗線僅在布料織物正面編織成線圈,且覆蓋在第二股紗線的正面線圈之上,形成正面凹凸型圖案。應用實施本發(fā)明該針織提花雙面布,其正面具有凹凸提花,花型變化大,使得織物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具備三維立體效果。
文檔編號D04B1/10GK102094285SQ201110052610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3月4日
發(fā)明者馮燕平, 王銀銀, 胡留華, 董濤濤, 陳望坡, 黃梅芬 申請人:江蘇東源紡織科技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