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免清洗環錠紡紗錠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環錠細紗機的部件,特別是一種免清洗環錠紡紗錠子。
背景技術:
錠子是紡紗機中起加捻卷繞作用的關鍵部件,現有環錠細紗機的錠子由桿盤組合件、錠鉤、錠腳、支承部件等組成。錠子在運行初期,上、下支承都存在一個跑合過程,即相對運動的零件表面微小凸起部分被磨成光滑的表面,使零件表面間緊密整合。跑合過程中產生的磨粒會隨著錠座內腔里的油路循環而四處流動,嚴重影響錠子的性能和壽命,因此, 在錠子使用初期都要實施初期跑合運轉,進行初期清洗換油。另外,錠子經過較長時間運行后,空氣中的粉塵也會進入錠座內腔的潤滑油里,也需要及時進行清洗換油,維護保養麻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將潤滑油中的雜質分離,在使用壽命期內不需清洗換油的免清洗環錠紡紗錠子。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免清洗環錠紡紗錠子,包括錠桿、上支承、彈性管、錠腳、阻尼器、銅套、錠底片、錠底墊、錠底彈簧、下支承,其特征是在錠腳內底部與下支承之間有一個微粒分離器,微粒分離器包括配套的內、外圓筒,內圓筒為網狀筒,外圓筒側面有通孔,內圓筒筒口向下套裝入外圓筒內,內圓筒內填裝有顆粒,顆粒的直徑大于網孔直徑不漏出,顆粒的比重大于潤滑油的比重而小于潤滑油中雜質的比重,顆粒層高度高于外圓筒側面的上通孔且頂部留有空間。本發明由于采用以上結構改進,錠子運行中,由于錠桿的旋轉和攪拌、阻尼器的阻尼作用,錠座內的潤滑油形成一個中心低、周邊高的大漩渦,靠近錠桿處的潤滑油流向下支承,而在阻尼器上端的遠離錠桿處,則由阻尼器將潤滑油及其內的雜質從錠座底部往高處輸送而流經微粒分離器,由于微粒分離器中的顆粒遠遠大于潤滑油中的雜質,根據顆粒在振動中須滿足重力勢能最小的原理,導致潤滑油中的雜質落入微粒分離器的底部被顆粒深埋,從而將雜質與潤滑油分離,且不會再次混入潤滑油中隨油路循環流動而影響錠子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實現錠子在使用壽命期內不需清洗換油,保證正常運轉,延長其使用壽命。
圖1為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出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免清洗環錠紡紗錠子,包括平錠底錠子的錠桿1、上支承2、彈性管3、錠腳4、阻尼器5、銅套6、錠底片7、錠底墊8、錠底彈簧9、下支承,錠腳4內底部與下支承中的錠底彈簧9之間有一個微粒分離器,微粒分離器包括配套的內、外圓筒10、 12,內圓筒10為網狀筒,外圓筒12側面有通孔14,內圓筒10筒口向下套裝入外圓筒12內, 內圓筒10內填裝有顆粒11,顆粒11的直徑大于網孔直徑不漏出,顆粒11的比重大于潤滑油的比重而小于潤滑油中雜質的比重,顆粒層高度高于外圓筒12側面的上通孔且頂部留有空間13,本實施例中的顆粒11選用河砂。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包括錐尖式錠底錠子,在錠腳22內底部與下支承中的錠底 16之間有一個微粒分離器,微粒分離器包括配套的內、外圓筒17、18,內圓筒17為網狀筒, 外圓筒18由彈性管15底端加長構成、側面有通孔20,內圓筒17筒口向下套裝入外圓筒18 內,內圓筒17內填裝有顆粒19,內圓筒17軸向中心裝有支撐柱21,其它結構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 一種免清洗環錠紡紗錠子,包括錠桿(1)、上支承(2)、彈性管(3)、錠腳(4)、阻尼器 (5)、銅套(6)、錠底片(7)、錠底墊(8)、錠底彈簧(9)、下支承,其特征是在錠腳(4)內底部與下支承之間有一個微粒分離器,微粒分離器包括配套的內、外圓筒(10)、(12),內圓筒(10) 為網狀筒,外圓筒(12)側面有通孔(14),內圓筒(10)筒口向下套裝入外圓筒(12)內,內圓筒(10 )內填裝有顆粒(11),顆粒(11)的直徑大于網孔直徑不漏出,顆粒(11)的比重大于潤滑油的比重而小于潤滑油中雜質的比重,顆粒層高度高于外圓筒(12)側面的上通孔且頂部留有空間(13)。
全文摘要
一種免清洗環錠紡紗錠子,其特征是在錠腳內底部與下支承之間有一個包括配套的內、外圓筒的微粒分離器,內圓筒為網狀筒,外圓筒側面有通孔,內圓筒筒口向下套裝入外圓筒內,內圓筒內填裝有顆粒,顆粒的直徑大于網孔直徑不漏出、比重大于潤滑油的比重而小于潤滑油中雜質的比重,顆粒層高度高于外圓筒側面的上通孔且頂部留有空間。錠子運行中,潤滑油流經微粒分離器時,由于微粒分離器中的顆粒遠遠大于潤滑油中的雜質,導致潤滑油中的雜質落入微粒分離器的底部被顆粒深埋,從而將雜質與潤滑油分離,且不會再次混入潤滑油中,實現錠子在使用壽命期內不需清洗換油,保證正常運轉,延長其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D01H7/20GK102409451SQ201110270449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4日
發明者毛文波, 焦賢煒, 蔡金友, 謝軍 申請人:衡陽紡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