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及編織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橫編機編織具有基于第一編織線和外表與此第一編織線不同的第 ニ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形成的花樣的編織物的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及具有適用該編織方法編織的部分的編織物。
背景技術:
以往進行過用經編機編織花邊樣編織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花邊樣編織物中,有在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一編織線構成的基礎編織物部的一部分上,以纏繞的方式配置了有色的第二編織線的編織物(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4、圖幻。在這樣的花邊樣編織物中,由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形成花邊樣的花樣。[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22820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與提出了由上述經編機進行的花邊樣編織物的編織方法的方案相対,由橫編機進行的花邊樣編織物的編織方法現在還沒有提出方案。不用說,在經編機和橫編機中,因為將線圈形成下去的方向不同,所以不能將經編機中的編織方法原封不動地應用于橫編機。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情況做出的發明,其目的之一在干,作為代表如花邊樣編織物的那樣,提供一種用橫編機編織基于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形成了花樣的編織物的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及具有適用該方法編織的部分的編織物。為了解決課題的手段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是使用具備至少前后一對針床并在前后的針床之間可以進行線圈的移圈的橫編機的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干,反復進行使用第一編織線編織基礎線圈列的エ序A ;在上述エ序A中編織的基礎線圈列之中,選擇單個或者多個對象線圈,相對于該選擇了的各對象線圈使用外表與上述第一編織線不同的第二編織線形成貼補線圈的エ序 B ;使在上述エ序B中選擇了的對象線圈和相對于該對象線圈形成了的貼補線圈相互重疊的エ序C,通過在其反復進行時重新選擇在エ序B中選擇的對象線圏,形成基于上述第一編織線和上述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的花樣。在此,所謂“貼補”,例如,如日本特開平4-73245號公報記載的那樣,是使卡定在前后一方的針床上的線圈(稱為對象線圈)向相向的另一方的針床的編織針上移圏,同時以從該線圈拉出的方式將新的線圈(貼補線圈)形成在一方的針床的編織針上的編織動作。此時,貼補線圈被卡定在上述對象線圈原先卡定的編織針上。在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中,相對于對象線圈形成貼補線圏,進而通過使對象線圈返回到該貼補線圈被卡定的編織針上,由此,使貼補線圈和對象線圈相互重疊。例如,如果在前針床的編織針X上卡定了對象線圈,則使該對象線圈向后針床的編織針Y(與編織針X相向的編織針)移圏,同時在編織針X上形成貼補線圈,進而使對象線圈從編織針Y返回到編織針X。這樣,從前針床看貼補線圈被重疊在對象線圈的表側。作為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中的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只要種類不同即可。例如,可以舉出將構成基礎線圈列的第一編織線作為透明或半透明的編織線,將第二編織線作為有色特別是有色不透明的編織線的情況。另外,也可以利用比第一編織線粗的第 ニ編織線,也可以將第一編織線作為透明或半透明的編織線,將第二編織線作為比第一編織線粗的有色的編織線。除此之外,也可以將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雙方作為不同的顏色的編織線。作為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的ー個方式,最好是將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至少一方作為熱熔接線。不用說,也可以將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雙方作為熱熔接線。另ー方面,本發明編織物是使用具備至少前后一對針床并在前后的針床之間可以進行線圈的移圈的橫編機編織的編織物,其特征在干,具備由第一編織線編織的基礎線圈列;由外表與上述第一編織線不同的第二編織線編織,由與上述基礎線圈列的一部分線圈重疊的單個或者多個貼補線圈構成的貼補線圈列,所述編織物形成了基于上述第一編織線和上述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的花樣。[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能夠編織在由第一編織線編織的基礎線圈列的一部分上重疊由第二編織線編織的貼補線圏,形成了基于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的花樣的本發明編織物。此時,例如,如果將構成基礎線圈列的第一編織線作為透明或半透明的編織線,將第二編織線作為有色不透明的編織線,則如實施方式的圖3所示,能夠編織以第二編織線浮起的方式能看見的花邊樣編織物。另外,即使利用比第一編織線粗的第二編織線,也能夠編織以第二編織線浮起的方式能看見的花邊樣編織物。此外,在將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雙方作為不同的顏色的編織線的情況下,如實施方式的圖4所示, 形成了基于后述的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顏色的差異的花樣。在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中,如果作為第一編織線使用熱熔接線,則能夠固定由第一編織線形成的基礎線圈列的形狀,其結果,能夠維持編織物整體的形狀。另外,在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中,如果作為第二編織線使用熱熔接線,則能夠固定由第二編織線形成的貼補線圈的形狀。由于貼補線圈只是與基礎線圈列的一部分重疊,所以在強カ拉伸編織物吋,存在貼補線圈的形狀崩潰的情況。如果將貼補線圈作為熱熔接線,通過將編織后的編織物進行熱處理固定貼補線圈的形狀,則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圖1是模式地表示實施方式1所示的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的編織ェ序圖。
圖2是根據圖1的編織エ序編織的編織物的線圈圖。圖3是表示由實施方式1的編織方法編織的編織物的局部放大照片的圖。圖4是表示由實施方式2的編織方法編織的編織物的局部放大照片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實施發明的優選方式下面,基于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各實施方式記載的編織,均說明使用具備至少前針床(以下稱為FB)和后針床(以下稱為BB)的ー對針床,能夠在前后的針床之間進行線圈的移圈的兩張底座橫編機的編織例。另外,配備在橫編機的針床上的編織針是具有針舌的舌針。另外,使用的橫編機,也可以是具備移圈底腳片底座的兩張底座橫編機、四張底座橫編機。另外,使用的編織針也可以是具備具有鉤的針主體和開閉鉤的導針片的復
'ロ針。<實施方式1>在本實施方式中,基于圖1 2說明在編織花邊樣編織物時,適用了本發明的編織方法的例子。圖1是模式地表示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的編織エ序圖。圖中的“S+數字”表示編織エ序的編號,黒點表示配備在FB及BB上的編織針,箭頭表示線圈的移圈的方向。首先,在Sl中,使用透明的非熱熔接線(第一編織線由細線表示)在FB的編織針A I上編織基礎線圈列10。在構成此基礎線圈列10的線圈之中,選擇在接下來的S2 中進行貼補的線圈作為對象線圈1 (剰余的線圈為非對象線圈0)。選擇哪個線圈作為對象線圈1,可以根據在編織物上形成怎樣的花樣來適當決定。接下來,在S2中,使用比第一編織線粗的白色的熱熔接線(第二編織線由粗線表示)對對象線圈1進行貼補。貼補,通過ー邊使對象線圈1從FB的編織針向BB的編織針移圈ー邊從進行該移圈的對象線圈1拉出第二編織線形成新的線圈(貼補線圈2)來進行。 例如,如果對卡定在FB的編織針A上的對象線圈1進行貼補,則該對象線圈1向BB的編織針A被移圈,貼補線圈2被形成在FB的編織針A上。通過此S2,形成由用一系列的第二編織線編織的多個貼補線圈2構成的貼補線圈列20。在接下來的S3中,使在S2的貼補時向BB的編織針移圈的對象線圈1返回到在Sl 時被卡定的FB的編織針上。例如,在Sl中被卡定在FB的編織針A上的對象線圈1,在S3 中返回到FB的編織針A上。通過此S3,基礎線圈列10和貼補線圈列20被重疊。此時,貼補線圈2被重疊在基礎線圈列10的對象線圈1的表側。以后,反復進行Sl S3的編織。此時,可以與欲在編織的編織物上形成的花樣相應地在基礎線圈列10之中重新選擇將哪個線圈作為對象線圈1進行選擇。當然,再選擇的結果,也有在反復進行的前后選擇的對象線圈成為相同的情況。僅供參考,圖2的線圈圖表示重疊的對象線圈1和貼補線圈2的狀態。另外,圖3表示實際上編織的編織物的局部放大照片。如此圖3所示,根據圖1 的編織ェ序,對成為由無色透明的第一編織線編織的基礎的編織物纏繞了白色的第二編織線,由該白色的第二編織線形成的部分,能夠編織從成為基礎的編織物浮起而能看見的花邊樣編織物。
根據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1的編織方法,能夠編織掛毯風格的壁掛、杯子墊、中心交叉等室內小物件、窗簾等。〈實施方式2>在實施方式2中,將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雙方做成顏色不同的非熱熔接線,根據圖1所示的編織エ序圖說明編織編織物的例子。圖4是表示編織的編織物的局部放大照片的圖。如此圖4所示,在實施方式2的編織物中,基于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顏色的差異,在編織物上形成花樣。在編織物上形成怎樣的花樣,與實施方式1同樣,根據在圖1的Si、S2中選擇基礎線圈列10的哪個線圈作為對象線圈1而變化。另外,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的范圍內能夠適當地進行變更。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針主體和2片導針片構成的復合針(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第四17146號公報)進行實施方式所示的編織。在此情況下,完成的編織物中的貼補線圏,成為與參照圖2的線圈圖有若干不同的形狀,但如果追尋該貼補線圈的編織線的軌跡,則通過貼補形成的編織物的情況,只要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就能夠容易地理解。另外,在編織物的編織中途,也可以變更使用的第二編織線。此外,通過組合本發明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和嵌花編織,也能夠編織多彩的花樣的編織物。符號說明
10 基礎線圈列
0 非對象線圈
1 對象線圈
20 貼補線圈列
2 貼補線圈
權利要求
1.一種編織物的編織方法,是使用具備至少前后一對針床并在前后的針床之間可以進行線圈的移圈的橫編機的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干,反復進行使用第一編織線編織基礎線圈列的エ序A ;在上述エ序A中編織的基礎線圈列之中,選擇單個或者多個對象線圈,相對于該選擇了的各對象線圈使用外表與上述第一編織線不同的第二編織線形成貼補線圈的エ序B;使在上述エ序B中選擇了的對象線圈和相對于該對象線圈形成了的貼補線圈相互重疊的エ序C,通過在其反復進行時重新選擇在エ序B中選擇的對象線圏,形成基于上述第一編織線和上述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的花樣。
2.如權利要求1記載的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干,上述第一編織線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編織線,上述第二編織線是有色的編織線。
3.如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干,上述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至少一方是熱熔接線。
4.一種編織物,是使用具備至少前后一對針床并在前后的針床之間可以進行線圈的移圈的橫編機編織的編織物,其特征在干,具備由第一編織線編織的基礎線圈列;由外表與上述第一編織線不同的第二編織線編織,由與上述基礎線圈列的一部分線圈重疊的單個或者多個貼補線圈構成的貼補線圈列,所述編織物形成了基于上述第一編織線和上述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的花樣。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及具有適用該方法編織的部分的編織物,該編織物的編織方法使用橫編機編織形成了基于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的花樣的編織物。反復進行如下的工序A~C,在編織物上形成基于第一編織線和第二編織線的外表的差異的花樣。使用第一編織線編織基礎線圈列(10)的工序A。在工序A中編織的基礎線圈列(10)之中,選擇單個或者多個對象線圈(1),相對于該選擇了的各對象線圈(1)使用種類與上述第一編織線不同的第二編織線形成貼補線圈(2)的工序B。使在工序B中選擇了的對象線圈(1)和相對于該對象線圈(1)形成了的貼補線圈(2)相互重疊的工序C。
文檔編號D04B1/10GK102534977SQ20111042180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6日
發明者淺井茂典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