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工藝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工藝和設備。
背景技術:
滌綸織物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勾絲 的現象,不僅破壞織物的美觀,嚴重時會導致織物破損。現有的滌綸織物抗勾絲的處理工藝是將滌綸織物浸泡在脂肪酸柔軟劑后,再晾干。這樣的處理工藝不僅要耗費一整天的時間,也由于脂肪酸柔軟劑的濃度不均勻,導致滌綸織物表面的脂肪酸柔軟劑厚度難以控制,抗勾絲處理的效果也不一致。因此,設計一種即能夠節省時間又能夠使滌綸織物表面脂肪酸柔軟劑厚度均勻的抗勾絲制造工藝和設備是至關重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即能夠節省時間又能夠使滌綸織物表面脂肪酸柔軟劑厚度均勻的抗勾絲制造工藝和設備。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設計了一種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包括皮帶輪、支架、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和噴淋裝置,支架設在皮帶輪的上方,支架的頂部設有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支架中部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噴淋裝置。所述的噴淋裝置包括小皮帶輪、噴頭、管道和閥門,小皮帶輪固定在支架中部,噴頭的后側與小皮帶輪固定,噴頭的頂部與管道的一端連接,管道上設有閥門,管道的另一端與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的底部連接。所述的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依次完成如下步驟步驟1,在皮帶輪的帶動下,滌綸織物被輸送到噴淋裝置的正下方;步驟2,閥門打開,在小皮帶輪的帶動下,噴頭左右移動,噴頭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正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一分鐘,完成正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關閉,小皮帶輪和噴頭停止工作,滌綸織物正面的第一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2mm-0. 35mm之間;步驟3,將滌綸織物進行晾干,歷時二十分鐘;步驟4,閥門打開,在小皮帶輪的帶動下,噴頭左右移動,噴頭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正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半分鐘,完成正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關閉,小皮帶輪和噴頭停止工作,滌綸織物正面的第二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 0. lmm-0. 25mm 之間;
步驟5,將滌綸織物進行第二次晾干,歷時十五分鐘;
步驟6,由操作人員將滌綸織物翻面;步驟7,閥門打開,在小皮帶輪的帶動下,噴頭左右移動,噴頭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反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一分鐘,完成反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關閉,小皮帶輪和噴頭停止工作,滌綸織物反面的第一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2mm-0. 35mm之間;步驟8,將滌綸織物進行第三次晾干,歷時二十分鐘;步驟9,閥門打開,在小皮帶輪的帶動下,噴頭左右移動,噴頭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反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半分鐘,完成反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關閉,小皮帶輪和噴頭停止工作,滌綸織物反面的第二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lmm-0. 25mm之間;
步驟10,將滌綸織物進行第四次晾干,歷時十五分鐘;
步驟11,在皮帶輪的帶動下,滌綸織物被輸送到成品區。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將原本的浸泡工藝 改為現在的正反面兩次噴灑工藝,不僅將工藝時間由原來的一整天縮短至現在的一個半小時,也將滌綸織物表面的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控制在0. 3mm-0. 6mm之間;采用專用于滌綸織物防勾絲工藝的設備結構,使滌綸織物防勾絲工藝可以在該設備上完成。
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I為皮帶輪;2為支架;3為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4為小皮帶輪;5為噴頭;6為管道;7為閥門。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本發明設計了一種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包括皮帶輪I、支架2、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3和噴淋裝置,支架2設在皮帶輪I的上方,支架2的頂部設有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3,支架2中部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噴淋裝置。噴淋裝置包括小皮帶輪4、噴頭5、管道6和閥門7,小皮帶輪4固定在支架2中部,噴頭5的后側與小皮帶輪4固定,噴頭5的頂部與管道6的一端連接,管道6上設有閥門7,管道6的另一端與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3的底部連接。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依次完成如下步驟
步驟1,在皮帶輪I的帶動下,滌綸織物被輸送到噴淋裝置的正下方;步驟2,閥門7打開,在小皮帶輪4的帶動下,噴頭5左右移動,噴頭5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正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一分鐘,完成正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7關閉,小皮帶輪4和噴頭5停止工作,滌綸織物正面的第一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
0.2mm-0. 35mm之間;步驟3,將滌綸織物進行晾干,歷時二十分鐘;步驟4,閥門7打開,在小皮帶輪4的帶動下,噴頭5左右移動,噴頭5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正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半分鐘,完成正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7關閉,小皮帶輪4和噴頭5停止工作,滌綸織物正面的第二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lmm-0. 25mm之間;步驟5,將滌綸織物進行第二次晾干,歷時十五分鐘;
步驟6,由操作人員將滌綸織物翻面;步驟7,閥門7打開,在小皮帶輪4的帶動下,噴頭5左右移動,噴頭5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反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一分鐘,完成反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7關閉,小皮帶輪4和噴頭5停止工作,滌綸織物反面的第一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2mm-0. 35mm之間;步驟8,將滌綸織物進行第三次晾干,歷時二十分鐘;步驟9,閥門7打開,在小皮帶輪4的帶動下,噴頭5左右移動,噴頭5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反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半分鐘,完成反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7關閉,小皮帶輪4和噴頭5停止工作,滌綸織物反面的第二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lmm-0. 25mm之間;
步驟10,將滌綸織物進行第四次晾干,歷時十五分鐘;
步驟11,在皮帶輪I的帶動下,滌綸織物被輸送到成品區。本發明采用正反面兩次噴灑脂肪酸柔軟劑的工藝,不僅將工藝時間縮短至一個半小時左右,將滌綸織物表面的兩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總厚度控制在0. 3mm-0. 6mm之間。·
權利要求
1.一種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包括皮帶輪(I)、支架(2)、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3)和噴淋裝置,支架(2)設在皮帶輪(I)的上方,支架(2)的頂部設有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3),支架(2)中部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噴淋>J-U裝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淋裝置包括小皮帶輪(4)、噴頭(5)、管道(6)和閥門(7),小皮帶輪(4)固定在支架(2)中部,噴頭(5)的后側與小皮帶輪(4)固定,噴頭(5)的頂部與管道(6)的一端連接,管道(6)上設有閥門(7),管道(6)的另一端與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3)的底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依次完成如下步驟步驟1,在皮帶輪(I)的帶動下,滌綸織物被輸送到噴淋裝置的正下方;步驟2,閥門(7)打開,在小皮帶輪(4)的帶動下,噴頭(5)左右移動,噴頭(5)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正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一分鐘,完成正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7)關閉,小皮帶輪(4)和噴頭(5)停止工作,滌綸織物正面的第一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2mm-0. 35mm之間;步驟3,將滌綸織物進行晾干,歷時二十分鐘;步驟4,閥門(7)打開,在小皮帶輪(4)的帶動下,噴頭(5)左右移動,噴頭(5)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正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半分鐘,完成正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7)關閉,小皮帶輪(4)和噴頭(5)停止工作,滌綸織物正面的第二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lmm-0. 25mm之間; 步驟5,將滌綸織物進行第二次晾干,歷時十五分鐘; 步驟6,由操作人員將滌綸織物翻面;步驟7,閥門(7)打開,在小皮帶輪(4)的帶動下,噴頭(5)左右移動,噴頭(5)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反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一分鐘,完成反面第一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7)關閉,小皮帶輪(4)和噴頭(5)停止工作,滌綸織物反面的第一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2mm-0. 35mm之間;步驟.8,將滌綸織物進行第三次晾干,歷時二十分鐘;步驟9,閥門(7)打開,在小皮帶輪(4)的帶動下,噴頭(5)左右移動,噴頭(5)開始對滌綸織物進行反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噴灑時間約半分鐘,完成反面第二次脂肪酸柔軟劑噴灑后,閥門(7)關閉,小皮帶輪(4)和噴頭(5)停止工作,滌綸織物反面的第二層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在0. lmm-0. 25_之間; 步驟10,將滌綸織物進行第四次晾干,歷時十五分鐘; 步驟11,在皮帶輪(I)的帶動下,滌綸織物被輸送到成品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工藝和設備,抗勾絲滌綸織物的制造設備包括皮帶輪、支架、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和噴淋裝置,支架設在皮帶輪的上方,支架的頂部設有脂肪酸柔軟劑存儲罐,支架中部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噴淋裝置。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將原本的浸泡工藝改為現在的正反面兩次噴灑工藝,不僅將工藝時間由原來的一整天縮短至現在的一個半小時,也將滌綸織物表面的脂肪酸柔軟劑層的厚度控制在0.3mm-0.6mm之間;采用專用于滌綸織物防勾絲工藝的設備結構,使滌綸織物防勾絲工藝可以在該設備上完成。
文檔編號D06B1/08GK102733127SQ2012102436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
發明者童莉萍, 陸屹 申請人:上海服裝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