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滾筒組合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34601閱讀:28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滾筒組合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
背景技術
全國香蕉種植面積約400萬畝,每年香蕉莖桿的生產量高達2700萬噸。香蕉收獲后的香蕉莖桿簡單作為燃料或者自然腐爛來處理,易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香蕉的莖桿中含有優(yōu)質的植物纖維,該纖維與其它植物及化學纖維相比具有強度高、伸長小、吸濕放濕快等諸多優(yōu)點,不僅可以用來紡紗、制作各種高檔面料,而且還可以用于納米、醫(yī)藥和復合材料的生產。目前制約香蕉莖桿纖維利用率低的主要因素是缺少相應的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 具。印度Jarman .C .G等人對香蕉莖桿纖維的小規(guī)模提取加工技術進行了研究,主要通過慪麻或用刮泥刀刮去肉渣后加工成纖維,該方法工作效率低,不利于大規(guī)模生產。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機械研究所研制的香蕉莖桿刮雜機,主要通過定刀與動刀片對香蕉莖桿進行打擊提取纖維,該機器結構簡單,但是整機存在機械化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等問題。因此,研制一種機械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械,不但能減少香蕉莖桿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還能為農民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香蕉主產區(qū)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技術背景中所述研制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械化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香蕉莖桿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提供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其特征在于,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中,正向喂料裝置2和正向刮雜裝置3置于機架I的上層,反向喂料裝置7、反向刮雜裝置8和動力分配裝置4置于機架I的中層,出料裝置9和電機5置于機架I的下層;所述機架I中,2個上層縱向梁103、上層前橫撐104和上層后橫撐105組成機架上層長方形框,機架上層長方形框水平固接在機架前端的2個豎直的支柱I 101的上端和機架中部的2個豎直的支柱I 101的上端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上層,2個上層短柱107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之前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的上層縱向梁103,上層橫梁106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之后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的上層縱向梁103 ;2個中層縱向梁108等高度分別水平固接在左右兩側的2個支柱I 101的中部和機架后端豎直的支柱II 102的上端,中層縱向梁108的前端與機架前端的支柱I 101固接,中層縱向梁108的后端與機架后端的支柱II 102固接,中層后橫撐116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的中層縱向梁108的后端,2個中層縱向梁108和中層后橫撐116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中層,中層橫梁II 111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處橫向水平與左右的中層縱向梁108固接,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之后,2個中層T形柱114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在中層T形柱114之后,2個中層Γ形柱115彎頭向后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中層橫梁I 110橫向水平固接在中層Γ形柱115彎頭的端面上,在中層Γ形柱115之后,中層橫梁IV 113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2個中層縱向懸臂梁109在中層縱向梁108與下層縱向梁117之間等高度向前分別水平固接在左右的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上,中層橫梁III 112橫向與左右的中層縱向懸臂梁109的前端固接;2個下層縱向梁117、下層前橫撐118和下層后橫撐119在中層縱向懸臂梁109之下組成水平的機架下層長方形框,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前端固接在機架前端的2個支柱I 101上,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后端固接在機架后端的2個支柱II 102上,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中部固接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上,2個下層縱向梁117、下層前橫撐118和下層后橫撐119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下層;所述正向喂料裝置2由正向從動滾筒201、正向主動滾筒202、正向輸送帶203、正向夾雜滾筒204和正向喂料帶輪205組成,正向夾雜滾筒204水平橫向置于上層短柱107的后側面上部,正向夾雜滾筒2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短柱107上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在上層短柱107和上層橫梁106之間,正向主動滾筒202水 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正向主動滾筒202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主動滾筒202的軸線和正向夾雜滾筒204的軸線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正向喂料帶輪205固接在正向主動滾筒202的右端軸的端部,正向從動滾筒2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前端,正向從動滾筒2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輸送帶203套在正向從動滾筒201和正向主動滾筒202上構成正向喂料的皮帶輸送機構,正向夾雜滾筒204與正向輸送帶203之間有間隙;所述正向刮雜裝置3中,在上層橫梁106之后,正向刮雜滾筒3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后部,正向刮雜滾筒302通過正向刮雜滾筒302左右兩端的正向刮雜滾筒軸304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刮雜帶輪305固接在正向刮雜滾筒302的左端的正向刮雜滾筒軸304的端部,12 24把正向刮雜刀303按徑向等間隔分布沿軸向固接在正向刮雜滾筒302的圓柱面上,在正向刮雜滾筒302前下側,圓弧形的正向凹板301的內圓弧面向上,正向凹板301橫向固接在上層橫梁106和中層橫梁I 110上,正向凹板301的圓弧面的圓心線和圓柱形的正向刮雜滾筒302的軸線重合,正向凹板301的內圓弧面與正向刮雜刀303之間有間隙;所述反向喂料裝置7中,反向夾雜滾筒704水平橫向置于兩個中層T形柱114上端面上,反向夾雜滾筒7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T形柱114上端面上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主動滾筒7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中層的中層Γ形柱115和中層橫梁IV 113之間,反向主動滾筒7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喂料帶輪705固接在反向主動滾筒701的左端軸的端部,反向從動滾筒7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中層的中層T形柱114處,反向從動滾筒702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從動滾筒702的軸線和反向夾雜滾筒704的軸線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反向輸送帶703套在反向從動滾筒702和反向主動滾筒701上構成反向喂料的皮帶輸送機構,反向夾雜滾筒704與反向輸送帶703之間有間隙,排渣槽6向后傾斜,上端固接在中層橫梁IV 113上,下部兩側分別固接在左右的下層縱向梁117上;所述反向刮雜裝置8中,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之前,反向刮雜滾筒8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中層中部,反向刮雜滾筒802通過反向刮雜滾筒802左右兩端的反向刮雜滾筒軸804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刮雜帶輪805固接在反向刮雜滾筒802的右端的反向刮雜滾筒軸804的端部,12 24把反向刮雜刀803按徑向等間隔分布沿軸向固接在反向刮雜滾筒802的圓柱面上,在反向刮雜滾筒802后下側,圓弧形的反向凹板801的內圓弧面向上,反向凹板801橫向固接在中層橫梁II 111和中層橫梁III 112上,反向凹板801的圓弧面的圓心線和圓柱形的反向刮雜滾筒802的軸線重合,反向凹板801的內圓弧面與反向刮雜刀803之間有間隙;所述出料裝置9中,在中層橫梁III 112正下方,出料主動滾筒904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下層中部,出料主動滾筒9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下層縱向梁117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出料帶輪903固接在出料主動滾筒904的左端 軸的端部,出料從動滾筒9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下層前端,出料從動滾筒9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下層縱向梁117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出料輸送帶902套在出料從動滾筒901和出料主動滾筒904上構成出料的皮帶輸送機構,中層橫梁III 112與出料輸送帶902之間有間隙;所述動力分配裝置4為箱式齒輪傳動機構,箱體401固定在機架I的中層的后端,主動軸402、正向從動軸403和反向從動軸404互相平行從后向前依次橫向排列,主動軸402、正向從動軸403和反向從動軸404都通過箱體401的左右側壁上的軸承與箱體401構成轉動連接,通過箱體401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傳動,正向從動軸403的轉向和主動軸402的轉向相同,反向從動軸404的轉向和主動軸402的轉向相反,在箱體401的左側壁外,主動帶輪405固接在主動軸402的左端,正向從動帶輪406固接在正向從動軸403的左端,在箱體401的右側壁外,反向從動帶輪407固接在反向從動軸404的右端,電機5在機架I的下層后端橫向固定在左右的下層縱向梁117上,電機5的軸向左,電機輸出帶輪501固接在電機5的軸上;皮帶I 10、電機輸出帶輪501和主動帶輪4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I 11、正向從動帶輪406和正向刮雜帶輪3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II12、正向刮雜帶輪305和反向喂料帶輪7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V 13、反向喂料帶輪705和出料帶輪903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V 14、反向從動帶輪407和反向刮雜帶輪8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VI 15、反向刮雜帶輪805和正向喂料帶輪2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整個裝置的動力傳動關系為,電機5的電機輸出帶輪501逆時針轉動帶動主動帶輪405逆時針轉動,主動帶輪405逆時針轉動通過箱體401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帶動正向從動帶輪406逆時針轉動和反向從動帶輪407順時針轉動,正向從動帶輪406逆時針轉動帶動正向刮雜帶輪305、反向喂料帶輪705和出料帶輪903逆時針轉動,反向從動帶輪407順時針轉動帶動反向刮雜帶輪805和正向喂料帶輪205順時針轉動。所述正向夾雜滾筒204與正向輸送帶203之間的間隙范圍為10 30mm ;所述反向夾雜滾筒704與反向輸送帶703之間的間隙范圍為10 20mm ;所述正向凹板301的內圓弧面與正向刮雜刀303之間的間隙范圍為10 20mm ;所述反向凹板801的內圓弧面與反向刮雜刀803之間的間隙范圍為10 20mm ;
所述中層橫梁III 112與出料輸送帶902之間的間隙不小于10mm。本發(fā)明的香蕉莖桿纖維提取工藝過程為在正向喂料裝置2中,正向喂料帶輪205順時針轉動,正向主動滾筒202帶動正向從動滾筒201和正向輸送帶203順時針轉動,把放在正向輸送帶203上的香蕉莖桿片喂進正向夾雜滾筒204與正向輸送帶203之間的間隙,執(zhí)行第一道香蕉莖桿處理工序,即莖桿正向喂料工序,經過正向夾雜滾筒204碾壓后的扁平的香蕉莖桿片進入正向刮雜裝置3 ;在正向刮雜裝置3中,正向刮雜帶輪305逆時針轉動時,帶有正向刮雜刀303的正向刮雜滾筒302在扁平的香蕉莖桿片上逆時針轉動,刮除碾壓后的香蕉莖桿一個面上的表皮和雜質,執(zhí)行第二道香蕉莖桿處理工序,即莖桿正向刮雜工序,經正向刮削后的扁平的香蕉莖桿 片流到反向喂料裝置7的反向輸送帶703上,未刮削的扁平的香蕉莖桿片另一面向上,雜物殘渣和部分水分從排渣槽6排出;在反向喂料裝置7中,反向喂料帶輪705逆時針轉動,反向主動滾筒701帶動反向從動滾筒702和反向輸送帶703逆時針轉動,經過正向刮雜工序輸出的扁平的香蕉莖桿片在反向輸送帶703上喂進反向夾雜滾筒704與反向輸送帶703之間的間隙,執(zhí)行第三道香蕉莖桿處理工序,即莖桿反向喂料工序,經過反向夾雜滾筒704碾壓后的扁平的香蕉莖桿片進入反向刮雜裝置8 ;在反向刮雜裝置8中,反向刮雜帶輪805順時針轉動,帶有反向刮雜刀803的反向刮雜滾筒802在扁平的香蕉莖桿片上順時針轉動,刮除碾壓后的香蕉莖桿另一個面上的表皮和雜質,執(zhí)行第四道香蕉莖桿處理工序,即莖桿反向刮雜工序,經反向刮削后的香蕉莖桿片成為香蕉莖桿纖維流到出料裝置9的出料輸送帶902上;在出料裝置9中,出料帶輪903逆時針轉動,出料主動滾筒904帶動出料從動滾筒901和出料輸送帶902逆時針轉動,香蕉莖桿纖維在出料輸送帶902上向機架I的前端輸出,執(zhí)行第五道香蕉莖桿處理工序,即莖桿纖維出料工序,至此完成全部香蕉莖桿纖維提取工藝過程。 本發(fā)明專利的有益效果為,采用正向喂料、正向刮雜、反向喂料、反向刮雜和出料五道工序處理香蕉莖桿,有利于促進我國香蕉主產區(qū)香蕉莖桿的進一步綜合利用,促進香蕉種植戶的增收,特別對大面積香蕉種植戶的效益更明顯。


圖I為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圖2為機架結構示意圖;圖3為正向喂料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正向刮雜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反向喂料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反向刮雜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為出料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動力分配裝置左側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動力分配裝置右側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I—機架,2—正向喂料裝置,3—正向刮雜裝置,4—動力分配裝置,5—電機,6—排渣槽,7—反向喂料裝置,8—反向刮雜裝置,9—出料裝置,10—皮帶I,11一皮帶 II,12—皮帶III,13—皮帶IV,14—皮帶 V,15—皮帶VI,101—支柱 I,102—支柱 II,103-上層縱向梁,104-上層前橫撐,105-上層后橫撐,106-上層橫梁,107—上層短柱,108—中層縱向梁,109—中層縱向懸臂梁,110—中層橫梁I,111一中層橫梁II,112—中層橫梁III,113-中層橫梁IV,114-中層T形柱,115-中層Γ形柱,116-中層后橫撐,117-下層縱向梁,118-下層前橫撐,119-下層后橫撐,201-正向從動滾筒,202-正向主動滾筒,203—正向輸送帶,204—正向夾雜滾筒,205—正向喂料帶輪,301—正向凹板,302—正向刮雜滾筒,303—正向刮雜刀,304—正向刮雜滾筒軸,305—正向刮雜帶輪,401—箱體,402—主動軸,403—正向從動軸,404—反向從動軸,405—主動帶輪,406—正向從動帶輪,407—反向從動帶輪,501—電機輸出帶輪,701—反向主動滾筒,702—反向從動滾筒,703—反向輸送帶,704—反向夾雜滾筒,705—反向喂料帶輪,801—反向凹板,802—反向刮雜滾筒,803—反向刮雜刀,804—反向刮雜滾筒軸,805—反向刮雜帶輪,901—出料從動滾筒,902—出料輸送帶,903—出料帶輪,904—出料主動滾筒。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結構和工作過程進一步的描述。圖I為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實施例的示意圖,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 中,正向喂料裝置2和正向刮雜裝置3置于機架I的上層,反向喂料裝置7、反向刮雜裝置8和動力分配裝置4置于機架I的中層,出料裝置9和電機5置于機架I的下層。如圖2所示,機架I中,2個上層縱向梁103、上層前橫撐104和上層后橫撐105組成機架上層長方形框,機架上層長方形框水平固接在機架前端的2個豎直的支柱I 101的上端和機架中部的2個豎直的支柱I 101的上端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上層。2個上層短柱107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之前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的上層縱向梁103,上層橫梁106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之后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的上層縱向梁103。2個中層縱向梁108等高度分別水平固接在左右兩側的2個支柱I 101的中部和機架后端豎直的支柱II 102的上端,中層縱向梁108的前端與機架前端的支柱I 101固接,中層縱向梁108的后端與機架后端的支柱II 102固接,中層后橫撐116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的中層縱向梁108的后端,2個中層縱向梁108和中層后橫撐116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中層。中層橫梁II 111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處橫向水平與左右的中層縱向梁108固接。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之后,2個中層T形柱114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在中層T形柱114之后,2個中層Γ形柱115彎頭向后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中層橫梁I 110橫向水平固接在中層Γ形柱115彎頭的端面上。在中層Γ形柱115之后,中層橫梁IV 113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2個中層縱向懸臂梁109在中層縱向梁108與下層縱向梁117之間等高度向前分別水平固接在左右的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上。中層橫梁III 112橫向與左右的中層縱向懸臂梁109的前端固接。2個下層縱向梁117、下層前橫撐118和下層后橫撐119在中層縱向懸臂梁109之下組成水平的機架下層長方形框,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前端固接在機架前端的2個支柱I 101上,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后端固接在機架后端的2個支柱II 102上,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中部固接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上,2個下層縱向梁117、下層前橫撐118和下層后橫撐119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下層。圖3為正向喂料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正向喂料裝置2由正向從動滾筒201、正向主動滾筒202、正向輸送帶203、正向夾雜滾筒204和正向喂料帶輪205組成。正向夾雜滾筒204水平橫向置于上層短柱107的后側面上部,正向夾雜滾筒2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短柱107上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在上層短柱107和上層橫梁106之間,正向主動滾筒2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正向主動滾筒202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主動滾筒202的軸線和正向夾雜滾筒204的軸線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正向喂料帶輪205固接在正向主動滾筒202的右端軸的端部。正向從動滾筒2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前端,正向從動滾筒2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輸送帶203套在正向從動滾筒201和正向主動滾筒202上構成正向喂料的皮帶輸送機構,正向夾雜滾筒204與正向輸送帶203之間有30mm寬的間隙。圖4為正向刮雜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正向刮雜裝置3中,在上層橫梁106之后,正向刮雜滾筒3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后部,正向刮雜滾筒302通過正向刮雜滾筒302左右兩端的正向刮雜滾筒軸304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刮雜帶輪305固接在正向刮雜滾筒302的左端的正向刮雜 滾筒軸304的端部,12 24把正向刮雜刀303按徑向等間隔分布沿軸向固接在正向刮雜滾筒302的圓柱面上。在正向刮雜滾筒302前下側,圓弧形的正向凹板301的內圓弧面向上,正向凹板301橫向固接在上層橫梁106和中層橫梁I 110上,正向凹板301的圓弧面的圓心線和圓柱形的正向刮雜滾筒302的軸線重合。正向凹板301的內圓弧面與正向刮雜刀303之間有20mm寬的間隙。圖5為反向喂料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反向喂料裝置7中,反向夾雜滾筒704水平橫向置于兩個中層T形柱114上端面上,反向夾雜滾筒7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T形柱114上端面上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主動滾筒7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中層的中層Γ形柱115和中層橫梁IV 113之間,反向主動滾筒7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喂料帶輪705固接在反向主動滾筒701的左端軸的端部。反向從動滾筒7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中層的中層T形柱114處,反向從動滾筒702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從動滾筒702的軸線和反向夾雜滾筒704的軸線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反向輸送帶703套在反向從動滾筒702和反向主動滾筒701上構成反向喂料的皮帶輸送機構,反向夾雜滾筒704與反向輸送帶703之間有20mm寬的間隙,排渣槽6向后傾斜,上端固接在中層橫梁IV 113上,下部兩側分別固接在左右的下層縱向梁117上。圖6為反向刮雜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反向刮雜裝置8中,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之前,反向刮雜滾筒8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中層中部,反向刮雜滾筒802通過反向刮雜滾筒802左右兩端的反向刮雜滾筒軸804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刮雜帶輪805固接在反向刮雜滾筒802的右端的反向刮雜滾筒軸804的端部。12 24把反向刮雜刀803按徑向等間隔分布沿軸向固接在反向刮雜滾筒802的圓柱面上。在反向刮雜滾筒802后下側,圓弧形的反向凹板801的內圓弧面向上,反向凹板801橫向固接在中層橫梁II 111和中層橫梁III 112上,反向凹板801的圓弧面的圓心線和圓柱形的反向刮雜滾筒802的軸線重合,反向凹板801的內圓弧面與反向刮雜刀803之間有IOmm寬的間隙。圖7為出料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在中層橫梁III 112正下方,出料主動滾筒904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下層中部,出料主動滾筒9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下層縱向梁117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出料帶輪903固接在出料主動滾筒904的左端軸的端部。出料從動滾筒9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下層前端,出料從動滾筒9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下層縱向梁117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出料輸送帶902套在出料從動滾筒901和出料主動滾筒904上構成出料的皮帶輸送機構,中層橫梁III 112與出料輸送帶902之間有IOmm寬的間隙。圖8和圖9分別為動力分配裝置左側和右側立體結構示意圖,動力分配裝置4為箱式齒輪傳動機構,箱體401固定在機架I的中層的后端,主動軸402、正向從動軸403和反向從動軸404互相平行從后向前依次橫向排列,主動軸402、正向從動軸403和反向從動軸404都通過箱體401的左右側壁上的軸承與箱體401構成轉動連接。通過箱體401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傳動,正向從動軸403的轉向和主動軸402的轉向相同,反向從動軸404的轉向和主動軸402的轉向相反。在箱體401的左側壁外,主動帶輪405固接在主動軸402的左 端,正向從動帶輪406固接在正向從動軸403的左端。在箱體401的右側壁外,反向從動帶輪407固接在反向從動軸404的右端。電機5在機架I的下層后端橫向固定在左右的下層縱向梁117上,電機5的軸向左,電機輸出帶輪501固接在電機5的軸上。皮帶I 10、電機輸出帶輪501和主動帶輪4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I 11、正向從動帶輪406和正向刮雜帶輪3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II12、正向刮雜帶輪305和反向喂料帶輪7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V 13、反向喂料帶輪705和出料帶輪903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V 14、反向從動帶輪407和反向刮雜帶輪8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VI 15、反向刮雜帶輪805和正向喂料帶輪2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整個裝置的動力傳動關系為,電機5的電機輸出帶輪501逆時針轉動帶動主動帶輪405逆時針轉動,主動帶輪405逆時針轉動通過箱體401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帶動正向從動帶輪406逆時針轉動和反向從動帶輪407順時針轉動,正向從動帶輪406逆時針轉動帶動正向刮雜帶輪305、反向喂料帶輪705和出料帶輪903逆時針轉動,反向從動帶輪407順時針轉動帶動反向刮雜帶輪805和正向喂料帶輪205順時針轉動。本發(fā)明香蕉莖桿纖維提取其過程為電機5與動力分配裝置4通過皮帶將動力分別傳遞給正向喂料裝置2、正向刮雜裝置3、反向喂料裝置7、反向刮雜裝置8和出料裝置9 ;香蕉莖桿片由正向輸送帶203喂入正向夾雜滾筒204與正向輸送帶203之間的間隙,香蕉莖桿片經過正向夾雜滾筒204碾壓進入正向刮雜裝置3 ;在正向刮削裝置3中,帶有正向刮雜刀303的正向刮雜滾筒302轉動對香蕉莖桿片正向刮削,刮削廢料經排渣槽6排除;經正向刮削的香蕉莖桿片經反向輸送帶703喂入反向夾雜滾筒704與反向輸送帶703之間的間隙,香蕉莖桿片再經過反向夾雜滾筒704碾壓進入反向刮雜裝置8 ;在反向刮雜裝置8中,帶有反向刮削刀803的反向刮雜滾筒802轉動對已正向刮削的香蕉莖桿片反向刮削,經反向刮削后的香蕉莖桿片成為香蕉莖桿纖維,香蕉莖桿纖維經過出料輸送帶905排出,可進行下一步對香蕉莖桿纖維加工。本發(fā)明適用于香蕉主產區(qū)的香蕉莖桿綜合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其特征在于,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中,正向喂料裝置(2)和正向刮雜裝置(3)置于機架(I)的上層,反向喂料裝置(7)、反向刮雜裝置(8)和動力分配裝置(4)置于機架(I)的中層,出料裝置(9)和電機(5)置于機架(I)的下層; 所述機架(I)中,2個上層縱向梁(103)、上層前橫撐(104)和上層后橫撐(105)組成機架上層長方形框,機架上層長方形框水平固接在機架前端的2個豎直的支柱I (101)的上端和機架中部的2個豎直的支柱I (101)的上端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上層,2個上層短柱(107)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之前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的上層縱向梁(103),上層橫梁(106)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之后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的上層縱向梁(103);2個中層縱向梁(108)等高度分別水平固接在左右兩側的2個支柱I (101)的中部和機架后端豎直的支柱II (102)的上端,中層縱向梁(108)的前端與機架前端的支柱I (101)固接,中層縱向梁(108)的后端與機架后端的支柱II (102)固接,中層后橫撐(116)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的中層縱向梁(108)的后端,2個中層縱向梁(108)和中層后橫撐(116)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中層,中層橫梁II (111)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處橫向水平與左右的中層縱向梁(108)固接,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之后,2個中層T形柱(114)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在中層T形柱(114)之后,2個中層Γ形柱(115)彎頭向后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中層橫梁I (110)橫向水平固接在中層Γ形柱(115)彎頭的端面上,在中層Γ形柱(115)之后,中層橫梁IV(113)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2個中層縱向懸臂梁(109)在中層縱向梁(108)與下層縱向梁(117)之間等高度向前分別水平固接在左右的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上,中層橫梁III (112)橫向與左右的中層縱向懸臂梁(109)的前端固接;2個下層縱向梁(117)、下層前橫撐(118)和下層后橫撐(119)在中層縱向懸臂梁(109)之下組成水平的機架下層長方形框,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前端固接在機架前端的2個支柱I (101)上,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后端固接在機架后端的2個支柱II (102)上,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中部固接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I (101)上,2個下層縱向梁(117)、下層前橫撐(118)和下層后橫撐(I 19)構成水平的機架(I)的下層; 所述正向喂料裝置(2)由正向從動滾筒(201)、正向主動滾筒(202)、正向輸送帶(203)、正向夾雜滾筒(204)和正向喂料帶輪(205)組成,正向夾雜滾筒(204)水平橫向置于上層短柱(107)的后側面上部,正向夾雜滾筒(2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短柱(107)上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在上層短柱(107)和上層橫梁(106)之間,正向主動滾筒(2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正向主動滾筒(202)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主動滾筒(202)的軸線和正向夾雜滾筒(204)的軸線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正向喂料帶輪(205)固接在正向主動滾筒(202)的右端軸的端部,正向從動滾筒(2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前端,正向從動滾筒(2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輸送帶(203)套在正向從動滾筒(201)和正向主動滾筒(202)上構成正向喂料的皮帶輸送機構,正向夾雜滾筒(204)與正向輸送帶(203)之間有間隙; 所述正向刮雜裝置(3)中,在上層橫梁(106)之后,正向刮雜滾筒(3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上層后部,正向刮雜滾筒(302 )通過正向刮雜滾筒(302 )左右兩端的正向刮雜滾筒軸(304)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正向刮雜帶輪(305 )固接在正向刮雜滾筒(302 )的左端的正向刮雜滾筒軸(304 )的端部,12 24把正向刮雜刀(303 )按徑向等間隔分布沿軸向固接在正向刮雜滾筒(302 )的圓柱面上,在正向刮雜滾筒(302)前下側,圓弧形的正向凹板(301)的內圓弧面向上,正向凹板(301)橫向固接在上層橫梁(106 )和中層橫梁I (110 )上,正向凹板(301)的圓弧面的圓心線和圓柱形的正向刮雜滾筒(302)的軸線重合,正向凹板(301)的內圓弧面與正向刮雜刀(303)之間有間隙; 所述反向喂料裝置(7)中,反向夾雜滾筒(704)水平橫向置于兩個中層T形柱(114)上端面上,反向夾雜滾筒(7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T形柱(114)上端面上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主動滾筒(7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中層的中層Γ形柱(115)和中層橫梁IV(113)之間,反向主動滾筒(7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喂料帶輪(705 )固接在反向主動滾筒(701)的左端軸的端部,反向從動滾筒(702 )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中層的中層T形柱(114)處,反向從動滾筒(702)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 )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從動滾筒(702 )的軸線和反向夾雜滾筒(704)的軸線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反向輸送帶(703)套在反向從動滾筒(702)和反向主動滾筒(701)上構成反向喂料的皮帶輸送機構,反向夾雜滾筒(704)與反向輸送帶(703)之間有間隙,排渣槽(6)向后傾斜,上端固接在中層橫梁IV(113)上,下部兩側分別固接在左右的下層縱向梁(117)上; 所述反向刮雜裝置(8)中,在機架中部的支柱I (101)之前,反向刮雜滾(筒8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中層中部,反向刮雜滾筒(802)通過反向刮雜滾筒(802)左右兩端的反向刮雜滾筒軸(804)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反向刮雜帶輪(805)固接在反向刮雜滾筒(802)的右端的反向刮雜滾筒軸(804)的端部,12 24把反向刮雜刀(803)按徑向等間隔分布沿軸向固接在反向刮雜滾筒(802)的圓柱面上,在反向刮雜滾筒(802)后下側,圓弧形的反向凹板(801)的內圓弧面向上,反向凹板(801)橫向固接在中層橫梁II (111)和中層橫梁111(112)上,反向凹板(801)的圓弧面的圓心線和圓柱形的反向刮雜滾筒(802)的軸線重合,反向凹板(801)的內圓弧面與反向刮雜刀(803)之間有間隙; 所述出料裝置(9)中,在中層橫梁111(112)正下方,出料主動滾筒(904)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下層中部,出料主動滾筒(9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下層縱向梁(117)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I)構成轉動連接,出料帶輪(903)固接在出料主動滾筒(904)的左端軸的端部,出料從動滾筒(9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I)的下層前端,出料從動滾筒(9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下層縱向梁(117)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構與機架 (I)構成轉動連接,出料輸送帶(902)套在出料從動滾筒(901)和出料主動滾筒(904)上構成出料的皮帶輸送機構,中層橫梁111(112)與出料輸送帶(902)之間有間隙; 所述動力分配裝置(4)為箱式齒輪傳動機構,箱體(401)固定在機架(I)的中層的后端,主動軸(402 )、正向從動軸(403 )和反向從動軸(404 )互相平行從后向前依次橫向排列,主動軸(402)、正向從動軸(403)和反向從動軸(404)都通過箱體(401)的左右側壁上的軸承與箱體(401)構成轉動連接,通過箱體(401)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傳動,正向從動軸(403 )的轉向和主動軸(402)的轉向相同,反向從動軸(404)的轉向和主動軸(402)的轉向相反,在箱體(401)的左側壁外,主動帶輪(405 )固接在主動軸(402 )的左端,正向從動帶輪(406 )固接在正向從動軸(403)的左端,在箱體(401)的右側壁外,反向從動帶輪(407)固接在反向從動軸(404)的右端,電機(5)在機架(I)的下層后端橫向固定在左右的下層縱向梁(117)上,電機(5)的軸向左,電機輸出帶輪(501)固接在電機(5)的軸上; 皮帶I (10)、電機輸出帶輪(501)和主動帶輪(4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I (11)、正向從動帶輪(406 )和正向刮雜帶輪(305 )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II (12 )、正向刮雜帶輪(305 )和反向喂料帶輪(705 )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IV (13 )、反向喂料帶輪(705 )和出料帶輪(903)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V (14)、反向從動帶輪(407)和反向刮雜帶輪(805)構成皮帶傳動機構,皮帶VI (15)、反向刮雜帶輪(805)和正向喂料帶輪(205)構成皮帶傳動機 構; 整個裝置的動力傳動關系為,電機(5)的電機輸出帶輪(501)逆時針轉動帶動主動帶輪(405 )逆時針轉動,主動帶輪(405 )逆時針轉動通過箱體(401)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帶動正向從動帶輪(406)逆時針轉動和反向從動帶輪(407)順時針轉動,正向從動帶輪(406)逆時針轉動帶動正向刮雜帶輪(305)、反向喂料帶輪(705)和出料帶輪(903)逆時針轉動,反向從動帶輪(407)順時針轉動帶動反向刮雜帶輪(805)和正向喂料帶輪(205)順時針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夾雜滾筒(204)與正向輸送帶(203)之間的間隙范圍為10 30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夾雜滾筒(704)與反向輸送帶(703)之間的間隙范圍為10 20mm。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凹板(301)的內圓弧面與正向刮雜刀(303)之間的間隙范圍為10 20mm。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凹板(801)的內圓弧面與反向刮雜刀(803)之間的間隙范圍為10 20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桿纖維提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層橫梁111(112)與出料輸送帶(902)之間的間隙不小于10m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屬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滾筒組合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中,正向喂料裝置和正向刮雜裝置置于機架的上層,反向喂料裝置、反向刮雜裝置和動力分配裝置置于機架的中層,出料裝置和電機置于機架的中層的下層,由動力分配裝置通過皮帶傳動將電機動力分別傳遞給正向喂料裝置、正向刮雜裝置、反向喂料裝置、反向刮雜裝置和出料裝置。本發(fā)明按正向喂料、正向刮雜、反向喂料、反向刮雜和出料五道工序順序對香蕉莖稈纖維進行提取,裝置結構緊湊,纖維提取效果好,解決了香蕉莖稈綜合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和污染環(huán)境等問題,有利于促進我國香蕉主產區(qū)香蕉莖稈的進一步綜合利用,提高香蕉種植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D01B1/10GK102839429SQ20121034135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張喜瑞, 梁棟, 張勁, 張雅千, 李粵, 薛忠, 鄭侃, 陳致水, 王濤 申請人:海南大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永康市| 雅江县| 沈阳市| 松江区| 平定县| 阜阳市| 固阳县| 阳东县| 广平县| 景泰县| 彭水| 峨眉山市| 荔浦县| 上杭县| 阿图什市| 大足县| 睢宁县| 延安市| 龙山县| 容城县| 乌恰县| 栖霞市| 庆阳市| 台前县| 视频| 栾川县| 石嘴山市| 永泰县| 崇信县| 平湖市| 怀集县| 镇安县| 阳曲县| 余干县| 金堂县| 湾仔区| 高邮市| 祁东县| 普定县| 泾川县|